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遺留廢棄物在工廠改造中的運用

2019-09-10 23:13徐瑞清
新教育論壇 2019年26期
關鍵詞:綠色設計

摘要:本文以工廠改造為主題,引入國內外優秀工廠遺跡改造案例,并分析其工業廢棄遺留物的處理方式、設計理念以及具體改造做法。 同時結合自身實踐設計案例與綠色設計進行具體的實踐論述,綜合全面地對所選場地的工業遺留廢棄物進行改造、利用并分析研究。

關鍵詞:工廠改造;綠色設計;利用開發

引言:

隨著中國城市建設的快速步伐,城市擴張以無法想象的速度進行著,這些原本位于偏遠地區的廢棄工廠,有些已經逐漸成為小型區域中心。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這些被廢棄的工廠,漸漸被人們所遺忘,它們占用了大量的城市公共空間和寶貴的土地資源,卻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這一現象已經逐漸成為了一種城市疾病,發生在在中國的各大城市之中。

一、國內外工廠改造成功案例解析研究

1、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大舍建筑,中國上海,2014年)

龍美術館西岸館的位置位于上海徐匯區黃浦江畔。此處基地以前是一處運煤碼頭。在項目現場,有一個建于20世紀50年代的煤斗卸料橋,長約110米,寬約10米,高約8米。

在這樣的基地歷史背景下,如何設計此處的建筑成為一個令人思考的問題。而整棟美術館的設計,在材料的運用上,多數選擇具有螺栓孔的清水混凝土表面,從而使得整個建筑空間呈現出一種原始的野性魅力。人們所關注的是它最樸素的美學價值和歷史記憶。所以設計師將這個龐然大物保留,并與整個美術館的建筑融為了一體。

2、中山岐江公園(俞孔堅,中國中山,2001年)

中山岐江公園將工業遺址作為景觀進行點綴,設計師既沒有如一般的城市改造過程中對工業遺址進行徹底的拆除,也沒有走極端的遺址保護道路。該場地點綴著舊碼頭,鋼架,鐵軌,水塔,舊機器和其他工業設施。主要的原則是保留、更新和再利用。

設計師重新利用這些工業設施,合理地保留了現場最具代表性的廢棄遺物,并使用現代設計技術進行藝術處理。將船塢的框架保留并進行設計改造,船塢的鋼鐵框架被粉刷紅漆,強烈的顏色,強調著這里曾經的歷史,同時船塢原址下則被設計成為水景,表達了歷史的功能以及不復存在。在鐵軌兩側設置了卵石鋪裝,同時還配合一些鄉土植物進行種植,從而形成了公園內獨特的景觀步道,來公園的人會在鐵軌上行走,拍照,景觀趣味性也得以體現,成為獨特的趣味空間。

將原有船廠的特有元素進行組織,體現了對工業遺址的歷史記憶和傳承延續,形成了新與舊的對比融合,同時也形成了歷史與現代的交織。

3、民生碼頭八萬噸筒倉改造設計(大舍建筑,中國上海,2017年)

此外,對于大舍建筑設計和改造項目,8萬噸的筒倉是上海民生碼頭最強大的工業遺產。 雖然它的歷史只有短短的22年,卻具有獨特的保護價值。曾經,這里的筒倉是一座富有成效的建筑,在城市的快速發展下,它的原始生產功能逐漸消失。留下空無的建筑,如廢墟一般屹立于碼頭邊。

筒倉的高有48米,而在整個設計中,除了懸浮在筒倉外部的外掛扶梯,設計師幾乎沒有改變筒倉本身,這大大保留了筒倉的原始外觀。同時,又可以讓人們看到新注入的設計力量,而筒倉內部的結構,也幾乎得到了完全的保留,正是因為有這些保留,才讓筒倉內部結構獨樹一幟,令人耳目一新。設計師并沒有大大削弱這個地方的文化意義,并尋求正確使用建筑物。從而獲得了建筑宣傳,并在舊時代也刻上了新的時間。

二、實踐研究----廢棄工廠改造設計方案

1、項目前期調研

本次設計選址的廢棄工廠,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磁器口古鎮旁邊,是重慶熱門旅游觀光景點之一。

同時,在場地的周邊還分布有重慶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以及若干中小學校,人流量密集。然而,在如此密集的城市中,卻存在著占地規模巨大的廢棄工廠,嚴重浪費土地資源。項目場地內廢棄的工廠遺址,可以大致分為三棟建筑,本次設計中,針對其中一棟建筑及其周邊的戶外場地進行了改造設計,包括室內設計,建筑提升改造,室外景觀設計改造三分部。

(1)室內設計部分主要包括公共空間設計(圖書館,自由影院,咖啡屋,辦公空間,公共休息空間,物業用房)

(2)建筑提升改造主要包括對三棟建筑的外立面設計改造、室內空間重新整合劃分、交通流線規劃設計。

2、項目現場遺留廢棄物的清點整理分析

(1)場地內遺留的廢棄建筑材料

三棟工廠內均遺留有大量的不同種類的建筑材料,堆積的石料,按照尺寸規格進行分類,可以大致分為三種:大塊石料,中塊石料,小塊石料。同時場地內還遺留有大量的網狀鋼板。這些材料在后期的設計中均可應用在景觀與建筑的提升改造中。

(2)場地內遺留的工廠廢墟元素

被廢棄的工廠內,還遺留有完整度不一的工業廠房框架結構、柱網、作為一種極具紀念意義的物品,我們認為它們不應該被遺棄,希望能通過后期的改造設計,將這些框架進行改造和利用,延續該場所特有的的歷史與記憶。

3、遺留廢棄物的利用與開發

在看到了如此大量的遺留廢棄物后,我們決定結合以往成功的改造案例,來進行設計。

(1)場地內遺留的廢棄建筑材料

在我們的設計中,針對場地遺留的廢棄建筑材料,大塊石料的收集應用于場地內建筑與大型構筑物的改造建設,節約建材的同時,可以節省造價預算。中塊石料則用于室內外景觀擋土墻,臺階等設施的建造。小塊石料用于建筑內植物景觀池的填充物、透水鋪裝過濾層的鋪設,石籠內的填充物、以及室內空間的營造等方面。網狀鋼板則被筆者以石籠的形式加以利用改造,石籠內部則填充成小塊石料。

(2)場地內遺留的工廠廢墟元素

經過我們的現場實地調研勘測,對場地內遺留的工廠建筑的保存現狀有了一定的認識與了解,場地內的三棟工廠建筑,基本的框架結構保存都還比較完好,內部裸露的梁柱結構,屋頂結構。在設計中,加入新建的墻體作為空間分割,樸素的混凝土柱網,搭配新建的墻壁,銹跡斑斑的鋼架屋頂搭配玻璃天窗,形成新舊交融的設計愿景。

結束語:

工業遺址改造的關鍵在于為它們重新定義合適的用途,這些用途使該場所的重要性得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對場地內重要結構的改變降低到最低限度,而遺址內現存的廢棄遺留物則成為重要而又寶貴的財富。

對于改造設計而言,必須要建立在保留并延續舊的基礎上,認同場地之前的歷史存在,作為承載場地歷史記憶的遺留廢棄物,如何在新的場地和新的功能中被運用,則顯得至關重要。

新與舊,在同一個場地內和諧相處,舊的歷史因新的東西而重獲新生,新的東西因為舊的歷史而變得富有內涵。

參考文獻:

[1]《場地預留物在景觀設計中的再利用研究》來源《美與時代·城市》2014年9期

作者簡介:徐瑞清(1996.2-),女,籍貫:重慶市,學歷:2018級碩士,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猜你喜歡
綠色設計
建筑設計中掌握綠色建筑設計的要點分析
淺議生態視角下的綠色服裝設計
食品機械中綠色設計理念的應用分析與闡述
基于綠色室內設計的室內設計發展趨勢分析
淺談綠色設計中自然材料的運用
兒童心理與“綠色”兒童玩具的設計研究
淺談綠色設計思潮對現代城市公共環境設施設計的啟示
淺析綠色設計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綠色設計思潮對產品包裝設計的啟示
探析“綠色設計”在中學校服中的應用推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