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文化傳播視角的藏餐英譯研究

2020-09-02 06:47薛悅歌陳華杰
現代交際 2020年13期
關鍵詞:跨文化傳播英譯

薛悅歌 陳華杰

摘要:“中國菜”是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一張重要名片,伴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不斷貫徹落實,大多數地區針對當地飲食文化進行英譯研究并提出相應的改進規范措施,但在民族特色鮮明的西藏地區,與其相關的飲食文化英譯研究寥寥無幾。通過對西藏餐飲業的藏餐英譯現狀進行調研分析,從跨文化傳播的宏觀視角提出藏餐英譯的原則和方法,以更好地達到文化外宣目的,宣傳和傳播西藏民族文化。

關鍵詞:藏餐 跨文化傳播 英譯

中圖分類號:H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3-0096-02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抓住“一帶一路”倡議構想的重要契機,實現跨越式升級發展,同時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文化繁榮。由于西藏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藏餐具有自成菜系的習俗風格,幾千年的歷史歲月,展示了藏族燦爛的飲食文化,但與其相關的飲食文化英譯研究寥寥無幾。本文整理了藏餐英譯中存在的問題,并從跨文化傳播視角提出菜名的英譯原則和方法,以更好地推動西藏民族文化的對外傳播。

一、藏餐英譯中存在的問題

筆者搜集了西藏自治區各市和地區知名餐廳及酒店的英譯菜單作為例證,分析其中存在的錯誤,以便找到更好的翻譯策略和方法。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接待外國游客的數量持續增長,但有英譯菜單的餐廳在拉薩市及其周邊市景區占大多數,其他地區寥寥無幾。筆者在搜集和訪談過程中發現,大多數餐廳選擇使用翻譯軟件或其他方式翻譯菜名,翻譯結果參差不齊,錯誤較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拼寫錯誤

“肉丸子”的譯文“Meat bool”中的“bool”應為“Ball”;“人參果飯”的譯文“Ginsen Rice”中的“人參果”譯文應為“Ginseng”;“酸奶派”的譯文“Yogurt Pia”中“派”的譯文應為“Pie”;“牛肉餃子”的譯文“Tibetan Yak Meat Damplings”中“餃子”應為“Dumplings”。

(二)大小寫誤用

菜名翻譯時,實詞采用首字母大寫形式,虛詞采用小寫形式。但筆者在搜集整理英譯菜單的過程中,發現譯名大小寫形式各異,缺乏規范統一,例如:“牛肉湯”譯為“Yak beef soup”;“藏式孜然牛肉”譯為“Yak Beef With Cumin”;“鍋貼餃子”譯為“KOTHAY MOMO”等。

(三)菜名翻譯錯誤

“酸奶蛋糕”的譯文“Saffron Cake”中“saffron”是“藏紅花”之意?!扒囡案狻钡淖g文“Lemon pie”是檸檬派?!案咴L恪钡淖g文“Yak leg”中“leg”指的是“腿”,而不是“蹄”?!凹迮H饽c”的譯文“Fried Mutton Sausages”中“Mutton”指的是羊肉?!俺囱蚍巍钡淖g名“Lung Fried”也會讓外國游客瞠目結舌。

(四)一名多譯

一名多譯即指同一道菜有多種翻譯,翻譯質量良莠不齊,當地主食以牛羊肉為主,“牛肉”被譯為“Yak/Beef/Cattle”等,當地的牛肉都是牦牛肉,可翻譯為“Yak Meat”,“羊肉”也被譯為“Mutton/Lamb/Sheep/Goat”等,應區分應用。

(五)菜肴信息缺失

“油菜炒牛肉”的譯文“Sauted Baby Cabbage”中缺失牛肉,“香辣青稞牛肉”的譯文“Spicy Beef”缺失了青稞,“椒鹽牛舌”的譯文“Salt and Pepper”缺失了主食材牛舌等。

(六)音譯代替翻譯

從音譯法的翻譯實踐來看,大多數用于專有名詞的翻譯,以人名、地名、品牌、標志性建筑物為主,部分民族特有的事物,翻譯時為了保持其民族特色,故使用音譯法保持原有的韻味。例如:西方食物cheese被譯為“芝士”。音譯法在使用時要遵循統一規范、約定成俗、自然選擇三大原則,才能起到傳播文化的作用。

1.漢語拼音代替翻譯

饅頭音譯為“Momo”,包子音譯為“Baozi”,粽子音譯為“Zongzi”,因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被外國友人所熟知。諸如此類約定成俗的譯文,我們可以直接使用,相對于意譯來說更加簡單明了。對于沒有明確的音譯詞,為了便于外賓理解,可使用意譯法進行翻譯,選取中外共有食材英文詞匯,例如:“薄餅”音譯為“Bobing”,不如意譯為“Pancake”。

2.拉丁文代替翻譯

在調查分析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大多數藏式餐廳直接將藏語發音換成拉丁轉寫的英語發音,例如:“酸奶飯”音譯為“Somday”,“牛肉面”譯為“Shabaled”,此類譯文給外賓理解設置了障礙。為了使外賓理解,選用音譯加注法較好。但如藏族特色食物“糌粑”的拉丁文,由于傳廣度高,已達到約定成俗、自然選擇的效果,便可沿用選擇。

二、跨文化傳播視角的菜名英譯原則

跨文化交際翻譯學強調譯文對譯語受眾與原文對原語受眾所產生的等效性。對于菜名的跨文化交際翻譯來說,首要方面是傳遞菜肴本身的信息,其次是文化的傳播,使讀者在享受菜品的同時,了解文化內涵,進而了解中國,推動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傳播。翻譯在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譯者在翻譯時所遵循的原則,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翻譯結果,我們可以考慮以下原則和方法:

(一)語義貼近原則

跨文化翻譯必須確保兩種語言的意義相近和相同,這對譯者的要求也很高,譯者應深入了解翻譯二語之間的文化,搜集相關資料,選擇恰當的詞義進行翻譯,同時應確保所選語義充分體現原語語境下的語言特征,使翻譯結果無限接近于原文意義。

(二)文化傳播原則

菜名的翻譯始終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擔任著弘揚中華傳統飲食文化的角色。若菜名翻譯過程中丟失了文化,固然不能歷久彌新,故要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所選詞匯在最大限度上接近菜名背后的文化意義,為文化交流和傳播做出貢獻,特別是寫意菜名背后的文化。寫意菜名包含特有的中國文化和民族語言特征,就跨文化角度來說,我們可以采取音譯加注的方式。若采取直接意譯的方式,菜名冗長,不利于食客點菜,影響經濟效益,故音譯加注是對菜品原有文化的最好輸出,“音譯”是對菜名原有的保留,“加注”是對菜名背后的文化進行解釋說明,從而起到跨文化傳播的作用。

(三)簡潔原則

從跨文化傳播角度來看,譯文簡潔明了易懂對讀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菜名的翻譯更應該符合讀者的語言表達習慣和思維理解,無論是寫意型還是寫實型菜名,都需要簡潔易懂。若菜名是寫實型,可以直接根據本名翻譯菜品的主要食材或加上烹飪方法。寫意型菜名的解釋部分也應選取重要部分進行翻譯,在保證經濟效益的同時傳播文化。

三、跨文化傳播視角的藏餐英譯方法

中國自古以來,對吃尤為講究,不僅要色香味俱全,而且注重菜名寓意,但在西方,人們更注重食物的原材料和制作工序,菜品以主食和烹飪方法命名,故我們在翻譯菜名時不僅要注重傳播我國特色文化,也要考慮到西方人的思維習慣和思維方式,對菜名進行功能對等翻譯。譯者要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同時對藏族文化有深入了解,架起“傳播文化的橋梁”,基于跨文化傳播的視角對藏餐進行英譯,如此不僅可以解決問題,而且對于西藏飲食文化有更好的傳播效果。

(一)直譯法

直譯法是指翻譯時既要忠實地傳達出原文內容,又要保留原文的形式和風格,力求將原文原汁原味地呈現給讀者。最好適用于中西方共有的食物材料,既保留了原有的語言文化特點,又向讀者傳達了較為準確的信息,同時符合西方思維習慣和方式,例如:辣牛肉Spicy Yak Meat,牛血腸Beef Blood Sausage。

(二)做法/口感+直譯

中餐菜名有很多以烹飪方法或者口感加上主料來命名,藏餐也不例外,這就要求譯者平時多積累烹調的方法并靈活處理。日常我們采用“烤(Roasted)”“煎、炸(Pan-fried)”“炒”(Fried)“燉(Stewed)”“蒸(Steamed)” “煮(Boiled)”等方式,但部分菜名也會突出處理食材的方法,例如:“切成片的(sliced)”“手撕的(pulled)”“切成細條的(shredded)”“切碎的(chopped)”“切成塊的(diced)”,菜名中經常出現的口感有“酸(sour)”“甜(sweet)”“辣(spicy)”“脆/酥(crisp)”等。例如:煮牛肉腸(Boiled Yak Sausage),藏紅花蒸蛋(Steamed Eggs with Saffron),拉薩脆羊腿(Lhasa Crisp Gigot)。

(三)地名+直譯

西藏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藏餐不同的風味特色,不同地方的口味也代表了不同地區的特色。藏式餐廳為了讓游客品嘗到不同地方風味的美食,菜肴名字也會通常加上地名以便凸現特色,更好地讓目標語讀者了解當地居民的飲食特色。例如:藏北烤羊排(North Tibet Roasted Lamb Chops),藏南酥油雞片(South Tibet Buttered Chicken),墨脫石鍋雞(MoTuo Stewed Chicken),林芝烤藏香豬(Nyingchi Roasted Tibetan Pork)。

(四)介詞法

英文注重邏輯感,從而在菜名中經常會使用介詞,經常用到的介詞有“with”和“in”?!皐ith”前經常為主料,后為輔料,與中文語序恰恰相反,例如:“剁椒羊肉”被譯為“Mutton with Chopped Chili”?!癷n”后邊一般接烹飪材料或者醬汁,例如:辣醬牦牛肉(Yak Meat in Chili Sauce),香辣青稞牛肉(Spicy Beef with Highland Barley),酸奶糌粑丸子(Tsampa Balls in Yogurt)。

(五)意譯法

使用意譯法時譯者擺脫原文內容和形式的束縛,對多余的信息進行刪減重構,使譯文更加簡潔明了,符合譯文讀者語言習慣。藏餐中也不乏寫意型菜名,比如“火紅的康巴情”是藏式紅蘿卜姜湯,可譯為“Tibetan Carrot and Ginger Soup”,“蓮花盛開”是炒牦牛肉和各類蔬菜,可譯為“Fried Vegetables with Yak Meat”。

(六)音譯加注法

藏文的歷史長度、文獻豐富程度都僅次于漢文,被世界所熟知。為了保持藏餐的特色,可將藏文讀音轉為拉丁字母進行音譯,已被熟知的有“糌粑(Tsampa)”等。我們還可以使用音譯加注的方法,讓外國友人更加了解藏餐,傳播藏餐文化。例如:藏包 Champa(BaoZi,Tibetan style),藏面 Bothuk(Tibetan Noodles),青稞酒 Chang(Highland Barley Wine),瑪生 Masheng(A Cake Made of Tsampa, Butter and Milk)。

四、結語

文化的宣傳與傳播能推動經濟發展,實現社會轉型,特別是在旅游業發達的西藏地區,要把握建設“南亞大通道”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大好機遇,規范藏餐翻譯,傳播西藏飲食文化,推動西藏旅游業發展。

參考文獻:

[1]熊欣.跨文化交際理論下的中國菜名英譯研究[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

[2]李偉俊.從中國文化對外傳播角度看漢語菜名英譯標準的確立[D].寧波:寧波大學,2014.

[3]胡鷗盟.跨文化傳播視角下的漢語文化負載詞英譯策略及方法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3.

[4]潘明清,王曉芳.西藏藏族傳統飲食文化資源的挖掘與分析[J].時代金融,2016(2):49-50.

[5]曹水群.西藏飲食文化資源的特點及其旅游開發[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5(2):80-81.

責任編輯:劉健

[基金項目]2019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跨文化傳播視角下的藏餐英譯研究”(201910694021)。

[作者簡介]薛悅歌,西藏大學旅游與外語學院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陳華杰,西藏大學旅游與外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與翻譯。

猜你喜歡
跨文化傳播英譯
情景體驗式外宣紀錄片《四季中國》民俗文化負載詞英譯探微
順應論視域下“中華老字號”企業簡介英譯的翻譯策略
翻譯目的論下江蘇菜系英譯研究
從目的論角度看中藥藥名英譯
《功夫熊貓》三部曲的跨文化傳播策略研究
跨文化傳播背景下商標品牌命名及其譯詞研究
澳門:古代與現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節點
中西文化差異下影視傳播的現狀與對策
都市電影中正面形象所帶來的跨文化傳播
“小”的英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