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環境下《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課程改革淺談

2021-10-09 21:34靳晶晶
科學大眾·教師版 2021年12期
關鍵詞: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課程改革

靳晶晶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互聯網+”信息技術逐步應用到各個領域,同時對教育行業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推動教育的改革和創新。在“互聯網+”的條件下,對《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課程進行改革,對于促進教育和助力人才成長發展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本文將對此展開分析研究,希望能對本項研究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 學前兒童; 藝術教育;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1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2-157-002

“互聯網+”是一種新型的科學網絡技術,它與多種行業領域進行結合,給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很大的變化。其作為一種當前社會發展的潮流趨勢,更是引起了許多行業的變革,對我國的進步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在互聯網信息技術下,《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課程教學可以結合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幫助其更好更快地進行改革和創新發展,同時也有利于對學生的教育教學,讓學生學習的相關知識得到延伸和拓寬。在進行改革創新的同時,更要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對該課程進行深入分析,讓其教學得到進步和完善,培養出新時代發展所需的全方位、高素質人才,推動教育事業更好地發展。

1.《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前兒童教育教學能力而專門開設的課程。而最近幾年來,國家對學前教育有了更多的關注,也開始逐步發展學前藝術教育,所以對該課程進行改革也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高校教育也迎來了轉折期,新的歷史時期對老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計劃[1]。要求老師要不斷提高自身教學修養,深入《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課程研究,注重學生的成長需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未來更好地發展,從而培養一批專業技能過硬,綜合素質強,符合新時代學前兒童成長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全方位人才隊伍。

此外,該課程是關于學前兒童藝術類的教育教學,例如美術、音樂、繪畫等,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這些藝術在我國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對于該課程的教學還是采用過去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學生對于這些學習根本沒有興趣,教學上的一些偏差也沒有對學生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學生的相關實踐能力也沒有得到提高。不僅沒有讓教學質量得到改善,而且限制了學生的成長發展。在互聯網技術的環境下,對該課程進行教學改革,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模式,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做出了很大的改變[1]。同時利用互聯網獨特的優勢,對各種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將知識變得更加簡單、形象,利用多媒體信息手段,將知識以圖片、視頻的形式進行傳播,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該課程教學有了全新的風貌。綜合以上問題,對于《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2.《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課程教學現狀

2.1課程教學內容比較零碎松散

老師在進行教學時,沒有將各種不同類型的藝術活動進行歸納梳理,也沒有將不同的領域進行互相融合滲透,所以就導致了學生在組織進行相關的實踐活動時就會有的課程內容十分松散,不能和其他的知識很好地聯系在一起,沒有把相關的知識相互串聯起來,導致學生無法很好地做到舉一反三,對學生的思維方式有很大的制約,對學生的學習經驗很難得到有效的發揮。與此同時,老師在教學時只注重學生的美術、音樂等的集體學習能力,卻忽略了對學生個體的教學,以至于學生在學習時也處于一個松散的狀態,教學效率極其低下[2]。

2.2教學模式單調老舊

老師在對該課程進行講解時,往往只注重學生的理論基礎能力,卻忽略了對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有效應用,這種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習時也不能深入地進行分析研究,很難做到對知識的正確理解和把握[2]。而且老師在教學中也不能做到與時俱進,講課的時候主要還是簡單的粉筆加黑板模式,導致一些抽象復雜的知識讓學生很難理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學習困難,但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讓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另外,老師和學生的互動交流非常少,學生不能及時地請教老師,老師也無法了解到學生的學習需求,造成老師和學生各唱獨角戲的尷尬場面。

2.3課程實踐方式太過單一

在教學中,雖然有部分老師開展了相應的實踐活動,但主要還是在課內可以完成的活動,內容也非常簡單,導致學生不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很好地應用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十分欠缺。還有一些老師舉辦實踐活動的時候,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沒能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導致設計和組織的活動缺乏針對性,起到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2.4課程評價體系不合理

對該課程的考核老師一般都會放在期末進行考察,舉行一次期末考試,主要還是考察學生對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日常學習只占很小一部分的分數。這樣就很難反映出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有的學生在平時上課表現特別差,甚至會出現逃課等不良現象,但最后分數考得高,這就導致對其他學生很不公平。長期這樣下去,就會讓學生平時放松學習,只把希望寄托在期末考試,有些學生就會為了讓這門課程及格,鋌而走險地進行抄襲,反而成了不良學風的助推器,讓教學目的本末倒置。另外,考核評價人主要是老師,那就會有主觀性的意識存在,學生對于具體的衡量指標、相關的操作流程以及最后的結果都無從知曉,一直都是處在被動接受的情境[2]。這種有失公允的課程評價體系讓學生產生了一定的抵觸情緒,反而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導致教學效率直線下降。

3.“互聯網+”環境下《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課程改革策略

3.1運用網絡技術擴充兒童知識面

結合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在進行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課程教學時,老師應該找一些與之關聯的課程內容,盡可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讓學生對課程內容產生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對學生的專業素養和思維能力都能起到促進作用。那么,老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利用“互聯網+”這一優勢,將課程或者搜集的資料以圖片或者短視頻的形式給學生們進行播放,這種形式符合學生的興趣要求,讓他們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工作中,同時對于一些較難的知識點更容易理解和掌握[3]。

例如在美術教育的教學中,在上課開始之前,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將課程內容以圖片或視頻資料進行導入,讓學生對本節課內容有一個初步了解,此外通過圖片或視頻的視覺沖擊,讓學生更加記憶深刻,能更好地進行繪畫。播放完畢之后,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并根據剛才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進行繪畫練習。另外,應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在開展教育活動時,老師還可以收集或者制作一些與課程相關的知識內容或一些在繪畫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制作成視頻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掌握更多的知識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這些知識有可能對學生的創作靈感有一定的幫助,能做到舉一反三,從而對知識理解的也更為深刻。其實在互聯網技術背景下,能找到很多的相關知識讓學生進行延伸學習,老師可以將這些知識實時展示在課程教學中,當學生的創作思想剛好與之契合的時候,就會迸發出思維的火花,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教學水平[3]。

3.2循環微課對學生開展課程教學活動

微課即是指應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根據認知規律呈現碎片化學習過程及內容的教學方式,微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課堂教學視頻,另外還有相關的課件素材、教學反饋和教學評價等教學材料,在這些材料和課堂教學視頻的結合下,就可以營造一個豐富多樣的教學環境。與傳統的教學資源相比,微課不僅可以實現各種教學資源的綜合利用,而且還可以以各種不同的形式進行表現,例如圖片、動畫、視頻等。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它可以適用于各個階段的教學工作。所以,在“互聯網+”的環境下,還可以通過微課的形式對《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課程進行改革創新。老師可以把課程中的知識制作成動畫或視頻的形式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上,尤其是一些課程中學生難以理解掌握的重難點內容。通過微課教學模式,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對一些抽象復雜的知識內容可以進行反復觀看,不斷加強理解記憶,還可以隨時進行復習鞏固,讓學生把知識理解的更加透徹,掌握的更加牢固,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4]。

例如在音樂教育的教學中,一些學生可能對音樂不是那么敏感,在老師的教學中,可能有些知識點不是很好理解,像五線譜的知識以及一些樂器的使用方法等,學生以前可能從來沒有接觸過,在學習時就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導致在音樂的學習中出現一些困難。長此以往,問題越來越多,學生就會越來越學不懂,對音樂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而通過互聯網技術,利用微課這一教學模式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老師可以把教學內容錄制成視頻,然后發布到相關網絡平臺,還可以上傳到班級交流群中,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課后進行學習,對一些知識難點重點觀看進行記憶和理解,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此外,老師還可以跟學生在后臺進行互動交流,學生對于不懂的地方可以在后臺進行留言提問,老師也可以設置問題讓學生進行解答,這樣師生雙向進行互動交流,讓學生對音樂知識更加深入理解掌握[5]。同時,微課這種新穎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單調枯燥的課堂教學,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音樂的獨特魅力,從而輕松愉快地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3引進互動視頻展示教學成果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普及,教育也變得更加全面化、多元化,有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同時,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途徑也更加多樣化,不再單純只通過學校的教學學習相關知識。所以,在教學工作中,老師應該密切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需求,在學生的課余時間開展一些學生喜愛的實踐活動,鞏固教學成果。在“互聯網+”環境下,老師利用課余時間和學生錄制一些互動視頻進行教學成果展示,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工作中,而且讓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做一個復習鞏固,讓學生更容易掌握,同時這種方式是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的,讓教學模式變得更加豐富多樣[6]。

例如在進行藝術活動設計的教學中,老師一般都會讓學生在課后做與之相關的實踐活動,但是這些活動學生們一個人是很難完成的,所以,就要求學生找其他的同伴來合作完成。這時候老師就可以讓學生之間組成一個小組進行相關的活動設計,然后將設計的步驟和得出的相關結論錄制成小視頻,記錄此次的活動設計過程,還可以把視頻發到班級群里,讓學生進行互相討論[7]。通過交流討論,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借鑒,學習一些比較成熟優秀的作品,反思自己出現的問題,在下次的活動中進行改進,通過這種互動視頻的教學模式,學生互相取長補短,主動進行探究思考,培養了學生的藝術思維能力和綜合素養,同時也加強了學生間的合作交流,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讓學生收獲友誼和成長。

綜上所述,在《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課程改革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技術,對該課程的創新教學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很大的提高,讓學生對該課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但應用“互聯網+”技術的同時,應該遵循《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改革實際要求,真正做到科學合理地運用“互聯網+”技術,培養出符合新時代發展需求的綜合性人才,提升教學質量,讓“互聯網+”技術推動我國教育更好、更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薛巍,劉藝敏.“互聯網+”背景下《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課程改革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9):77

[2]張維.淺談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發展途徑[J]下一代,2019(011):P.1-1

[3]甄娟.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課程的開發與設計[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001):18

[4]何輝.移動學習的資源建設及應用——以“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課程為例[J]科教導刊,2019(023):77-78

[5]程菊萍.淺析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讀書文摘(中),2018(11):151-151

[6]索麗珍.教會學生思維——《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課堂教學改革探究[J]智富時代,2018(10):208-208

[7]劉英.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課程教學問題與對策[J]廣西教育,2017(23):64-65

猜你喜歡
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課程改革
家庭如何促進學前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中的創造力培養初探
淺談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與心理健康
我國幼兒園藝術教育特色的現狀分析
“雙創”形勢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索
藝術教育在精神文明構建中的作用
科學教育與藝術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構建和改進現代化學校美育工作體系研究
基于創意的對口單招色彩課程改革突破點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