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融合背景下藝術類高校影視傳媒人才培養平臺建設研究

2021-10-12 01:51梁笑然
傳播與版權 2021年9期
關鍵詞:媒體融合人才培養

梁笑然

[摘要]媒介技術的迅速發展與媒體融合的不斷深入對影視傳媒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但在此環境下,藝術類高校的影視傳媒人才培養面臨困境與矛盾:一是人才培養與媒體融合環境下人才需求之間的矛盾;二是人才培養方案相對固定與媒介技術、環境發展變化快之間的矛盾;三是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不足與用人單位實踐要求高之間的矛盾。為系統性解決存在的矛盾,文章建議藝術類高校在影視傳媒人才培養中強化平臺建設:一是加強引領,建立高水準、常態的專業指導組織;二是建立線上和線下互動的教學資源平臺;三是構建連接高校與媒體機構的協同實踐平臺。

[關鍵詞]媒體融合;影視傳媒;人才培養

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媒介格局。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媒體融合成為國家戰略[1]。新的媒介環境必然對人才需求提出新的要求,這也倒逼了高校相關專業人才培養必須要進行相應變革。

一、背景:媒體融合對影視傳媒人才的新要求

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傳統報紙、廣播、電視的媒介格局被打破,再加之互聯網等新媒體形式的出現及其與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使社會對影視傳媒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變化。

(一)新媒體的技術依賴性對影視傳媒人才技術能力要求顯著提高

互聯網新媒體是基于技術發展出現的,每一次發展的飛躍也往往是源自技術的進步。當下數據可視化、H5融媒體產品、VR呈現等新的媒介形式層出不窮,從數據挖掘到內容呈現,從拍攝制作到編程互動,這些新的媒介形式都依賴于技術手段來實現。

根據《中國傳媒人才能力需求報告》(2018),媒體機構招聘對人才均有一定的技術能力要求,位列前幾位的技術軟件要求為:PS、App、Office、AE、Android、final cut、python、maya、premiere、ios、web等[2]。這其中既有影視制作軟件,也包括了一些編程軟件。這其中的一些技術要求在以往影視傳媒類人才培養方案中并不存在。

(二)媒體融合環境下新崗位產生新的人才需求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除了傳統主流媒體,還出現了大批社交媒體平臺、視頻平臺、短視頻應用及相關的公司機構。在此環境下,不少新興的崗位應運而生。在智聯招聘以“影視傳媒”為搜索職務類別,在2021年7月22日搜索北京的招聘信息,前330條信息中,除了傳統的編導、策劃、攝影、后期制作等崗位,占比比較高的還有直播主播與穿搭博主、軟件工程師、新媒體運營等崗位,分別占到了招聘總信息的15%、9%和8%。這些新的崗位需求對影視傳媒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媒體融合背景下非媒體機構人才需求對影視傳媒人跨專業素養的要求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社會已經進入公共傳播時代。在融媒體環境下,不少非媒體機構,如政府、大型企業、高校等都有進行信息傳播的需求和渠道。因此,既具有影視傳媒基本素養,又具備一定其他領域內知識的跨專業人才需求不斷攀升,這對影視傳媒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據《中國傳媒人才能力需求報告》(2018),社會行業組織里對傳媒人才需求比較高的行業有金融、財經、大學、汽車、汽車、房地產、時尚、旅游等[2]。

二、困境:藝術類高校影視傳媒人才培養面臨的諸多矛盾

媒體融合對影視傳媒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專業設置的原因,目前看來國內高校的傳媒教育大體有“兩種取向”:一是藝術門類下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如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文學、影視攝影與制作等);二是文學門類下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如新聞學、廣播電視學、網絡與新媒體等)。這兩類專業各有所側重,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更加注重對藝術審美和影視制作技能的培養,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更加注重對新聞采訪和文字功底的培養。本文主要側重于對藝術門類下的影視人才培養進行觀察和分析。面對媒體融合的新環境和新要求,當下藝術類高校影視傳媒人才培養存在以下一些矛盾。

(一)藝術類高校影視傳媒人才培養與媒體融合環境下人才需求之間的矛盾

在媒體融合環境下,就業機構及新的就業崗位對影視傳媒人才掌握新媒介技術要求大大提高,同時對跨專業素養也具有一定的要求。

目前,不少藝術類高校對影視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的調整還遠遠不能適應當下的媒體融合環境。比如大多數藝術類高校在影視傳媒類專業設定上還是以傳統的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文學等專業為主,對網絡新媒體等專業方向設置不足;再如某高校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培養目標依然主要定位于培養“記者和攝影師”,未能充分考慮當下媒介環境中新增的更加豐富的崗位需求;另如某高校的播音主持專業在專業方向設定上只有新聞主播方向、節目主持方向和影視配音方向,基本還是針對傳統廣播電視主持人的培養需求,而時下網絡直播主播已經成為重要的人才需求之一,且網絡直播主播與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顯然還是具有比較大的區別,但這類需求并未進入部分高校人才培養的視域里。

(二)人才培養方案相對固定與媒介技術、環境發展變化速度快之間的矛盾

為保證高校教學的規范性和嚴肅性,高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時必須嚴格依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但影視傳媒類專業與其他大多數專業相比,其與社會聯系更為緊密,也更容易受到媒介技術和環境發展變化的影響。筆者在走訪用人單位的時候,常聽到用人單位反映學生掌握的知識已“過時”。此外,由于人才培養方案中對教學學時、課程比例、教學內容具有較為嚴格的要求,即便學校、教師有意去拓展學生的學習內容,也常常受限于種種因素,只能進行小范圍的調整,很難完全適應媒介的發展變化。

(三)高校人才培養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不足與用人單位實踐要求高之間的矛盾

高校在人才培養時普遍采用的是理論學習、實踐學習和媒體實驗中心(綜合實習)三個部分相結合的培養模式[3]。理論課程對所有高校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且往往在課時上占比相對較高。從傳統來看,藝術類高校在教學中普遍較為重視實踐教學,無論是在實踐課程,還是實踐課的設置都有比較充分的考慮。但實踐課程的具體操作還存在一些實際困難。一是實踐型師資數量不足。高校在招聘時往往比較重視教師的學歷和科研能力,雖然也有不少藝術類高校比較重視實踐型教師,但是整體來看在高校中真正具備較強實踐能力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數量依然偏少。再加之在媒體融合環境下新的技術和新的媒介形式層出不窮,能夠確保建立一支始終和媒體實踐保持在同一步伐的實踐教師隊伍確實存在一定困難。二是相關實驗室和實踐平臺難以滿足需要。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影視設備不斷升級,電影級的攝像設備、虛擬演播室、高級混錄棚等升級換代越來越快。此外,許多新的媒介技術出現,如大數據技術、AR/VR/XR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其不斷要求實驗室的更新和提升。對絕大對多數高校來說,高校保證學生能夠在和媒體實踐保持基本一致的實驗室和實踐平臺進行實踐練習也是其一個教學現實的難點。

從人才培養的綜合實習環節來看,目前多數藝術類高校的綜合實習組織力度還不夠。以某省兩所藝術類高校為例,大型綜合實習都開設在大學四年級,且學校不統一進行實習安排,由學生個人選擇實習單位。雖然這種實習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由于缺少針對性的指導,學生的實踐效果往往不顯著。

三、突破:藝術類高校影視傳媒人才培養的平臺建設

面對不斷變化的媒體融合環境,結合當下國內影視傳媒人才培養中存在的諸多矛盾,筆者依托課題組對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英國伯恩茅斯大學、韓國圓光大學等國外大學的調研,系統提出對藝術類高校影視傳媒人才培養平臺建設的建議。

(一)高校建立高水準、常態化、與業內相連接的專業指導組織

為加強對專業人才培養的指導,各國都成立了相應的專業教育指導組織或出臺相應的指導性文件。以美國為例,新聞傳播領域有美國新聞與大眾傳播教育協會[4],影視藝術教育領域遵循《國家藝術教育標準》[5]。在我國,為提升對影視傳媒教育的指導,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如教育部高等學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等。這類機構通過集合領域內的專家、學者對專業教育展開必要的引領和指導。

但對各個高校來說,由于學校層次不同、特色不同、專業構成不同,全局性的方向引領未必適合高校的具體情況。特別是在媒體融合的環境下,媒體發展日新月異,僅僅著眼于學界也無法掌握最前沿的媒介趨勢。因此,為保證藝術類高校在影視傳媒人才培養上適應媒體融合時代背景,確保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性和前沿性,筆者建議高校建立由學界和業界專家共同組成的高水準、常態化的專業指導組織,并對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專業課程教學大綱確定等進行常規審查和指導,從而提升整個人才培養的科學性和嚴肅性。

(二)構建內容豐富的線上、線下的教學資源平臺

2018年11月24日,在第十一屆“中國大學教學論壇”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做了題為“建設中國金課”的報告,其中“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成為重要的建設課程類型之一[6]。此后,高校越來越多的課程采取了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方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確立與翻轉課堂理念具有重要的聯系。翻轉課堂將傳統的“課上學習專業知識+課下完成作業練習”的模式,轉換為“線上學習基礎知識+線下課堂進行研討練習”等高階學習的模式。

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否只能是這一種模式呢?答案是否定的。筆者在對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的媒體融合教育進行調研后發現,該學院的媒體融合專業的學生在大一、大二完成兩年的通識課程后,在大三、大四進行專業方向選擇。由于該校具有較強的實踐特色,因此大三起其主要的課程都是實踐性課程,如移動設備藝術與技術課程會要求學生利用移動設備完成作品拍攝及后期處理。該課程線下課程主要是教師引領下的實踐作品拍攝制作,而將具體的設備操作、軟件處理等培訓內容放在線上教學資源完成。這種教學模式即線上技術操作學習+線下實踐指導的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將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用于更具有高階性要求的作品拍攝,通過教師的一對一組的指導方式切實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作品水平。而從國內情況來看,采取這種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高校還不多,有不少高校仍將設備操作、軟件學習放在了課堂上,使得本就有限的線下教學學時被用在較低階的學習上。

因此,面對影視傳媒人才培養方案相對固定與媒介技術、環境發展變化速度快之間的矛盾,以及用人單位對人才跨專業素養要求越來越高的實際情況,高校應盡快建立線上、線下同步發展的教學資源平臺,加大線上教學資源的開發力度,通過線上教學資源進一步拓展線下教學資源的內容空間。同時,高校也要不斷提升對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的認識和應用水平,將有限的線下教學學時用在必須由教師指導的高階學習中。

(三)構建連接高校與媒體機構的協同實踐平臺

影視傳媒專業是實踐應用性非常強的專業,用人單位對人才具有較高的實踐性要求。但高校的具體實踐教學往往面臨一些現實的困難。因此,如何更好地確保高校在人才培養時盡可能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并通過綜合實習環節使學生完成從專業學生到職業人才的轉變,也是高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筆者通過對韓國圓光大學及其他韓國高校的調研發現,韓國的高校同樣普遍比較重視對影視傳媒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其在教學環節設置了豐富的實踐課,同時也具有較為系統的綜合實習環節。為了解決高校在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師資和實驗室、實驗平臺的不足,韓國的媒體協會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由高級別的專業協會作為橋梁完成高校和業內媒體機構的溝通工作,并將高校和業內媒體機構的合作形成常態化聯系機制:高校在教學中涉及實踐的環節由媒體機構派出業內從業者進行實踐教學,并由協會完成組織協調和監督工作;綜合實習環節則由協會溝通并組織學生或學生社團進入媒體進行機構內的系統實習,從而保證綜合實習是一種真正的行業內的職業實踐。

正如上文所述,藝術類高校在實踐教學中確實存在一些現實的困難,要求高校全部自行建設與當下媒體融合環境同步發展的實踐資源較難實現。因此,如何充分將社會資源“為我所用”,實現與媒體發展的良性互動是一個值得我們嘗試的思路。這就需要我們以協同創新的思路構建連接高校與媒體機構的協同實踐平臺,通過發揮高校的人力優勢和媒體機構的資源優勢,實現雙贏,保障影視傳媒人才實踐能力的切實提升。

四、結語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提出了“整合新聞媒體資源,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隨著媒體融合不斷深入,回顧和反思媒體融合背景下影視傳媒人才的培養現狀和不足,進而提升人才培養水平是十分必要的。藝術類高校作為影視傳媒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承擔著更為重大的責任,有必要從宏觀上對其影視人才的培養提出更多的發展建議。本研究通過對美國、英國、韓國等高校的影視人才培養進行調研和觀察,同時結合國內高校的實際情況,不局限于傳統課堂教學,從社會、媒體、學校的協作,線上培訓與線下教學的配合等角度,倡導媒體融合背景下藝術類高校影視傳媒專業的人才培養需要建設一個系統平臺:一是建立高水準、常態化與業內相連接的專業指導組織;二是強化線上和線下兩條教學資源的平臺建設,拓展教學的寬度和廣度;三是構建連接高校與媒體機構的協同實踐平臺,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和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新華社.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指導意見審議通過[EB/OL].(2014-08-21)[2021-07-16]. 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4/0821/c172318-25511854.html.

[2]劉蒙之,劉戰偉.中國傳媒人才能力需求研究報告(2018)[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

[3]戰迪,朱璐霞.融合時代視聽傳播人才培養模式革新探究[J].新聞春秋,2021(01):34-39.

[4]李明海.媒體融合語境下高校傳媒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7.

[5]王宜文,李璠玎.美國影視教育學科模式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9(06):86-88.

[6]愛課程.遵循“兩性一度”標準,傾力打造五大“金課”—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深入闡述中國金課建設要求[EB/OL].(2018-11-24)[2021-07-16].https://www.sohu.com/a/277556023_323819.

猜你喜歡
媒體融合人才培養
“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融合發展路徑研究
速錄專業 “三個一” 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淺談電視新聞的創新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新形勢下地市報如何運用新媒體走好群眾路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