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村生態社區發展模式研究

2020-12-16 07:56鄭蕾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20年20期
關鍵詞:發展模式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城市化的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成為了我國發展的重要日程之一。美麗鄉村建設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斷推進的代名詞,各地政府的大力實施和推進所產生的成功典型建設案例使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走向了新的高度,也帶來了新的鄉村建設浪潮。美麗鄉村建設的大力推進不僅通過充分利用鄉村當地的各種資源,提高了鄉村的經濟發展、村民的居住環境、生活質量等,同時也促進了農村生態社區的可持續發展。然而,由于我國各地市之間環境、資源、人文習慣之間的差異,農村與農村之間的差別巨大。因此,在進行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各鄉村之間不能使用照搬主義,粗制濫造地進行新農村建設。而是應當經過充分分析討論探究后根據當地特點從而建設合理且真正利于當地農村生態社區發展的美麗鄉村建設模式。本文根據當下新農村建設的大背景及各地之間建設的現狀進行分析探究,通過分析案例對影響農村生態社區建設的影響因素進行分類別討論,從而探究出一套符合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及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村生態社區的有效發展模式。

[關鍵詞]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生態社區;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 D422.6

[文獻標識碼]A

在十一五期間,我國重點提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其中促進城鄉資源優化、合理配置的農村生態社區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起點也是發展的主要目標。而農村生態社區的概念即指可持續的農村居民聚居模式,其作為美麗鄉村建設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載體和最終體現,主張通過充分利用農村當地的各種資源,從而營造出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的舒適、健康、又有鄉村特色的居民聚居環境。

但是,在實際的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我國新農村社區的發展依舊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及隱患。如隨著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社區重組和拆分的情況,導致了農村社區居民之間的感情聯絡日益減淡。原本傳統的村落情感隨著新農村的建設變得不再熱烈。同時,因為新農村建設而重新修建的新房實際上并沒有很好的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環境。大量不合理的修建和翻新,并沒有嚴格根據當地的特色和實際情況進行合理有效的規劃。這不僅造成了農村居民們不得不住進新房,而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的農村社區,同時也造成了農村當地資源的破壞和環境的污染等情況的發生。在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成為我國時代發展主題的情況下,如何進行合理有效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已經成為了我國農村建設發展問題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后對美麗鄉村建設的大力推進。積極探究尋求科學合理的農村科學建設發展模式,從當地文化、產業、技術等建立符合當地特色和需求的農村生態社區建設模式框架,并根據過去對農村建設中的案例、文獻、資料進行分析,從而找到一條符合新農村社區建設價值和作用的有效發展模式是我國當下美麗鄉村建設發展目標的重中之重。

1 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農村生態社區發展的意義

1.1 美麗鄉村建設的意義

美麗鄉村建設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階段,其核心是通過改變農村資源的利用模式,從而推動農村產業發展的需要、提高當地農民的收入水平、改善農民居住環境、生活質量、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和基礎。同時美麗鄉村建設也對當地文化產業的保護和文化傳承有著重要意義,農民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可以更好地與外界進行溝通交流,促進當地居民的文化素養及精神文明建設。

1.2 農村生態社區的概念及發展意義

農村生態社區是我國城鄉一體化建設和統籌城鄉發展大背景下產生的新概念,習近平總書記說,“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美麗中國,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作為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新課題,農村生態社區的建設關系到農村居民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依托。

農村生態社區所強調的“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明理念是一種建立在實踐基礎上所衍生的發展理念。其中,可持續的有效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建設思路要求著農村生態社區建設要以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為主要發展途徑,并通過對農村當地生態環境的優化、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從而推進農村生態環境和經濟的可持續及健康穩定的發展。

然而當下,在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理念指導下的農村生態社區有著諸多難題,如對農業產業資源浪費而導致的農村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問題愈發嚴重。這要求著當地政府及農村居民需要提高對農村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建設的認識,同時加強對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建設的理解。

1.3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發展要求

新農村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建設和諧社會,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可持續發展建設的關鍵和核心。農村生態社區的建設不僅可以提高當地生態文明建設,同時也有力于為當地農民營造充滿生機和良好社區環境,使得當地農民在生態社區中充分感受到新農村建設帶來的精神文化發展。

2 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農村生態社區發展的必要條件

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農村生態社區發展推動了傳統農村經濟的轉型,加強了對當地生態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同時,通過各地的溝通交流,使得不斷地有新的發展理念涌入,大大地活躍了當地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在農村生態社區的實踐過程中,根據過去對新農村建設的實踐分析歸納總結了以下幾個必要條件:

2.1 農業+產業聯動模式

經濟增長作為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的內在動力。農業+產業聯動模式對新農村建設中經濟的增長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近年來,各地通過對農業+模式的不斷探索,實施了超市農業、旅游農業、創意型農業等模式大力開拓當地農村市場,充分提高了當地經濟的增長。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購成為了當下人們購物休閑的主要方式。通過農業+互聯網模式將農村當地特色的農產品及其特有資源融合到網絡購物中,形成公司+基地+農戶+電商的發展形式,不僅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和信息化程度,同時也大大地保障了農民的經濟收入、提高了當地農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促進了當地要素回流提供內在的吸引力,為農村生態社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內在動力。

浙江省安吉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就是一個通過農業+模式成功探索的案例。自1998年經歷了工業污染后造成的生態破壞后,安吉縣改變了原本工業立縣的發展思路并提出了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2003年,安吉縣結合浙江省委呼吁的“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的“萬千工程”推行了符合安吉縣特色的“兩雙工程”,即“雙十村示范、雙百村整治”為發展方向,大力推進農村生態環境的整治以集中改變工業污染造成的生態破壞。對生活污水、牲畜養殖污染、垃圾固廢、化肥農藥污染、河塘水源污染等進行集中的整治,大大改善了安吉縣被工業污染破壞后的生態環境,同時也極大程度地改善了農村居民的居住環境。生態環境在得到有效治理后,安吉縣于2008年提出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發展計劃作為新一輪的發展規劃。并通過農業產業提升、生態環境提升、居民素質提升、旅游業及居民生活質量服務提升積極進行美麗鄉村的建設。自安吉縣提出美麗鄉村建設的發展規劃后,立足當地生態環境資源的優勢,通過農業+的經濟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生態鄉村旅游產業、積極推廣當地竹茶產業、生物醫藥、綠色食品等新興產業。農民人均收入直接由5402元增長到158836元的12.69%的年增長率。所有產業中,僅竹茶產品的收入就占當地農民收入的60%。

2.2 農村三生資源的綜合利用

生態環境建設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主要發展目標,不斷通過新技術對當地農業產業資源整合和綜合利用,有利于達到經濟的增收和農村居住環境的合理改善。如通過“牲畜+沼氣+農業”的模式,在進行畜牧業的養殖過程中,結合沼氣生態化改造,并與花卉種植、農產品種植基地進行有效結合,使得農產品與養殖造成的廢棄物充分的融合,達到變廢為寶的效果,不僅可以充分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同時對當地農民的居住環境、農業發展都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優勢。

如浙江省永嘉縣就以“環境綜合整治、村落保護利用、生態旅游開發、城鄉統籌改革”的理念為發展目標進行美麗鄉村的建設。在提出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后,永嘉縣便在全縣范圍內大力推進生活及農業的垃圾處理再利用、污水處理、如廁的衛生改造、村道改造再規劃、增強綠化率等方面的基礎設施改建,從而大力實施生態環境資源的改善、村落田園風光的打造、高速路口景觀提升等重點工程,著力改善當地村民的生活居住環境和當地的生態環境有效發展。

2.3 美麗鄉村建設和生態農業的辯證關系

增強當地的經濟總值和提高當地農民的人均收入,充分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從而實現生態及經濟的共贏穩定可持續發展是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的主要目標。農村生態環境作為經濟發展的前提,而經濟作為當地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的保障,其具有不可忽視的關聯關系。因此,在進行當地美麗鄉村及農村生態社區建設的過程中,不能僅僅關注經濟的增長,而忽略了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同時,也不能僅僅關注于生態環境的保護,而忽略了經濟的保障,沒有了經濟的支撐,當地農民的經濟生活問題得不到保障,同樣沒有辦法做到生態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農業即指在保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態學、生態經濟學的發展規律,通過對現代科學技術和系統工程方式的運用,實現的可持續性的農業發展模式。因此,在美麗鄉村及農村生態社區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做到生態農業和美麗鄉村做到協調一致、互促互利的發展模式。生態農業的發展有利于通過對當地生態資源、地理優勢、自然優勢的充分利用,提高當地農民的生活質量和居住環境,減少工業、畜牧業、及生活上造成的污染。同時,生態農業所強調的綠色及生態化建設,提倡種養殖一體化,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不僅能降低生產成本,綠色無污染的高品質產品還可以利于提高當地的經濟增長效益。依托當地獨有的自然資源優勢和優美的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當地旅游業、種植業、養殖業的發展,在提高當地農民經濟收入的同時,不斷通過教育引導增強當地農民的環保意識、文化素養等以實現當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效協同發展。

3 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農村生態社區發展模式的發展模式分析

為進一步做到美麗鄉村建設及農村生態社區的有效發展,我們應著力于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3.1 項目帶動,特色開發

因為地域的不同,不同地區具有各地特色且獨有的資源優勢。因此,在進行美麗鄉村建設及農村生態社區發展的過程中,人們應當充分利用當地獨有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產業資源的優勢,結合當地的特色文化背景,以創建特色鄉村旅游的示范項目為目標,重點推進當地經濟增長。

3.2 完善機制,健全政策

在設立發展目標前和實行發展建設的過程中,人們應以目前,國家和當地的發展政策為前提,并充分調動各種社會力量投資興辦休閑觀光農業鄉村旅游業、聯辦協辦休閑觀光農業鄉村旅游業、消費享受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真正營造一個“進農民家,品農家飯、結農家情”的良好氛圍。

3.3不斷創新,多元化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及農村生態社區的建設應該緊緊跟上時代的潮流,不斷的進行理念的創新,做到多元化的發展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當地經濟的增長和生態文明的可持續發展。如對農業+模式的有效利用,可以大大提高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在進行當地特色旅游業的發展時,通過建立統一的品牌,進行統一營銷和管理,可以實現旅游業發展的多元化,統一化,利于經濟的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秦峰,張廣花,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農村生態社區發展模式的思考[Jl.科技經濟導刊,2018 (13).

[2]張杰,發展生態農業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J].現代農業科技,2009 (13).

[3]唐亞凱,李永勤.發展生態農業,建設美麗鄉村[J],經濟研究導刊,2015(04).

[作者簡介]鄭蕾(1983-),女,山東臨沂人,文學學士,講師,研究方向:黨史黨建。

猜你喜歡
發展模式
縣域經濟、新農村建設如何借鑒南方發達地區發展模式探析
美國與中國智能電網的發展模式比較與分析
中國社區銀行發展模式探析
我國微型金融發展中的問題與思路
基于山東生態農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分析
高職院校創客文化的發展模式
韓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發展
贛南生態旅游競爭力及發展模式研究
對江西省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設計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