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推進生態治理現代化

2021-08-24 02:27吳健文成長春
關鍵詞:以人民為中心現代化

吳健文 成長春

摘? ?要:推進生態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所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推進生態治理現代化的根本特質,主要表現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的生動詮釋,是解決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本保障,是把制度優勢轉化為生態治理效能的重要遵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推進生態治理現代化提供價值引領、內生動力和檢驗標準,站在人民立場高度審視并回答了“為了誰、依靠誰、由誰檢驗”三個根本問題。必須以提升生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重要導向,牢固樹立現代化的生態治理理念,提升人民生態文明素養;切實加強生態文明法治體系建設,維護人民生態權益;發揮不同主體“角色”功能,加快構建多元協同的生態治理模式;著力激發生態文明治理的市場活力與科技動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生態治理現代化對于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時代意義。

關鍵詞:以人民為中心;生態治理體系;生態治理能力;現代化

DOI:10.16397/j.cnki.1671-1165.202103046?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作為民生重大實事緊緊抓在手上?!盵1]這一重要論斷不僅指明了生態環境治理的復雜性、艱巨性,更加突出了生態環境治理的基礎性、普惠性。加強環境治理,推進生態治理現代化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站在人民立場直面問題、分析命題、破解難題。加快生態文明建設進程,向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生態治理答卷。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推進生態治理現代化的根本特質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的生動詮釋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2]1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群眾什么方面感覺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我們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盵3]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黨的初心和使命,并非一時的突發奇想,而是經過實踐和歷史的檢驗得出的真理性認識。

馬克思認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盵4]此后,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社會實踐活動和歷史發展規律的深入研究,充分肯定廣大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巨大推動作用。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正式發表,這一代表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宣言書給予資產階級沉重的一擊。馬克思恩格斯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盵5]無產階級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立場,將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作為終身奮斗目標?;厮菸覀凕h在百年艱辛歷程中取得的偉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是緊緊依靠人民、團結人民的時代產物,是堅定不移貫徹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必然結果。新時代的中華兒女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要想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堅持以百姓心為心,以百姓福為福,為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提供力量之源。

(二)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突出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生態治理現代化的現實依據

在社會歷史變遷的滾滾長河中,生態環境與人民身體健康始終密切相關。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問題仍然突出、人民群眾苦不堪言。霧霾污染導致人們呼吸性慢性疾病發病率增長,水質污染導致人們腸胃不適,土壤沙化影響人們的正常用糧安全,重金屬污染引發諸如鎘大米事件發生等。頻頻發生的環境污染事件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更談不上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具體表現在:

第一,全球變暖的趨勢仍在持續。氣候變化是全球性的生態問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全球氣候變暖會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部分沿海城市消失。由于溫度升高產生的熱能,最終會形成超大型臺風、颶風、海嘯等自然災害,嚴重威脅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二,水資源污染、浪費嚴重。水資源是重要的自然資源,維系人類的生存生活。如果連最關乎人民根本利益的飲用水出了問題,那么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又從何談起?從我國目前水資源狀況來看,水資源污染、浪費現象十分嚴重,人民群眾的資源保護意識仍然較為薄弱。2019年全國地表水Ⅰ類水質占3.90%,Ⅱ類占46.1%,Ⅲ類占24.9%,Ⅳ類占17.5%,Ⅴ類占4.2%,劣Ⅴ類占3.4%。1通過以上數據我們不難發現,人民群眾飲用的優質水資源十分有限,甚至一些地區的居民正在飽受黑臭水體的困擾,飲用不良水質極易誘發結石病、心血管病、癌癥等,加重人民群眾身體、心理負擔,嚴重危害百姓生命健康。

第三,土地荒漠化形勢嚴峻。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土地荒漠化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全球重大生態問題?!盵6]土地荒漠化是一個漸進過程,但其造成的危害是深遠的,不僅給當代人生存發展帶來極大威脅,而且殃及后代子孫。土地荒漠化會導致可利用土地資源減少、土壤肥力下降,極易引發沙塵暴等極端惡劣自然災害,人民群眾較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很難得到保障。生態問題的出現不僅影響生態系統良性循環,而且嚴重擾亂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因此,必須練好內功,重點解決老百姓生產生活的痛點與堵點,穩扎穩打走好每一步,實現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

(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把制度優勢轉化為生態治理效能的重要遵循

制度的約束力在于人,制度的保障力也在于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了“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7],從生態環境治理的場域看,這一論述著重強調了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地位,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為提升我國生態治理效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將生態文明制度優勢轉化為生態治理效能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須以“磨鐵針”“釘釘子”的耐心和勇氣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宜居宜業的優美生態環境。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制度的執行力又在于轉變效能。黨的十八大以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相繼出臺,生態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日臻完善。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轉化為治理效能的有序循環過程,筑牢人民內心防線、保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塞罕壩三代治沙人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斗,將“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僻苦寒之地變為了“美麗的高嶺”,用頑強的堅守創造了生態史上的奇跡。再如,浙江省長興縣水口村村民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生態環境惡劣的閉塞小山村整改成旅游業發達的產業集聚區?,F如今,水口村不僅是旅游休閑勝地,也是文化積蓄的歷史寶庫。在這里,繁華與平和相伴左右,文化底蘊與綠色自然交相輝映,勾畫了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圖景。生態治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使生態制度優勢源源不斷地轉化為生態治理效能的重要遵循。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推進生態治理現代化的一條紅線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實現生態治理現代化提供價值引領

美好生活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8]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是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追求老百姓的幸福?!盵9]新時代的華彩篇章全面開啟,新發展階段的大幕徐徐拉開,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環境等方面的需求更加迫切,對生態治理現代化的思考更為深入。優美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生活的物質基礎,是人民群眾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ú葺谵?,魚翔淺底,啁啾鳥語,是大自然最初的模樣;仰望夜空,繁星閃爍,是人民最渴求的心愿。

生態環境關乎人民福祉。中國共產黨人對標人民群眾新需求,緊緊抓住并解決制約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痛點、難點和堵點,加快推進生態治理現代化建設,讓人民群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生態治理這一重大的時代課題永遠在路上,只有切實將關乎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方方面面納入到頂層設計的考察范疇,始終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生態治理現代化才會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實現生態治理現代化提供內生動力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我們黨只有緊緊依靠人民、扎根于人民,才能越過眼前的溝溝坎坎,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生態治理體系和生態治理能力建設也概莫能外。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沒有哪個人是旁觀者、局外人、批評家,誰也不能只說不做、置身事外?!盵10]凝聚14億中華兒女的合力,激發生態環境治理質變,創造出豐富多樣的綠色成果。

人民群眾不僅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也是推動生態治理現代化的智囊團。生態治理現代化建設是匯聚人民群眾集體智慧和磅礴之力的生動實踐,是人民群眾日日夜夜的思考、探索、研究、總結而來的。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深入人民內部、傾聽人民心聲、尊重人民意愿,始終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推動生態治理取得扎實成效。

(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實現生態治理現代化提供檢驗標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認真想一想群眾實際情況究竟怎么樣?群眾到底在期待什么?群眾利益如何保障?群眾對我們的改革是否滿意?”[11]習近平總書記的一連“三問”表明了任何工作都要從人民群眾的所想、所盼、所急出發,紓民生之困、解人民之憂,把人民群眾當作新時代理論和實踐成果的裁判和考官。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問題有意見,就要立刻落實,對生態環境質量不滿意,就要立刻整改。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生態治理現代化,不是指單純地保護某個地區的生態環境,更不是指維護某類特殊人群的利益,生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應當體現公平正義和人民共享原則。

公平正義是每個公民的基本權利,不僅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方面,更應該表現為全體人民共享生態權益和共擔生態治理職責。2013年5月,中國政府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的人權保障寫入人權白皮書,這里的“人民”不僅僅指當代人民,也包括我們的后代子孫,為后代子孫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不同的是,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大量傾倒垃圾,國內城市的污染企業向農村轉移,發達地區的污染企業向落后地區搬遷,落后地區通過毀林開荒獲得絕對經濟效益等做法就是生態不公平的具體表現。我們要警惕生態領域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避免讓生態環境治理的不公成為制約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阿喀琉斯之踵”。實現人民共享是生態治理現代化的根本目標,也是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價值旨歸。維護人民群眾生態公平的落腳點是為了讓人民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確保人人享有、人人滿意、人人幸福。共享不是絕對平均主義,而是在人民共建的基礎上平等地享有生產生活的權利,縮小地區、城鄉之間發展差距,提升人民群眾舒適感和滿意度。

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推進生態治理現代化的實踐要求

(一)牢固樹立現代化的生態治理理念,提升人民生態文明素養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生態治理現代化的先決條件或者首要標準就是牢固樹立科學的、先進的生態治理理念。如果沒有現代化的生態治理理念為基礎,那么生態治理實踐就如鏡花水月,不切實際、虛無縹緲。摒棄傳統落后的經濟社會發展觀念,牢固樹立現代化的生態治理理念,廣泛形成生態優先的綠色發展共識,提升人民生態文明素養。

第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先導。在生態危機日益呈現全球化發展趨勢的背景下,如何進行生態治理,西方形成了“人類中心主義”的淺綠思潮和“生態中心主義”的深綠思潮。雖然在當時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他們都帶有極強的烏托邦色彩,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生態危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最基本、最高層次的價值觀,貫穿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各領域各環節,其包含了主流的生態文化因子。系統學習生態文明理論,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要義和理論品質,進而更好地指導生態實踐。

第二,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為引領。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13年就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12]172,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強調,“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2]24。不斷加強一體化保護與治理思想,全面把握自然界各組成要素與人類社會的必然聯系,始終堅持以自然要素為紐帶,以人為核心,形成自然-人-社會的良性循環結構。突破“治水的只管治水、種樹的只管種樹、護田的只管護田”的狹隘觀念,以整體性思維看待萬事萬物,統一保護和修復自然系統,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

第三,以“發展中求保護,保護中求發展”理念為指向。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并非對立關系,兩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生態環境的治理成效歸根結底取決于經濟發展方式,從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適應世情國情黨情需要?!敖鹕姐y山固然重要,但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是金錢不能代替的?!盵12]163推進生態治理現代化既要一手抓經濟文明,也要一手抓生態文明,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二)切實加強生態文明法治體系建設,維護人民生態權益

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是保護修復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生態文明建設必須依靠最嚴格的制度和最嚴密的法治,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生態權益。

第一,始終堅持憲法至上。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生態治理行為必須與憲法相符合,不得違背憲法精神。1978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將環境保護納入其中,嚴格規定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首次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頒布實施憲法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守護好每一個公民的根本權益。生態治理關乎各利益主體與行為主體的權利,將保障公民生態權益寫入憲法,有利于提升生態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第二,逐步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制度。制度是否具有系統性、完整性和先進性,是生態治理現代化發展水平的重要表現。[13]一方面,積極推進生態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制度、地上地下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制度等,形成強有力的生態環境治理屏障。另一方面,不斷規范生態環境治理長效機制。建立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共享機制,實時跟蹤、評估各區域部門生態環境質量達標情況,并對生態治理措施落實不到位的相關地區部門提出整改建議,以科學合理的生態環境治理長效機制規約人類生產實踐和生活方式。

第三,嚴格落實生態治理技術標準。生態治理必須具備運行高效、系統完備的技術標準體系。水環境保護標準、大氣環境保護標準、土壤環境保護標準、環境影響評價標準等一系列技術標準,是國家相關部門開展環境管理的重要依據。確保生態環境技術標準嚴格按照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向往的要求,以是否有益于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最高標準。規范合理的技術標準是衡量生態環境治理成效的風向標,充分保證社會生產井然有序地進行,逐步提升人民的生活質量。

(三)發揮不同主體“角色”功能,加快構建多元協同的生態治理模式

生態問題實質上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個方面交織融合在一起的產物,是涉及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諸多關系的復雜系統。因此,政府不再是生態治理的唯一主體,推進生態治理現代化是多元主體協同參與的過程,主要包括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等。

首先,有效發揮政府在生態治理中的主導作用。我國的政府是服務型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根本宗旨。政府是生態治理的“指揮棒”,承擔著戰略謀劃者和組織協調者的角色定位。主要表現在:制定相關生態環境治理法規、政策和標準體系,提供生態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和公共產品服務,堅持依法行政和依法監管等,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維護公平公正的良好社會秩序。

其次,持續強化企業在生態治理中的社會責任感。企業要充分發揮區域生態治理的“生力軍”作用,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和生產模式,加快產業驅動創新,引領生產技術更迭升級。從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真正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相互貫通、彼此融合,依法履行好營造優美生態環境的生態責任和為人民服務的社會責任。

最后,充分調動社會組織和公眾的積極性。社會組織和公眾是生態治理中數量較為龐大的群體,關乎著生態治理現代化能否順利平穩推進。社會組織和公眾應當積極參與生態環境污染防治監督與評價工作,對本地區生態環境治理情況獻言獻策。敢于向當地環境保護部門舉報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實現從生態治理的看客向行者的根本轉變。

(四)著力激發生態環境治理的市場活力與科技動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生態環境治理離不開市場和科技的雙向互動。必須加快要素自由有序流動,合理配置資源,避免形成市場主體擠占生態資源、搶奪綠色技術的惡性競爭局面。綠色技術的推廣和運用,可以加快自然資源的循環化、綠色化利用,一定程度上緩解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極大地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能,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一方面,通過市場手段促進資源合理配置。杜飛進教授認為:“推進生態治理現代化,必須構建更多運用經濟杠桿進行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的市場體系,著力解決市場主體和市場體系發展滯后、社會參與度不高等問題?!盵13]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市場配置生態資源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滯后性。必須逐步完善生態文明治理現代化的市場化機制,加快綠色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打破區域壁壘,加強省際協調溝通,著力激發市場活力,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群眾新需求。

另一方面,生態治理現代化還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技術是由人創造的,理應為人類服務。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合理運用先進技術,造福人類、惠澤子孫。先進的科學技術是實現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變的重要利器,是人類文明實現飛躍式進步的基本條件。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為導向,吸納科技創新人才、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利用物聯網、大數據、AI智能等科技手段創新生態治理現代化的新方式和新路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全面綠色轉型。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損耗破壞,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道路。著力激發生態環境治理的科技動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齊頭并進,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36.

[2]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分別參加全國人大會議一些代表團審議[N].人民日報,2018-03-08(01).

[4]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4.

[5]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1.

[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146.

[7]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5.

[8]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20:111.

[9]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36.

[10] 習近平.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J].求是,2019(3):4-19.

[1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41.

[12]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13] 杜飛進.論國家生態治理現代化[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1-14.

(責任編輯? ?朱? ?凱)

Abstract:Promoting ecologic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and the key to the initiative of building a beautiful China. The people?centered philosophy is essential to the promotion of ecologic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in that it interpretates the original intention and miss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it is the basic guarantee for the solution of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China and it is an important principle that people should follow to transform the system advantages to ecological management efficiency. The people?centered philosophy provides the value guidance, internal motivation and the test standard for the promotion of ecologic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people, the principle has examined and answered the three fundamental questions of “who is it for, who to rely on, and who is responsible for the test”. It is essential to improve ecologic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modernize the governance capacity by establishing the mentality of modernized ecological governance and strengthening peoples ecological attain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f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legal system, safeguard peoples ecological rights and interests,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function of different subjects,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diversified and collaborative ecological governance mode, and strive to stimulate the market vitality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governance. In the great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ecological governance with the people?centered philosophy so as to enhance peoples sense of gain, happiness and security.

Key words:people?centered philosophy; ecological governance system; ecological governance capacity;modernization

猜你喜歡
以人民為中心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中國改革的成功取決于科學的理論指導
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群眾觀的邏輯建構
淺議在黨建中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深刻理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中國新現代化論
武器裝備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向武器裝備現代化的目標邁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