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音樂課程

2019-10-21 08:33楊端倪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
關鍵詞:聆聽審美體驗音樂課程

【摘要】:音樂課程新課程標準指出:在音樂教學中感受聆聽與鑒賞是音樂教學的重點教學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學會聆聽與鑒賞音樂、體驗與表現音樂,讓學生有更加深刻的音樂認識和體驗,并能夠加以應用與創造,從現實生活的音樂活動中來獲得更多的音樂審美體驗,本論文主要以音樂教學中的聆聽與鑒賞兩個方面來展開的具體研究討論。

【關鍵詞】:中學 音樂課程 聆聽 鑒賞 審美體驗。

一、引導學生增強音樂聆聽感受力——反復聆聽

大多數情境中,音樂感受的基本規律是從簡單到復雜、從整體到局部、從模糊到清晰的過程。所以,對音樂的反復聆聽無論是音樂鑒賞的基礎階段還是高級階段都十分有必要。在高中音樂教學中進行音樂作品的分析,可從作品中所使用的人聲、樂器和音樂的類別進行反復聆聽,以此區分與其他類別的不同特征,也可從音樂的節奏、節拍、音程的運用、音樂的旋律以及和弦和聲的運用進行反復聆聽的步驟,促使學生對一部音樂作品的形成有更加深刻的體驗。

二、教學中分析聆聽的使用方法

一般來說“聆聽”伴隨著整個音樂課堂教學,在音樂教學中一般把聆聽音樂的方法分成了三個步驟:主動聆聽、情景聆聽、相互聆聽。

1.帶入式主動聆聽

在聆聽音樂之前首先需要了解這一音樂作品的題目、題材內容以及創作的背景,幫助學生概括性的理解音樂的基本內容,給學生以最基層的感情色彩基調,輔助學生對音樂產生具體且強烈的代入感,讓學生產生一定興趣后,主動地去發掘作品的關鍵信息。

2.導入式情景聆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老師來說學生的好奇心是有利的教學輔助,特別針對中小學生,一切新鮮、有趣、美好的事物他們都充滿了無限的憧憬,隨之產生渴望探索的熱情,并將其付諸行動。所以“課程導入”在教師的教學課堂設計中顯得尤為重要,該環節將有效地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音樂活動中,使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集中于課堂教學內容,由此將產生更顯著的教學成果。因此教師在導入時需重點引導學生在聆聽時的感知音樂的基本特點、體驗音樂的節奏調性、理解音樂所蘊含情感,以此來引起學生聆聽音樂的興趣,豐富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內容。

4.演繹式的相互聆聽

在高中音樂學習中讓學生學會相互聆聽也是教學中的重要任務,要培養學生相互聆聽的能力,可以從不同的表現方式或旋律片斷來增強學生的感知。如:可采用教師范唱,樂器演奏,不同的同學對歌曲的不同演繹。讓學生在感受不同聲音的基礎上對歌曲有正確的審美觀念,能夠判斷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演唱方式,也讓學生在聽不同同學的演唱過程中,多方面的了解歌曲情感的表達,多角度對歌曲進行分析。

三、高中音樂教學中的鑒賞

音樂鑒賞是一個逐漸接受的過程,是聆聽者根據自己聽到的音樂結合自身的主觀判斷,并通過內心的情感體驗所產生的想象和聯想。音樂鑒賞能力是在通過反復的聆聽與不斷的思考的基礎之上逐漸得到提高的,鑒賞是基于學生對音樂作品產生不同的理解,影響他們對不同類型及風格的音樂作品的判定,得到不同的音樂情緒從而表現出喜、怒、哀、樂等,所以借助于音樂聽覺的情感體驗是音樂鑒賞的重要通道。從大眾對音樂感受能力的認識規則來評判,中學音樂聽覺鑒賞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創作來源于情感。在教學中,欣賞音樂就是對創作者情感進行剖析的過程,也是體驗創作者情感的過程。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對學生的感受進行引導,音樂是聽覺藝術,一百個人聽同一首曲子就會有一百種不同的感受,所以教師需要有效地引導學生掌握一些鑒賞方法,結合學生自身的音樂聽覺能力和情感基礎后,學生才能在音樂的旋律、節奏、速度、力度、曲式等方面有所感悟,進而細致地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技巧所表達的情感,最后準確的理解音樂作品。

音樂的鑒賞需要具體到音樂作品中,通過對音樂的聆聽從而感受音樂的美,是使欣賞者精神愉悅的一種審美活動。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音樂感受創造者的內心世界,將抽象的情感轉化為具體的音符,需要在課堂上形成較強的音樂評鑒和欣賞的氛圍,需要依靠教師對音樂基本理論的認識與研究,才能積極的引導。如最基本的音高、音長、音量、音色的辨別,對旋律、節奏、調式、和聲、音樂感知的基本理論的形成,及對音樂要素,情感把握的基本形成,從而引導聆聽著與作品和作曲家心的交流。

培養音樂感知能力的基本方法,需要在音樂的領域不斷體驗與歷練。音樂課堂綜合著各科的精華,將寫在樂譜上的音符變成飄揚在空中的靈動樂聲,讓學生不斷的在課堂中得到新的知識與技能,同時也能夠讓學生一如既往的保持這對課堂的新鮮感。音樂課堂培養學生的音樂記憶力、想象力,優美的旋律與無限的想象則成就了體驗者對音樂的表現力與創造力。

在現當代高中教育中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聆聽與鑒賞教學,教師應先引導學生,啟發學生聆聽音樂和感受音樂以及辨別音樂的各項表現形式,并且幫助學生分析音樂內容、結構,把握音樂的內涵以及音樂形象的表現方法。通過掌握一定的鑒賞方法獲取一定的鑒賞能力之后,能夠自然的將自我情感與音樂的想象相互聯系起來,豐富音樂情感體驗,除音樂作品外也能夠對大自然的種種聲音都產生敏銳的觀察力與感知能力,由此也提高了學生對于聆聽音樂時的選擇能力。在聆聽的過程中得以體驗真正的音樂藝術,逐漸增強對音樂的把握尺度,使學生在音樂的世界中做自己的主人,從而到達一個更高的音樂精神境界。

現代社會藝術是一種很重要、很普遍的文化形式,有著非常復雜而豐富的內容,對于現當代的我們來說對于音樂的聆聽與鑒賞絕不僅僅只局限于對單一音樂作品的鑒賞以及了解音樂的基本常識,更重要的是要深刻認識到音樂在現今社會存在的實際意義??茖W的理性思維使得人類的物質生活逐漸達到一定高達,而社會中對于藝術教育所給人們帶來的藝術的感性思維還未達到一定水平。作為音樂教育培養學生的聆聽與鑒賞能力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認知水平,從而通過結合自身感受去感知一個全新的世界。

作者簡介:楊端倪,女,中共黨員,畢業于四川音樂學院綿陽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專業?,F任職四川文化藝術學院教師,有四年的教學經驗,教授音樂鑒賞、西方音樂簡史、中國音樂史、中外流行音樂文化、聲樂等音樂類課程。

猜你喜歡
聆聽審美體驗音樂課程
淺談審美教育在中學音樂教育中的地位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淺議
童心 童眼 童耳
積極統籌協調,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提高學生音樂鑒賞力的有效途徑
淺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高年級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中醫藥院校音樂素質教育模式研究
論多媒體技術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關注審美體驗,讓閱讀變為“悅讀”
高中語文散文閱讀審美體驗教學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