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維可視化:行走在深度學習中的杠桿解

2021-01-20 04:33惲亞杰
教育界·下旬 2021年12期
關鍵詞:思維可視化深度學習

惲亞杰

【摘要】思維可視化是通過各種方式呈現思維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法??v觀深度學習,思維是必要條件,是著力點。文章致力于探尋幫助學生自主建構深度學習的最優(省力且持續有效)策略。思維可視化是一種行走在深度學習中的優質杠桿解,它能幫助學生在主動建構的同時,保證杠桿的良性運轉。

【關鍵詞】思維可視化;深度學習;淺層學習

【基金項目】本文為常州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備案課題“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思維可視化’的探索與研究”研究成果。

一、亂花漸欲迷人眼:辨析“淺層學習”和“深度學習”

(一)案例一:“把液體倒進水里”淺層學習教學片段

實驗一:把蜂蜜、油分別倒入水中。

1.預測:把油、蜂蜜分別倒入水里,會出現什么現象?生預測。

2.分組實驗。

3.匯報:把油倒入水里,油浮在水面上;把蜂蜜倒入水中,蜂蜜沉在水底。

4.提問:為什么油浮在水面上,蜂蜜沉在水底?

5.回答:因為油比水輕,蜂蜜比水重。(學生前概念中認為“輕的物體會浮,重的物體會沉”)

實驗二:把水、油和蜂蜜按照不同的順序倒進同一杯子中。

1.預測:把油、蜂蜜和水依次倒入同一杯子里,會出現什么現象?生預測。

2.設計方案:列出油、蜂蜜、水三者不同的倒入順序。

3.實驗匯報:最上面是油,中間是水,底部是蜂蜜。

4.提問:為什么每次都是“油浮在水面上,水在中間,蜂蜜沉在水底呢”?

5.回答:因為油比水輕,蜂蜜比水重。

【辨析】上述案例中,學生按照教學流程進行驗證性實驗,學生的預測結果只有兩種,要么是沉,要么是浮,沒有預測的思維含量(僵化);學生自身不用思考實驗設計,只是按流程進行機械化操作,即把液體倒進水里(被動);學生按照自己的原有認知進行了沉浮現象的解釋,缺乏科學嚴謹性,學生看到實際現象和自己的預測一致后,沒有對現象進行深入思考,沒有追根究底地探索現象背后的本質規律(膚淺)。

綜上所述,這是一種淺層學習。在淺層學習狀態下,學生的認知狀態是膚淺的,在知識建構上,只能獲得淺顯知識,發現不了本質規律;學生的心智發展是“躺平”的,在思維發展上,缺乏思維的橫向和縱向發展;在心態上,容易產生枯燥感,失去對活動的興趣。

(二)案例二:“探秘沉浮”深層學習教學片段

實驗一:觀察物體放入不同液體中的三種沉浮狀態。

1.預測:這是三個裝滿不同液體并封口的乒乓球,放入水中會怎么樣?生猜測。

2.演示實驗,語言描述沉浮狀態,板書沉浮狀態。

3.介紹三種沉浮狀態:漂浮、懸浮、下沉。

實驗二:同體積的液體的質量與沉浮的關系。

1.分組實驗觀察球的沉浮情況:把三個球依次放入水中,仔細觀察三個球在水中的沉浮。

2.根據沉浮情況,對同體積三種液體的質量進行檢測。問題聚焦:為什么三個小球在水中的沉浮情況不同?

3.預測:沉浮與液體的質量有關。

4.根據預測推斷:生表述預測,設計方案。

5.實驗:相同體積的液體,稱質量。

歸納沉浮與物體質量之間的關系:體積相同的情況下,一號液體的質量比水的質量小,漂浮;二號液體的質量和水的質量相同,懸浮;三號液體的質量比水的質量大,下沉。

推斷:同種液體在同種液體中是懸浮的。

1.提問:如果這三種液體中有一種液體是水,應該是哪個?為什么?

2.小結:同種液體在同種液體中是懸浮的。

3.提問:如果把這三種液體分別放入油、洗手液中,會怎樣?

4.師生演示實驗,觀察現象。

5.提問:如果有一種液體是油,是幾號液體?如果有一種液體是洗手液,是幾號液體?

學生回答,并解釋原因:同種液體在同種液體中是懸浮的。

【辨析】上述案例中,學生的預測會和實驗現象產生很大的反差,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主動);學生能聚焦關鍵性問題,展開有思維含量的設計,并進行推斷驗證,交流自己的想法,主動建構關于沉浮的概念(系統);學生能運用自主建構的概念,反向推斷,解決問題(靈活)。

綜上所述,這是一種深度學習。在深度學習狀態下,學生的認知是深入的,在知識的建構上,是遞進的、有層次性的,符合概念教學的要求,能幫助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學生的心智發展是良性的,學生帶著稚嫩的想法展開交流,帶著質疑的精神深挖思維,帶著合作的態度整合思維,帶著學習的動力升華思維,實現思維的提升;在人格發展上,學生的探究興趣愈發濃厚,找到了活動的價值感和成就感。

二、問渠那得清如許:科學思維是深度學習的著力點

科學思維是人類長期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一種有價值的思維。在科學思維的幫助下,我們能夠很清楚地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事物的本質屬性,游刃有余地參與社會,改造社會,所以,科學思維是一種具有實際意義的思維。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往往要帶領學生經歷“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尋找證據→得出結論→解釋運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科學思維,引領學生展開思維的較量,使學生更好地感知信息的價值,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對于小學生來說,只有擁有了科學思維,并能在學習和生活中根據思維要求加以運用,才能提升學習力,在成長和發展中實現自身價值。

在深度學習過程中,只有讓科學思維參與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深度學習才實現了本真的意義,這也是每位教師想要達到的最佳狀態。在上述兩個案例中,我們明晰了“淺層學習”和“深度學習”的不同之處,也知道了科學思維和深度學習應同時貫穿于科學探究中,并呈現螺旋式向上發展的樣態,使學生的科學思維深度促進學習的深度。為此,我們有必要對“深度學習的發生”進行多維思考,讓科學思維成為深度學習的著力點,實現深度學習的“清如許”狀態。

三、為有源頭活水來:思維可視化是深度學習的杠桿解

思維可視化是運用圖示、符號、表格、動作、多媒體等多種手段直觀、深入淺出地將思維的過程表現出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在具體問題或探究環節,融合思維可視化的教學技能,能夠幫助學生建構概念并融入概念體系,幫助教師看清學生思維的行走路徑和行走方向,讓思維可視化站在離支點更遠的杠桿端,實現價值最大化,成為深度學習的杠桿解。下面以“四季成因”教學為例,思考思維可視化支持下的深度學習策略。

(一)創設可視化教學情境,驅動深度學習

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我們讓學生在設計好的可視化情境中看到情境,感受情境,走入情境,不僅能實現學生從形象感知到抽象理解的頓悟,而且能讓學生走進教師設計好的教學“圈套”,讓學習活動變成一種自覺行動。

在“四季成因”教學中,因為地球太大,學生無法看到地球的全部,所以教師出示直觀形象的地球模型,讓學生觀察地球各地的氣候特點,發現“地球上各地的冷暖不同”。在交流過程中,學生的腦海中生出一個個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地球上為什么各個地方冷暖不同?”“為什么我們所處的中國有四個季節?”這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可視化的情境中萌發出來的,這個萌發出來的問題越有研究價值,就說明教師創設的可視化情境越具有合理性、必要性。學生帶著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題來到課堂上,就會主動扎實地行走在探究的每一個流程中,開啟深度思考的大門。所以,創設可視化的情境,為深度學習的杠桿解指明了發力方向。

(二)展開可視化學生前概念,激發深度學習

學生在進入課堂之前,已經擁有了自發的概念結構,并用之來認識、解釋世界。他們的前概念有隱藏性、頑固性等特點,思維具有局限性。如何在“最近發展區”給予學生恰到好處的幫助,促進概念的自主建構?為此,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前概念,不論對與錯、片面與模糊,都不做評價。因為教師不是學習的主導者,而是學習的引領者,需要做的是讓學生根據前概念進行解釋和說明(產生認知沖突的環節),看清自己的前概念存在的問題,根據問題精準定位概念建構的起點。

在“四季成因”教學中,教師針對“四季是怎樣形成的?”反拋問題。關于這個問題,學生擁有的是充分的感性感受,對新知的認知是很少的。教師作為協助者,給每組提供地球儀代表地球,提供紅外線代表太陽直射點,讓學生模擬并用自己的前概念解釋和表達。這種可視化預測比語言的解釋說明來得更方便,全方位立體展示了學生關于“四季成因”的前概念。學生看到了每個人對于“四季成因”的認知是不一樣的,就會產生認知沖突,進而深度思考到底哪種說法是正確的,這樣就根據概念建構中關于同化或順應的需要,順利進入教師設計的“圈套”,開始深度思考怎么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和探究。所以,實現學生前概念的可視化,可視化情境的功勞是很大的,為杠桿解做了發力。

(三)設計可視化探究方案,催化深度學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應重視技能的傳授。為此,在科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組為單位設計方案,匯報交流方案,修改完善方案,不能忽視這個流程,因為這是學生思維展開的過程。教師作為引領者,在學生思維展開過程中需要“看”“思”“推”“定”,即看思維內容,分析思維軌跡,推測思維狀態,確定教學節奏,讓可視化的探究方案向著學生積極的思維方向發展。

在“四季成因”教學中,學生預測“四季與地球的公轉有關”后,設計了兩組探究方案,教師提供結構化材料(地軸垂直軌道面、地軸傾斜軌道面)輔助學生的設計,這兩組探究方案都是可視化的。

第一個實驗“地軸垂直公轉”,觀察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并進行假設推斷:如果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發生變化,說明地軸垂直公轉能引起溫度變化;如果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說明地軸垂直公轉的假設不成立。

第二個實驗“地軸傾斜公轉”,觀察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并進行推斷:如果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發生變化,說明地軸傾斜公轉,能引起太陽直射點的變化。繼續推斷: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發生變化,會引起什么變化?

進入第三個實驗“以中國為例,探究四季成因”,標注出每種公轉狀態所表示的季節。

這三個實驗設計是思維可視化的設計,體現的是思維的軌跡和狀態。在這個可視化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學生在每個實驗設計中的思維碰撞、思維矯正、思維調整,聽到了思維拔節的聲音。所以,可視化的探究方案為深度學習的杠桿解拉長了動力臂。

(四)共享可視化數據結論,深化深度學習

科學數據是定量研究結果的主要證據。學生在尋找證據中會產生一系列的數據。面對數據,教師要教會學生辨析數據的科學性和正確性,找出錯誤數據,帶領學生分析數據,讓學生站在多維的視角看數據,看出數據背后隱藏的規律和結論。

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對一長串的數據缺乏敏感性,不能很好地辨識出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和內在規律。所以,在共享實驗數據時,教師可以畫柱狀圖、曲線圖,把現象直接標注在對應的圖片上,便于直觀分享。

在“四季成因”教學第一個實驗“地軸垂直公轉”中,學生在地球儀上標注了“地球公轉到各個地方,太陽的直射點都在赤道”;在呈現數據的時候,學生把每組的地球儀舉起來給大家看,紅色的圓形貼紙都在赤道上,一目了然。第二個實驗“地軸傾斜公轉”,學生同樣在地球儀上標注了“地球公轉到各個地方,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在南北回歸線之間運動”;在呈現數據的時候,學生把每組的地球儀舉起來給大家看,同樣一目了然。第三個實驗“以中國為例,探究四季成因,標注出每種公轉狀態所表示的季節”,學生清楚地看到:“太陽直射點離中國最近,就是夏天;慢慢變遠,就是秋天;最遠,就是冬天;再變近,就是春天?!边@種可視化的數據分析,符合學生的認知理解層次,比枯燥的表格中的數據更具形象力、解釋力、理解力。所以,可視化數據結論讓深度學習的杠桿解變得更省力。

【參考文獻】

季榮臻.基于“思維可視化”的小學科學探究教學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8(02):47-50.

劉濯源,劉彥芳.找到撬動深度學習的杠桿解——思維可視化支持下的深度學習策略[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9(21).

猜你喜歡
思維可視化深度學習
“思維可視化”在新材料作文審題中的應用
“思維可視化”教學,引發“每一個”的“腦內革命
核心素養指引下的多元智能教育改革
有體驗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學習
電子商務中基于深度學習的虛假交易識別研究
基于思維的可視化提升學生的學習力
MOOC與翻轉課堂融合的深度學習場域建構
大數據技術在反恐怖主義中的應用展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