?

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與研究

2019-06-11 06:41陳慶斌
考試與評價 2019年4期
關鍵詞:歷史課堂教學人文精神培養

陳慶斌

【摘 要】 初中歷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人文學科,在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對貫穿古今的歷史知識有一個全面和系統的了解,其還是為了幫助學生培養優秀的歷史情懷和人文素養精神,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鑒于此,本文主要針對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與研究進行相關淺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 歷史課堂教學 人文精神 培養 研究

前言

人文精神主要是在價值和尊嚴方面的追求,并對人類留下的文化精神進行傳揚。初中生正是接受教育的階段,其還沒有形成全面的歷史觀和價值觀,我們需要通過歷史知識的教育去讓學生知古今,使其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會文化內涵,從而找到正確的發揚途徑。為此,相關人員有必要對其進行認真的研究和分析。

1. 初中生人文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分析

1.1 教學考核體制的不足

隨著教學體制的改革,當前的考試機制和考核方式逐漸將教育的功利性凸顯出來,學校為了在這種成績評價中贏得更好的聲譽,其在教育的過程中,只注重對知識技能的傳授,對學生的應試能力和競爭意識進行培養,而不能充分認識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作用和個性化的情感因素,這樣就導致很多學生的錯誤品質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

1.2 歷史教學的殘缺性

在實際的歷史教育過程中,教師僅是將碎片化的歷史知識傳輸給學生,并沒有將各個知識之前的教育意義和人文精神給予傳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更多地將歷史學科作為一門考試的科目來進行學習,而不能夠對其中的內涵給予充分的理解,這與教育的目的和教師的認知以及學生的自主意識欠缺是分不開的。

1.3 家庭教育不夠完善

現如今,家長們每天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考試中取得較好的成績,這種功利性的價值追求也忽略了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不僅損害了學生的道德,也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 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與研究

2.1 充分挖掘教材

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不僅只對教材中的知識進行表面上和形式化的教學,其應該能夠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內涵,喚醒學生的情感共鳴。例如:在中國的歷史中,最為屈辱的歷史就是“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以及“甲午中日戰爭”。這些戰爭不僅對我們國家的人民帶來了強烈的傷害,還逼迫我們簽訂了很多的不平等條約。這些條約逐漸使我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給整個中華民族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為此,在這部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讓學生了解這段屈辱的歷史,還應該對整個歷史內容進行挖掘,對歷史事件進行感悟,對人物進行評價,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幫助其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同時這種充分情感的教育振奮人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勵志,更努力地前進,為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爭光。

2.2 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檢討自身對于學生的情感。教育是充分愛的行為,這種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對整個教學效果產生影響。為此,在每一個授課的環節中,教師都應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尊重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其對相同事件的不同看法,充分凸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一個暢所欲言的舞臺,這樣才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例如:在對“世界多極化”進行了解的過程中,針對于各個國家的發展和其中的典型事件,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對該事件進行評析,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從更高的角度去分析歷史和現實之間的關系。在這樣的交流和分析的過程中,學生的思想也可以得到升華和拓展,豐富了課堂教學氛圍。

2.3 豐富歷史情境教學的多樣性

教師不能夠將學習的平臺僅僅局限在課堂上,應該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積極去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多種多樣的歷史情境的學習過程中,培養自己良好的精神文化道德品質。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參觀一些古代遺址,去感受當地的文化氣息,通過多種感官上的滲透,學生能夠更好地醞釀心中的情感,將外在的知識內化于精神動力,獲取到更多的人文精神和素養。除此之外,學校也可以多舉辦一些講座,讓學生接觸更多的空間,豐富其閱歷,在豐富閱歷的過程中,學生也會形成更高層次的認知和素養。

3. 促進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對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輔助策略

3.1 建立多元化評價標準

教師應該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只有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對自己進行肯定,其才愿意提升自我,進而為人們精神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3.2 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

教師應該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有效的溝通能夠更好地革新家長的教育觀念,進而在行為和思想上更為積極和正確地引導和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3.3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應該與學生之間建立平等和民主的信任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提升學生對于教師的認可程度,進而學生在課堂上就更愿意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和實際學習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和研究對于學生綜合素養和學習成績的提升尤為重要,我們要對其給予足夠重視。為此,可以通過充分挖掘教材、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以及豐富歷史情境教學的多樣性等多種途徑去對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給予有效的提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鄒乃強.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分析[J].考試周刊,2018(91).

[2] 籍文華.初中歷史課程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初探[D].四川師范大學,2015.

[3] 湯春芳.初中歷史教學與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名師在線,2016(07):97-98.

猜你喜歡
歷史課堂教學人文精神培養
醫學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路徑研究
如何在高中歷史學習中培養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種文化的自信
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嘗試
重視史料教學,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
淺談多媒體信息技術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策略研究
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