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教育階段家校共育存在問題及策略研究

2020-09-02 06:47柴茹
現代交際 2020年13期
關鍵詞:教育合力家校共育家校合作

摘要:隨著現代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社會政治經濟制度不斷發展完善,人們對教育問題的關注與重視與日俱增。除了對傳統意義上教育方式方法的關注外,人們還慢慢注意到了家庭和學校這兩個不同的教育主體在孩子健康成長中的重要作用。學校是學生成長學習的重要陣地,但教育不能僅僅依靠學校,家庭教育同樣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基礎,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堅強后盾。成功的教育必然需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緊密結合、相互促進,這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關鍵詞:家校共育 家校合作 教育合力

中圖分類號:G6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3-0201-02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教育也隨之不斷變革。當今時代要求培養的新時代人才不僅僅是掌握一定知識的人才,更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小學階段作為一個人成長發展的關鍵期,是學生的心理、人格、品德等方面的重要奠基階段。教育是一個復雜且持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當中,需要多方教育力量共同發揮作用,家庭和學校作為學生成長發展的主導教育力量,應該就學生的教育實際達成教育共識,采取多種教育手段,以促進學生自由、健康、全面的發展。因此,家校雙方的相互協調,相互配合是十分重要的。

一、家校共育的概念界定

(一)家校共育的基本內容

家庭和學校在教育中所要扮演的角色定位是不一樣的,因此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內容也各有不同。家庭教育的內容復雜,廣泛且細致,家庭教育的關注點是“育人”。而學校教育的教育內容是由國家制定的、系統的、連貫的、有內在科學依據的學科知識體系,主要指文化課方面的學習,其次是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我們對學校教育的關注點主要是“教書”。強調家校共育的原因在于單方面的家庭教育或者學校教育都具有自身的片面性,家校共育的基本內容可以認為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相互補充,即要求家校雙方相互合作,既實現孩子學科知識學習的需要,又滿足思想品德提升的需要。

(二)家校共育的優勢

1.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雖然家校雙方的教育思想、教育內容及教育方法不盡相同,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把孩子培養成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將孩子培養成才?;谶@一點,學校和家庭雙方都應該努力把雙方對孩子的教育期盼匯成一股力量,共同為孩子的成長助力。

2.教育內容的互補性,構成家校共育整體

21世紀要求的教育,是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的、和諧的發展的教育,以培養造就社會所需要的健全的人。然而家庭及學校教育的教育內容各有側重,也都涵蓋涉及不到的教育層面,單靠某一方面的教育力量并不能滿足這一教育要求,這就要求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必須堅持相互補充原則,在充分聯系和交流的基礎上,利用一切教育機會,塑造一個教育共同體。

3.教育教學的及時性,達成家校共育協作

家庭教育不是系統、整塊進行的,它是滲透在家庭生活的細枝末節之中的。教育教學的及時性可以認為是家長在家庭生活過程中及時對孩子進行教育,而不是想當然的說教。及時性教育是建立在家長對孩子的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及時性表現在不同方面,因此,要堅持及時施教原則,實現家校協作。

二、家校共育的現有問題及原因

(一)家校共育觀念難成共識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各界對教育的重要性認識空前提高。學校在充分發揮教育作用的同時,也力求取得家庭的配合,雙方形成教育合力。家長的教育意愿是認真且強烈的,對于學校的相關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大多是支持且配合的。但有時家校雙方由于各自立場不同,對教育的認識就會產生分歧。

1.從學校層面講

教師對于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持消極態度。一方面,教師認為大多數學校教學工作并不需要家長參與,家長對于學校教育教學各個方面并不了解,給家長普及相關信息既費時又耗力,無疑是給自己的工作增加負擔。另一方面,教師認為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工作純屬是添亂,他們只會指責教師工作中的問題和不足,而不能促成相關問題的解決。

2.從家長層面講

基于客觀原因,絕大多數家長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與學校教育達成實際配合,對待教育的態度也不十分端正。部分家長在潛意識里對家校教育進行了明確分工,他們認為教育就是學校的事,是教師的事,作為家長,所要承擔的責任就是保障好孩子的物質生活條件,提供好的條件讓孩子去接受學校的教育,讓教師把孩子培養成才。這種觀點既狹隘又不負責任,嚴重忽視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家校合作是一種雙向活動,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相互配合[1]。缺了哪一方面的支持,教育都難以完整。

(二)家庭學校間缺乏有效溝通

家庭學校間缺乏有效溝通,一方面是因為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家長與學校的溝通缺乏主動性,絕大多數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后,很少與學校教師就孩子的生活與學習問題進行及時溝通。這種被動態度導致教師對學生在家的生活表現及學生的性格、興趣、心理發展狀況了解不足。而家長除了成績單上反饋的單一信息,對孩子在學校的其他表現一無所知。很容易出現學生的品德教育與學科教育不能同步發展的情況,出現“真空教育”。

另一個方面是因為家校雙方溝通方式單一化。傳統家校溝通方式可以做到將全班家長集中起來,統一發布通知,傳達信息,高效地實現教師對家長溝通聯系的單向需要,但是卻很少能接收到家長的反饋。此外,這些傳統的家校溝通方式對于家長來說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不能使家長在教育觀念、教育方法上有所革新,不能實現家校教育的信息互補。

(三)家校共育內容不夠全面

在中國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及家長的教育內容普遍偏重于學生的文化課教育,而對孩子的品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足。這導致家長與教師的交流內容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主,對學生身心健康及其他方面的關心相對較少[2]??墒菍W習成績并不能作為評判一個學生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文化的缺失或許不是真正的缺失,性格和心理上的缺失才是真正的缺失。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不能把學習成績當作唯一的教育指標,而是要著重關注學生的心理傾向、行為表現、品德發展、實踐技能等方面的能力發展?!敖逃?,不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育”,即教給他們生活的技能,讓他們學會做人。這樣,學生長大成人,走向社會,才能夠有生活的目標,能為了理想而奮斗,能堅持做人的本分。

三、家校共育的基本對策與建議

(一)樹立平等的家校共育合作觀念

家校合作,除了共同的目標、正確的角色定位,還要有積極的合作態度和意愿,合作關系才能順利建立。首先,學校要充分重視家校共育的積極意義,將家校合作看作幫助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職業技能不斷提高的重要途徑[3]。教師與家長身份雖有不同,但二者是一種平等的關系。教師不應該自居高位,當出現教育問題時,對家長頤指氣使。本質上,教師與家庭是一個權責共擔體,好與壞都不能歸為某一方。教師與家長雙方都應該嘗試著將心比心地去思考問題,理解對方的處境,配合對方的教育活動。

其次,家長也應該端正自己的態度,理性地分析孩子成長道路上的長處與不足,充分尊重教師,理解信任教師,積極參與學校相關教育活動,主動與教師進行交流。在雙方的教育理念出現分歧時,家校雙方都應該保持一個理性的態度,平等地協商。

(二)建立有效的家校共育溝通方式

1.在真誠、尊重基礎上形成良好溝通態度

首先,從人際交往的角度出發,無論教師還是家長,都要抱著真誠的態度,坦誠地與對方交流,充分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樣不論對于更好了解學生還是有效解決問題都十分有幫助。

其次,溝通應該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教師及家長雙方應該相互尊重對方的人格、立場、思維方式,善于從對方的觀點中汲取營養,也要接納對方的不足,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2.建立多樣化的家校溝通形式

一方面要創新家校溝通形式,如改革傳統家長會的內容及合作形式。以往的家長會過于形式化,教師在講臺上不停地說,家長在臺下默默地聽。教師會指出學生的問題及不足,卻很少真正和家長溝通應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以座談會的形式組織召開家長會,家長、教師和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交流溝通,更利于激發家長參與學?;顒拥姆e極性,且交流氛圍輕松,交談內容寬泛,有利于實現家校和諧互動。

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動家校溝通形式的多樣化。豐富的家校合作形式有利于即時共享共育內容,促進高效的共育溝通。同時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新媒體資源,構建多樣化的家校共育網絡平臺。如充分利用微信平臺,微信與以往的社會交往媒介不同,具有信息傳遞的實時性、信息形式和內容的豐富性、信息多維傳遞的靈活性、信息傳播社區化的優勢[4]。如果充分利用微信,那么對于家校雙方教育信息的互通、教育合力的形成是大有裨益的。

(三)促進家校共育內容的全面發展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教育對象都是學生主體,教育目標都是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由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兩種不同性質、不同類型的教育,因此在學生的教育工作、教育內容上,雙方都應該有所分工。改變以一方為主、一方為輔的狀況,形成雙向互動、共同負責的局面[5]。

一個健康、合格、優秀的人勢必是全面發展的人。教師和家長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注意激發學生在不同知識領域的興趣與求知欲,促進學生在除文化課學習之外的其他方面的發展與進步。家長應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教育,同時也要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從細枝末節處抓起,從日常小事抓起,從自己的行為習慣抓起,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示范。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四、結語

家校共育問題將是一段時間內我們需要認真關注的問題。實現家校共育要從學生出發、從學校出發、從家庭出發,將三股教育力量凝聚到一起,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網,使學生不論在小環境還是大社會里都是一個大寫的人。

參考文獻:

[1]岳瑛.我國家校合作的現狀及影響因素[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2,6(3):50-53.

[2]徐玲嬌.小學家校合作現狀與優化策略研究:以揚州市XX小學為例[D].揚州:揚州大學,2018.

[3]姚蘭.舟水共促舵手強,砥礪揚帆任翱翔:淺談促進家校合作的方法與具體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8(11):3.

[4]段蘭蘭.基于微信的小學家校共育實踐研究[D].鄭州:河南大學,2018.

[5]黃河清.論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合作[J].教育評論,2001(4):22-25.

責任編輯:趙慧敏

[作者簡介]柴茹,吉林師范大學研究生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學教育。

猜你喜歡
教育合力家校共育家校合作
一例小學生入學適應的案例
影響小學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決策略初探
為心靈安個家
《語文學科課后作業的有效研究》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淺議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大學生心理危機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討
大學生心理危機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討
家長參與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對青少年的外化問題行為的影響機制分析
家校合作問題分析及解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