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治理與大學生志愿服務可持續發展

2021-09-13 21:57許思源李秀娟
文教資料 2021年17期
關鍵詞:基層治理志愿服務大學生

許思源 李秀娟

摘? ?要: 隨著公益事業的發展和相關志愿服務精神的大力宣傳,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志愿服務工作中,推動社會治理工作的進行。社會治理工作的有序進行對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有重要意義。大學生作為志愿服務的主體,在社會治理中發揮著巨大作用。但是,在基層治理視域下,大學生志愿服務在服務動機、服務方式、服務能力、服務保障、服務機制方面面臨困境。為促進大學生志愿服務可持續發展,志愿服務工作應該向法制化、智能化、常態化、科學化發展,與基層治理有效結合。

關鍵詞: 大學生? ?志愿服務? ?基層治理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大學生作為社會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是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在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通過志愿服務活動,積極參與社會基層治理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應有之義。如何使志愿服務成為大學生自覺自愿的行為,使他們服務社會主體作用充分涌流,是促進大學生志愿服務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議題。

一、大學生志愿服務和基層治理的關系

基層治理是基于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綜合治理。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有效進行基層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關鍵?;鶎又卫硎巧鐣卫淼碾y度、難點,需要密切關注居民生活并得到及時反饋,對物質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合理規劃和管理,努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這是對過去社會治理經驗的總結及對未來創新社會治理的規劃。共建是共同參與社會建設,共治是共同參與社會治理,共享是共同享有社會治理成果,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

大學生志愿服務與基層治理是相互作用、共同發展的關系。在社會治理視域下,志愿服務成為當代大學生接觸社會、學習鍛煉的重要途徑,大學生成為志愿服務的主要參與團體,推動社會治理的進程。在社會治理主體多元化的過程中,把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嵌入基層社會治理,是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充分發揮大學生政治參與作用的有效途徑。高校志愿者在基層青少年服務、助老幫扶、社區發展、公共服務等方面發揮志愿服務的作用。參與到基層治理中,需要大學生切身參與城鄉社區、社會建設,特別是到貧困地區感受基層發展狀況,提高基層治理質量?;鶎永米陨碣Y源為大學生志愿服務提供實踐平臺,吸引更多高校志愿者的參與,提高大學生的工作能力和素質,考驗志愿服務團隊的組織和管理,促進大學生志愿服務創新發展。

二、目前大學生志愿服務存在的問題

1.服務動機不明確

調查數據顯示,55.94%的大學生平均一學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次數在5次以內,29.7%的大學生平均一學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次數在6次—10次,僅有14.36%的大學生平均一學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次數在10次以上;79.7%的大學生積極自愿參與志愿服務活動,20.3%的大學生并不是自愿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多數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次數不多,甚至部分同學積極性不高。志愿服務活動扎堆,學生大多被動接受,服務動機不明確,主體服務意識薄弱,對社會弱勢群體和基層民眾的服務乏力,導致社會服務需求和志愿者有效服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顯。

個人選擇和提供服務的自由意愿是志愿服務的前提條件。但是,缺乏自愿性使高校志愿者的服務動機不明確,被動參與志愿服務難以落實志愿服務工作,長期來看不利于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的整體發展,對志愿服務和志愿精神產生消極影響。

2.服務方式單一

根據調查數據來看,目前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主要有學?;顒?、公共服務、社區發展、青少年服務、助老幫扶這幾類,其中學?;顒雍凸卜站佣??;顒觾热莼臼敲阑h境、維護交通秩序,難以調動志愿者的工作積極性?;顒舆^程中不免出現消極隨意的現象。當前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載體和形式不豐富,活動內容單調,缺乏新意與創造力。校內外的志愿服務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和整合,大學生志愿服務基層治理不夠徹底,服務方式局限在傳統模式之中,因此不能滿足廣大學生的參與激情,削弱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

3.服務能力薄弱

調查數據顯示,58.42%的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前偶爾有過專業的集中訓練,甚至有19.31%的大學生從未接受過專業的志愿者訓練。目前大學生對于相關志愿服務知識的了解有所欠缺。65.35%的大學生未了解過志愿服務的法律法規,如《志愿服務條例》,83.17%的大學生未了解過國外志愿服務模式,甚至在調查過程中有同學建議開展志愿者培訓。高校對學生專業的志愿服務教育關注度不高,相關課程的開設和志愿者培訓并未落實,大學生志愿服務知識有限,志愿服務實踐能力有所欠缺,導致志愿服務基層治理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掌握志愿服務知識和技能,明確活動內容和任務,應對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是對一名優秀志愿者的檢驗。

4.服務保障不到位

調查數據顯示,59.9%的大學生認為在參與志愿服務的過程中作為志愿者的權益得到有效保障,11.88%的大學生認為在參與志愿服務的過程中未得到有效保障。剩下28.22%的態度是不清楚。為確保志愿服務活動順利開展,大學生作為大學生志愿活動的主體,年齡在20歲左右,接觸社會的機會不多,應對危險的經驗不足,對高校志愿者的保障及時落實,防范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險??墒悄壳按髮W生志愿服務缺少一套完整的保障機制,例如物資津貼或相關條例法規,高校志愿者活動過程中相關權益并未得到有效保護。

5.服務機制未系統化

調查數據顯示,55.94%的大學生認為目前志愿服務活動的評價機制不完善?;顒咏Y束后,高校志愿者對活動沒有及時反饋,活動組織團體對志愿者的評價缺少具體的細則。我國志愿活動起步較晚,基礎建設不完善,校內外的志愿服務資源沒有得到有效整合,企業、城市社區、志愿服務機構等與高校對接不緊密,導致志愿服務隨意性和無序性過強。服務機制的不完整使得志愿服務的資金、技術、人員問題無法落實,甚至活動的組織、監督、評價缺少完備的標準和體系。

三、基層治理視域下志愿服務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1.加強大學生志愿服務法制化建設

借鑒國外關于志愿服務的法律法規,同時根據社會各界反饋對相關志愿服務法律法規進行修改,完善我國大學生志愿服務模式。以湖州師范學院為例進行的調查數據顯示,65.35%的大學生并不了解相關志愿服務的法律法規,只有34.65%的人了解過。但是,關于志愿服務的法律法規,如《志愿服務條例》已經在施行中,廣大高校志愿者了解較少。說明志愿服務的法律法規應該得到宣傳,例如開設專題講座、舉辦知識競答比賽。志愿服務作為基層治理的重要部分,需要志愿者與居民緊密聯系。為規范志愿者在服務過程中的行為,減少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高校青年志愿者總站可以根據志愿服務團隊和基層機構的需求和發展狀況制定嚴密完整的制度。志愿者的管理制度作為《志愿服務條例》的補充,應該嚴格遵守《志愿服務條例》的規定,細化志愿服務中的規制,讓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向法制化方向發展。

2.推進大學生志愿服務智能化發展

促進信息一體化、實時化,通過線上分享照片、視頻等方式記錄志愿服務活動的情況,實時監督活動進程。調查數據顯示59.41%的大學生經常使用App參與志愿者活動,僅有8.91%的大學生從未使用App進行志愿者活動。雖然大部分高校志愿者在服務過程中會使用App,但是此類App并未得到有效普及。開發和推廣志愿服務活動的App,如“志愿匯”等,完善志愿者評價功能,不僅有志愿者對活動的評價,還應該有活動組織團體對志愿者的評價,促進雙方協同發展。除此之外,增加志愿服務內容的綜合考核與動態評估,可以在志愿服務活動過程中評估活動的執行情況、活動效果、服務主體與服務對象的主觀感受。廣泛使用此類App,基于平臺大數據方便組織機構安排和管理志愿活動,提高工作效率,促進大學生志愿服務向智能化方向發展。

3.建立大學生志愿服務常態化機制

第一,完善大學生志愿者培訓機制。

調查數據顯示83.17%的大學生未了解過國外志愿服務模式。58.42%的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前偶爾接受過專業的集中訓練,僅有22.28%的大學生基本接受過志愿者相關專業訓練。高校志愿者的志愿服務知識和技能有所欠缺,志愿者培訓并未落實。針對這樣的情況,首先,高??梢詫⑺枷胝谓逃谌胫驹阜罩?,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大學生對志愿服務的認知能力,讓大學生明白志愿者在社會組織、社會治理中的角色與地位,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主體服務意識。其次,志愿服務在基層治理充分發揮作用的同時對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促進服務工作專業化,高??梢栽鲈O志愿培訓課程且加強培訓考核。大學生可以選修相關志愿服務課程掌握志愿者應具備的服務技能和工作能力,提高專業素養,真正發揮志愿者的作用。

第二,完善大學生志愿服務獎懲機制。

確立獎懲的標準,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促進大學生提高專業能力,更好地為服務對象提供服務。組織志愿服務活動的團體可以對優秀志愿者進行表彰和嘉獎,調動志愿者的服務積極性,淘汰工作不合格的志愿者。目前很多大學對學生的志愿時長有明確規定,達到一定數量的志愿時長可以參與評獎評優工作。但是,檢驗工作質量不能僅僅看時長數量,優秀志愿者和不合格志愿者的評定應該有詳細的規制。獎懲制度的實行是對高校志愿者服務水平的檢驗和督促。

第三,建立大學生志愿服務保障機制。

大學生志愿服務是公益性活動,其權益要受到保障。在調查中,59.9%的大學生在志愿服務過程中的權益得到有效保障,28.22%的大學生的權益是否得到保障不清楚,11.88%的大學生在志愿服務過程中的權益沒有得到保障。為促進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良性發展,高校志愿者的基本權益應當得到保障。首先,志愿者和社團可以積極聯合,成立保障志愿者權益的專門機構。其次。強化學校的責任,學校鼓勵大學生志愿者參與社會服務,給他們普及安全、健康知識,并保障他們的安全與健康。再次,發揮社會監督作用,抵制或舉報侵害志愿者權益的行為,確保保障志愿者權益的相關法律政策能夠得到貫徹實施。最后,根據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類型和規模差異,組織機構可以為志愿者購買相應的保險,避免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

4.促進大學生志愿服務科學化發展

為促進大學生志愿服務可持續發展,服務工作應該趨向科學化,活動前應準備充分、活動中順利進行、活動后總結改進。在此過程中,志愿服務組織機構應優化互聯網資源配置,利用微博、微信等互聯網交流平臺吸引高校志愿者加入,組建志愿服務團隊,保障參與者的數量。利用新媒體的傳播作用,加大志愿活動的宣傳力度,促進活動交流。建立志愿服務的經費立項扶持制度,促進志愿服務活動順利開展。社會企業和高校合作,提供資金、技術支持,保證大學生志愿活動順利進行,在基層治理中充分發揮大學生的服務功能。在保證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正常運行的同時,組織機構應對志愿服務活動進行創新,突破傳統服務方式,增加活動樂趣,如組織志愿者動員大會或志愿者交流大會,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大學生志愿服務需要多方位改進,真正意義上向科學化方向發展。

在給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的賀信中,習近平同志提出了新要求,“希望廣大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志愿服務工作者立足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繼續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置身于新時代,大學生應該在志愿服務活動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將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與基層治理有效結合,腳踏實地,服務社會,用行動開啟一段新的征程,展現時代青年的面貌和活力。

參考文獻:

[1]張亞璇.“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志愿服務開展現狀探究[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5).

[2]張曉紅.大學生“被志愿”:志愿服務的自愿性與義務化[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7(1).

[3]許人冰.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其優化[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2011(1).

[4]李金發.治理理論視角下大學生志愿服務體系創新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6(12).

基金項目:本項目為湖州師范學院2019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社會治理視域下大學生志愿服務可持續發展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基層治理志愿服務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民間組織發展對基層治理法治化的影響
基層紀檢監察機關履行監督責任的問題與對策
黨組織怎樣下好“基層治理”這盤棋
宋代民間社團對基層社會治理影響幾何
基于協同發展理論的大學生志愿服務可持續化社會支持系統研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下的大學生志愿服務
志愿服務與“互聯網+”結合模式探究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