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黨史時政教學中培養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

2021-10-17 02:21林松海
關鍵詞:內化核心素養

林松海

摘要:通過黨史時政的教學,培養初中學生的核心素養,探析時政教學的實施策略,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本文從三方面探析,一是以素養為意,體現思想滲透策略。本課在議題引入、情境創設的基礎上,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二是以素養為重,感受情感體驗策略。圍繞主題展開教學;引導學生總結知識要點,形成核心素養;讓學生在情境創設中引領正確價值導向。三是內化素養,培養學生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只要我們始終用至尚至美的教育情懷點亮課堂,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將水到渠成。

關鍵詞:百年黨史;核心素養;內化

中圖分類號:G633.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17-085

當教育指向核心素養,必然要求課堂作出相應的變革。核心素養養成的根本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核心素養是學生理應具備的,能夠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需要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提出“了解黨史國情,珍視國家榮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立志聽黨話、跟黨走,從小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志向”這一考查要點。2021年的中考,適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以建黨100周年為教學背景,通過在革命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為黨和國家作出貢獻的先進人物及其事跡為載體,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責任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也是教師提高業務素養、實現專業素質提升的重要途徑。本文從以下三方面探析如何在黨史時政教學中培養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

一、素養為意,體現思想滲透策略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表現在八個方面:國家意識、政治認同、道德品質、法治觀念、心理健康、社會和諧、文化自信、人生價值等。本課在議題引入、情境創設的基礎上,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部黨史,就是一部偉大壯闊的奮斗史!首先,擬定慶祝建黨100周年的主題“感受黨的恩情 慶祝百年華誕”。之所以確定這樣的主題,是有其時代背景的。第一,初中階段的孩子對一切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網絡的發展讓孩子們很早接觸一些我們所不熟知的亞文化,如電競、短視頻平臺、網紅、化妝、選秀等等。我們00后的孩子,日常的興趣愛好五花八門,網絡上不分級的內容讓孩子們對新鮮事物一知半解,這個階段加強黨史的學習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第二,國家意識、政治認同等素養離不開知識基礎,政治認同素養的養成是建立在對道德與法治學科主干知識整體理解的基礎上,黨史的學習可以運用不同真實情境,促進政治認同素養的形成;第三,2021年正值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的偉大歷史節點,通過黨史學習,可以不斷思考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建立以來的百年奮斗求索、百年輝煌來路、百年歷史功績。

其次,必須明確課程主題達成的課標依據是什么。包括以下六點:1.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地位、根本宗旨;2.執政理念、發展思想;3.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黨的奮斗目標;4.黨的基本路線、五位一體總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5.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一系列成就的根本原因;6.貫徹創新、協調、開放、綠色、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以“感受黨的恩情 慶祝百年華誕”為主題,立意高屋建瓴,充分體現了“國家意識、政治認同”為主的核心素養,了解中國的歷史,認同國民身份,自覺捍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尊嚴和利益;自覺維護各個民族的團結;能夠理解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有為中國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信念和為之奮斗的行動。

二、以培養核心素養為重點,通過情感體驗策略實踐實施

圍繞建黨100周年,本課通過情境設置、問題設計,綜合考查學生的國家意識、政治認同、人生價值等核心素養,從而實現知識學習、能力提升、素養培育的價值構建,為培養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重任的時代新人導航和助力。

首先,圍繞主題“感受黨的恩情 慶祝百年華誕”及教學目標,筆者以回顧“中國共產黨建黨史”視頻導入展開教學。同時,通過引導學生結合馬尾革命斗爭史的教育內容,展示陳可珠、邱協露、許珠珠等馬尾籍英烈為福州的解放而犧牲的真實事例,明晰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等不同階段的艱苦奮斗歷程,理清國家意識、政治認同等核心素養的要求: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和光榮傳統,具有愛黨、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意識和行動。明確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家的繁榮強盛,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其次,引導學生總結知識要點,形成核心素養。通過總結所學的知識要點,讓學生回顧、歸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從而告訴學生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積累的寶貴經驗,形成黨的領導、有序參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政治認同”素養:認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選擇,堅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自信;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人的價值標準并自覺踐行,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其三,促使學生在情境創設中引領正確價值導向。情境創設是時政專題教學的關鍵。通過滲透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引領正確價值導向,將思想性較強的材料與課本的重點知識結合起來,設置思想性問題情境,通過思想滲透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例如,圍繞主題“感受黨的恩情 慶祝百年華誕”及時事熱點,筆者與同學們分享“中國共產黨與你一起在路上”視頻,創設三個教學情境,開展專題教學活動。

[情境一:“半條被子”的故事]

紅軍長征史是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紅軍途經湖南汝城縣沙洲村時,三名女紅軍戰士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看老人家徒四壁,就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給老人。老人深受感動,說:“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只有一條被子,也要把半條給老百姓的人?!?/p>

1.“半條被子”的故事詮釋了課本上的哪些觀點?

2.聆聽黨史故事,繼承革命優良傳統,弘揚革命精神,中學生該怎么做?

[情境二:焦裕祿同志的事跡]

幾十年來,焦裕祿同志的事跡一直在我腦海中,焦裕祿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記得一九六六年二月七日,《人民日報》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我當時上初中一年級,政治課老師在念這篇通訊的過程中幾度哽咽,多次泣不成聲,同學們也流下眼淚。特別是念到焦裕祿同志肝癌晚期仍堅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頂著肝部,藤椅右邊被頂出一個大窟窿時,我受到深深震撼。

——習近平在2014年3月18日在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

焦裕祿同志身上體現了共產黨人哪些高尚的品德?弘揚這些品德有何意義?

[情境三:三千孤兒入內蒙古]

1959年到1961年,上海、安徽、江蘇等地災害頻發,各地育嬰堂的糧食緊缺,幾千個被政府收養的孩子怎么辦呢?于是,國家決定把這些孩子送到食物供應能夠保證的內蒙古。消息傳遍內蒙古大草原。當三千名孤兒來到大草原時,這里雖同樣面臨著各種困難,但樸實的蒙古族群眾依然主動擔當起這份國家交給他們的責任。

三千孤兒入內蒙古反映了課本上的哪些知識?

上述情境有以下特點:一是選材豐富多樣。選取的三條材料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均以“建黨100周年”為基本背景,構成主題的三個情境分別從紅軍長征、黨員干部、民族團結等角度切入,情境表達形式多樣,表明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二是選取的材料真實客觀,能夠考查核心素養。三個情境都是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進行了加工。情境一源自紅軍長征故事,情境二源自習近平主席的講話,情境三來源于電視紀錄片。在互動中,培養學生有序參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等核心素養。這些具有強烈生活氣息的情景材料來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并由他們熟悉的事例引發思考,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和解題的興趣,提高覺悟,增強道德修養。同時,由于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從而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實現了學科的德育功能。這對確立積極生活態度,形成健康人格,促進核心素養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義。三是價值引領,時代感強。北宋張載《正蒙·大心》:“見聞之知,乃物交而知?!彼皇恰靶≈?,不如脫離見聞的“德性之知”。本課選用的素材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認知,而且蘊含了一定的價值引領作用。三個情境滲透了富強、和諧、愛國、敬業等涉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立足學生、社會、時代發展實際,選取有一定教育價值的素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有效達成教育目的!

三、內化素養,培養學生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在時政專題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時政熱點有哪些,與書本相連的知識點有哪些,加強青少年的政治認同素養,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以課程的結尾“青春誓詞”為例,就“怎么樣”層面,筆者設計了“青春誓詞”這個環節,我們中學生可以做些什么?

珍惜青春年華,立志好好學習;展現自我風采,成為社會棟梁;

捍衛神圣憲法,遵守規章制度;履行公民職責,承擔社會義務;

弘揚中華正氣,傳頌千年美德;甘灑青春熱血,建設錦繡中華。

如果學生能很好地回答“青春誓詞”,明白具有公共參與素養的學生,也應當具有集體主義精神;遵守社會基本規則,有序地參與社會公共事務;踐行公共道德,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當學生懂得積極參與到系列活動中去,就會實現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統一,實現核心素養的內化。教師還可以通過三分鐘開展時事播報和時事點評活動,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建設,關注社會生活,從學生的成長需要出發,將學科內容與現實生活、時事相結合,對當下經濟、政治、生態文明建設等做出科學解釋、正確判斷和合理選擇,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與公共參與素養,并外化為行動。

核心素養是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連接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與具體踐行的中間環節。習近平主席強調,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只要我們始終用至尚至美的教育情懷點亮課堂,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將水到渠成。

參考文獻:

[1]黃敬輝.華麗七十年 奮斗新征程——道德與法治時政教學側記[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08).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十四中學,福建 福州350000)

猜你喜歡
內化核心素養
讀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學四重奏
思辨:兒童哲學促學生道德內化的教學實踐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
內化與升華
思想教育視域下公民核心素養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