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學生視角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019-10-21 08:33徐智花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
關鍵詞: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有效性

徐智花

【摘要】:當前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常常被詬病為低效甚至無效,其背后的評價標準駁雜不一。筆者認為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評價,應秉持學生視角,從教學對象、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三個層面加以考察,強調課堂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學習內容應增加策略性知識,學習方式與學習內容匹配的前提下,應注重學生的實際體驗和自主建構活動。

【關鍵詞】:教學對象 學習內容 學習方式 有效性

從人本主義理論的角度來看,評價教育教學的有效性應從學生視角出發,考查課堂的教學對象是否為學生,學習內容是否基于學生當前的實際發展需要,學習的方式是否利于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達成目標。換句話說,這就是教學要有針對性。這在中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特別是在中考專題復習課教學中尤為重要。

然而當前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常被詬病低效,而在九年級中考備考專題復習課堂教學方面常常首當其沖。對此,筆者就自己執教的九年級備考專題復習課《文學類文本閱讀之品味富于表現力的語言》為例,從學生視角談談評價教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三個要點:學習對象、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

一、有效課堂的第一條標準:課堂的真實受眾是學生

對于教師而言,所有課堂的受眾理所當然是學生 然而實際上對于大部分教師而言,其課堂受眾常常讓人疑惑不明。許多中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課堂上,常常會設置學生閱讀活動環節,如要求學生閱讀某些文本,然后回答相應的問題。然而,800-1000字左右的文本材料,給學生閱讀思考的時間才三五分鐘,然后馬上提問學生展示答案!如此,學生或戰戰兢兢言不成句以待教師自己補充答案,或照著教學參考書上的標準答案念給教師。此種情境下的教學受眾是真實的學習需求一直被無視的學生嗎?絕不是!

而筆者在執教《文學類文本閱讀之品味富于表現力的語言》時,也犯了同樣的教學受眾非學生的錯誤。這一節課主要設置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環節:解題、中考題型回顧、學生測試分析、增分策略等。其中的解題環節、學生測試分析環節都有將教學對象誤為一線教師的嫌疑,正如評課環節里一位教師提出的意見,“感覺這節課如果是給全縣的語文老師上的話,會很有指導意義!”言下之意是本節課執教者真實教學指向的教學對象是語文教師而非學生!對此,尷尬之余,不免深思。

仔細觀察、反思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可以發現幾乎所有的課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受眾不明的問題。實際上只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情把握不清,給學生安排的學習內容不在學生當前的最近發展區的,給學生設置的學習活動不能很好地發展其語文能力的,那就是對于教學對象把握不準,受眾不清晰的表現。

鑒于此,作為中學語文教師,無論在備課環節,還是在實施教學環節,時刻保持對于教學受眾是學生身份的清醒認識,這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也是評價教學的首要標準。

二、有效課堂的第二條標準:學習內容富有生長力

從學生視角來看,評價課堂有效性的重要標準之一是看其課堂學習內容是否有生長力,即是否利于學生自主建構其智能體系,是否利于學生知情意的綜合發展。

王榮生教授在他的《聽王榮生教授評課》一書中直言“在目前的情況下,對語文教學來說,我們以為教學內容更為重要、更為關鍵”,所以他提出的評價“一堂好課的標準”——最低標準、較低標準、較高標準和理想標準,無一例外地聚焦于教學內容。王教授提出的以教學內容為評價課堂的依據,是基于當前風行以教學方法為主要的評課現象而言,給我們警醒,引導我們重新審視我們課堂的教學內容。

從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現狀來看,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常常停留在陳述性知識范疇,對于程序性知識也有不同程度的觀照。然而,對于策略性知識卻鮮少涉及。就河源市和平縣中學語文課堂的實際來看,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這是全縣中學語文教育在新課改過程中的瓶頸問題。從學生的考試成績呈現來說,這或許是中學語文學科優秀生占比往往落后于其他學科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筆者執教的《文學類文本閱讀之品味富于表現力的語言》而言,里面有關注到這個方面的問題。例如其中的“解題”、“中考題型回顧”和“學生測試分析”等環節是屬于陳述性知識的范疇,“歸納答題要點和步驟”環節是程序性知識,而“自主命制題目及答案”環節涉及如何思維、如何解決問題,屬于策略性知識。這個方面,對于大部分的一線教師而言,往往會忽略。

實際上,從學生長遠的發展來看,策略性知識的學習是最有生長力的知識,是屬于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范疇的知識,應引起所有教師的足夠重視。因此,在評價課堂教學有效性時,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

三、有效課堂的第三條標準:學習方式是自主體驗

前蘇聯巴班斯基主編的《中學教學方法的選擇》(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3頁)中說“是教學目的和內容‘選擇方法,而不是其相反?!奔词窃诮虒W內容確定的前提下,教學方法隨之相匹配。

然而,從中學語文的教學,特別是山區的教學實際現狀來看,大部分教師在施教的過程中,對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邏輯關聯性缺乏清醒的認識。無論教學內容是什么,語文課堂常見依照“導入新課、介紹作者和背景、讀準字音、整體感知課文、合作探究、拓展練習、布置作業”等環節推進的現象。

更為嚴重的現象是,在中學語文課堂上,從學生學習方式的角度來看,學生學習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時,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依然盛行。學生鮮少自主體驗的時間,遑論主動建構的可能。

實際上,陳述性知識和部分程序性知識或許可以采取接受存儲的學習方式,但策略性知識則必須經歷學生自主的體驗和主動構建才能達成。所以在教學策略性知識的時候,教師必須放手,改變傳統的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把時間交給學生,使之以自主體驗練習的方式,以使自主構建成為可能,最終回歸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大道。

總而言之,在評價一節課的有效性時,應秉持學生視角,在教學對象、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三個方面保持清醒的認識,強調課堂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學習內容應當有相當占比的策略性知識,而學習方式在匹配學習內容的前提下,應當注重學生的實際體驗和自主建構活動。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有效教學十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09月

【2】王榮生.《聽王榮生教授評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

猜你喜歡
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有效性
班級家長會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閱讀不能忽視“小心求證”——關于論據的有效性探討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運用“小組合作”,打造高效課堂
靠近“最近發展區”,增強教學有效性
關于新課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學的思考
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中學生數學學習方式創新研究
數據庫課程微課設計及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