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涵·意義·策略:中小學思政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2020-01-05 05:39陶李剛
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 2020年12期
關鍵詞:專業化思政教育

陶李剛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指出,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非常必要,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指出:“要統籌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建設形成協同效應?!彪S著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不斷深化,各類教育要素在系統范圍加速流動,思政課教師的配置和教育培養出現了專業化趨勢,這是區域教育系統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也是區域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觀表現。因此,對思政課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內涵和意義進行考察,在此基礎上提出推進區域思政課教師專業化的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專業化的內涵

中小學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目的,是幫助中小學生良好品德和正確思想觀念形成,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增強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的綜合性、活動型學科課程。專業化是思政課的“生命基點”和“功能取向”,也是思政課教師的必然要求。

現實中,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專業化是一個相對性和絕對性兼備的概念。一方面,思政課教師專業化是對其能力的認定,而不是對其身份的認定。思政課教師專業化關鍵在于政治素養,即具備廣闊的國際視野、胸懷,具備先進的學科知識結構和跨代際的溝通能力;另一方面,思政課教師專業化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在區域發展的不同階段所需思政課教師的專業化,其基本內涵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思政課教師素質的專業化,要形成一支既掌握豐富思政學科專業知識,又具有國際視野、擁有專業能力背景的思政人才隊伍。思政課教師與學科教師的關系研究上,在實踐層面,基于二者的定位,實現互補互通和高度協作就顯得非常必要。[1]二是思政課教師來源的專業化,要按照人才資源規則在區域范圍配置人才,大力引進高端人才,實現思政人才來源的多樣化和人才結構的專業化。思政課教師素養提升研究上,有學者立足一定區域,提出了打破學段和學科壁壘,借助外力建立協同配合機制,為思政課教師發展提供支持保障和專業指導等對策和建議。[2]三是思政課教師機制專業化,要形成有利于專業化思政課教師發展的環境,在用人機制、分配機制、評價機制、管理機制等方面都要與專業化接軌。思政課一體化背景下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困境,存在的管理缺位、供給錯位、協同發展失衡、評價機制不健全等困境,成為制約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因素。[3]專業化的思政課教師人才應熟悉國家政治制度、運作規程,具有批判、借鑒、吸收、消化國際公共管理領域先進經驗的能力;具有準確判斷和應變的能力,能夠發現和捕捉新技術,保持核心競爭力的領先。因此,所謂的思政課教師專業化,內涵應包含四個基本點:一是思政課教師的內在素質好;二是思政課教師的勞動離不開一定的條件;三是思政課教師必須具有創造性勞動成果;四是思政課教師的作用和影響直接推動教育的發展。

二、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專業化的意義

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專業化是堅持五育并舉,德育為先,把德育放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統籌做好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如果把自己界定為教育實踐者的話,他/她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身份意識。這種身份意識迫使他/她經常思考這樣的事情:“我是一位思政課教師,我應該……”從而試圖把作為思政課教師的自己與不作為思政課教師的自己,以及與從事其他職業的人區分開來?;趯嵺`取向,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專業化,是中小學思政課教師由感受到認知,激發其潛在精神,在形成思政課教育概念的基礎上,提高判斷、推理能力,形成思政課教師個體的教育價值觀。在教育活動中,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始終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體而存在,在一種平等融洽和諧的教育氛圍中彰顯著自己的專業人格。

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專業化是敏感于學生行為的轉化,并做適切和規范化回應,其關鍵要素:一是思政課教師的高尚的道德品質與生命自覺;二是思政課教師深厚的思政素養和思考格局;三是思政課教師的課程執行力和行為表征。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專業化是一種總結性的、高度個人化和情境化的發展,是思政課教師自己有所感悟、有所體驗的知識提煉,它出自思政課教師個人的知識結構和經驗,是思政課教師自己的體驗與體悟,是思政課教師體驗教育世界、建構教育意義的成果,其最大價值和收獲是促進思政課教師個人的實踐智慧增長。思政課教師的實踐智慧依賴于思政課教師專業化和個人實踐知識的積累。

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專業化要有一種對時代變遷的敏感,中小學思政課教師能夠從思政教育的角度,把握時代與人的關系、時代與學校變革的關系、學校與自我的關系。因而能夠主動評估時代變遷對學校教育、教師成長、學生發展和自我發展可能產生的影響,在不斷地改造已有經驗,適應變化的時代環境的過程中,主動探索符合時代精神和促進師生生命發展之路。

專業化是思政課教師內心真正信奉,并在其教育教學實踐中實際使用和表現出來的,對思政教育的認識。具有專業化構建意識的思政課教師,才會真正將教育生活作為其研究的對象,使自己的工作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展開,進而使日常教育實踐從傳統的教育經驗習慣中走出,取而代之以理性的假設與教育信念指導其整體行動。在這個意義上,專業化構建是思政課教師專業成長的理想設定和追求,也是思政課教師的專業義務和職業責任。

三、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專業化的策略

(一)教育使命是思政課教師專業化的邏輯起點

一切工作都源于使命,并與使命密切相關,思政課教師專業化不是為了專業而成為教育者,而應是為了使命而成為教育者。使命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表達了我們“為什么做”我們所從事的工作。如果思政課教師專業化沒有使命,那么有可能只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何時做”,而不知道“為什么做”。事實上,只有弄清楚“為什么做”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思政課教師專業化必須首先弄清楚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具體使命包括:建立以使命為中心的思政課教師的隊伍文化和價值觀念。思政課教師的隊伍文化是由相對穩定和持久的因素構成的,它的哲學思想對隊伍專業化的作用比技術資源、經濟資源、組織結構、創新和抓住時機的作用更大。價值觀念構成思政課教師的隊伍文化的核心,僅僅讓思政課教師加入學校組織是不夠的,重要的是全體思政課教師投入教育所追求的價值目標,即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只有高舉這一特定的價值目標——使命,思政課教師才能活力永存。因此,思政課教師專業化的真正任務就是重審使命,審視自己的業務能力,選定自己的教學目標和方法,從而把這一理念專注在工作和學習上。

(二)師生關系建構是思政課教師專業化的主體條件

誠如弗洛姆所批評的:“以占有性的生存方式為準則的學生在聽課時,他們只聽講課老師的話,抓住各部分的邏輯關系和意思,并盡可能完整地把聽到的一切寫到筆記本上,但這都是為了以后能牢記他們的筆記,以應付考試??墒撬麄儾]有豐富和擴大自己的思想,而講座的內容也沒有成為他們自己的思想的組成部分?!盵4] “言說首先是聆聽?!瘪雎狊w現對作為獨立存在的主體的尊重,思政課教師專業化正是在對學生的充分尊重過程中,在與學生心靈的溝通及精神交流中,幫助學生達到理解的彼岸。事實上,聆聽之中,“雙方都是以對方為存在的依據”。聆聽需要關懷學習的學生與其發展,構建師生之間一種平等的關系。思政教育中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學生,了解學生的個性,建立一種基于關懷與信任感的心靈紐帶。如是,學生才能獲得道德及精神上的發展與提升,成長與發展也將獲得豐富的內涵。榮格說:課程必須由一個個知識點構成,但對于成長中的植物和孩子的心靈來說,溫暖才是最重要的。當然,聆聽不是對學生言說的簡單應和,更不是不假思索地聽之任之,而是要在聆聽中發現學生的不解與困惑,幫助學生解疑釋惑。思政教育現實中本該存在的師生沖突,卻通常被“客觀和公正”的教育專業術語掩蓋了。在研究思政課教師專業和課程設計文本時,教育教學目標是宏大而全面的,其對策也是周詳而無懈可擊的。但我們通常忘記自己的教育生活是在語言的“游戲”中,語言本身從來就不是中立的。人們總是生活在由特定社會情景提供的可能性中,理解周遭(包括教育政策)的意義,這種意義理解的可能性就是“話語”。話語涉及“哪些問題能夠用來談論和思考”,還涉及“誰、何時及誰允許有資格發表觀點”之類的問題。

思政教育中話語權中暴露出的沖突,事實上是教育與管理的沖突。思政教育決策基本上體現為對思政課教師管理要求的回應上,而不是對學生教育需求的回應。我們必須特別關注在思政教育多樣的和具體的場合中,思政課教師話語權是如何運作的。只有通過學生為思政課教師提供的話語(概念和詞匯),才能找到學生回應思政課教師的可能途徑。而在思政教育實踐中,思政課教師需要借助于話語。因為話語既能夠作為理解政策與制度的工具,又能夠視為思政課教師教育教學權的實際影響力。為此,思政課教師關注相關的一系列政策,是如何通過真理和知識的“生產”行使其權力,并將這一過程視為“話語”。思政教育話語是指那些系統地形成思政課教師所談論教育事物的實踐活動。思政教育話語不是事物本身,它們不能確認事物,但它們構成事物的一部分;而當真的成為事物一部分的時候,它們又銷聲匿跡了。思政課教師的專業化,“尊重學生的話語”應當成為教學設計的基本準則。

(三)適切性教育是思政課教師專業化的價值之蘊

教育目的旨在促進自我的發展,完成自我的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適切性教育,由于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講求彈性區間的教學策略,自然成為引導學生發展的重要教育取向,同時也是思政課教師專業化的基礎。從歷史發展來看,東西方的先哲孔子和蘇格拉底,都是秉持這一信念的教育家,前者認為其弟子的資質、性格各有不同,因而倡導“因材施教”的方法;后者主張教育者應根據對方的領悟程度,提供牛虻或電魚之類的刺激,以引出個人的“先天觀念”。由此可見,兩者在教育的過程中,已隱含適切性教育的理念。思政課教師的敏銳觀察洞悉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條件,掌握其學習的特性,進而設計符合學生能力、興趣、需要的思政課程,使其在功能上能夠發揮適應個別差異的效果。適切性教育的主要目的旨在教學過程中,思政課教師能夠設計符合學生個別差異的教學活動,以促進學生“自我導向潛能”的充分發展。換言之,適切性教育是基于學生個別差異的事實,因而在思政教育的歷程中,會采取因材施教的做法,以發掘學生的潛能,保障其獲得自我實現的機會。值得關注的是,學生的個別差異反映在價值觀念、習慣、態度、技能以及社會文化背景等方面,因而在思政教育過程中,思政課教師必須發揮其專業知能,考察其中的關鍵要素。如思政課教師可運用“生活資源”引發學生學習動機或協助其教育教學的進行,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或經驗,提供特殊的學習活動,以增進其學習意愿。適切性教育對思政課教師專業化的價值之蘊理解需要把握兩項要點:首先,思政教育教學活動必須以發展學生的態度為標志,能使學生養成自我指導、自律、自我負責的主動精神,具有追求自我發展的意愿;其次,教師必須發揮專業知能,確實掌握學生的學習特性,包括其能力、興趣以及社會文化背景等,同時能夠及時洞悉教室的學習條件,并努力營造符合學生個別差異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沉浸其中,以思政教育收潛移默化之效果。

參考文獻:

[1]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課程思政的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2018(3):64-69.

[2]徐志華.新時代中小學思政課教師素養提升的新思考——以崇明區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隊伍發展為例[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9(4):113-116.

[3]盧黎歌,耶旭妍,王世娟,李梁,劉翔宇,萬美容,陳迪明,隋牧蓉,張康軍,訾艷陽.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研究——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筆談[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9-25.

[4][美]馬斯洛.人的潛能和價值[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330-348.

猜你喜歡
專業化思政教育
課程思政邁向高質量發展
清華大學:“如鹽在水”開展課程思政
勞動教育課程的常態化、專業化還有多遠
幼兒園保育員專業化現狀調查與分析
區域教學視導: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助推器
寓莊于諧:高中思政課堂教學語言活力之彰顯
借力大數據分析 創新“三位一體”思政課教學模式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我國航天航空產業專業化水平測算與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