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道家學說與存在主義思想理論比較研究

2021-05-04 11:45劉欣格
公關世界 2021年6期
關鍵詞:存在存在主義自然

劉欣格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道家學說與西方盛極一時的存在主義理論有著許多異曲同工之妙,其思想都可以為今天的哲學與教育學提供借鑒。首先,存在主義要領悟真正意義的“存在”是只有通過特殊的“存在者”才能實現的“存在”,這與道家學說所主張的“道”虛無縹緲而不可見,卻又是真實存在著的,并且只有通過有著“道”精神氣質的人來體現“道”是一個意思。其次,存在主義者反對過度的理性,過度的說教;過度的理性與說教必然導致人的異化,導致人的真實的自我遭到扼殺;這與道家學說中返璞歸真,少言無為的思想十分相似。最后,道家注重傳遞“無”的境界與品質,這就與存在主義哲學家們所強調的促進個人整體性與生命性實現的觀點很相似。

關鍵詞:道 自然 存在 存在主義

一、道家學說概述

從哲學方面講,道家自然觀的中心概念和最高范疇就是“道”?!暗馈睂σ恍┤藖碚f是虛無縹緲的也是不可感知的,仿佛不是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體悟與驗證的。但從信奉道家學說人的角度看或是從老子的角度來看,“道”既是宇宙萬物的本原,也是宇宙萬物賴以存在的根據?!暗馈弊鳛橛钪娴母?,是在天地之前就存在的,具有一種獨立而不更改的永恒特性,是“周行而不殆”的運動實體。簡而言之,“莫之命而常自然”,“道”的存在與作用方式是自然而然的,也是順其自然的,其起作用方式可以描繪為一種不強制、不干預、以靜制動、用柔弱戰勝剛強,近似于借力打力的作用方式。其具有強大的能力,可以產生萬物,但又不將萬物據為己有,這就是道家學說所追求的自然和社會的最高法則。這也許也是為什么我們看見的生活中在道家學說中有所修為的人總是展現出一種又安靜又和善的人格魅力的原因。

接下來還需要對道家學說中另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自然”進行簡要介紹。老子對于“自然”這個概念的重視程度某種意義上說不低于對于“道”這個道家學說核心概念的重視度。對于《道德經》中的“自然”,筆者認為可以從哲學的角度將其理解為自然而然的一種規律。通過對《道德經》文本的深入研究與日常觀察,筆者認為,老子的“自然”概念含義確實是道家學說中除了“道”這個范疇之外涵義最深刻的一個。在學界過去的研究中,也有一些學者提出了應該把“自然”理解為自然而然的人。但從筆者的角度思考,“自然”這個概念其實可以說與“道”這個概念密不可分,兩者是有著直接聯系的。所以“自然”這個概念在道家學說中的地位就不僅僅是一種對人的指代;從“道”的角度與道家學說的整體特點來看,自然這個概念已經超越了人的局限,是比“無為”更為深刻的一個概念。某種意義上講,不論是說從人的角度闡述的無為,比如君王的無為而治等等還是說“道”的無為而無所不為角度看,我們都可以說無為是“道”的一種最基本的存在、活動和作用方式;那么“自然”就更像是道的最本質規定性層面的概念,這種“自然”規定了“道”將以“無為”的形式來存在、活動和作用。

二、存在主義思想理論概述

存在主義的產生也和許多哲學思想一樣,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德國與法國是兩個有著悠久歷史的資本主義強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和法國的共同特點都是經歷過失敗、困苦與迷茫。戰爭帶給這兩個國家恐懼和墮落,資本主義原本信奉的美好理念比如自由、博愛、理性和平等這些觀念與思想都因為殘酷的戰爭和失敗的陰影變得失去了對民眾的吸引力和說服力。在人的生存都成為問題之時,時代就呼吁一種新的思想成為當時的德法兩國人民的精神寄托。存在主義便響應了這種訴求而誕生。

進一步談到存在主義的哲學觀點就不得不說到一位非常著名的哲學家海德格爾。海德格爾是一位在存在主義思想領域中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著名德國哲學家,并且是二十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主要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本文涉及的存在主義思想內容也是以海德格爾的思想為主。

海德格爾對于什么是人的真實存在有著自己獨到的看法。他認為要領悟什么是真正的“存在”,只有通過特殊的“存在者”也就是專業術語所說的“此在”來實現,也就是證悟了自己真實存在的人才能去映證。因為“存在”本身是抽象的,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類似概念和范疇似的東西,只有經由馬克思常說的“現實的人”才能去體現和展示。除了海德格爾的觀點外,存在主義還有幾位有著突出貢獻的大家也需要我們有所認識和了解。比如克爾凱·郭爾,這位哲學家某種意義上講可以說是存在主義的先驅;他十分重視對獨單的個人的研究,甚至提出了人心中的體驗才是人的真實存在,這與后來的存在主義主流觀點十分接近。還有偉大哲學家尼采所提出對理性的批判,他認為理性壓制了人性導致了異化和虛無,主張對人的自我的真正回歸才是真實的存在。除此之外,胡塞爾的現象學以及薩特的人學也都為存在主義哲學思想提供了理論方法與理解途徑。

三、道家學說與存在主義思想比較研究

存在主義哲學思想與道家學說相比有很多互相聯系的地方,又有一些微妙的區別。例如,從二者的本體論角度來看,道家學說對于“道”的認識與存在主義對于區別于“此在”的“意義之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真正存在”的認識十分相似。二者都像是在本體論角度追求一種存在于世界之上無處不在,無時無刻都在發揮著作用的規律。此外還有從整體的“道”與“意義之在”過渡到教育思想、生活態度等具體受這種規律所指導的生活、生產領域也有著很多相似之處。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海德格爾存在主義中所追求的真正意義上的“存在”與道家思想所主張的“道”雖然是杳杳冥冥,虛無縹緲而不可見卻又真實存在著是一個道理。道家也主張只有通過得道的人來體現“道”的含義與存在,也就是通過人對自然的觀察與修行,體悟到“道”的涵義與萬事萬物運轉的規律,進而通過這樣有“道”的修為的人來讓別人觀察和體悟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道”;正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表達出的意思一樣,“道”的最終落腳點和自我展示方式在于人,而人又通過領悟升華“道”的意義與精神來用自身物化和詮釋“道”,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說就是踐行“道”。與此同時,道家學說與存在主義思想理論中都體現著人本主義關懷,道家講究養生,講究追求生活的真諦與真正意義上的幸福與快樂,存在主義也是在資本主義社會經歷的戰亂之后學會了以人的存在為出發,講究自由是人所追尋的最高方式。

最后,存在主義者反對過度的理性,過度的說教;認為過度的理性與說教必然導致人的異化,也就是人與自己的本質離得越來越遠,導致人的真實自我遭到扼殺。這與道家學說中返璞歸真,少言無為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過度的辭藻和華麗的語言容易讓人迷失在辯詞之中不能自拔,而過度的理性宣揚會讓人忘記真正的自我,這都是失真的表現,是人誤入迷途的表現。人應該學著經?;〞r間靜下來反觀自己的內心,反觀自我,發現自我,尊重自我,用自我去感受世界,感受“道”,感受自由的“存在”。

道家學說與存在主義理論在啟發人與教化人方面都曾起過重要的作用,道家學說與存在主義思想在當今社會也很有市場,至今也還有很多人還在繼續堅持和信奉并研究這兩種思想。從馬克思主義角度看這兩種思想,道家講求的“無為”思想與馬克思主義思想中的質量互變有一定的聯系,因為這種“無為”不是一種真正的無所作為,什么都不干;“無為”說到底其實是一種有度的為,再具體說可以理解為是有所為也有所不為。因此,無為而無不為也深刻體現著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思想。如此一來,我們加強對道家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找到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主流意識形態在中國本土文化中的根基與載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現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時可能出現的與本土文化習俗沖突以及水土不服等現象。

同時,存在主義哲學對人的重視也與馬克思主義的人本主義思想有著一些聯系。關注人、重視人的生存與發展也是馬克思主義所追求并永遠為之奮斗的事情。所以,加強對存在主義思想研究有助于我們今天的中國社會對存在主義學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通相近的方面融入到解釋馬克思主義與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活動中,這樣可以在文化日益多元的當今社會中使我們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即馬克思主義更加豐富飽滿有活力,同時也有利于那些信奉存在主義思想的人民群眾對我們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即馬克思主義思想產生認同感與親切感。但是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從世界觀角度看,存在主義與道家學說與我國主流思想馬克思主義還有著一些出入,前兩者更趨向于唯心主義的世界觀,我們還是不能忘記世界的物質性以及在此基礎上的人的現實的實踐活動對人類社會發展乃至人類歷史進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任法融.道德經釋義[M].北京:東方主辦社,2012.

[2]布托.海德格爾[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3]馬爾霍爾.海德格爾與《存在與時間》[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9.

[4]科薩克(波).存在主義的大師們[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5]張尚仁.道家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7.

[6]金海元.《道德經》與到文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11

[7]劉盼倩.《道德經》中存在主義教育思想的探尋[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6年10月.

[8]霍如濤.道家和諧思想及其現實意義[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9]史向前.道家思想文化的現代意義研究概述[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1996第1期.

[10]方麗華.淺析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0年第13期.

[11]易經.海德格爾存在主義和中國文學的姻緣[J].求索.2012.9.

[12]高新民.試論《老子》道家學說的易學情結[J].社科縱橫.總第19卷第5期.

[13]潘帥.試論道家學說“道”的精神特質及其當代價值[J].文史在線.2011.10.

[14]王愛玲.述存在主義與存在主義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第6期,第1-5頁.

猜你喜歡
存在存在主義自然
存在主義美學視野中的《罪與罰》
懷疑與存在:米蘭?昆德拉《慶祝無意義》
論電影《筋疲力盡》中的藝術創新
伍迪?艾倫電影的存在主義特色
淺析笛卡爾之“上帝”觀
《自然》關注中國科技雄心
微信圈子的“存在”之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