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現實困境、目標定位與路徑突破

2020-03-10 03:48王興
職業技術教育 2020年34期
關鍵詞:目標定位現實困境人才培養

摘 要 形成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途徑。在職業性和教育性跨界融合的特征取向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應以提升技術應用能力為核心,突出“應用性”“層次性”“創新性”和“復合性”。在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面臨路徑困境、目標困境、生態困境的背景下,需要聚焦人才培養目標,在健全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理論體系、職業本科標準化與政策保障體系、產教融合政策與機制體系、以學分銀行和國家資歷框架為核心的評價體系的基礎上,構建政校行企協同的“五位一體”新型育人生態。

關鍵詞 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現實困境;目標定位;路徑突破

中圖分類號 G71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20)34-0006-06

加快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促進職業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打造職業教育類型特色的重要舉措。當前,辦學特色和定位不鮮明、人才培養目標不清晰、人才培養模式實施路徑有效性差等一系列現實困境制約著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因此,如何加強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探索,發揮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的示范與引領作用,已經成為新時代我國職業教育類型發展過程中亟待解答的重要問題。

一、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現實困境

(一)路徑困境:高職??妻k學慣性和“學術漂移”現象長期存在,缺乏從動力機制和價值取向等根本性問題出發的路徑研究與實踐探索

第一,我國長期將職業教育定位為普通教育中的??茖哟?,而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院校主要是從民辦職業??粕穸鴣?,受強烈的辦學慣性影響,不自覺延續既定的發展路徑。此外,由于這些試點院校缺乏成熟模式或可供參照路徑,對類型發展還缺乏長遠、整體的戰略規劃,由此造成學校整體辦學特色和發展定位模糊搖擺,極易直接沿用高職??平逃霓k學模式,將職業本科辦成“四年制??啤?,從而導致人才培養定位不清、培養質量不高等問題。

第二,與職業教育類型發展相匹配的政策制度體系尚未形成,職業本科不自覺地向應用型本科或學術型本科的辦學模式和辦學定位發生“學術漂移”。一方面,國家層面還沒有與職業本科院校相匹配的設置標準、辦學定位、辦學目標、評價體系、資源配置等專門的政策、制度和體系,職業本科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同處于一個高度同質化競爭的發展環境中,勢必導致職業本科院校通過強化學科建設和學術研究,向普通教育體系“學術漂移”,以保證從政府部門、行業企業等外部組織獲取足夠的發展資源;另一方面,公眾與社會“精英意識”和“學歷主義”等教育觀念和認知長期存在,教師片面追求學術評價、科研成就,學生希望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并渴望提升學位層次,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強調理論性和“學科知識”傳授,也導致職業本科發生“學術漂移”[1]。

第三,我國尚未從職業教育的動力機制和類型特征出發,構建完善的職業教育類型發展理論體系和實踐路徑。職業本科試點的一個重要使命是彰顯職業教育類型特征,形成一系列可借鑒、可復制的成功經驗,促使職業教育真正成為一種“親產業”“親區域”“親企業”“親技術”“親學生”的教育類型。而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是一種中國特色的表述,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應處理好國際化與本土化的關系。每個國家的社會需求、經濟需求和文化需求不同,造成職業教育的動力機制不同,使得類型特征、價值取向和基本范式不同?,F有對國外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研究多是拿來主義,缺乏符合我國國情的創新研究。

(二)目標困境:人才培養目標不清晰,與應用型本科和職業??撇町惒幻黠@,與更高層次人才培養銜接不足

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是基于人的發展現狀和社會發展需求,對人才培養的應然價值和實然選擇作出的理性判斷,是科學合理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和先導[2]。然而,當前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還存在與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和職業??迫瞬排囵B差異性不明顯、與高層次教育銜接不足等問題。

第一,人才培養目標沒有充分反映職業教育類型的社會功能和教育功能融合發展的要求。一方面,在社會功能要求下,職業教育要適應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和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的需求,通過與人才鏈、產業鏈的緊密對接,培養大量具有覆蓋產業鏈中多個崗位要求且具有工藝開發、技術創新能力的高層次、高素質職業人才,動態滿足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對人才多樣化的需求;另一方面,職業教育的功能不僅要關注職業需求、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更要關注那些與適合普通教育不同的智力特征的人所具有的價值、潛能和個性。因此,從教育功能來說,職業教育供給與個性化發展需求和終身學習的要求不能失配,職業教育的發展要適應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和滿足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教育體系的迫切需要。

第二,從三個維度相對精準錨定人才培養目標的體系還沒有建立。從維度一來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與應用型本科都為高等教育本科層次,按照《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2011)》都處于第六等級,分屬專業性(職業性)和學術性(普通性)這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3],但都是培養應用型人才,要體現不同教育類型在相同層次上培養目標的差異性。從維度二來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與??茖哟温殬I教育同為職業教育類型中的不同層次,共同定位為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但按照社會人才分類,技術型和技能型是兩種不同類型,如果不加以區分,則不能充分體現??坪捅究茖哟蔚牟町愋?。從維度三來看,在教育體系的教育等級與職業體系的技能等級對應方面,仍存在等級、結構和內容的匹配偏差及由此帶來的二者之間溝通融合上的問題,不利于職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錨定。

第三,人才入口端和出口端的溝通銜接存在問題,沒有處理好培養目標的限度和張度之間的關系。一方面,在類型教育要求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繼續教育等相互融通形成了完善的現代教育體系,都涉及到人才在各自體系內和體系之間入口端和出口端的溝通銜接,必須要求做到具體評價指標在統一的標準框架下可量化可考核,也就是限度問題;另一方面,職業教育向社會多元主體參與、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培訓并重的辦學格局轉變,能夠支撐工學交替、現代學徒制、在職學習等靈活的學習方式,形成職前與職后、教育與職業一體化的人才成長體系,滿足不同素質、能力和技能基礎人群的個性化發展需求,這就要求培養目標在限度范圍內具備一定的張度。

第一,職業本科“職業人”的核心素養更加彰顯五個特征。一是“通用性”。職業核心素養不針對特定職業或崗位,是勝任任何職業或崗位都必備的通用能力,這是“職業人”職業核心素養與“技術人”專業技術能力培養的關鍵差別。二是“綜合性”。職業核心素養是面向職業世界,推動工作完成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操作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等一系列能力與多種心理要素的集合,是一種非專業技術層面的綜合能力。三是“階段性”。職業人在不同階段有獨特的學習區域和工作行為,其核心素養的形成與個體成長、職業實踐的階段密切相關,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培養側重點和具體目標。四是“內在性”。職業核心素養的核心在于自我構建,需要通過學習、實踐、反思不斷積累并內化于心,這是“職業人”不斷成長為“完整人”的內生動力。五是“終身性”,職業核心素養一旦獲得便會伴隨人的整個職業生涯,不會隨著職業崗位的遷移而消失,反而要求能夠幫助“職業人”適應職業崗位的需求變化,重新獲得新崗位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

第二,職業本科“職業人”的核心素養更加體現促進自我成長和服務社會發展兩個維度的辯證統一。一是在促進自我成長方面,體現了職業教育教育功能的“生涯導向”,要求職業核心素養的培養關照學生未來成長的價值理性,主要包括學習能力、人文素養、解決問題能力、吃苦耐勞、語言交流溝通能力、計劃組織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以及數字運用能力等。二是在服務社會發展方面,體現了職業教育社會功能的“職業導向”,要求職業核心素養的培養要回應社會需求的工具理性,主要包括創新創業、就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職業道德法規、社會責任、職業價值觀、職業態度和職業理想素養等。

(三)職業本科“完整人”的培養要求:個體完整與社會完整的辯證統一

教育性與職業性的跨界融合是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職業本科培養高層次的“技術人”、高素質的“職業人”到內外和諧的“完整人”是職業教育教育性和職業性跨界融合的目標體現。在“完整人”的培養上,同樣體現了教育性和職業性的相輔相成、辯證統一,個體完整是職業本科教育性人本主義目標的最高價值追求,而社會完整是職業本科職業性功利主義目標的最高價值追求。

第一,個體完整是職業本科“完整人”培養的基礎。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根本性變化是職業本科教育產生和發展的重要動力,而社會轉型必須同人的完整、全面自由發展和人的終極關懷相統一,因此,職業本科的人才培養必須把人的個體完整作為基礎,通過培養自由全面發展的人,奠基和構建適合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的完整社會。個體的完整包括完整的“技術人”與完整的“職業人”,其中通過培養能夠在技術知識、技術素質、技術能力、技術思維、技術人文素養和技術規范等諸多維度融通的完整的“技術人”是前提?!凹夹g人”掌握職業核心素養,通過不斷的職業技術實踐逐漸上升到精神層面,完善人的心理境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凈化人的靈魂境界,成為具有工匠精神的完整的“職業人”。

第二,社會完整是職業本科“完整人”培養的核心。職業本科完整的“技術人”與完整的“職業人”的培養都指向社會改造,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推動“社會完整”?!凹夹g人”與“職業人”在長期的社會改造中,通過與其他主體以及職業環境的不斷博弈,實現從一個層面的完整“技術人”與完整“職業人”到更高一個層面的完整“技術人”與完整“職業人”的不斷躍遷,最終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勞模精神的“完整人”。而通過發展職業本科,構建完整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搭建“個體完整”與“社會完整”之間橋梁的關鍵舉措。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職業本科在人才培養上要更加體現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的、開放式的終身教育和生命教育。

三、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路徑突破

提高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迫切需要聚焦具有鮮明特色的人才培養目標,健全外部保障體系,構建政校行企協同的新型育人生態,不斷強化自我身份和生存立場,以鮮明的類型特征彰顯自我價值,見圖1。

(一)健全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保障體系

第一,完善與類型發展相適應的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理論體系,進一步明確新時代我國職業教育類型發展的本質特征和價值取向。作為一種教育類型,職業教育具有區別于其他教育類型的本質特征和價值取向。不同國家在不同時期的社會需求、政治需求和文化需求不同,造成動力機制不同,使得職業教育系統呈現不同的特征。因此,必須從我國的社會、經濟、文化需求出發,從系統演進的視角,按照產生、嬗變、升華等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探明發展邏輯和本質特征[7],這是揭示職業教育發展規律、推動其類型發展的基本前提,也是避免“學術漂移”、提高人才培養模式有效性的根本保障。

第二,加強職業本科標準化和政策保障體系建設。一方面,加快職業教育類型發展要素的標準化建設,發揮標準在職業教育質量提升中的基礎性作用,提高實踐的有效性和成果的可推廣性。職業教育類型發展必須具有和普通教育同等的教育質量,通過建立從入口到出口的育人全過程評價標準和學位體系,為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升提供認證尺度;另一方面,以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和貫徹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為契機,制定出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及終身教育等教育類型之間的融通政策、國家資歷框架和學分銀行管理制度、產教融合財政政策、企業行業社會組織參與辦學促進政策、職業教育招生制度、職業本科設置與評價規定、職業教育學位制度等一整套以法律法規為基礎的,具有較強約束性、科學性、規范性、操作性和保障性的職業教育類型發展基本制度。

第三,完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創新工作機制,廣泛吸引外部資源參與辦學。一是要提高參與主體的廣度,實施以“全要素”為紐帶的產教融合改革,更好發揮地方政府的主導作用,協調好產業界和教育界之間的利益關系。二是要重點在產教融合的深度、廣度和效度上著力,在企業參與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共建實驗實訓基地、共建人才培養及技能鑒定中心、共建共享設備基地及校企協同解決技術工藝難題等能夠反映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工作的各個方面持續強化。三是要致力于打造校企合作的品牌和知名度,深化與區域龍頭骨干企業、上市公司、國有企業、行業協會或產業聯盟、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等合作,打造地方特色產業行業學院,幫助學生更好地在實踐中成為合格的“技術人”和“職業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第四,構建以學分銀行和國家資歷框架為核心的評價體系。1+X證書制度是新時期職業教育人才評價體系改革的核心,而學分銀行和國家資歷框架是構建1+X證書制度的基礎架構。一是對接學分銀行和國家資歷框架要求,探索建立與職業本科從“技術人”“職業人”到“完整人”培養目標相適應的人才評價標準。二是建立和完善1+X證書制度,使其成為職業本科教育發展中產教融合的“黏合劑”、職普融通的“立交橋”、終身學習的“保障者”、中高本一體化貫通的“連接器”,推進招生、培養、評價、就業和培訓的全過程改革[8]。三是以區域學分銀行建設為突破口,與地方政府、行業龍頭企業聯合,建立通用的學習成果認證平臺。

(二)構建政校行企協同的“五位一體”新型育人生態

職業本科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必須在健全四個外部保障體系的基礎上,構建政校行企協同的“五位一體”新型育人生態,包括專業設置與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高質量課程體系、新“三教”體系構建、職業綜合素質培養以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等。

第一,以“兩新”為引領,更新育人生態構建理念。一是以服務“新產業”為引領,瞄準戰略新產業、新業態發展趨勢,通過新設或調整專業群內專業,優化人才培養定位,引入新技術、新工藝、新流程進教材等方式,積極推進學校教育鏈與國家及區域高端產業人才鏈的對接。二是以打造“新模式”為引領,創新辦學體制和模式,廣泛吸引社會力量參與辦學,通過打造政校行企命運共同體,促進與區域產業發展良性互動,推動“三教”體系改革,實現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協同高質量發展,提高專業群的集聚效應和服務能力。

第二,以職業為載體,促進新型育人生態核心要素融合。一方面,職業的內涵規范了職業教育的標準,職業教育與職業的密切聯系超過其他任何教育類型,職業本科“五位一體”新型育人生態構建所需的核心要素都來源于職業和工作過程,新型育人生態必須注重核心要素與職業的融合度;另一方面,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學生從自然人成長為“技術人”和“職業人”的關鍵途徑是以教育為目的的職業實踐,新型育人生態必須提高職業實踐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性。

第三,以學生為中心,重塑新型育人生態主體。職業本科“技術人”和“職業人”的培養更加注重實踐學習和緘默知識傳遞,承認學習者個性差異和個性發展的多樣性。一是新型育人生態必須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塑造,使其具備內在驅動力和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二是構建泛在學習環境,重構原有教學和評價模式,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自主在自由、靈活的環境中開展有效學習。三是要注重個體完整與社會完整的辯證統一,在追求“社會性”共同價值的基礎上,謀求“個性化”成長的創新特色。

第四,以內涵為根本,錨定新型育人生態目標。職業本科新型育人生態建設要以人的內涵式發展和學校的內涵式發展為根本。在促進人的內涵式發展方面,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技術為重、全面而個性化發展的原則,按照“三人遞進”的理念,面向生產、建設、管理與服務一線,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技術應用和職業實踐能力強,具有“工匠精神、敬業精神、創新精神、勞模精神”和國際視野的高層次高素質高技能技術應用型人才。在推動學校內涵式發展方面,以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為抓手,重點在職業本科相關的教育教學模式改革、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新“三教”改革創新、基地建設、三全育人等方面形成一系列標志性成果。

第五,以數據為支撐,促進新型育人生態的信息化。一方面,根據職業教育特色,利用新興信息技術,建設智能化、真實化的信息化教育環境,打破教學的時空束縛,推動生態系統中知識的更新迭代、資源的重組、新型師生關系的重構;另一方面,以學生“技術人”“職業人”到“完整人”的生涯成長為主線,跟蹤收集學校、課程、專業、教師、學生的所有動態數據信息,建立“互聯網+”學分銀行信息平臺,實現新型育人生態全方位、全過程的數字化。

第六,以督導為保障,確保新型育人生態的有效性。一是基于本科職業教育的特點,探索構建“全面質量管理,突出過程控制”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通過“督教、督學、督管”三維同步,“導教、導學、導改”齊頭并進,形成有監督、有考核、有反饋、有驗收的質量督導工作機制[9]。二是加強與職業本科相適應的人才培養質量督導隊伍建設,建立職業本科督導人員建設目標、選拔標準,創新職業本科督導隊伍培育培訓機制,建立科學的職業本科督導隊伍考核評價制度。

參 考 文 獻

[1]朱芝洲,蔡文蘭.“漂移”與“回歸”:高職院?!皩W術漂移”現象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9(13):42-47.

[2]陳恩倫,馬健云.“雙高計劃”背景下高水平高職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高校教育管理,2020(3):19-29.

[3]謝莉花,余小娟,尚美華.國際職業與教育分類標準視野下我國職業體系與教育體系之間的關系[J].職業技術教育,2017(28):74-79.

[4]劉玉萍,吳南中.職業教育生態化治理:價值內蘊與路徑選擇[J].教育學術月刊,2019(7):13-20.

[5]王興.職業教育類型發展:現實必然、價值取向與強化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16):43-48.

[6]方澤強.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及現實問題[J].職業技術教育,2019(34):6-11.

[7]段靜毅.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

[8]王興,王丹霞.1+X證書制度的若干關鍵問題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9(12):7-12.

[9]王秋夜.內涵式發展視域下高職院?!霸\改”運行機制探究[J].教育與職業,2020(14):40-44.

The Practical Dilemma, Goal Orientation and Path Breakthrough of Personnel Training of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Wang Xing

Abstract? The 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personnel training.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is facing a series of practical difficulties, such as path dilemma, goal dilemma and ecological dilemma. Focusing on the“three person progressive”of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goal from“technical person”,“professional person”to“whole person”, on the basis of perfecting the four external guarantee systems of optimizing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or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s and policy assurance system,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policy and mechanism system and evaluation system with the core of credit bank and national qualification system, it should build a“five in one”new education ecology with government, school, industry and enterprise,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 training; practical dilemma; goal orientation; path breakthrough

Author? Wang Xing, professor of Zhejiang Guangsh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Construction (Dongyang 322100)

猜你喜歡
目標定位現實困境人才培養
建筑工程造價控制的現實困境和對策分析
試論高職法律教學的模式和目標定位
中國網絡民主發展的現實困境及優化對策
我國農村職業教育政策的演變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無源雷達信號處理及定位系統研究
淺談會計目標定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