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傾聽細微聲音,邂逅經典精彩

2020-12-23 04:39金美娟
語文天地·初中版 2020年12期
關鍵詞:詞句細節文本

金美娟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細讀文本,充分發掘作品蘊藏的豐富內涵,在尊重文本的基礎上反復細致地閱讀文本,注重細節解讀和結構的分析,這樣學生才能圍繞文本的豐富意蘊做出深刻的詮釋。在引導學生展開文本細讀的過程中不僅要鼓勵學生基于讀者的角度品讀文本,更要嘗試基于作者的角度進行揣摩,與作者形成共鳴,這樣才能傾聽作品中的細微聲音,體會到經典的巧妙之處。

一、斟酌詞句,感受語言神韻

在文本細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用文章的語言為起點,咀嚼語言,體會作品的神韻。葉圣陶認為“字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若能引導學生關注作品中的詞句,體會其作用,則學生能整體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為何如此斟酌詞句。

《春》是一篇充滿了詩意的春的贊歌,作品的語言極具有特點,作者使用了諸多修辭手法,在詞句的選擇上也較為精妙。鼓勵學生圍繞作品中的經典詞句展開分析,嘗試感受作品的語言韻味。以“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一句為例,首先引導學生分析長短句的交雜使用。學生發現“桃樹、杏樹、梨樹”部分句子片段較短,而“都開滿了花趕趟兒”則較長,這樣產生了一種參差之美,給人生動活潑的感覺。此外再引導學生分析詞語的選擇,思考為何用“讓”這個詞:“花兒的開放是自然規律,為何要用‘讓呢?”學生發現:“作者使用的是形容人的詞語,用‘讓能展現出場面的熱烈,更好地體現鮮花的數量很多?!弊詈笤俟膭顚W生分析一下作品使用的修辭手法。學生發現作品使用擬人的手法,展現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鼓勵學生以此句為例,展開舉一反三的學習,尋找作品中的其他詞句,運用類似的方法分析字詞,感受作品的語言神韻。

在探究作品詞句的時候要從若干角度入手分析,首先可以探究作品的整齊之美和錯落之美,思考作者如何將長短句巧妙地結合起來,讓文章的形式更美。其次要引導學生探究作品詞匯的豐富之美,在比較分析中探究作品如何從同義詞中選擇更精確的字詞。

二、分析細節,體會文本內涵

在細讀的過程中還要鼓勵學生結合作品的細節展開品味和推敲,從中挖掘出作品的內涵。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進入到了作品的情境中,產生了身臨其境之感。此時要引導學生揣摩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細節,思考從中能否體會到人物的性格特點,思考作者要表達的到底是什么。

學習《秋天的懷念》時,引導學生圍繞作品中的細節展開分析,看看能否從中感受作品的內涵。鼓勵學生分析作品中“我”發脾氣后母親的反應,看看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等具有什么特點。學生從動作入手進行分析,發現文章用“悄悄地、偷偷地”等細節展現母親小心翼翼的狀態,體現出母親對“我”的關心和在乎。再引導學生分析外貌神態方面的細節,學生找到了“眼邊紅紅的”等細節,發現母親哭過了,展現了母親內心的柔軟。再分析語言,學生看到作者寫了母親想要帶“我”看花的語言,分析母親為何要這樣做,可以感受到母親希望幫助“我”走出內心的困境,希望能改變“我”的生存狀態。結合這些細節描寫,不難看到母親對“我”的愛。此時引導學生思考:“母愛如此細膩,但是‘我卻沒有覺察到,你覺得‘我是否會因此后悔呢?”這樣學生就品味到了文章的主旨:“這篇文章展現了母親的愛,同時也體現出了‘我的后悔之情?!?/p>

在探究作品細節的過程中,學生產生了“使其言若出吾口,使其意若出吾心”的感受。這樣學生就和作品中的人物合二為一,對作品的體會也會更深刻。

三、聚焦結構,品味巧妙構思

教育家葉圣陶提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痹诩氉x作品的過程中不能忽略分析作品的結構特點。引導學生探究作品的結構,嘗試找出作品中的線索,思考作者安排了幾條線索,如何將明暗線結合在一起進行創作。這樣學生能厘清作品的脈絡,對文章也會有整體把握。

學習《背影》時引導學生探究作品的結構,看看文章能分成哪幾個部分。學生在閱讀后認識到文章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三段,起到了交代情節的作用,為后文寫“背影”做好了鋪墊;第二部分則詳細地寫了父親為“我”送行的場景;第三部分寫的是對父親的思念之情。在這個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抓住串聯全文的線索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在文章中出現了多次對‘背影的描寫,作者為何要如此寫呢?反復地提到‘背影是否過于重復呢?”學生將注意力放到“背影”上,認識到“背影”也是文章中的線索,作者通過反復回憶“背影”展現出對于父親的思念之情。學生發現文章通過明暗線整合的方法進行創作,這樣能讓文章的內容更為細膩。鼓勵學生思考在自己創作的時候如何運用明暗多條線索進行創作,讓文章的情節更為豐富。如有學生提出:“在寫孩子和父母的親情故事的時候如果能用一些小道具,以之為線索,則能讓故事更豐富?!?/p>

鼓勵學生在探究作品線索的基礎上使用段落概括的方法進行輔助分析。嘗試寫出每一個小段的標題,然后整合這些標題,看看能分成哪些大板塊,還要思考這些板塊彼此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弄清楚遞進、對比等關系。這樣學生也能更好地了解作品的結構。

四、結合背景,分析主旨表達

任何文本都是情境的產物,所以在細讀作品的時候不能忽略探究作者的心境和創作態度。此時要引導學生結合作品的創作背景加以思考,了解一下當時的時代特點,了解作者的生平,此外還要嘗試閱讀作者的其他作品,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探究作品的主旨,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

在引導學生學習《故鄉》的時候,探究作品的背景,并結合背景分析作品的主旨,則能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首先請學生提出閱讀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如有學生提出:“‘我離開故鄉很長時間,回到故鄉后應該感到很開心才對,為何在作品中我們看不到這一點呢?我們只看到了農村的農民在破產后的痛苦遭遇?!睂W生結合作品的背景展開分析,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容。學生思考后提出:“這篇文章寫的是辛亥革命前后的社會狀況。當時雖然推翻了封建統治,但是百姓們的生活還是很艱苦,封建思想還是統治著人們。作者想要在這篇文章中體現出這樣的問題,因此才會塑造楊二嫂和閏土這樣深受封建制度迫害的人們?!惫膭顚W生閱讀魯迅創作的其他作品,學生發現魯迅的作品中有很多都展現了對于封建制度的批判,體現了人民的疾苦。這樣學生就借助深入分析的方法對作者的寫作風格有了更多了解。

結合作品背景分析主旨,起到了情境還原的效果。學生還原作者的心境和創作態度,也還原了作品的寫作背景。這樣就能避免學生主觀臆斷對作品解讀的破壞,讓他們的解讀更準確。

在文本細讀的過程中,學生逐字逐句地思考,摸索作者的行文思路。這樣學生就能慢慢地積累敏感的細節感知能力,從而掌握更好的閱讀方法,更好地掌握作品,提高自己的整體閱讀水平。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臺市富安鎮中學(224200)

猜你喜歡
詞句細節文本
以細節取勝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留心細節處處美——《收集東·收集西》
細節取勝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如何快速走進文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