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教育思考

2021-11-12 22:53吳慶陽
經濟研究導刊 2021年29期
關鍵詞:能力素質新型職業農民教育

吳慶陽

摘? ?要:在時代內涵上,新型職業農民在職業選擇上更積極主動,在勞動力要素配置上更經濟理性,在培養教育上更具開放性、學習性,在能力素質上更具專業技能。因此,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要從優化存量和培養增量兩個方面入手。目前應加大對現有農民培訓的措施和力度,不斷提升農民群體的專業化、職業化、技能化水平和能力,充分發揮教育的育人作用,為新型職業農民群體營造動力與源泉,保證農業、農村建設后繼有人。

關鍵詞:新型職業農民;能力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725?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9-0021-03

引言

我國的“農民”一直是職業與身份的混合體。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戶籍管理制度更是將戶口明確地劃分為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兩種,凡持農村戶口的居民即為農民。出生決定命運,命運將農民定義為出生成長于農村,長時期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如今,隨著城鎮化建設發展,農民的居所由鄉村變為城鎮社區,就業從第一產業逐步向非農的第二、三產業轉移,農民的概念也隨之發生變化。

一、新型職業農民概念的提出

2005年,農業部頒布《關于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百萬中專生計劃”的意見》,首次提出“職業農民”的概念,并明確“職業農民”是“具有初中(或相當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農村勞動力”[1]。2006 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對農民的能力素質作出新要求,提出了“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概念。2007 年10 月,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了“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對培養“新型農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2 年中央一號文件將“新型”和“職業”相結合,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任務[2],在新農村建設理論和實踐上做出了創新。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兩會”四川代表團審議時提出,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3]。中央提出“新型職業農民”概念,將“新型”與“傳統”相對應、“職業”與“身份”相對應,是三農問題理論和實踐上的重大創新,為妥善解決好三農問題和盡早實現鄉村振興指明了努力方向。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能有效解決農村后繼勞動力匱乏問題,符合我國當前農村勞動力結構變化及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可以為農業現代化提供強大人才支撐。

二、新型職業農民的時代內涵

如今,我國學者對于新型職業農民的研究不斷深入。郭智奇等人認為,新型職業農民是具有較高科技文化素質、生產技能和職業道德,并以農民作為自身長期從事和獲取收入來源的職業[4]。朱啟臻認為,新型職業農民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收入主要來源于農業生產經營[5]。曾一春認為,新型職業農民具有時代性、階段性、區域性的特征,其人才類型可分為生產經營大戶、農村發展帶頭人和技能服務人才三種[6]。

綜合上述觀點,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理解新型職業農民的內涵。

(一)在職業選擇上更加積極主動

如今,“農民”不再是與生俱來的身份,而是一種相對自由的職業選擇,更加尊重人的個性和意愿。

(二)在勞動力要素配置上更經濟理性

新型職業農民是指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和規則,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方式獲取自身報酬,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理性經濟人。新型職業農民長期穩定在一定區域內以獲取經濟利潤為目的,從事現代農業生產經營,且達到一定的規?;蛩?,贏得較高的收入,有一定的社會地位。職業農民是現代農業產業化進程中產生的一種新的職業類型,類似于經濟學中的“合乎理性的人”。

(三)在培養教育上更富彈性

與傳統農民種田技能代代傳承相比,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更具開放性、學習性。新型農民可以新生代農民成長構成,也可以從其他職業勞動者轉型加入。

(四)在能力素質上強調專業和素養

新型職業農民都接受過系統性的農業教育培訓,獲取相關證書,有專業生產技能、市場風險意識,能不斷地自我發展和提升,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與傳統農民相比,他們具有不同農業職業類型的具體素質和專業知識、技術技能、市場經營和管理服務的能力,可以是全才,也可以專才。

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教育的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提鄉村振興戰略。2017 年12 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謀篇布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因素是人,是農民,是新型職業農民?!皩嵤┼l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7]。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誰來種地這個問題,說到底,是愿不愿意種地、會不會種地、什么人來種地、怎樣種地的問題。核心是解決好人的問題”[8],要“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題中應有之義,能夠有效解決農村建設的人力資源瓶頸問題。農民群體是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培育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尤為重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有利于提升農民素質和整體國民素質,有利于共同富裕的實現,有利于提高農民收入和農民社會地位。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有利于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業現代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作為后工業時代的一種新型農民群體,職業農民的出現和壯大,有利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農村社會化大生產的必然要求,是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途徑。以正在實施的鄉村振興戰略為背景,探索思考教育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方面的路徑舉措意義重大。

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教育思考

猜你喜歡
能力素質新型職業農民教育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生產意愿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探析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長效機制初探
鍛造適應院校任職教育發展的教員隊伍
村干部隊伍能力素質提升問題研究
高職高專學生制度能力培養對策研究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