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翻譯高潮的特點及其對譯界的影響

2020-09-02 06:47米思旋
現代交際 2020年13期
關鍵詞:形成原因特點影響

摘要:在我國翻譯歷史上的第一次翻譯高潮——佛經翻譯之后,于明末清初時期迎來了第二次翻譯高潮。這次翻譯高潮所帶來的國外先進科技知識為我國近代科學發展與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據,同時也為我國翻譯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從明清時期科技翻譯高潮興起的原因入手,總結第二次翻譯高潮呈現的特點,并分析其對我國譯界發展的影響。

關鍵詞:第二次翻譯高潮 形成原因 特點 影響

中圖分類號:H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3-0102-02

16世紀末17世紀初,西方國家進入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開始進行海外擴張。他們踏入了中國的領土,隨之而來的還有許多傳教士。這些傳教士在中國宣傳天主教教義,也帶來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教士與中國士大夫們采取中西合譯的方式將這些知識翻譯成了系統的漢字,掀起了科技翻譯高潮。根據《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和《歐洲著作漢譯書目》記載,耶穌會士的漢文西書共437部,其中宗教類書籍251種;人文科學類書籍55種[1]。從中可以看出,明末清初科技翻譯高潮為中國科學水平的進步創造了條件,推動了我國社會的進步,而對于翻譯本身來說,在這一時期出現的翻譯理論雖然沒有系統性,但也為后來出現的翻譯高潮奠定了基礎,促進了我國翻譯事業的發展。

一、第二次翻譯高潮產生的背景

1.外有耶穌會傳教士的推動

1583年,利瑪竇來到肇慶建立了仙花寺,這也是中國內地的第一所教堂。但這時中國文人士大夫們對于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還是持有異議,一是因為耶穌會代表著天主教、各宗主國與西方殖民者的利益,這與明朝自身利益相悖;二是因為東西方的宗教信仰和傳統文化與中國文化產生的沖突。為了順利在中國內地傳教布道,利瑪竇制訂了一系列緩和策略,如以留長辮穿儒服的儒生形象示人以獲得士大夫們的好感;結交官員精準受眾;從傳播西方科學技術和人文科學入手,激起中國知識分子的興趣;尊重儒家習俗,把天主教與儒家的倫理道德相結合等[2]。

2.內有中國上層知識分子的助力

明末清初,中央集權高度集中,而掌握當時社會話語權的正是皇帝和文人士大夫們。耶穌會想要順利進入中國傳教,關鍵就在于當時的上層階級。如身為“天主教三大柱石”之一的徐光啟,通過自身的官場人脈,構筑起國內上層知識分子和天主教傳教士溝通的橋梁。這些通過徐光啟而認識天主教信仰并接觸到西方文化的上層知識分子,成了日后傳播天主教和西方科學知識的中堅力量[3]。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些開明的士大夫對西方的科學知識有著一定的認同感,從而使得翻譯西方書籍成為現實,如徐光啟就和利瑪竇合譯了《幾何原本》(前六卷)及《測量法義》,傅泛際與李之藻合譯了《名理論》,利瑪竇與李之藻合譯了《同文指算》等,這些譯作的出現都代表了當時上層知識分子對西方科學技術的重視程度。

二、第二次翻譯高潮的特點

1.目的性

對于西方傳教士而言,當時歐洲新教的發展勢如破竹,為了擴大基督教的覆蓋領域,耶穌會士向東開始傳教。這一點從耶穌會士選擇的翻譯書籍也可以看出,他們首先借西方的科技書籍引起朝廷官員和皇帝的興趣,以傳播科技為名達到傳教的目的。以《幾何原本》為例,徐光啟在《幾何原本序》寫道:“蓋不用為用,眾用所基,是一本舉世無一人不當學的專著”,同樣利瑪竇也認為翻譯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在向中國傳播先進西方科學的同時,提升了西方宗教在中國的被接受程度[4]。對于明政府而言,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能鞏固自身的統治地位抵御入侵,明崇禎時期就出現了與火炮和礦冶相關譯作。中國學者除了從自身對西方文學的興趣出發進行翻譯外,同時希望西方文學和科學可以為中國當時落后的科學技術注入一股新鮮的血液。

2.隨意性

就參與明末清初的翻譯人員來說,翻譯過程中并無專業的從事翻譯的譯員,翻譯任務主要集中在傳教士和中國士大夫的身上。一方面是因為傳教士對中文的理解程度也不是很高,僅僅停留在日常交流的層面,就如利瑪竇,他曾在《幾何原本》的序中說過“東西文理又自絕殊,字義相求仍多闕略,了然于口尚可勉圖,肄筆為文便成艱澀矣”[5]。另一方面,中國的士大夫們也不懂西文,因此也無法獨立譯書。至于翻譯機構就更無從談起了,明朝正式的翻譯機構僅有為了修厲這一目的而成立的厲局。其余不論是朝廷內還是民間,均沒有專門的翻譯機構,以及正式的翻譯組織活動。在這個背景下,通常是由耶穌會士聯系中國學者開展翻譯活動,具有很大的隨意性。

3.雙向性

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為了傳教而將西學引入中國的同時,也將很多中國優秀著作介紹到西方。明清翻譯活動的初期主要以“西學東漸”為特點,這一趨勢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傳教士要想達到在華順利傳教的目的,就需要取得明朝官員和政府的支持,因此他們采取了“科學傳教”的策略。他們將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介紹到中國,激起中國上層知識分子的興趣,從而與士大夫們交好,讓他們積極配合、支持自己的傳教工作[6],如徐光啟成為天主教徒的契機就是看到了利瑪竇繪制的《山海輿地全圖》?!爸袑W西傳”是在“東學西漸”的過程中演化產生的,傳教士們在向中國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也吸收了中國的思想與文化,并將中國的知識文化帶回到西方進行傳播交流。在此期間,西方傳教士們主要通過攜帶中國文獻、直接翻譯漢語典籍和介紹中國的思想和文化這三種方式將“中學”帶到西方,如白晉贈送給路易十四的300多卷中國典籍、利瑪竇用拉丁文譯成的《四書》和柏應理用拉丁文出版的《中國哲學家孔子》等[7]?!拔鲗W東漸”和“中學西傳”這兩個過程不僅開闊了中國學者的眼界,也使西方國家慢慢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和學習,這種中西雙向的交流也是明清翻譯高潮的一大特色。

三、對中國譯界的影響

1.翻譯機構組織化

西方的天文學、歷算學等在明朝晚期被西方傳教士帶入中國并廣泛傳播,部分中國知識分子意識到了西方歷法的先進性,開始動員國內也開始采用西方的歷法。但由于當時內戰、教難等原因的困擾,歷法的修改始終未能提上日程。直到1629年5月,中國歷法沒能準確推算出當時的日食,故徐光啟借此契機,向崇禎帝上奏希望能夠開設歷局修改中歷,而歷局也于1629年成功創建。歷局的成立在整個明末的科學翻譯歷史中都可說是一件里程碑的事件,其結束了此前無機構無組織的個人翻譯階段,開創了我國科學翻譯系統化的新階段。歷局創立后,徐光啟聯合李天經、李之藻和一些耶穌會士,翻譯了大量西方的天文學相關書籍,包括圖表、歷書等,如徐光啟、李之藻、李天經、湯若望等人編譯的《崇禎歷書》,全面地介紹了歐洲天文學知識。此外,徐光啟還向崇禎帝建議“度數旁通十事”,也就是說他想在翻譯西方天文、歷算之后繼續翻譯引進西方科學中的10個分支書籍,即氣象學、地測學、音樂、兵工、財會、土建、機械、地圖、醫藥、時鐘。這反映了徐光啟還計劃借修歷之機,把歷局辦成一個廣譯西書的編譯機構[8]。歷局的創立使我國翻譯有了系統化的發展,并對提高我國翻譯的效率和質量,以及借鑒學習當時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等方面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2.翻譯理論更加細化

大量優秀的翻譯作品和翻譯人士在第一次科技翻譯高潮期間涌現出來,其中也包含翻譯人士的一些翻譯思想。如1631年,徐光啟在《歷書總目表》中提出“欲求超勝,必須會通;會通之前,先須翻譯”,即“會通以求超勝”的思想。此外,他還提出了“理與數”和“言與筆”相互結合的思想,這些翻譯思想都是極有價值的。而當時另一位杰出的翻譯家李之藻則推行“創譯”的翻譯思想,他強調翻譯過程中的“辭能達意”,其所創譯的不少術語譯名至今沿用。楊廷筠則強調翻譯須“循序漸進,融會兩境,厚積薄發”。魏象乾的“正”譯標準意義深遠,其對后來的翻譯家嚴復、林紓等翻譯思想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9]。

當時大部分國人不懂外文,翻譯國外科學書籍更是難上加難,更不用說研究出系統的翻譯理論。而徐光啟、李之藻等人在第一次科技翻譯高潮中主導并參與了大量翻譯工作,累計的經驗知識所形成的翻譯思想理論,為后世進一步拓展翻譯思想理論做了鋪墊,其意義十分重大。

四、結語

明清之際的翻譯高潮以西方耶穌會士帶來的先進科學知識為外因,以中國士大夫的助力為內因而展開,這一舉動也帶動這次翻譯高潮成為我國第一次科技翻譯高潮,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整個翻譯活動充滿了目的性,耶穌會士們為了傳教而中國知識分子則是為了學習西方科學技術以求強國,雖然參與翻譯活動的人員都不是專門的譯員,前期的翻譯方式也局限在洋譯華述的模式,但是這次翻譯活動促進了中西文化的雙向交流,開啟了中國翻譯機構的系統化建設,我國翻譯理論也初見端倪。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譯高潮不僅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也對西方社會的發展進程產生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還為清末民初第三次翻譯高潮的到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吉會.特殊歷史條件下開啟的明末清初科技翻譯高潮[J].中國科技翻譯,2013,26(3):49.

[2]時雙驁.論利瑪竇在華傳教策略對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啟示[J].青年時代,2019(6):16-17.

[3]史習雋.徐光啟的官界人際網絡與在華耶穌會士傳教事業的展開[J].史林,2017(5):82,214.

[4]徐宏英.利瑪竇與《幾何原本》的翻譯[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8,25(2):52-53.

[5]徐宗澤.明清間耶穌會士譯著提要[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10:195-196.

[6]王銀泉.明清之際耶穌會士翻譯活動、翻譯觀與翻譯策略芻議[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109-110.

[7]許正林.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與中學西傳[J].文化中國,2004(3):68.

[8]黎難秋.中國科學翻譯史[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6:118.

[9]李書倉.試論明末清初科技翻譯的基本特征[J].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12(1):89.

責任編輯:趙慧敏

[作者簡介]米思旋,成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筆譯。

猜你喜歡
形成原因特點影響
這是一份不受影響的骨子里直白的表達書
唐代女性服飾考略
職校學生手機依賴現狀及對策研究
微信輔助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研究
從語用學角度看英語口語交際活動的特點
如何搞好期末復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