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初中物理課堂中的問題情境創設

2021-11-18 07:41何健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1年38期
關鍵詞:問題情境初中物理課堂教學

何健

摘要:本文圍繞當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實際出發,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與核心素養教學理念,對如何有效運用問題情境來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做簡要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問題情境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8-297

問題是課堂的驅動力,問題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走向,沒有提問的課堂是沒有生命的。在課堂中教師從教材內容出發,來設計與實際學情相符的問題情境,如此,課堂教學除了基本的知識、過程方法以及情感態度目標,還增加了探究能力、創新意識與科學精神等多層次的素養目標,使課堂教學更具層次性。

一、聯系生活設計問題串

物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教師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當中也應當充分體現出這一原則,善于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去生活和自然現象中去歸納和分析各類物理現象,從而挖掘其背后蘊含的知識和方法。對此,教師也應當從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去挖掘生活中所蘊含的知識內容,從而理解和把握教材中給出的抽象知識。這也意味著教師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要多引導學生去關注生活,體驗生活,在生活中觀察,學會運用物理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科學現象。例如,在“慣性”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呈現演示實驗,在一個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小車上放上一個木塊,然后突然令小車停止,觀察現象,談談自己的看法。教師在學生發表看法后給出點評,小車在受到阻力停止前,一直與木塊進行勻速直線運動,而停止的瞬間,木塊和小車的接觸面進行更大的摩擦力作用,由此引出“慣性”的存在,即小車本身與木塊是分離狀態,小車停止,但木塊會由于慣性而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所以才會有向前挪動的現象發生。在該實驗以及結論得出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舉一舉生活當中的例子,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坐公交車時經常會有急剎車時車上乘客們身子向前倒的情況發生,或拐彎幅度較大時,乘客們身子向左或向右擺的情況。這是因為人與汽車本身產生了摩擦力,而當汽車進行急剎車時,人們就會不由自主地向一定方向傾倒,這便是慣性。

通過從具體事例中抽象提煉出慣性概念,實現了由感性認知到理性認知的一次量變,而物理學習的目的就在于對知識的實際應用,所以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再引導學生從對知識的理性認知返回到生活實踐之中,實現認知上的第二次質變。

二、拓展探索性問題情境

二次發現是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有效途徑,可以說,二次發現使得學生能夠從生活實際中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有效培養并提高自身探究創造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拓展舊知來引出探究性問題的課堂教學情境,并有目的地將學生現有的思維水平和認知結構相結合,從而使學生展開自主探究,并努力地去嘗試著分析和解決物理問題。

例如,在“串、并聯電路”相關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圖片來幫助學生回顧之前所學的電路知識,并順勢引出課題:“我們已經知道了組成電路的基本元件有哪些,那么當電路中出現多個用電器時,我們該怎么進行連接?”順勢引導學生根據電路圖來選擇器材,并嘗試將多余的燈泡也以正確的方式接入到電路當中,使其發光,最后畫出電路圖。本課通過回顧和問題引導,使學生進入到了對兩種電路連接方式方法的探究中,依托于舊知回顧和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并基于問題情境來順利過渡到新知探究和應用中??梢哉f,探究性問題和科學教學策略在教學中的貫穿和滲透使用,對于學生習得知識、方法均有重要價值。

三、設計挑戰性實驗

通過設置具有懸念且帶有一定挑戰性的實驗型問題情境,可以有效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幫助其自主建構起新的認知結構。

例如,在“牛頓第一定律”中,本課教學仍可以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演示實驗來進行導入,教師在講桌上推動一個木塊,引導學生觀察木塊從靜止狀態到做勻速運動的過程,這時教師突然取消作用力,木塊立即停止。教師此時可以調動學生的思維,引導其思考這個看似簡單的實驗背后有什么奧妙。其實,該實驗就是當時對于亞里士多德觀點的反駁,從該實驗中也不難看出,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類似的現象,只是我們忽略或是只用常態的眼光和思維去審視罷了。比如該實驗現象的表面只是有力作用在物體上時,物體才會進行運動,而當取消作用力之后,物體便會立即靜止,這便是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來源,即“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在今天看來,這一觀點很明顯是十分片面的,而在當時卻一直深入人心,長達兩千多年,從未有人懷疑過,也沒有人去推翻。時間向后發展,科學家伽利略在進一步探究力與物體運動狀態之間關系時,通過實驗得出了一個新的結論,即“不受外力作用,物體在運動時的速度不變,而且會一直運動下去?!苯處煷藭r可以為學生展示伽利略的實驗,并加入笛卡爾后來的補充實驗內容,引導學生思考,現在我們有了兩個著名的實驗成果,如果要將這兩個實驗進行總結升華,應該是怎樣的?由此引出牛頓第一定律。整個過程,學生不僅經歷了知識的發展歷程,而且充分感受到了物理課程本身的實驗性特征,帶有質疑性和挑戰性的問題也在時刻調動著學生的思維,這就是課堂問題情境的價值體現。

綜上,初中階段的物理課程在內容上雖然不復雜,比較好理解,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就可以忽略掉對學生相關能力的培養。無論是課堂探究還是實驗分析,都應該致力于對學生科學思維和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設計出合理的問題情境,在合適的時機下呈現,從而實現課堂的高質量生成。

參考文獻

[1]石穎飛.淺析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改進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2020(20):114+116.

[2]侯向寧.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14):65.

[3]蔡滿.從豐富體驗走向深度體驗——淺談初中物理體驗性學習的有效實施[J].讀寫算,2020(20):164.

猜你喜歡
問題情境初中物理課堂教學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淺議中學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淺談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問題情境的創設
淺議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切入生活,構建魅力初中物理課堂
微課對提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課標下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