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饋策略在中國文化英漢雙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2020-01-06 07:56馬惠瓊
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關鍵詞:中國文化雙語教學

摘要:中國文化英漢雙語教學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文化教學內容的重要補充,也是緩解師生在對外交流中“中國文化失語”和擺脫“新啞巴英語”困擾的有效途徑和手段。而話語性反饋和評價性反饋相結合、及時反饋和延時反饋相結合、直接反饋與間接反饋相結合等有效的反饋策略可以讓中國文化英漢雙語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完成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跨文化教育任務。

關鍵詞:反饋策略 中國文化 雙語教學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表述著、承載著,也象征著文化現實”[1]。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文化內容,尤其是母語文化內容的教學,已經在業界達成共識。因為“成功的跨文化交際是以源語文化和目的語文化的相互平等為前提的,只有非常了解和熟悉母語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目的語文化,并更好地實現跨文化交際的目的”[2]。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語言和文化學習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對語言文化的學習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和決定作用。在通過英漢雙語開展中國文化內容教學的過程中,有效運用反饋策略,可以影響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效果。

1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教學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把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性質和教學目標定義為: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3]1 其教學目標之一是“能翻譯介紹中國國情或文化的文章”[3]4?!洞髮W英語教學指南》也指出:“通過學習和使用英語,可以……學習和了解世界優秀的文化和文明,有效傳播中華文化,促進與各國人民的廣泛交往,提高國家軟實力?!盵4] 可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融入目的語和母語文化的教學內容,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目標要求。它有助于學習者提高文化鑒別和鑒賞能力,提升文化素養,因而也是學習者成長、成才的客觀需求。在教學中如果“沒有兩種文化的雙向導入,必然導致交際主體一方的缺失,跨文化交際就無從談起,大學英語的跨文化教育任務必然淪為水中月、鏡中花”[5]。中國文化英漢雙語教學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對母語文化教學內容的重要補充,是學習者緩解“中國文化失語”和擺脫“新啞巴英語”(不能用英語表述相關的中國文化內容)的困擾,提高跨文化交際實效的有效途徑。但中國文化內容浩繁如星,學生相關知識積淀不足,非英語專業的學生英語基礎偏弱,口語表達能力更是亟待提高,在對外交流中飽受“新啞巴英語”的困擾。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英漢雙語開展中國文化內容的教學也可謂困難重重。但實踐證明,教學中運用反饋策略,可以幫助學習者有效克服焦慮、緊張和畏難等消極情緒,極大地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2 反饋策略概述

“反饋是指在既定目標存在的前提下,學生對目標的實現與否的反映,為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表現提供有用的信息?!盵6]“在語言教學環境中,反饋通常是指為改進、提高學生的學習,對其某一學習任務完成情況發回的信息?!盵7]教學反饋不僅指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任務完成情況等做出的評價、描述,以及圍繞教學內容而展開的交流活動,也指學生本人為總結學習得失對自己學習活動的歸納總結,還指學生之間對學習活動和學習任務完成情況的相互評價和反饋。不管是教師的反饋、學生自己的反饋,還是學生之間的反饋,都應該是對學生學習行為、過程和結果的具體描述和客觀判斷。教育家周榕在對外語教學中的反饋功能做了多維度的研究后指出,反饋是聯系教與學的紐帶,維持課堂交互、提供相互理解的信號,提供學生態度反應的訊息。[8]68

教學中的反饋策略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可分為直接反饋和間接反饋、話語性反饋和評價性反饋、積極反饋和消極反饋、及時反饋和延遲反饋等多種類型。各種反饋策略在教學中可以交叉使用。反饋是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沒有反饋的教學活動不是完整的教學,更談不上科學有效的教學。教學過程中反饋策略運用得當與否直接關系到課程教學目標能否實現。本文重點探討教師反饋策略在中國文化英漢雙語教學中的運用。

3 教師反饋策略在中國文化英漢雙語教學中的運用

中國文化英漢雙語課程借助英漢兩種語言,以中國文化主題為單位,概覽性地講解中國文化,既讓學習者了解中國文化,提高英語閱讀和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讓他們具備用英語簡單表述中國文化和自身民族文化身份的能力,提高學生自身人文素質和民族文化修養,緩解“中國文化失語”現象,最終達到提高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用英文表達中國人的文化和民族身份的能力。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決定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綜合運用評價性反饋和話語性反饋相結合、及時反饋和延時反饋相結合、直接反饋與間接反饋相結合的反饋策略,以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3.1 話語性反饋和評價性反饋相結合

評價性反饋“指的是對學生的回答做出正確與否的判定,這種反饋主要關注的是學生回答的形式和正確性”。而“話語性反饋的目的不是為了評價或者糾錯,主要是為師生建立交流對話……話語性反饋關注的是內容而不是學生回答的正確與否”[9] 。中國文化英漢雙語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決定了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采用以話語性反饋為主、評價性反饋為輔的反饋策略。在教學中,即便是一個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也并非只有唯一的正確答案,如《論語》既可以翻譯為Analects或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也可以直接用漢語拼音“Lun Yu”來表示,對 “?hat ?in? of influences ?oes Confu--cianism have on Chinese peoples ?aily life?” 等類似問題的回答,教師更是難以簡單地用“Yes! You are right!”或“No! You ?i?nt get the point!”這樣的評價性反饋,學生不能從類似的反饋中獲取更多的有益信息。在這樣的情況下,建立師生交流對話、提升學生交流能力的話語性反饋策略不失為更好的選擇。針對《論語》的翻譯,如果學生答出了 Analects的答案,除了給予及時的評價性反饋之外,教師還可以不失時機地告訴他/她“Lun Yu”也是不錯的選擇,進而與學生分享一個觀點:在翻譯中國文化負載詞時,如果英語中存在詞匯或文化空缺,可以選用漢語拼音(必要時可以加注)。一則可以準確地表達這些詞語所蘊含的中國文化特有的內涵;二則可以借勢把“Lun Yu”這樣的中國英語推上國際交流舞臺。touhao(土豪)、fengshui(風水)等已經進入英語語言,成為英語家族中新成員的事實充分說明,“中國英語不僅成功承擔了傳揚中國文化,使中國自信參與平等交流,既表明政治立場和觀點的使命,也為豐富英語語言、構建和諧語言生態環境作出了貢獻”[10]。

3.2 及時反饋和延時反饋相結合

“即時反饋可以使學生及時注意到自己的錯誤 ,盡快更正 ,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而延遲反饋則更有助于知識的積累和遷移?!盵11]及時反饋和延時反饋各具優勢,在教學中只有根據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和學生回答問題或完成作業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兩種反饋策略,才能真正優化課堂教學?!敖虒W實踐表明,對于新的、難度較大的知識點,應給出及時而肯定性的反饋。因為新,自我反饋和同伴反饋可能存在空白;因為難,及時反饋可以給學生提供心理上的支撐,緩解焦慮情緒?!盵12]比如,在安排學生就“中國傳統藝術”和“中國民間文化”兩個章節分組收集整理資料、制作PPT,課堂上分享時,針對他們在發音、語言、材料的多寡和PPT的制作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和不足,應多采取延時反饋的策略,可以在全班同學都完成分享之后整理歸納并以書面的形式分享到班級群,讓學生自己對號入座,查找并關注他們的錯誤和不足,加以改正,積累并內化知識;而教學某一傳統藝術或民間文化的發展淵源及影響等較難的內容,教師可以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并通過話語性反饋策略等誘導學生,及時對他們任務完成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或錯誤加以補充或糾正,以完善教學內容。

只有根據教學過程中任務的難易程度,有側重地把及時反饋和延時反饋有機結合,才能在教學中讓學生越學越明白,越學越自信。

3.3 直接反饋與間接反饋相結合

中國文化英漢雙語課程因其主要教學內容既有中國文化,又涉及第一甚至第二外語的英語,其難度自然大于單純的中國文化課與大學英語讀寫、視聽說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畏難情緒和焦慮感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對他們表現好的地方應給予直接、肯定的反饋,而對表現不足之處,可結合話語性反饋策略,給出間接而具體的反饋,這樣可以做到事半功倍。間接性反饋可以充分顧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因素,減低他們的情感障礙,在較為輕松的環境中獲取信息。因為“積極的情意反饋作用于學生,使他們克服自卑心理,重新‘估量自己,使自己情感迅速向著積極的方向轉變”[8]68。

例如,在學習“道家思想”的相關內容時,針對“道家和道教之間有何關系”一問,有的學生通過網絡了解到:道教出現的時間比道家晚;道教是宗教,而道家不是,但更本質的區別卻無從說起。這時候,教師可以先對學生積極通過網絡等途徑獲取信息的意識和努力給出肯定和表揚,還可以進一步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交流,如道教的主要教義是什么?道家的思想內涵有哪些?二者在中國的影響如何?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引導、思考和交流,學生會意識到自己對問題的認識只停留在表面、停留在網絡上的簡單信息,而沒有做進一步的調研和獨立思考。他們將從類似的間接性反饋信息中獲取更多的知識、提高用英語概述中國文化的能力,有效克服“中國文化失語”和“新啞巴英語”在對外交流中形成的障礙。

結語

教師反饋是任何一個完整的教學活動不可或缺的環節,它不僅是對教學活動的簡單總結和歸納,更是融入了教師情感的帶有溫度的指點和引導。每一種反饋策略都不可能孤立于其他反饋策略而單獨存在于某一教學活動中。就中國文化英漢雙語課程的教學而言,只有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有選擇、有側重地把多種反饋策略有機結合起來,既考慮學生的情感需求,也注重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只有把話語性反饋和評價性反饋、及時反饋和延時反饋、直接反饋與間接反饋等多種反饋策略相結合,有機融入課堂內外的教學中,才能真正優化、整合教學活動,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韓敏. 中國傳統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導入研究[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 28(1):149-152.

[2]張磊,楊浩然.論外語教育的和諧文化共生[J].湖北社會科學,2017(11):172-178.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4]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大學英語教學指南[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1-2.

[5]馬惠瓊.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中西文化雙向導入研究[J].昆明學院學報,2019,41(4):115-119,127.

[6]朱宏華.反饋策略在高校英語課堂教學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教師, 2008(S1):126.

[7]Ur,P. A Course ?? La?guage Teach??g:Pract?ce a?d Theory. Cambr?dge U??vers?ty Press,1988. 轉引自李俊芬. 大學英語教學中有效教師反饋策略模式初探[J]. 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08(1):49-52.

[8]王催春. 論外語教學中的情意反饋策略[J]. 中國西部科技,2008,7(20):68-69.

[9]王春輝. 大學英語課堂中的反饋策略探析[J]. 中國西部科技,2014,13(8):120-121.

[10]馬惠瓊. 中國英語與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導入策略研究[J]. 紅河學院學報,2020,18(2):77-79,92.

[11]陳啟瑞. 形成性評價在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中反饋策略的研究[J]. 科技視界,2019(30):71-72.

[12]馬惠瓊. 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反饋策略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05(下):61-62.

猜你喜歡
中國文化雙語教學
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風”
以《最藍的眼睛》為例看異域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高校通識課程《美術鑒賞》雙語教學實踐與研究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情景導游》課程雙語教學改革探索
后現代主義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淺析當代形式下中國文化在德國的影響及滲透
面向不同對象的雙語教學探索
Seminar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雙語教學中的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