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讓碑刻“活”起來

2021-10-21 03:09葉思雨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1年32期
關鍵詞:保護利用書法藝術文化傳承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讓文物活起來”日漸成為文博事業的導向。碑刻作為文物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保真性和持久性等特點,發揮著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讓這些在歷史長河中沉積下來的碑刻走進百姓和當代社會生活,發揮其價值,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在結合孔廟現存漢碑情況的基礎之上,對其如何與書法藝術、儒家文化和博物館發展這三個方面相聯系,進一步傳承保護和利用做出論述。

關鍵詞:孔廟漢碑;書法藝術;文化傳承;保護利用

孔廟漢碑是中國碑刻發展的重要一環,也是現存極其有價值的珍貴文物。它們以文字為載體,是中國書法藝術、儒家文化乃至中華文明在歷史發展中的結晶。在漢碑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以碑刻為核心的豐富的文化記憶和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但由于石碑本身的屬性,加之人為和自然因素的影響,使其表面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侵蝕和破壞,在對這些文物本體修繕的同時,對其歷史信息的傳承和保護,也刻不容緩。

一、孔廟漢碑概述

作為儒家文化發源地的孔子故里曲阜,有著極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兩千多年來留下了眾多的遺物和遺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遍布城鄉的歷代石刻,數量多達5500多塊,還有大量的附屬石刻。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保存至今的漢碑,有“中國漢碑半濟寧”之說,濟寧地區漢碑有40方,而曲阜孔廟就有31方之多。

這些漢碑在時間上從西漢初期一直延續至東漢晚期,幾乎貫穿了整個漢代,在數量上,東漢碑刻多于西漢碑刻,這與東漢時期盛行厚葬,樹碑立石成為風尚有關。這些碑刻功用不同,形制不一,所刻字體多為隸書,內容廣泛,涵蓋著社會的方方面面,有歌功頌德,文化教育,記事立傳等等。不僅是研究我國封建政治,社會發展,儒學文化,語言文字的重要實物資料,還是漢代書法、碑刻藝術的寶庫。

二、讓碑刻“活起來”

關于如何讓這些碑刻“活”起來,其實最好的活態保護就是永遠利用,因此,基于其文化內涵,從以下三個方面相聯系,有效利用和傳承,有助于其發揮當代價值,并得到更完善的保護。

一是碑刻與書法藝術。中國書法作為漢字特有的傳統藝術,在我國廣袤的土地上流傳了兩千多年,碑刻本來就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至今日,書法依然深受人民的喜愛和國家的重視,據統計,我國開設書法專業的高校在2020年已達到近一百所??讖R的碑刻,展現了隸書的發展:魯北陛刻石和魯孝王刻石是迄今發現較早的西漢刻石,康有為先生還曾稱魯孝王刻石為“漢隸之始”?!昂鬂h以來,碑碣云起”,孔廟碑刻中的東漢《乙瑛碑》、《史晨碑》和《禮器碑》被并成為“孔廟三碑”,字形方正,法度嚴謹,波磔分明,雖各有特色,但已然是隸書登峰造極的代表,多為后人所效仿。

隸書的不斷傳承和效仿,也使得這些碑刻有了新的內涵和活力,在這些碑刻被拓印成書,成了一本本學生們臨摹的字帖時,它們也就不再僅僅是一塊塊石碑了,而是一本本活態的資料,也發揮出了其當代文化價值。這些碑刻在隸書的發展史上有著重大意義,以書法為載體,合理保護為前提,不但可以廣泛發揚和深入挖掘其書法藝術價值,還可以吸引更多方面的人才,如書法家,文字學家,篆刻家等等,為這些碑刻注入新的藝術價值,更好的弘揚其品牌價值。因此,孔廟的管理單位可以與高校合作,如書法專業的學生可以免費參觀,激發他們的參觀和書法創作熱情,也可以與出版社合作,在專業的技術操作下推出高質量的碑刻拓印本,推廣文化的同時還可以帶來收益。還可以定期組織書法、拓印等免費學習活動,推動當地居民更好的認識和理解這些碑刻,以提升他們對保護和宣傳的自覺性。

二是碑刻與儒家文化??v觀上述所列碑刻,從碑文的內容來看,大多的記載都與孔子和儒家文化有關,如《禮器碑》記載了魯相韓刺為孔廟制造禮器、修筑城墻水渠等事件;《乙瑛碑》中則記載了褒成侯一年四次來祭拜孔子,離開后祭祀器具無人管理等事件;《孔宙碑》、《孔謙碑》等講述了孔子子孫后代的平生經歷。再從這些碑刻所表現出的書法審美角度看,字法、章法中浸透著儒家思想的典雅、中庸之美,這些都是圣人遺風對碑刻的影響。而這兩千多年的儒家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后世對其的不斷繼承和宣揚。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正在中國和國際社會上展示著他的勃勃生機。

三是碑刻與博物館。位于曲阜市中心的孔廟,是孔子逝世后,魯哀公為紀念其業績,傳播其思想,將孔子故居的三間住房作為孔子廟堂,供人參觀瞻仰。經歷代不斷修建,宋代基本形成今日所具有的規模??梢哉J為,曲阜孔廟是中國最早的紀念性博物館。除此之外,孔子博物館、漢魏碑刻博物館、漢畫藝術博物館等也擁有許多與漢碑相關的文物。

在當代,博物館是連接參觀者和文物之間的橋梁,對于保護和宣傳文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梢詫h魏碑刻博物館的石碑石刻進行數字化管理,利用三維成像,VR等現代科技手段,對這些能夠反映書體演變的石碑,進行創新記錄、處理和展示。另外,還可以開通網上參觀,資料查閱等渠道,為書法教學,碑刻文化的傳播和歷史研究等教育事業服務。

讓碑刻活起來,使其完成從文物到當代文化生產的創造性轉化,即發掘其文化內涵。發揚曲阜碑刻的書法藝術價值,可以開展書法、篆刻、拓碑等技藝展示體驗。發揚曲阜碑刻中所蘊含的儒家文化價值,可以結合文物保護和旅游項目宣傳展示??讖R碑刻本身的保護、市民和游客的教育體現,可以依賴于博物館的收藏,陳列等社會功能。在這些過程中,市民和游客體驗到了碑刻所帶來的不同的文化價值,他們不再是“冷冰冰”的石碑,而是深化成了不同的內心體驗和感悟,也就“活”了起來。而這些“活”的文物又構成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內化在我們心中,生生不息。

參考文獻:

[1]王靜.儒家文化視域下的曲阜孔廟書法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9.

[2]張艷青.曲阜漢碑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6.

[3]李汝成,謝曉銘.儒家文化在曲阜市旅游中的應用與開發[J].現代商業,2021.

[4]孟凡港.石刻中的山東古代社會[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

作者簡介:葉思雨(1996.3—),女,漢族,籍貫:江蘇徐州人,曲阜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19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文物與博物館學,研究方向:文物學

猜你喜歡
保護利用書法藝術文化傳承
淺談書法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廣東省古村落現狀與保護利用模式研究
試論如何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關于傳統戲劇文化傳承的思考
淺談大學校園設計中的文化傳承意義
文化傳承視野下的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
關于博物館產業發展路徑的探索
西周青銅器銘文書法藝術探微
氣酣勢暢 沉雄灑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