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出版背景下醫學圖書編輯加工隊伍建設研究

2021-10-12 14:51張靜
傳播與版權 2021年9期
關鍵詞:融合出版人才培養

張靜

[摘要]融合出版背景下,出版社轉型升級已勢在必行,提升圖書內容質量也已成為必然要求。因此,為推動出版社高質量發展,其必須要加強編輯加工隊伍建設。筆者以人民衛生出版社編校中心建設的實踐探索為例,深入分析新時期醫學編輯加工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及團隊建設的培養方案,以期為更多圖書出版單位轉型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融合出版;編輯加工隊伍;人才培養;審稿質量

近年來,各出版社在轉企改制及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面臨出版市場競爭空前激烈、出版質量下滑等一系列嚴峻挑戰。編輯作為全流程出版中的重要環節,是保證出版物內容質量和編校質量的主要力量之一。而隨著出版業務的多元化、圖書內容及形式的數字化,編輯的工作范圍日益擴大,工作量日益提升。在此情況下,如何保證圖書的編校質量則顯得既迫切,又艱難。

人民衛生出版社(以下簡稱人衛社)成立于1953年,是國家衛生健康委直屬單位,也是“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優秀出版社”“中國出版政府獎先進出版單位”“全國百佳圖書出版單位”。長期以來,人衛社始終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并立足于編輯部門編校人員不足的人力資源需求,以問題為導向,以調研為基礎,以人才為根本,以提升編校質量為目標,成立了人衛社編校中心,使編輯分工進一步專業化,力求打造一支優質的編輯加工團隊,進一步解放編輯生產力,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進一步做精、做強、做優和做大編輯主業,不斷提高出版質量和出版效益[1]。本文結合人衛社編校中心的實踐經驗,就融合出版背景下醫學圖書加工編輯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以及如何做好編輯加工團隊的建設展開探討。

一、新時代醫學圖書加工編輯的基本素質

(一)編輯基本功

圖書加工編輯作為對圖書編校質量把關的主力軍,應具備過硬的基本功。首先,圖書加工編輯要有敏銳的法律意識和政治意識,掌握并嚴格執行《出版管理條例》《圖書出版管理規定》《圖書質量管理規定》等法規的相關規定。一些編輯認為此類差錯大多會出現在社科類稿件中,科技類出版物會較少涉及,但正是由于這種思想上的輕視,往往可能產生嚴重后果,因此編輯需要高度重視政治性、導向性問題,堅決不觸碰政治紅線。其次,圖書加工編輯要有扎實的文字加工基礎,如具備對書稿正文、輔文、封面各部件的規范審改能力,對圖、表、標點符號、數字、外文、參考文獻等標準的準確把握能力。最后,醫學圖書是專業性很強的科技圖書,承擔傳遞醫學知識、傳承醫學文明、傳播醫學文化的重要使命,這就要求醫學圖書編輯還要有一定的醫學專業知識,才能更深入地對文字內容的科學性、知識性進行把關。

(二)學習能力

扎實的編輯功底不是唾手可得的,而是需要編輯孜孜不倦地進行學習。作為圖書加工編輯要不斷學習與出版相關的各項最新標準和規范,避免因掌握的信息陳舊而將錯誤遺留到后續流程中,增加校對難度,進而影響稿件質量。作為醫學編輯還要不斷學習醫學專業知識,了解學科發展動態,在專業領域內深耕的同時擴大知識涉獵范圍,不斷拓展知識儲備的深度與廣度。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向縱深發展,越來越多的圖書融入了各種“富媒體”內容,因而加工編輯也要不斷學習數字化技能,提升對多媒體內容的審改能力,以及對各種智能審校工具的運用能力,進一步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以適應融合出版的發展趨勢。

(三)溝通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

一本圖書的順利出版,不僅需要每個人在全流程中都高效完成自身所負責的部分,還需要整個鏈條上各環節之間的溝通銜接。對加工環節來說,這種團隊協作首先體現在加工編輯與策劃編輯之間的溝通上。盡管加工編輯相較策劃編輯來說更側重于案頭工作,但其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仍然是有效落實策劃思想,形成“1+1>2”合力的助推劑[2]。加工編輯接到稿件后,要發揮編輯的主體性作用,著眼于書稿的整體和全局,并加強與策劃編輯的溝通與協調,著重把握策劃理念、選題意圖及讀者目標,再對書稿的文字、語句、格式等方面進行加工,避免機械地改錯別字而喪失對內容的把關,甚至曲解作者和策劃編輯的意圖。其次,這種團隊協作還體現在加工編輯與加工團隊內部的有效溝通和協作上。例如,大型書稿在同一審次往往需要多人共同完成,參與審稿的編輯對稿件整體的進度、內容的統一性、個性化處理原則、稿件的拆分整合等方面均需要做好相互溝通與配合。再如,在同一書稿不同審次之間的銜接方面,初審、復審、終審編輯之間對稿件問題的意見與反饋,均體現了有效溝通及高效的團隊合作對提高書稿加工質量的重要性。

(四)責任感和使命擔當

高質量的出版物不僅需要編輯加工人員具備過硬的編輯基本功和專業素質,還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擔當,甘為別人“做嫁衣”,并且不斷提高個人站位和職業的價值感,將職業責任變成內在的自覺和理想的追求,肩負起人類文明傳承的歷史使命。

二、編輯加工團隊的培養和管理

(一)建立編校人才培訓基地,筑牢專業基礎

編校人才培養是出版社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式。人衛社成立編校中心,一方面對編輯進行專業化分工,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另一方面建設編輯人才培訓基地,開展“師帶徒”一對一學習模式,發揚以老帶新傳幫帶的傳統。社內各部門新入職的編輯均要在基地接受一定時間的培訓后才能轉回各編輯部門。作為一名編輯無論從事與編輯相關的何種工作,編輯加工均是前提和基礎,并且優秀的編輯加工人員也需要時間來進行培養。

1.構建培訓體系

人衛社編校中心成立后,其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項培訓、考核制度,并不斷地將其系統化、體系化。以各項國家及行業相關出版管理規章制度為指南,以促進新進編輯專業成長、符合新時代發展為宗旨,以多部門有效合作、共同參與為保障,編校中心制訂并完善了編輯加工人員的培養計劃。

(1)入職培訓

編校中心加強新編輯的崗前培訓,使之了解黨和國家有關出版工作的方針政策、出版社企業文化、部門整體業務流程和要求、新編輯審稿入門方法以及考勤、報銷、職稱晉升等相關制度,以便其快速進入角色,也為后續系統化的業務培訓做好鋪墊。

(2)業務課程培訓

編校中心結合人衛社的稿件特色,建立健全了編輯加工體系化的培訓課程,內容從一般稿件到??铺厣珪?,從紙稿要求到數字化技能,從出版規范到實戰案例解析進行了全覆蓋。第一階段培訓以夯實編校業務基礎為重點;第二階段培訓以掌握各編輯部門特色書稿工作實務為重點。同時,編校中心還結合不同階段的培養要求和政策的更新,時時優化升級已有課程。

(3)制訂和落實考核方案

編校中心采用“學習培訓+日常審稿實踐+考試”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將培訓與考試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考促學,引導編輯做好各階段學習的積累和實踐。隨著近兩年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態化,編校中心在考培管理模式上不斷融入數字化的方法,結合線上課程、直播課、線上考試等形式不斷提升編輯學習時效及人員管理效能,嚴把人才培養的“過程關”和“出口關”,以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需要。

2.帶教融合,促進部門合作交流

出版社采用“師帶徒”教學模式,由各編輯部門資深編輯一對一帶教,并依托各學科資深編校老師的資源優勢,對新入職編輯進行學科專業及實戰經驗方面的手把手培養,加強“傳幫帶”和學習交流。同時,所有新入職編輯第一年均需要到編校中心進行輪轉學習,通過學習及各階段考核的人員方可回到對應部門從事策劃等其他編輯工作。另外,出版社還應充分利用基地優勢,將出版社的優良傳統傳承下來,并促進了部門間的交流與協作。

3.優化社外編輯隊伍,做好人才儲備

首先,出版社要對社外編輯納入編輯隊伍進行嚴格把關,這是降低加工環節專業內容錯誤率的重要保證,并且結合出版社稿件特點,對社外編輯均要求要有醫學專業相關背景或從事醫療行業的經歷。其次,在社外編輯培養方面,出版社既要模式化,又要靈活創新。結合社外編輯工作時間和場所不固定的情況,出版社可以采用以線上考培為主的方式,將學習課程通過線上軟件發放,方便編輯隨時隨地學習的同時,管理者也可對其學習進程進行監督,對學習數據進行分析評價。其完成課程后方可參加線上準入考試,考試合格者才能進入稿件實戰練習階段—審核模擬稿件,并由資深編輯對其審核內容進行檢查,對錯漏問題進行一對一點評,以練代學強化反饋機制。順利完成培訓、考核、實戰練習的人員方可審改正式稿件。通過提高社外編輯的準入門檻、創新考培機制,出版社才能逐步建立一支素質過硬的社外編輯隊伍,做好審稿人才的儲備,形成社內和社外有機互補的人才隊伍體系。

(二)前移質量控制關卡,全方位監管圖書內容

好的預防機制往往比亡羊補牢更有效率,出版社要盡量將稿件質量控制環節前移,避免將問題遺留到后續環節,導致審校工作量加大,甚至是返工。在策劃—審稿交接環節,出版社應建立“稿件交接質量評價標準”,并將稿件交接質量納入質量評價體系,保證稿件進入審稿環節前達到“齊、清、定”的質量要求,促進轉稿質量提升。在編輯加工環節,出版社一方面進行審稿進度監督,如每周、每月、每半年分不同階段對編輯審稿量進行匯總統計,分析、總結進度落后人員情況,并對其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將影響個人或全員進度的問題在苗頭時期進行處理;另一方面,出版社也要進行內容質量監管,如在日常編輯加工環節增設質量檢查關卡,加工編輯以周為單位提交在審稿件,由社內資深編輯或退休編審進行抽檢及反饋指導,不斷強化編輯的質量意識、政治紅線意識,嚴把人才培養的“過程關”,將質量控制關口前移。隨著出版社融合出版建設的不斷深入,其對內容質量的監管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對融合性教材、融合性參考書等融合出版物,以及電子書、知識庫平臺等新媒體內容的檢查制度日益完善,檢查力度日益加強,進而保證圖書內容的整體審校質量。

(三)建立健全體制機制,提升崗位吸引力

近年來,許多出版社為了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版業發展的現實需要,將圖書效益與策劃編輯的收益掛鉤,但圖書的獲獎情況與加工編輯無關,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加工編輯在工作中的責任感和榮譽感,致使加工編輯的職業價值感有所下滑,導致加工編輯數量減少、人員流動性增加,進而出現稿件積壓、出版周期延長,以及企業效益下滑等問題[3]。人衛社基于多年的出版經驗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經驗,并結合實際調研情況,不斷優化激勵機制,創新管理機制。例如,出版社可以調整策劃編輯與加工編輯同級崗位工資為相同標準,且獎懲同責,策劃編輯與加工編輯共同署名,共同承擔圖書質量責任,如果圖書獲獎,獲獎的各項獎勵,策劃編輯與加工編輯共同享有,扭轉“重策劃,輕加工”的情況;出版社還可以鼓勵加工編輯在完成崗位工作的基礎上,多勞多得,不設超額獎勵字數上限,提高加工編輯積極性,進而提升編輯加工崗位的吸引力。

(四)創新業務支撐技術,促進提質增效

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僅為圖書的立體化提供了平臺,而且也豐富了編輯和管理者處理業務的手段。人衛社通過對各種軟件和技術方法的使用,大大簡化了部分簡單、重復工作的流程,降低了溝通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1.增強人工智能編校軟件的使用實效

人衛社結合審稿中常見的編輯加工問題,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人衛編?!奋浖汀缎帐瞎P畫排序》軟件,解決了編輯在審稿中遇到的格式體例及各類共性問題,提高了編輯對Word軟件的基礎操作、批處理能力及一些費時費力工作的處理能力,助力審稿效率及編校質量的提升。

2.充分利用數字化平臺的管理效能

人衛社自主研發了《人衛教學助手》線上課程學習軟件,實現了對各類型編輯的分批管理,如針對社內各批次新編輯、社外編輯建立不同進度的學習班級和安排不同的線上課程。這樣不僅方便編輯隨時隨地學習和查閱,也能使管理者及時跟蹤編輯的學習情況。另外,通過搭建共享網盤平臺,編校中心實現了內部各類資源共享、工作進度登記、在審稿件提交審核、存疑問題登記反饋等機制的構建,有效提升了溝通、反饋和管理效能。

三、結語

編輯加工人才隊伍建設符合出版企業融合發展需求。隨著國家新聞出版署對各類出版物質量要求的提高,出版社需要正確認識、把握圖書內容質量提升的因素,正視編輯的人力調配,尤其是編輯加工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出版社應從整體層面做好布局,優化頂層設計,加強部門之間的合作,并建立和完善與人才成長相適應的激勵機制,強化編校人才的綜合能力培養,以及數字化手段的利用效能,打造促進出版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優質編輯加工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1]杜賢.堅持“九三一”質量控制體系,全程全員全面提升圖書出版質量[J].科技與出版,2013(03):4-6.

[2]褚蔚.上下同欲,合作互動,有效提高圖書質量—圖書策劃編輯和文字編輯分工的問題和對策[J].科技傳播,2020(01):186-188.

[3]陳奮.新媒體背景下醫學圖書編輯加工團隊的培養和管理[J].中國出版,2020(05):20-22.

猜你喜歡
融合出版人才培養
互聯網思維下的期刊融合出版
出版融合發展中的高校出版人才培養
國際首部ISLI MPR出版物《古文觀止》的出版與思考
數字化技術和互聯網思維結合下的“融合出版”分析
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出版業管理人才培養
速錄專業 “三個一” 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