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格斯一夫一妻制家庭理論及其現實啟示

2020-09-02 06:47丁美美
現代交際 2020年13期
關鍵詞:現實啟示恩格斯

丁美美

摘要:恩格斯的婚姻家庭研究經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是基于摩爾根的《古代社會》和馬克思的《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創作而成。其中第二章“家庭”研究了從血緣家庭到專偶制家庭演變的過程和規律?;诙鞲袼沟摹都彝?、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分析恩格斯一夫一妻制家庭理論的歷史起源、含義與內在矛盾,并闡述恩格斯對社會主義社會的一夫一妻制家庭發展狀況的科學展望,結合我國當前的實際,提出恩格斯一夫一妻制家庭理論仍對家庭和諧起到實質性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恩格斯 一夫一妻制 現實啟示

中圖分類號:B8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3-0228-02

家庭并非從來就有,家庭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隨著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發展,從較低的形式提高到較高的形式[1]?,F代家庭是一個基于夫妻關系、依靠血緣關系或收養關系而組成的社會基本單位,家庭的形式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改變。在人類生存初期,因為人類剛剛成為高等動物,生產力水平還未能達到可以生存的標準,缺少自我保護能力,因此,人類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和外界自然環境中的猛獸、自然災害對抗。人類為了生存與繁衍,需要保持雜亂性交關系的原始狀態,此類兩性關系也是當時人類群居的一種佐證。當時,部落內部對于性行為沒有任何道德、倫理、法律上的限制,這意味著任意女性可以和任意男性進行性交,從而實現繁衍后代的目的。在蒙昧時代低級階段的后期,出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種家庭形式即血緣家庭,在這種家庭形式的基礎上又產生了普那路亞家庭形式。

隨著群體生產力的不斷提高,部落中的人口數量攀升,人的欲望漸漸走向更高的等級,對情感有了需求,女性對于子女有了照顧的意識。然而,女性的生殖能力又無法使女性自由地擺脫這樣的地位,多重的性伴侶角色使她們產生了屈辱和尷尬,迫切希望從由來已久的共夫制中解脫出來,暫時或長久地只和一個男子發生婚姻關系,于是產生了對偶制家庭形式。

在野蠻時代的中期即對偶制家庭的后期,畜牧業得到了發展,部落漸漸開始馴養牲畜以滿足人類的日常需求,這些新的財產最初是歸氏族所有,不久就轉化為家庭的私有財產。當時的部落工作是按照性別來分配的,男性的任務是尋找足夠的生活資料、生產生活工具和馴養牲畜,男性力量的絕對優勢使其在家庭中保有統治地位。自此,男性擁有了自己的私有財產,渴望將自己的財產資源傳遞給自己的親生后代。但是在當時的母系氏族制度下,這是不可能的。男性主導的生產模式和舊的母系繼承制度發生了不可調和矛盾,因此,廢除母權制、實行父權制的趨勢是不可逆的。一夫一妻制的產生是以經濟條件為基礎的,同時是私有制的一種反映,該制度一直沿襲至今。

一、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含義和內在矛盾

生產力進一步發展與私有制逐漸出現推動父權制代替了母權制。專偶制的基礎是經濟條件而非自然條件,專偶制是私有制對原始公有制的替代,隨著專偶制個體家庭的產生,家務工作不再是家庭中每個人的責任而是變成了女性的工作內容。恩格斯清楚地看到了女性在此種關系中的被支配地位,這是因為生產資料歸男性私有且男性此時的經濟條件有優勢。專偶制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是私有制的產物,這種家庭形式的出現可以滿足人類占有個人財產和繼承個人財產的社會需求,而絕非僅僅是人的性欲所決定。這揭示了階級社會一夫一妻制家庭產生的經濟根源,揭示了階級社會一夫一妻制家庭的階級根源。私有制必然導致階級壓迫制度,即上層階級對下層階級的壓迫,女性在專偶制中處于受壓迫和受奴役的地位,這是顯而易見的。一夫一妻制出現的經濟基礎為私有制的產生,其出現的階級根源則為階級壓迫制度,一夫一妻制與私有制和階級壓迫制度形成一個閉環,互相強化與鞏固。在恩格斯看來,一夫一妻制是源于財產關系,因此其必然具備以下幾個特點:首先是男性的統治地位。第二點是婚姻對于女性而言具有不可解除性[2]1。男性在經濟地位與階級地位上的優越必將導致其在婚姻中具有且持續具有統治地位。

盡管個體婚制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兩性關系的進步,但任何進步都有它消極的一面,社會中總有一些人通過壓迫和使另一些人痛苦而實現自我幸福與發展。個體婚制一方面是專偶制,另一方面則導致淫游制,從而使社會中出現賣淫的行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產生還伴隨著丈夫或未婚女性在婚姻之外進行的性交行為,此類行為進一步極端發展就會成為娼妓賣淫制,以及出于對丈夫雜婚行為的反抗而產生的來自妻子方面的通奸制。這種一夫一妻制從出現之初就是對女性忠貞的限制,而對于男性,一夫一妻制的約束幾乎不起作用[2]2。具體而言,盡管在法律和道德方面賣淫和通奸都是被嚴令禁止的,但是一夫一妻制是在男性為核心的社會下產生的婚姻模式,由此,男性會姑息賣淫和通奸的行為,使其成為社會中一種默許的行為,而免于受罰。由此,一夫一妻制與賣淫和通奸兩者必然處于對立的位置,一夫一妻制不能允許賣淫和通奸的行為,反之,賣淫與通奸的行為會破壞一夫一妻制穩定的家庭關系,由此破壞一夫一妻制中要求的女性必須生育與丈夫生育子女和保護私有財產的要求。以上,為一夫一妻制家庭必然會導致的矛盾。

二、恩格斯對社會主義社會一夫一妻制家庭發展狀況的展望

一夫一妻制的產生與私有財產的產生是密切相聯系的,它是私有制的產物。社會主義社會消滅了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即產生一夫一妻制家庭的經濟原因,那么一夫一妻制會不會也會隨之消亡?恩格斯的回答是否定的,一夫一妻制不僅不會隨之消亡,而且是只有在消滅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后,一夫一妻制才能真正地實現。恩格斯認為,若想羅曼蒂的愛情和現實中的婚姻達成統一,必須消滅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與之相關的財產關系。由此,人們在選擇配偶時不必考慮經濟因素和階級因素,反而可以追隨自己的內心。社會主體提倡的是愛情與男女平等,這兩者會成為真正一夫一妻制家庭的推動力。真正的一夫一妻制的含義為一夫一妻制既約束女性也約束男性。在其實現時,男性永遠不可能用財富或權利來誘惑女性、強迫女性和物化女性;而在那時,女性只會出于對真正愛情的渴望而選擇一名男性形成婚姻關系,也不會由于經濟元素等外界原因而拒絕心儀的男子。與私有制社會一夫一妻制相伴隨的雜婚、賣淫和通奸及買賣婚姻、包辦婚姻現象都會消失,愛情將成為對婚姻家庭起作用的唯一因素。由此可見,在社會主義社會里,一夫一妻制不僅對婦女來說是一夫一妻制,而且對男子來說也是一夫一妻制,真正意義上的一夫一妻制才會實現。在社會主義社會里,男性在婚姻生活中不可能有絕對的統治地位,即婚姻中的私有制和階級壓迫都會消失。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男子和女子無一例外地都能夠融入社會創造財富,女子得到經濟上的獨立,消除了婦女在經濟上對男子的依附關系,消除了女子為了金錢獻身的必要性,賣淫也會消失。國家憲法規定男女同工同酬,在法律上、政治上男女享有同等的權利,在家庭中男女處于平等的地位。

三、恩格斯一夫一妻制家庭理論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家庭的現實啟示

近年來,家庭暴力、重婚、私生子、婚外戀等社會問題嚴重沖擊著我國的一夫一妻制家庭。這些問題不僅是法律問題,也是道德問題。此外,西方性自由論對我國人民的思想沖擊也是很大的,這個無稽之談對我國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產生了消極的影響。西方性自由理論表面宣揚的是人性解放,但是其實質是縮減人類與動物的差距,鼓勵人們過于放縱自身的欲望。它宣揚人可以沖破家庭婚姻的束縛自由地進行性交活動,不僅把人類降低到動物的低層次水平,還將會導致社會秩序的混亂,艾滋病、性病泛濫,以及由于近親交配導致的人類體力和智力的下降,遺傳病率、畸形率、早夭率上升等破壞人倫、威脅人類自身生存發展的社會問題,這不僅是人類道德的淪陷,更是人類文明的巨大倒退。性自由論所造成的社會倫理道德淪喪和社會秩序混亂等嚴重后果已引起了西方國家的深刻反省。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一夫一妻制家庭的進步意義。一夫一妻制里夫妻雙方共同生產、消費,共同撫養子女和贍養老人,既是家庭單位,又是生活、生產單位,具有較強的穩固性,維護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當前我們正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發展生產力是我國的主要任務,同時這也是婦女解放的根本途徑。婦女的解放的充分必要條件為女性和男性對于生產勞動有著同樣的貢獻,而在家務勞動中男性與女性也有相同的參與比例。以上這些美好的愿景都需要依賴現代工業的發展,工業社會允許女性自由地參與社會勞動,并且允許將家務勞動通過經濟行為轉包。婦女在法律上和政治上與男子享有同等地位,參與社會勞動,具有了獨立的經濟來源,擺脫了在經濟上對男子的依賴,人格和精神也將實現獨立。這對構建和諧家庭、促進社會進步都將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人的兩性關系不僅僅是一種生理與欲望的體現,更是雙方感情、志向和諧的統一。家庭關系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夫妻雙方應本著平等的原則共同承擔起對家庭的不可推卸的責任,提倡夫妻雙方平等、尊重、互愛、負責;夫妻雙方都應努力提高協調和處理家庭內部關系的能力,以恰當的方式相互溝通感情,明確各自在家庭中的角色,共同營造民主和睦溫馨的家庭氛圍,促進形成平等友愛、長幼有序、上慈下孝的和諧家庭。家庭是社會的組成單位,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必要條件,沒有家庭的和諧就不可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新解讀恩格斯一夫一妻制家庭理論,從中汲取思想精華,對如何構建和諧家庭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趙慧敏

家庭并非從來就有,家庭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隨著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發展,從較低的形式提高到較高的形式[1]?,F代家庭是一個基于夫妻關系、依靠血緣關系或收養關系而組成的社會基本單位,家庭的形式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改變。在人類生存初期,因為人類剛剛成為高等動物,生產力水平還未能達到可以生存的標準,缺少自我保護能力,因此,人類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和外界自然環境中的猛獸、自然災害對抗。人類為了生存與繁衍,需要保持雜亂性交關系的原始狀態,此類兩性關系也是當時人類群居的一種佐證。當時,部落內部對于性行為沒有任何道德、倫理、法律上的限制,這意味著任意女性可以和任意男性進行性交,從而實現繁衍后代的目的。在蒙昧時代低級階段的后期,出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種家庭形式即血緣家庭,在這種家庭形式的基礎上又產生了普那路亞家庭形式。

隨著群體生產力的不斷提高,部落中的人口數量攀升,人的欲望漸漸走向更高的等級,對情感有了需求,女性對于子女有了照顧的意識。然而,女性的生殖能力又無法使女性自由地擺脫這樣的地位,多重的性伴侶角色使她們產生了屈辱和尷尬,迫切希望從由來已久的共夫制中解脫出來,暫時或長久地只和一個男子發生婚姻關系,于是產生了對偶制家庭形式。

在野蠻時代的中期即對偶制家庭的后期,畜牧業得到了發展,部落漸漸開始馴養牲畜以滿足人類的日常需求,這些新的財產最初是歸氏族所有,不久就轉化為家庭的私有財產。當時的部落工作是按照性別來分配的,男性的任務是尋找足夠的生活資料、生產生活工具和馴養牲畜,男性力量的絕對優勢使其在家庭中保有統治地位。自此,男性擁有了自己的私有財產,渴望將自己的財產資源傳遞給自己的親生后代。但是在當時的母系氏族制度下,這是不可能的。男性主導的生產模式和舊的母系繼承制度發生了不可調和矛盾,因此,廢除母權制、實行父權制的趨勢是不可逆的。一夫一妻制的產生是以經濟條件為基礎的,同時是私有制的一種反映,該制度一直沿襲至今。

一、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含義和內在矛盾

生產力進一步發展與私有制逐漸出現推動父權制代替了母權制。專偶制的基礎是經濟條件而非自然條件,專偶制是私有制對原始公有制的替代,隨著專偶制個體家庭的產生,家務工作不再是家庭中每個人的責任而是變成了女性的工作內容。恩格斯清楚地看到了女性在此種關系中的被支配地位,這是因為生產資料歸男性私有且男性此時的經濟條件有優勢。專偶制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是私有制的產物,這種家庭形式的出現可以滿足人類占有個人財產和繼承個人財產的社會需求,而絕非僅僅是人的性欲所決定。這揭示了階級社會一夫一妻制家庭產生的經濟根源,揭示了階級社會一夫一妻制家庭的階級根源。私有制必然導致階級壓迫制度,即上層階級對下層階級的壓迫,女性在專偶制中處于受壓迫和受奴役的地位,這是顯而易見的。一夫一妻制出現的經濟基礎為私有制的產生,其出現的階級根源則為階級壓迫制度,一夫一妻制與私有制和階級壓迫制度形成一個閉環,互相強化與鞏固。在恩格斯看來,一夫一妻制是源于財產關系,因此其必然具備以下幾個特點:首先是男性的統治地位。第二點是婚姻對于女性而言具有不可解除性[2]1。男性在經濟地位與階級地位上的優越必將導致其在婚姻中具有且持續具有統治地位。

猜你喜歡
現實啟示恩格斯
德國多種活動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
列寧從嚴治黨的思想實踐及其現實啟示
東北抗聯精神對我軍改革強軍實踐的現實啟示
繼承與超越:革命時期黨的政治紀律建設給新時期帶來的現實啟示
《整頓黨的作風》與黨的作風建設
延安時期黨廉政建設的基本經驗
簡論韓非子的政治思想及其現實啟示
偉人的友誼也有風波
母親永遠只有一個
母親永遠只有一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