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拖延現象研究

2020-09-02 06:47尹家賢趙子璐姚瑩
現代交際 2020年13期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研究

尹家賢 趙子璐 姚瑩

摘要: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當代大學生在學習、生活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形形色色的網絡游戲、層出不窮的手機應用、海量爆炸的信息的出現,導致大學生面臨的誘惑越來越多,因此,當代大學生普遍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出與現代社會的快節奏不相適應的拖延現象。通過對收集來的300份《蚌埠學院大學生拖延情況調查問卷》進行整理分析,闡述了拖延現象的概念、表現、產生原因等,旨在探討如何盡可能減輕甚至避免拖延現象的產生。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 大學生 拖延現象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3-0038-02

新媒體的概念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是指繼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隨著時代的變遷,新媒體的概念也可能發生變化。在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學術界對新媒體的概念基本達成了以下共識: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具有創新形態的媒介。[1]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形形色色的網絡游戲、層出不窮的手機應用、海量爆炸的信息,導致大學生面臨的誘惑越來越多,普遍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出與現代社會的快節奏不相適應的拖延現象?;诖?,深入分析大學生拖延現象的表現及其原因,幫助大學生減輕或者盡可能規避拖延現象。

一、拖延現象的概念

拖延癥,英文procrastination,字面意思是“往后拖到明天”,即“以后再做”的意思。心理學家對“拖延”的定義是:當事人故意延遲一項既定任務的執行,哪怕他明明知道這項任務最終必須完成,而且拖延可能會使情況惡化[2]。

二、拖延現象的表現

根據我們對發放并回收的300份《蚌埠學院大學生拖延情況調查問卷》的整理分析,可以初步窺探出部分大學生拖延現象的具體表現:有51%的學生是“在做事情時容易受到干擾而轉移注意力”,17%的學生是“做事情時因為聽音樂或吃零食而轉移注意力”,13%的學生是“耽于虛擬世界,打開網頁后沉迷娛樂忘記做正事”,11%的學生是“能夠拖到明天的事情,今天絕對不做”,而選項中占比較低的兩項分別為占比5%的“依賴他人,凡事想著自己不去做,總會有人去做”選項和占比3%的“總是為某一事情設計很多方案,卻不能決定采取哪一個”選項。

三、當代大學生“拖延癥”產生的原因

1.做事懶惰,缺乏自制力

現在很多大學生由于懶惰松散,做事缺乏自制力和計劃性,總是今日拖明日,明日拖后日,直至截止日期的到來才匆忙完成,從而造成了嚴重的拖延。調查問卷結果中,有37%的學生認為自己拖延的主要原因是做事懶惰松散,沒有計劃。

2.完美主義

一些大學生在做事情時總想要盡善盡美,但因自身實力有限,做事情的時候常常畏首畏尾,猶豫不決,以至于本該做的事情一拖再拖。調查問卷結果中,有8%左右的學生拖延的主要原因是追求完美,自身必須處于最佳狀態時才開始著手處理事情。

3.缺乏時間管理觀念

部分大學生由于缺乏時間管理觀念,做事沒有條理性和計劃性,容易被周圍新鮮的事物分散注意力,加上沒有父母和老師在身邊督促,導致拖延。從調查問卷的統計數據中可以得知:有13%的學生認為自己拖延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時間管理觀念。

4.特征

任務的特征也是影響大學生拖延的一個重要因素。當大學生在面對一些自己反感、枯燥、容易失敗的任務時,他們會盡可能地去逃避,如果不能逃避,他們也會拖延執行。任務的難度越大,他們越拖延。此外,任務太多有時會導致部分大學生不知從哪開始、如何著手,從而導致拖延現象的產生。調查問卷結果中,有6%的學生認為造成自己拖延的主要原因是任務的難易程度。

5.個體差異

如果個體認為回避失敗動機高于追求成功動機時,個體將傾向于以拖延的方式逃避可能的失敗,從心理層面分析,部分大學生對自身能力的不自信是導致拖延的一個重要原因[3]。調查問卷結果中,有7%的學生認為造成自己拖延的主要原因是自我懷疑,害怕失敗,對自身能力的不夠自信。

6.外界環境的影響

外界環境也給大學生的拖延行為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周圍有拖延習慣的同學的影響、各種誘惑的增多,對大學生的自制力和意志都是不小的考驗。調查問卷結果中,有17%的學生認為造成自己拖延的主要原因是受周圍環境的影響。

7.智能手機的普及

現在的手機功能越來越全面,如今已成了每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手機不僅能夠給大學生的生活提供便利,而且還成了大部分學生主要的娛樂工具。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把時間投入到玩手機上,更有甚者沉迷于此,導致留給完成任務的時間越來越少。為了能多玩會手機,許多大學生將該做的事往后拖延。日積月累,拖延的事情越來越多。調查問卷結果中,有12%的學生拖延的原因與智能手機有關。

四、解決大學生拖延問題的有效途徑

1.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由意大利的時間管理講師弗朗西斯科于20世紀80年代發明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所謂“番茄工作法”,就是通過番茄計時器為自己規定一個個小的“番茄時間”,在每段時間里,你只能做和工作有關的事,直到鈴聲響起,你才可以短暫休息幾分鐘,緊接著再開啟下一段番茄時間。使用番茄工作法能夠幫助拖延癥學生在短時間內專心完成當下的任務并且不會被其他的事情所干擾。同時這款App也能夠提升拖延癥學生的成就感,學生可根據每天的番茄個數來了解今天一天自己共做了多少有用功,也可以清晰地得知自己對每項任務耗費了多少時間,從而提升對時間的掌控感。李同學每天早上都會在番茄App上列一個今日工作清單,再設置30分鐘后提醒,緊接著開啟飛行模式,全神貫注地開始學習,鬧鈴響起后休息一會,接著繼續投入學習,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不斷進步。

2.減少選擇法

“美國專欄作家James Surowiecki在給《紐約客》寫的一篇關于拖延癥的專欄文章中指出,克服拖延癥的手段就是‘強加限制和減少選擇,自愿地放棄自由。隨后他舉了這樣一個例子:維克多·雨果會赤身裸體的寫作,他讓管家把他的衣物藏起來,這樣在他該寫作的時候就無法外出了?!盵4]由此可見,在生活中減少自己的可選擇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自己由于分心而造成的拖延,分心往往是拖延的第一步。為了使自己集中精力,我們建議有拖延行為的同學可以在準備去圖書館和教室學習的時候,把手機放在寢室,這樣從心理上就切斷了上課和看書時看手機的想法,看書的時候自己的注意力也會更集中。

3.從易到難法

當我們面對一大堆毫無頭緒的任務的時候,如果不知道從何做起,我們可以選擇從最容易完成的任務開始,只要我們選擇了開始,接下來就會不知不覺地進入狀態,并且當我們在完成簡單的任務后,自信心也會相應提升,自信心的提升會推動我們行動力的提高,這樣便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這樣較為復雜的任務也能很快完成。很多同學在期末復習時遵循了從易到難的行事準則,期末考試成績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4.時間管理法

好的時間管理,將使你事半功倍。將自己每天的行程和安排寫下來,作為對自己的一個提醒,對每一件事情做一個標志分清主次,將需要做的事情分出輕重緩急,可以將事情按照緊急且重要、緊急但不重要、重要但不緊急、不緊急也不重要分成四個象限,按順序依次完成[5]。為了消除干擾,在完成任務期間我們可以將一切可能影響效率的程序都關掉,專心地去做事情。

5.強化團體作用法

造成大學生拖延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高中時的嚴格監督與大學自由環境的反差,學??商岢l揮團隊(如班級、寢室、學生會、社團等)的作用,實行團隊監督機制,找些朋友互相監督一起克服拖延的習慣[6]。我們小組的成員建立了一個監督學習的微信群,成員之間互相監督,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有同學沒有完成規定的任務,則需要給完成任務的同學發紅包。這樣的團體監督和獎懲機制并行,對于改善拖延具有重要作用。

6.合理使用網絡法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網絡已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網絡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娛樂方式,開闊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足不出戶也可以了解世界,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很多知識,并在網絡互動中完成辦公,交流感情。然而網絡是把雙刃劍,過分沉迷于網絡會使大學生產生嚴重的拖延問題。如今許多大學生把越來越多的時間消耗在網絡上,學習時間越來越少,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正確合理使用網絡資源[7]。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催生了眾多平臺,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如在校園公眾號中推廣克服拖延癥的一些對策,普及有關拖延的危害性方面的知識,交流戰勝拖延問題的經驗。

五、結語

通過對蚌埠學院學生拖延現象的調查研究發現,在新媒體時代蚌埠學院的大學生普遍存在拖延問題,大部分拖延程度比較輕微,少數較為嚴重。在這個信息爆炸、科技發展節奏不斷加快的時代,拖延使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出與現代社會的快節奏不相適應的現象,給大學生帶來了巨大危害。因此,當代大學生應樹立克服拖延心理的意識,學校也可通過廣播宣傳和專題講座的方式給學生分享解決拖延問題的有效措施。大學生也可以在實際生活中通過抑制拖延的App、減少選擇、從易到難、時間管理、團體監督和合理應用網絡等方法避免拖延行為。當代大學生應重視自身拖延行為,時刻牢記:你能夠做出自己的選擇。你可以拖延,你也可以行動。

參考文獻:

[1]戈爾德馬克.新媒體概念定義[EB/OL].(2018-06-04)[2020-03-11].https://baike.so.com/doc/553288-585766.html.

[2]劉文靜,關于拖延癥的思考[J].世紀橋,2011(13):4-9.

[3]Piers Steel.拖延的本質:對典型的自我調節失敗的元分析和理論綜述[J].心理學通報,2007,133(1):65-94.

[4]何靜,趙雷麗.拖延癥的成因及對策分析[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2014,30(4):43-44.

[5]季風,朱明明.論時間管理在教學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2006,6(3):78-80.

[6]李芳.當代大學生拖延現象[J].百家論點,2017(5):117.

[7]解麗.淺析大學生學習拖延的成因及對策[J].文教資料,2013(23):136-137.

責任編輯:張蕊

[基金項目]安徽省2019年度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S201911305053)。

[作者簡介]尹家賢,蚌埠學院理學院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數學與應用數學;趙子璐,蚌埠學院理學院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數學與應用數學;指導教師:姚瑩,蚌埠學院理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研究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誰說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對周期函數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與應用
新媒體時代微寫作特征及對策研究
探析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共青團工作的網絡化轉型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