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生命關懷看《貓》

2020-12-23 04:39吳希文
語文天地·初中版 2020年12期
關鍵詞:愛貓養貓情緒

吳希文

《貓》是統編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課文,這一單元描繪了人與動物相處的種種情形,旨在幫助學生思考如何與動物共存的問題。而若單單把這篇小說的主題落到關愛動物上,則未免失于淺薄。小說關注的對象始終是人與社會,這就對我們理解這篇文章的主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通過“我”對貓的態度和行為,加強對人類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形成善待生命的意識。

一、同情:平等生命關系的建立

同情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人格品質,是對他人的遭遇產生共鳴,及對其行為的關心、贊成、支持的情感。同情心在兒童早期就出現萌芽,有效利用這種心理可以幫助學生與文章中的貓進行對話,從而建立起平等的生命關系。

在導入部分,可以讓有飼養小動物經歷的同學聊聊他與小動物之間的故事,用親切、友好的情緒渲染氛圍,從而把課堂帶入到一個共情的氛圍中。在教學活動的安排與設計上,也要盡可能地拉近學生與動物的距離,如通過幫三只貓取名字的方式來認識、了解三只貓;設置討論環節,“在生活中,你又是哪只貓?”從第三只貓的角度重新講講這個故事。

小說中的第三只貓遭受偏見卻不能言語,它僅有的語言就是被追打之后的一聲“咪嗚”,這一聲“咪嗚”飽含著復雜的情緒,有對“我”行為的不解與委屈,有不得不逃離的無助與傷心,也有對“我”回心轉意的期待,讓學生嘗試著去模擬這一聲“咪嗚”,其實就是讓學生進入到動物無法訴說卻又想要表達的情緒中,這種情緒下,學生很容易與動物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跳出“我”的視角甚至是人類視角,設身處地關心它、同情它。

通過親近關系,轉換視角,角色互換等方式便建立起了一個生命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貓與貓之間,乃至貓與人之間都沒有本質的差別,都是各自獨立、平等卻又相互依賴、融合的生命個體。

二、豐富:對生命認識的深入

對小說中“我”的形象的認識,學生有一個逐漸深入的過程。一個愛貓的家庭最終“永不養貓”,故事本身便存在著悖論,挖掘其中的矛盾性才能加深學生對“我”乃至對人類自身的認識。這是一個愛貓的家庭,把貓視作“小侶”“親愛的同伴”,在與前兩只貓的相處過程中,處處彌漫著溫馨與快樂。前兩只貓的亡失也為這個家庭籠上一絲陰郁,或是“酸辛”,或是“悵然”“憤恨”。

在這樣的家庭,為何總是出現貓的悲劇,這需要帶著學生細細探究,生命的悲劇究竟是如何造成的,所有的悲劇,不過于天災和人禍,第一只貓的死是無法干預的,第二只貓的丟失在于突如其來的外力,在于那些損人利己之人,事不關己、冷眼旁觀之人,而第三只貓的悲劇卻在于這個家庭本身?;剡^頭來看這個“愛貓”的家庭究竟做了什么,我們真的愛貓嗎?

“不要緊,我再向別處要一只來給你?!蔽覀兊男膼壑锸请S時可以被替代的?!澳莻€不知名的奪去我們所愛的東西的人”“東西”一詞一下子奪去了它們的生命,遑論愛與尊重。

“它也常來蜷伏在母親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時也逗著它玩”“也常來”“有時也”,生命同樣的期待與依賴,得到的卻是極少的關注與關愛?!拔易谔僖紊峡粗麄?,可以微笑著消耗過一二小時的光陰?!痹俅位剡^去看到這句話時,心中卻是一股辛酸,所謂的“所愛”,不過是茶余飯后的消遣,打發時間的玩伴。

三只貓都只是“我”生活的點綴,在“我”的潛意識里,它們并不重要。這種潛意識,在面對討厭的第三只貓時,不知不覺地釀成了殘暴的“罪行”?!拔倚睦镞€憤憤地,以為懲戒得沒有快意?!边@樣的懲戒,已經不是針對貓的錯誤,而是為了一種“暢快的”“痛快的”情緒的抒發,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專制”與“霸道”,“我”放大了對動物的絕對支配優勢,喪失了冷靜與理性。

我們真的愛貓嗎?答案是豐富的,隨著我們閱讀文章的深入而深入,在此過程中,也伴隨著我們對生命行為的認識而深入。閱讀的過程其實是生命體驗的過程,學生將自己帶入到“貓”或是“我”的任一角色中,借助文字與想象充分體會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情緒心理,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拓展自己的生命空間,豐富自己的生命內涵。審視“我”的行為過程,也是審視我們自身的過程,或多或少,我們都能從這個“我”,這個家庭身上看到一點自己的影子。

學生會自覺關聯到身邊的“愛”,父母對自己的愛,自己對父母、對身邊人、對這個社會的愛。學生會發現,文中這樣的行為,不僅表現在對待動物上,還表現在對待身邊的弱者上。對動物,我們可以這樣隨意處置,對路邊的乞丐,我們同樣報以偏見?!澳氵@小貓呀,要被乞丐捉去才不會亂跑呢!”這是對生命個體的任意欺凌與冷漠粗暴。而這樣的行為,不僅出現在“我”身上,也出現在任何一個“你我他”身上。小說將我們的行為赤裸裸地暴露在白日下,將生命體作為我們閱讀和審視的對象,讓我們更加深入、深刻地認識生命本身。

真正的愛,是沒有偏見的,是博大的,是不摻雜任何利益關系和條件的。這個話題,架構起了學生與身邊一切生命的聯系,從而引導學生進一步去思考用愛心經營生命。

三、選擇:鍛造生命的厚度

《貓》最初發表在1925年出版的《文學周報》上。自“五四運動”以來,作者同很多先進的知識分子一樣,接受了來自西方的科學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并試圖用這些思想來改造自己和社會。鄭振鐸在上世紀20年代初創作的很多作品中,都蘊含著公道、民主、博愛的思想,對專制、霸道等現象有著深刻的批判。

幾天之后,“我”逐漸冷靜下來,才驚訝于自己的暴虐,倍感難過與自責。它的無抵抗,或是出于對“我”的感情,或是因為無濟于事,它愈是不作抵抗,愈是彰示出“我”絕對的權威,愈是讓我們忽略了它也是與人平等、值得尊重的生命。它的死照出了“我”內心一直潛藏的“惡”,而對于這一切,“我”都無法補救。因此,“我對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兩只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薄拔覍⒃鯓訉λ戆孜业恼`解呢?”“表白”可見“我”重拾了對貓的尊重。

“自此,我家永不養貓?!边@是一個包含張力的決定?!拔摇币庾R到了自己的武斷與粗暴,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專制與霸道,我為什么不就此改正,通過善待其他動物來彌補這一次的過失呢?思考這一問題,還是需要回到生命本身。任何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都不是其他任何生命的替代品或附屬品,都不該活在任何人的意志陰影下。帶著懺悔與功利的善待并不是對生命真正的尊重與善待,而僅僅是寬慰了自己?!坝啦火B貓”這一舉動透露出的堅決與慎重,則顯示出“我”深刻的自我反省,承擔責任的勇氣,和一位知識分子的純正良知。這才是生命真正的平等、博愛。

真正明白了生命的獨立性和獨特性的孩子能夠理解并支持這一點。陶行知在《創造宣言》中提到:“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愛人。他們所要創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鄙Z文教育在帶著學生領略大千世界、豐富生命體驗的同時,也在思考和體悟中選擇生命的方向,鍛造生命的厚度。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啟秀中學(226000)

猜你喜歡
愛貓養貓情緒
養貓還是養狗,這是個問題
錢鐘書清華園養貓
My Cat Cuddles我的愛貓“抱抱”
養狗和養貓,哪家主人幸福
愛貓之城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情緒認同
貓之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