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生產力理論的再解讀

2021-08-24 02:27劉曉藝蘇百義
關鍵詞:奧康納

劉曉藝 蘇百義

摘? ?要:傳統生產力理論是指斯大林范式下的生產力理論,這是一種人類中心主義“征服論”的思維方式,強調人對自然的改造能力,將自然界視為人類征服和占有的對象,忽視了自然界的內在價值,存在著對馬克思的生產力理論理解的狹隘性、定義的偏頗性問題?;诖?,奧康納通過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檢省,分析批判了傳統生產力理論弱化自然界而導致生態空場的傾向;通過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內涵的闡發,從政治文化的層面解讀了馬克思的“生產條件”理論,生產條件不是商品,但被資本當成商品來對待,并進一步分析了生產力、生產關系與生產條件的矛盾運動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與外部自然界之間的矛盾,彌補了傳統生產力理論中自然維度的缺失,恢復了自然范疇在歷史唯物主義中的地位。奧康納的生態觀開啟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生態視域,但也存在著曲解馬克思生產力理論的局限性。辨析奧康納的歷史唯物主義生態觀,不僅對我們正確認識馬克思的生產力理論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而且對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關鍵詞:奧康納;傳統生產力理論;生產條件;歷史唯物主義生態觀

DOI:10.16397/j.cnki.1671-1165.202103078?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傳統生產力理論主要是指斯大林范式下的生產力理論,“該范式在解讀生產力理論時往往強調人類對自然的改造能力”[1],弘揚了人的主體性,忽視了自然界對人類社會的制約性,割裂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雙向互動性。這種孤立地強調人對自然的作用,不僅是對馬克思的生產力理論的誤解,也是生態空場的表征。傳統生產力理論的理論旨趣在于闡發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動力因素,探查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問題,是為社會革命服務的理論命題。但在其后續的發展中,傳統生產力理論過于強調人類對自然的剝削和利用,將馬克思的生產力理論絕對化,造成在理解馬克思的生產力理論時存在著偏頗性、狹隘性的問題。作為美國當代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領軍者,詹姆斯·奧康納(James OConnor)基于其歷史唯物主義生態觀,強調了自然界的重要地位,通過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闡發,對生產力、生產關系與生產條件矛盾運動的探討,使自然重回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視野,突破了對傳統生產力理論狹隘的理解,對我們正確認識馬克思的生產力理論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一、傳統生產力理論對馬克思生產力理論的誤解

斯大林范式下的傳統生產力理論,強調的是人對自然的征服和占有,將其定義為人類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客觀物質力量。這種“征服論”的理論命題,割裂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雙向互動關系,單向度地強調了人類對自然的能動作用,忽視了自然對人類的反作用,缺乏經典作家的原始文本依據,偏離了馬克思的原意,可以說是對馬克思生產力理論的誤解。

(一)對馬克思生產力理論理解的偏頗性

傳統生產力理論用人與自然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來理解自然,認為自然是人類肆意征服、改造、利用的外界對象,忽視了自然的內在價值以及自然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反作用。奧康納在《自然的理由——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研究》一書中指出,人與自然二元對立的思維主要包括兩種。第一種,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早期,自然概念的主導內涵由原來的“有機整體”轉變為“事物堆積的一種機械性的結構體”,外在自然和人化自然也在此時被嚴格地區分開來,“城市以及與此相連的資產階級文化的發展是這種二元論思維的始作俑者”[2]36。第二種,二元論的思維方式主要體現在意識形態方面,它將人類自身的自然存在分割成兩個相互獨立的個體,如頭腦與身體、思想與情感等。這種二元論的思維方式在現代社會主要表現為學科的二元對立,在人類的社會本性問題上,則表現為社會與個人相分離,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個體游離于其社會屬性之外,個人概念的主導內涵演變為“獨立的存在物”,這種理論上的割裂或意識形態上的二元論“在今天仍然在我們的思維方式中占據主導地位,并進而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制約著我們對待自然的態度”[2]37,尤其是在資本主義條件下,人們受這種二元對立思維的影響,在生產力快速發展的刺激下,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大為增強,造成人與自然之間新陳代謝斷裂,人與自然關系的異化。

(二)對馬克思生產力理論定義的狹隘性

傳統生產力理論對馬克思生產力理論的解讀過于狹隘,對生產力詞條的定義無不體現著征服、占有、改造自然的要義,只強調社會生產力的作用,忽視自然生產力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這種“征服論”的傳統生產力理論主要受蘇聯模式的影響。奧康納指出,當時的蘇聯為應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政治、軍事、經濟等領域的敵視和封鎖,通過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重工業來開啟社會主義建設。雖然在這種高度集權的傳統社會主義模式下,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工業史上的奇跡,但帶來的后果則是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體現在人與自然關系中,則表現為只強調人對自然的征服和利用,割裂了人與自然之間的有機聯系,忽視了自然界的內在價值,造成了生態環境的破壞,從而威脅人類社會的發展。這種“征服論”的生產力理論沒有看到馬克思生產力理論中的自然界的優先性、稀缺性和有限性;淡漠了自然生產力對人類社會的重要作用;沒有將人類調節自身與自然關系的能力納入生產力理論中,對馬克思生產力理論的理解過于絕對化。我國學界20世紀受這一理論命題的影響,將生產力解讀為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如20世紀70年代,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定義,“生產力是人們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3]“簡單一點說,社會生產力是人們征服自然的物質力量”[4]“生產力,是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力量的見證”[5]。由于受當時歷史條件和時代背景的局限,我國學界對馬克思生產力理論的解讀有失偏頗。但就當時而言,這種過于強調人的主體地位、張揚人的主體性的解讀,對我國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奧康納對傳統生產力理論的再解讀

奧康納基于他的歷史唯物主義生態觀,認為盡管歷史唯物主義與前馬克思主義的唯心主義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傳統歷史唯物主義仍然把重要的內容放在人類系統之上,忽視了自然界的內在價值,給自然系統保留了較少的理論空間,自然界之本真的自主運作性被置于一種邊緣地位。因而要對傳統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內涵進行革新和發展,尤其是在生產力理論方面,不僅要強調“自然界的祛魅”,還要強調“自然界的返魅”,使自然因素重回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視野。

(一)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闡發

奧康納在對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闡發中,以協作范疇作為介入點,揭示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自然特征。奧康納認為傳統生產力理論將協作模式簡單歸結為生產力范疇,歸因于“技術的必然性”,協作的主題被進行了單方面的處理,低估了協作的自然范疇。在奧康納看來,任何一種協作模式不僅是一種生產力而且是一種生產關系,協作不僅由技術、權利關系、文化決定,而且還由自然“四因素”決定。就自然維度而言,協作或多或少都是建立在生態或自然的樣式基礎之上。處于工業社會的勞動分工情境中的工作場所及其內部的協作方式都充斥著生物學、自然以及化學的特征,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同樣跟地球上的物質能量運轉以及外部自然的生態分布密不可分。因而,在奧康納看來,歷史唯物主義有必要重新闡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自然因素,重新建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自然維度。

奧康納指出,盡管自然系統的某些具體形式受人類影響,是人類作用自然的結果,但自然有其自身的發展趨向和內在規律,構成自然系統的化學、物理和生物過程作為一種自然力獨立于人類系統而運作,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會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起決定作用。自然生態系統不僅內在于生產力之中,還內在于生產關系之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在某種程度上體現著自然的特征,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就生產力而言,構成生產力實體性基本要素的勞動者、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都直接或間接來自自然界并受自然規律的影響;生產力體現著自然特征,自然界是生產過程的“合作者”,更重要的是一個自主的“合作者”,不僅影響農業、漁業等領域的協作模式,而且還影響交通建筑行業的協作模式,如空間限制了建造業的協作類型,勞動關系從屬于不同的、復雜的自然過程,甚至人類的身體和心靈也會影響某些協作方式。就生產關系而言,自然條件或自然過程影響任何一個既定的社會形態或者階級結構的發展,并為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如土地影響著馬匹和家禽的擁有權;水陸交通較為閉塞的地方封建的生產關系則會興盛;地形影響哥斯達黎加的小規模財產所有制。另一方面,自然資源的狀況會影響現存生產關系領域的變化,進而影響協作方式的變化以及由此帶來的總體生產力水平的變化,如大量原始森林的砍伐促進相對發達的資本主義木材業的發展。

奧康納通過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闡發,揭示了自然規律的內在發展趨勢以及自然界運行的弱規律性,指出了在歷史唯物主義中,無論是第一自然還是第二自然都對人類社會的活動產生影響。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自然維度決定了人與自然的關系要建立在生態聯系的基礎之上,人類的生產實踐要考慮自然資源的有限性,尊重自然規律,這也是他的歷史唯物主義生態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生產條件”的引入

奧康納在他的歷史唯物主義生態觀中,通過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闡發,明確了自然界在歷史唯物主義中的地位。他認為,傳統生產力理論中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自然維度處于缺失狀態,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也僅僅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的矛盾運動規律,沒有觸及生態危機的核心問題,也沒有涉及全球生態環境破壞問題。因此,奧康納認為,有必要在他的歷史唯物主義生態觀中引入第三個概念即“生產條件”。他重新解讀了馬克思的“生產條件”概念(馬克思本人的用語為生產的自然條件),他認為馬克思區分了三種不同的生產條件,即生產的個人條件(工人勞動力),外在的物質條件(自然資源),公共的、一般性的條件(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這三種作為生產條件的外延都不具有交換價值,不受市場規律的制約,但被當作一種商品生產出來,成為被附加抽象價值的勞動產品。在奧康納看來,馬克思的這種劃分僅從社會經濟層面研究和探討了生產條件的外延,使其帶有一種很強的決定論模式,消解了其中所包含的社會文化生活以及社會再生產方式的真正意義。因此,奧康納在批判吸收了馬克思的“生產條件”理論、波蘭尼的勞動土地概念的基礎上,重新定義了生產條件,即“它并不是作為商品,并根據價值規律或市場力量而生產出來的,但卻被資本當成商品來對待的所有東西”[2]486。

他進一步擴展了生產條件的外延,將生產條件主體化并賦予一定的歷史意義。

第一,生產條件具有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雙重維度。奧康納認為生產條件可以被界定為“生產力”或者“生產的社會關系”,不僅包括生產力,而且還包括生產關系,兩者是辯證統一的。生產關系在某種特定的官僚政治關系中被建構起來并生產和再生產出作為生產力的生產條件(如勞動力、自然資源和基礎設施等),界定和限制了教育、公共健康以及其他一些活動的類型,從而影響了社會生產力的生產。當生產關系和作為生產力的生產條件保持一致時,會有利于作為生產力的生產條件的生產,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反之,當生產關系和作為生產力的生產條件不一致時,會破壞作為生產力的生產條件的生產,阻礙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導致經濟危機。

第二,國家的介入使生產條件官僚化。生產條件的供應如勞動、環境、城市等方面的政策是通過規范的民主程序,以立法的形式來完成;但國家的介入使生產條件的供應形式發生變化,直接間接地對其及其過程進行控制,表現出官僚化的特點。這是由于生產條件的供應和管理過程的復雜性導致國家政策制定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兩種不同類型的矛盾上。第一,個體資本的利益與總體資本的利益之間的矛盾。國家政策可能會犧牲總體資本的利益成就個體資本的利益,也可能會犧牲個體資本的利益成就總體資本的利益。第二,個體資本的利益或資本派別利益內部之間的矛盾必然會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被打上了官僚政治的烙印,而“官僚政治的政策是不同的官僚利益集團之間的相互妥協的結果,是管理機構強加給那些限定的結果”[2]241。

第三,市民社會內部的各種社會運動使生產條件政治化。奧康納認為,資本主義國家不僅是一個官僚性的國家,而且是一個政治性的國家,資本對生產條件的獲取以及生產條件的供應,不僅被官僚化也被政治化了。市民社會內部之間的相互沖突決定著特定生產條件的發展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官僚性的國家通過市民社會中一系列的沖突與斗爭,如女權運動、城市運動等來保護資本家的集體利益,使生產條件理論更加復雜化并表現出政治性的特點,如加拿大“大湖地區”發生的漁業沖突問題。

(三)生產力、生產關系與生產條件之間的關系

奧康納引入生產條件并進行重新解讀后,探討了生產力、生產關系與生產條件之間的內在聯系。他認為生產力、生產關系和生產條件之間的矛盾運動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與外部自然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也正是傳統生產力理論所忽視的。

奧康納指出,資本主義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損害了其自身發展的生產條件,造成生產條件的破壞,從而威脅資本主義的可持續性。生產條件尤其是自然和環境一旦被破壞,一方面會導致以生產不足為特征的經濟危機,即成本危機。這是由于個別資本通過外化成本來維護和重建其利潤,破壞了生產所需要的物質和社會條件,必然會降低生產條件的生產率,提高生產成本,如農業中使用的殺蟲劑破壞了土壤條件,降低了土地的生產力,增加了生產的成本。另外,以勞工和婦女運動、環保運動、城市運動等為代表的新社會運動,則會要求資本重建或維護之前被破壞的生產條件,如要求土壤免受破壞、加強城市市政建設等,而這無疑會增加資本的成本,同時降低資本的適應性能力。因此,奧康納認為,生產條件的破壞造成生產成本的增加,從而引發以生產不足為特征的經濟危機,高成本的勞動力、資源以及基礎設施和空間對資本的盈利能力造成了巨大的威脅,進而成為限制資本主義可持續性發展的瓶頸。另一方面,經濟危機會引發生態危機。勞動力、自然資源以及基礎設施等生產條件的破壞所導致的經濟危機,通常與過度競爭、效率崇拜以及成本削減聯系在一起,這不僅會進一步加劇生產條件的破壞,如對工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成本外化力度加大,環境惡化程度加劇,而且還會刺激之前被禁止的對環境有害產品的再次使用,如美國西南部殺蟲劑DDT(滴滴涕)的復用以及高科技污染等。同時,資本主義積累導致生態危機。資本積累會加速生產條件的破壞,最終導致生態危機,這是因為資本積累建立在不斷增長的生產率基礎之上,生產率的不斷增長意味著勞動者需要加工比之前更多的原料。如果原料的價格相對較低,資本的利潤就會增加,資本對原料的開發和利用程度加深、資本主義積累的速度加快,就會造成自然資源的快速消耗;如果原料的價格相對較高,資本為了控制成本會通過加大對設備以及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資,從而對自然資源進行大規模、高水平的開發和利用。

因此,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無論原料的價格便宜還是昂貴,資本都會對其進行大規模的開采和消耗,資本的高利潤率會導致高積累率,高積累率反過來會促使資本對原料有更大的需求,造成生產條件的進一步破壞,由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最終造成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和生態環境災難。奧康納通過探討生產力、生產關系與生產條件的矛盾運動,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與外部自然之間的矛盾,創造性地構建了一種對生態破壞的社會科學性的闡釋方式,即資本主義“第二重矛盾”理論,為他的生態社會主義設想奠定了理論基礎。

三、對奧康納歷史唯物主義生態觀的檢視

奧康納的歷史唯物主義生態觀基于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生態學和歷史唯物主義雖不矛盾,但自然界之本真的自主運作性在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被置于一種邊緣地位。雖然他通過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生態闡釋,彰顯了自然的內在價值,使自然因素重回歷史唯物主義理論視野,開啟了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生態視域;但他將自然資源等生產條件從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中剝離出來,用生產力、生產關系和生產條件來修正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具有一定的理論局限性。

(一)開啟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生態視域

奧康納作為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以馬克思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論為生態本體論”[6],延續了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者將自然植根于社會形態之中,通過揭示自然與人類之間的調節和被調節的關系,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拓展至自然領域,重塑自然地位、展現自然批判存在的理論邏輯?!拔覀兊南容吀Ч碛喯铝似跫s,我們現在正在吞下這些契約的惡果”[2]17,資本主義社會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當人們沉浸于物質享受的時候,也面臨自然被貶損的處境。資本邏輯主導下的資本主義社會,將自然當作水龍頭和污水池,對自然無限制地索取和剝削,造成了經濟危機和生態危機。在奧康納看來,大多數的生態學家探究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從倫理道德的視角進行批判,以人與自然平等相處作為核心思想;馬克思主義者則是將自然看作人類社會發展的“生產條件”中的一部分,在揭示生產方式與自然之間的相互作用中開啟對資本主義的生態批判。這就意味著要恢復自然的地位、對資本主義進行生態批判,需要重回歷史唯物主義理論視域,挖掘生產力、生產關系的自然維度。在奧康納看來,傳統歷史唯物主義已經具備了一種潛在的生態社會主義的理論視域,但是在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解讀中缺失了自然的線索。奧康納在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自然維度的解讀中,強調了生產力中人與自然界之間的技術關系,生產力中生產資料、生產工具和生產對象都是由自然界提供的;生產關系中財產占有形式和權利占有關系是在對自然界的開發和利用的基礎上進行;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內含于社會勞動與自然之間,是調節和被調節的關系,這一論述將研究視角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延伸到自然領域,促使人們重新審視自然的內在價值和重要地位。奧康納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生態闡釋不僅賦予了馬克思主義新時代內涵,而且開啟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生態視域。

(二)混淆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理論范疇

奧康納雖然開啟了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生態視域,但他卻將“歷史唯物主義解讀為簡單的‘生產力-生產關系線性決定論”[7],認為歷史唯物主義是一種反生態的理論,生態科學和各種生態性斗爭的出現和發展也預示著歷史唯物主義的革新和發展成為必然,這實際上混淆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理論范疇,是對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片面的解讀。

第一,奧康納將自然資源等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中脫離出來,并入到生產條件中,強調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缺失自然因素,混淆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理論范疇。馬克思的經典著作中對生產力的自然維度也多有論述,“土地(在經濟學上也包括水)最初以食物、現成的生活資料供給人類,它未經人的協助,就作為人類勞動的一般對象而存在”[8]。馬克思認為,一切生產力都歸結于自然界,作為生產力的實體性要素,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都直接或間接來自自然界,構成了生產力系統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奧康納“在一定程度上抽空了生產力的概念,僅僅把生產理解為工具技術的進步”[9],這是對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誤讀。

第二,奧康納避開生產關系的決定和被決定作用不談,空談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自然和文化維度,雖然著眼于資本主義社會現實,并用實例加以佐證,但忽視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關系,即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所強調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推動社會生產方式的不斷更新并決定社會的發展。馬克思認為,“隨著新生產力的獲得,人們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隨著生產方式即保證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變,人們也就會改變自己的一切社會關系”[10]。但在奧康納的歷史唯物主義生態觀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難分主次的,他沒有涉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決定與被決定的理論內核,只單純地談論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所內含的自然和文化因素。由于自然和文化等因素的不確定性,決定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不確定性,從這一意義上講,奧康納對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修正具有明顯的局限性。

綜上所述,奧康納的歷史唯物主義生態觀是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者探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產物,是對西方綠色思潮將生態學與歷史唯物主義相對立的有力回應。奧康納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為理論基點來分析和解決當今世界的生態危機,不僅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而且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在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今天,我們更要立足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辨析奧康納及其他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者思想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更好地為我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 謝保軍.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名著導讀[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14:79.

[2] 詹姆斯·奧康納.自然的理由——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研究[M].唐正東,臧佩洪,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

[3] 于光遠,蘇星.政治經濟學(上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1.

[4] 蔡玲.生產力經濟學簡明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

[5] 蔡建華.生產力經濟學教程[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1.

[6] 王雨辰.西方生態思潮對我國生態文明理論研究和建設實踐的影響[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21(2):29-39,171.

[7] 張曉萌.馬克思主義生態學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生態重構[J].教學與研究,2018(5):13-20.

[8]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0.

[9] 張奪.一致與異質: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邏輯的內在張力[J].理論學刊,2021(1):123-131.

[10]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22.

(責任編輯? ?古? ?東)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productivity theory refers to the productivity theory under the Stalin paradigm, which is an anthropocentric mentality of “conquest theory”. It emphasizes humans ability to transform nature, taking nature as the object of human conquest and possession and ignoring the intrinsic value of nature, which is an in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Marxs productivity theor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Connor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criticized the tendency of traditional productivity theory to weaken the natural world and lead to an ecological void.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productivity and production relations, he studied Marxs theory of “conditions of prod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culture. Production conditions are not commodities, but they are taken as commodities by capital. It further analyzed the contradictory movement law of productivity, production relations and production conditions and reveale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apitalist production and nature, making up for the lack of the dimension of nature in the traditional productivity theory and restoring the status of nature i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Despite the limitations of misinterpreting Marxs theory of productivity, OConnors ecological view opened up the ecological horiz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 study of OConnors ecological view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not only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for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Marxs productivity theory, but also has significant practical valu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OConnor; traditional productivity theory; production condition; ecological view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猜你喜歡
奧康納
“感覺再也不會跟以前一樣了”:奧康納《異鄉客》中的“危機瞬間”
大法官奧康納:做出決定,就絕不回頭
表達
弗蘭納里·奧康納《河》的宗教象征主義
表達
弗蘭納里·奧康納《啟示》中的宗教情結
紀念弗蘭納里·奧康納辭世五十周年
——國內奧康納研究綜述
弗蘭納里·奧康納文學作品的多重審美空間解讀
淺析奧康納《好人難尋》的創作特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