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維度下青少年社會責任感及其培育探微

2020-09-02 06:47王逸凡張瑋
現代交際 2020年13期
關鍵詞:社會責任感青少年

王逸凡 張瑋

摘要:青少年社會責任感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五四運動一百年以來,無數青少年投身于革命與建設的偉大事業,在各個歷史時期繼承和發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高度社會責任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青少年社會責任感的培育關系著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與時俱進地創新培育方式,多措并舉地形成合力,推動新時代青少年在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建設中勇擔大任、不負韶華。

關鍵詞:青少年 社會責任感 青年運動史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3-0042-02

青少年社會責任感是指青少年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在心理上和感覺上對他人、對社會的倫理關懷和道德情感??v觀古今,無數青少年為他人、為社會、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犧牲小我,成就大我。作為國家未來的主人,胸懷國家、勇擔社會責任、將實現個人價值與承擔社會責任緊密地結合起來,是時代賦予青少年光榮的使命。

一、“五四”以來青少年社會責任感的表現形式

1.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體現了進步青年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一百年前,北京三千多名學生在列強損害國家主權、北洋政府助紂為虐的危急時刻率先沖破重重阻礙,高呼“外爭國權、內除國賊”“還我青島”的口號,進行了反對帝國主義、保衛國家主權的愛國斗爭。百年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大會上指出,“五四運動爆發于民族危難之際,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社會革命運動?!盵1]

此時我們重提五四精神,這是愛國青年將國家命運置于個人利益之上,不怕流血犧牲的高度社會責任感的體現,是歷史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始終激勵著青少年站在時代前列、勇擔時代大任,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譜寫青春的華章。

2.建黨初期

“烈火一經點燃,便孕育著燎原之勢”[2],五四運動后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一批青年先進分子有了新的覺醒,他們開始在群眾當中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在創建中國共產黨的同時籌建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面對當時社會主義青年團內部魚龍混雜,無政府主義者、鼓吹階級調和改良主義的基爾特社會主義者、修正主義者同馬克思主義者共存、相互爭論的問題,從莫斯科歸國的張太雷審時度勢地規定了青年團應堅持研究馬克思主義,實行社會改造及擁護青年權利。其中,“社會改造”目標的實現依賴于革命青年在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深刻理解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中國國情的革命熱情,更依賴于救國救民的責任擔當。

3.抗戰時期

九一八事變后,中華兒女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險。一二·九運動中,為推動整個中華民族的覺醒,青年們以自己的血肉之軀揭露了日本侵略全中國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妥協退讓的政策,而他們自己卻嘗遍了最殘酷最狼狽的侮辱、鞭打、囚禁與殺戮。全面抗戰爆發后,在敵我力量對比懸殊的客觀條件下,廣大青年積極報名參軍,在各條戰線上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青少年戰斗英雄。據不完全統計,至少3500萬中國軍民在抗戰中犧牲,他們用血肉鑄成了我們堅不可摧的新中國,其中大多數是青年,體現出青年在國家危亡之際前赴后繼、頑強奮斗、不怕犧牲的精神。以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為例,黨在各村、區、縣成立了青年救國會,形成了以晉西青聯為最高領導機關的各級青年救國組織,從而使青年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在晉西青聯的領導下,青年們一方面積極參軍參戰,有效地阻止了日寇西進;另一方面協助民主政府開展國民教育,在四大動員、擁軍優抗等運動中發揮出先鋒的作用,建設和鞏固了根據地。

4.新中國成立初期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社會經歷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變為新民主主義社會、逐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性巨變。黨根據青年運動的發展需求成立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在1949年5月4日召開的中華全國青年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廖承志為今后青年運動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他指出今后青年的三大任務便是“擁護人民民主革命的徹底完成,擁護人民民主的新國家;加強生產建設工作;學習新民主主義,學習科學和文化?!盵3]經過深入、廣泛的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教育,廣大青年以主人翁的精神參與到鞏固新生人民政權、艱苦創業、三反五反等政治運動之中??姑涝瘧馉庨_始后,一批批青年學生爭先恐后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自愿遠赴朝鮮作戰,保家衛國,體現著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強烈社會責任感。

5.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1962年七千人大會上系統全面地總結了“大躍進”以來思想方面的錯誤,隨后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文藝等社會各領域進行全面調整。在共青團中央的倡導下,廣大青年積極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同時將其與社會主義改造基本結束、國內各項建設開始全面展開的國情相結合,在實踐的鍛煉中不斷成長。這一時期接受了社會主義教育的青年們改變了參加農業生產是“沒出息”“沒前途”的錯誤思想,積極參加社會生產,“上山下鄉”的實踐鍛煉蔚然成風。在黨中央的推動下,學校的工廠和農場逐漸建立起來,青年的學習與投身社會建設緊密結合,涌現出雷鋒等各行各業的先進典型,營造出培育青少年社會責任感的良好氛圍。

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繼承與發展中建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歷史方位下內容更加豐富具體、方式不斷創新的青少年責任教育體系。新時代的青少年在黨的領導下同全國人民一道頑強拼搏,同祖國的繁榮發展一道前進,成為偉大時代的接力棒、人民的先鋒隊。2020年隨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拉開了序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無情肆虐。面對這次突如其來的災難,一批又一批的“90后”“00后”走出家門,奔赴前線,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黨員、團員的模范帶頭下,全國各地涌現出大量的青年志愿者,為抗擊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的回信中給予青年們高度的肯定,他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中,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盵4]

二、歷史維度下青少年社會責任感培育的路徑

1.創新青少年責任教育方式

在歷史的長河中,青少年社會責任感的具體表現有所不同,但始終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新的時代賦予了當代青少年新的使命。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臺?;ヂ摼W以其交互性、深受青少年青睞的強大優勢日益成為青少年社會責任感培育的新領域、新工具和新方法。在新的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對青少年責任教育的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剖析,在實際工作中注重經驗的總結,積極推動傳統模式與新型網絡傳媒的優勢互補,增強教育的感染力與藝術性,提升青少年責任教育的實效性。

2.強化青年運動史與中國近現代史的教育

歷史作為最具體、最生動、最可靠的愛國主義教材,對新時代青少年社會責任感的培育具有不可替代作用。一部中國近現代史,就是一部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地反抗西方列強殖民侵略、保衛國家主權、爭取民主與自由的奮斗史?!拔逅摹币詠砬嗄赀\動史的軌跡與中國近現代史的歷程相互交織,二者存在著歷史與邏輯的必然性。青年運動史和中國近現代史中涌現出大量青年英雄、兒童英雄的英勇事跡,是當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挖掘歷史人物與紅色資源獨特的育人功能,在培育青少年社會責任感的過程中避免一味“填鴨式”的說教,代之以歷史中活生生的事例來增強說服力。

3.充分發揮青年組織與學校對青少年的引導作用

青少年本身具有思想活躍、參與意識強、容易受到同輩群體影響的特點。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青年組織和學校一直是青少年社會責任感培育的主陣地。從建黨初期青年團的成立,黨在抗戰時期為適應統一戰線的需要將其改造為青年群眾組織,到新中國成立后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成立,直到當代青聯、學聯、共青團、大中學學生會等青年組織建設與發展的偉大實踐,充分體現了青年組織在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時,學校承擔著培育青少年社會責任感的任務,雖在實踐中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和高考升學率等因素的影響,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育有待于進一步加強,但不可否認的是,學校教育具有組織性、系統性、計劃性的優勢,仍是青少年社會責任感培育的主陣地。當前大中小學思想政治課一體化建設正處于探索時期,學校要將責任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在灌輸性原則和啟發性方法的有機統一中為黨和國家培養出勇擔社會責任的新時代青年。

三、結語

各個歷史時期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表現為不同的內容,都始終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中國共產黨充分發揮了青少年“引路人”的作用,在內容、方法、載體、陣地等方面積極推動廣大青少年將對他人和社會的高度責任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當前我國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應加強青少年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的教育,推動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形成責任教育的合力,使青少年認識到時代新人應具備的責任擔當,用實際行動煥發出青春的活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2019-04-30).[2020-04-03].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4/30/c_1124436427.htm.

[2]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43.

[3]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八冊(1949.1—9)[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528.

[4]習近平:讓青春在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N].中國青年報,2020-03-17(1).

責任編輯:劉健

[基金項目]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創新項目“晉綏抗日根據地青年運動研究”(2019SY191)。

[作者簡介]王逸凡,太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

猜你喜歡
社會責任感青少年
蔬果能讓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偶像崇拜 與青少年成長
幸福感強的青少年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體質PK
新課改下的素質教育與思想政治課教學
高職學生社會責任感現狀及問題對策
基于大眾文化的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途徑研究
淺談化學教學中德育思想的滲透
建筑師的社會責任感
青少年打籃球注意事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