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明文教學策略初探

2020-12-23 04:39劉琳
語文天地·初中版 2020年12期
關鍵詞:蘇州園林說明文圖畫

劉琳

傳統語文教學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統稱為“三大文體”,這三者之間應是一種并列關系。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說明文常常是被“邊緣化”了,說明文教什么?怎么教?這些問題常常困擾著很多一線教師,說明文很枯燥、很無趣,這些話語常常能從學生口中聽到。這一切讓教師茫然,學生無措。而作為教學環節中最重要一環——考試,考察的難度卻不斷加大,形式也更加多變?;诖爽F狀,抓住說明文教學中亟需解決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并進行初步的教學探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便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基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以《蘇州園林》一課為例,旨在探索說明文教學之路,亦希望能給相關的教師與專家拋磚引玉。

一、學習謀篇布局,明晰文章結構

文章結構的設計就如同建造宮室,有作者的匠心獨運。厘清文章結構是學習說明文的任務之一,也是學生學習說明文的基本要求。葉蒼岑先生認為:“文章必須講究布局謀篇,考慮合理的間架結構,所有文章概莫能外;但因為說明文本身的科學性和客觀性,所以在文章結構要求上更為嚴謹?!闭f明文的順序就是說明文結構的線索,分析說明文首先要厘清它的說明順序。以《蘇州園林》一課為例,葉圣陶先生在文章第一段就已經點明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即蘇州園林具有“圖畫美”的總特征。顯然,下文是圍繞這個總體特征行文的。那么,如何在課堂上快速地引導學生知曉文本“總—分”的結構順序呢?我設計了這樣三個主問題: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3~6段,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蘇州園林圖畫美的特點是怎樣表現的,請用“我從第______段體會到蘇州園林美在______”的句式來說,力求語言的簡潔、精練。

2.讓蘇州園林變成一幅幅完美的圖畫,從大處著眼,是做到了上述四個講究。從小處觀察,那些設計者和匠師們還注意到了什么?我們來看看其他段落。

3.請同學們結合蘇州園林的“四個講究,三個注意”中的相關短語,用“不必說_______,也不必說________,單是_________,就讓人感到如在畫圖中”的句式給大家介紹蘇州園林的美。

前兩個主問題主要解決文本在謀篇布局上的宏觀層面,即文本總體來看是“總—分”結構,而第三個問題是從微觀層面解決文本內部具有多重“主—次”的關系。通過三個主問題的設置便串起了第一部分的教學,使學生能初步感知到文本講究“結構和層次的布局”,也使整個課堂搭建起了“骨骼”。

二、賞鑒文本語言,潛入文章深處

說明文的語言,總是繞不開從說明方法的角度去分析。但文本分析若僅僅浮于文本表層,又怎能探得碧波深處的珍奇?《蘇州園林》是一篇文藝性說明文,這就不能單從淺層去賞鑒文本語言。對此,我做了如下的教學設計:首先請學生自由閱讀文本,從說明方法的角度出發,在具體的語句旁寫上批注,5分鐘后交流。這初步讓學生對文本的語言有了大致的了解,也訓練并鞏固了說明文的相關基礎知識。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順勢屏顯出第二個討論的問題,即從鑒賞的角度分析文本語言。在這一問題的討論中,筆者通過比較語言文字的差別,來帶領學生感受文字中所表現的情感的差異,這也就是在閱讀教學中常常強調的“差別感受性”,在閱讀中可以通過變化或刪改詞句,來強化“差別感受性”。在《蘇州園林》一課中,筆者選擇了四句較為典型的句子,并稍做了修改,改句如下:

1.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缺憾。

2.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技術而不僅是藝術。

3.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游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

4.如果開窗正對著白色墻壁,太單調了,給種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

為了使學生在賞鑒這四句話時更有方向性,筆者在設置問題時給了學生“扶手”,即請學生直接說出這四個改句和原文相比差在哪里。這一部分的教學內容,一方面,從文本自身來說,加深了學生對《蘇州園林》中的語言及暗合圖畫美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通過教師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于文字的敏感性會得到一定的強化,對于隱藏在作家筆端的情感會有一個更深層的理解,從而得到更多微妙的閱讀體驗。日積月累,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肯定會有相應的提升。隨后教師總結到:“原來文中還有一些地方暗合了蘇州園林具備圖畫美的特點,這篇文章還注重言語和特點的配合,我們只有細細揣摩語言的用詞之精妙,才能更為準確地了解文本的語言美?!?/p>

其實,賞鑒語言一直都是語文教學中的“硬骨頭”,尤其是對于說明文而言。不想讓說明文教學浮于形式,就必須要帶領學生在文本中來回地“踩踏”。只有從學生認知角度出發去進行教學,語文課堂才會具有生命力。第二部分的教學,使課堂有了“血肉”。

三、挖掘文本內涵,感悟審美思想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短K州園林》是一篇文藝性說明文,它具備說明文的基本內容,但其中蘊含的文化底蘊、建筑美學不能夠忽視。值得說明的是,這一部分的教學無需作為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點到為止,所謂“山水之間有溝壑”的內在精神,需學生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慢慢體會。當然,感悟本文的審美思想,不能空談,切忌漫談,要貼著文本,慢慢談。

本文在剛開始,便讓學生找出了蘇州園林的總特征——“圖畫美”,那么,蘇州園林究竟是怎樣的一幅畫?這樣的畫又具有怎樣的美?這一主問題便是讓學生去文本中尋“美”了。學生找到的句子很多,課堂在紛紛舉起的小手中充滿了生機:“蘇州園林講究自然之趣”“蘇州園林講究閑適的意境”“蘇州園林像中國古代的水墨畫”……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思,其實,閱讀探索的過程,也是一個感知美的過程。最后教師僅需在學生的活動之后加以總結即可。筆者的總結如下:“蘇州園林是一幅寫意山水畫,更是一首山水田園詩!它作為我國古典園林的典范,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歸,游之者忘倦。今天我們賞美景,明確了蘇州園林具有圖畫美的特點,其實這種圖畫美的背后還有葉老語言的文字美……”這一部分的教學設計,主要基于以下兩點考慮:首先,培養學生感知美的能力。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與平時的審美體驗關系密切,培養審美能力,就是培養了學生對文字的敏感性,收獲了一份獨特的閱讀體驗。其次,這也加深學生對于傳統文化及精神的理解,培養了他們對于傳統文化的自豪感。第三部分的教學,使課堂具有了“精氣神”。

《蘇州園林》的教學實踐,使我對說明文的教學有了初步的認知和思考。面對一篇說明文,教師首先要“迎難而上”。其實,說明文中也有“情”,它也可以很“美”。作為一名一線語文教師,不僅要讓文本活,更要注意挖掘其中的情感及審美因素,使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大學實驗學校(215131)

猜你喜歡
蘇州園林說明文圖畫
說明文閱讀專練
蘇州園林修復面貌之謎
蘇州園林
蘇州園林:咫尺之內再造乾坤
淺析蘇州園林的留白藝術
圖畫捉迷藏
圖畫捉迷藏
如何提高自述型說明文的顏值
圖畫捉迷藏
圖畫捉迷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