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尋有效命題形式,促進小學數學教學

2021-12-03 10:40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小學南校區秦春燕
數學大世界 2021年25期
關鍵詞:長方體命題三角形

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小學南校區 秦春燕

在小學數學基礎教學中,采用試卷的形式,用成績來評判學生的學習情況,仍然是目前常見的考查形式。對于教師來說,命題是一項融技術性和理論性于一體的工作,也是教師必備的技能,命題的好與壞、難與易對于教學起著導向作用。傳統教學中,命題形式比較單一,內容比較刻板,缺乏創意,因此,學生也缺乏學習探究的動力。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對于試卷的命題形式也要隨之發生變化,除了要注重知識性,也要融入情感,提倡創新,不斷開拓學生思維,讓命題更加貼近生活實踐,促進小學數學教學順利開展。

一、探尋有效命題,滋潤學生情感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方式一成不變,試卷中的命題形式主要以填空題、選擇題、計算題和應用題為主,題目的敘述簡單、明了,缺乏趣味性和親和力,對學生的情感缺乏人文關懷,這種命題形式缺少創意,適合應試教育機制下的學生。為了改善這種現象,教師要在命題中融入人文情懷,讓試卷更加具有親和力,突出教師的關愛,讓情感貫穿在命題中,讓題目充滿趣味性和新奇性,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簡潔的數學問題中發現詼諧,讓學生在情感滋潤中更好地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三邊關系”一課時,教師開展“我是動手小能手”活動,讓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數據畫出三條線段,并做一個“小小評判專家”,評判教師給出的哪組線段可以組成一個三角形,哪組線段不能構成三角形,同時說出原因。教師一共給了4 組數據:3,5,9;2,3,4;1,3,6;2,4,6。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數據動手畫一畫,發現第1,3 組數據可以畫出三角形,而第2,4 組數據則不能構成三角形。那么怎樣才能讓第2,4 組數據構成三角形呢?教師讓學生想想辦法,學生對第1,3 組數據進行分析后發現,三角形的任意兩條邊之和大于第三條邊,那是不是修改第2,4 組數據中的某一個邊長就可以了?在學生的不懈堅持下,找出了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系。

上述案例,教師在命題的過程中為學生賦予了新的能量,如“小能手”“評判專家”等,讓題目變得更加人性化,滋潤了學生情感,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增強了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

二、探尋有效命題,張揚學生個性

新課標提倡要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也就是要讓學生具有超前意識,在解題的過程中能夠另辟蹊徑,這些都要求教師培養學生的張揚個性,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展示自己思維的獨特性,從而證明自己獨特的數學學習能力。但在現實教學中,很多教師的命題內容循規蹈矩,讓一些有個性的學生的創新能力難以得到施展,因此,教師在命題過程中要注重開放性原則,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間,發展有個性學生的創新能力,找到有效地解決問題方法,真正體現數學學習價值。

例如,在教學“平均數”一課時,教師給學生講解了平均數的計算方法,同時命題:一個池塘的平均水深為1.2 米,小明的身高為1.5 米,小明不會游泳,如果小明不小心滑入池塘,他會有生命危險嗎?請你結合數學知識說一說理由。大多數學生都認為沒有危險,因為小明的身高要高于池塘的平均水深。但有學生提出:我認為有危險,根據平均數的知識,平均水深1.2 米,說明某個地方的水深可能超過1.2 米,甚至有可能超過1.5米,有很多不確定性,因此,不能確定他有沒有生命危險。

上述案例,教師在命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及生活常識,為數學知識注入生命的色彩,并發揮學生思維的獨特性,引導學生綜合多方面因素來考慮問題,起到張揚學生個性的作用。

三、探尋有效命題,拓展學生思維

小學數學命題是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它也是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一把尺子,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一般來說,學生具有良好的思維能力,再加上自律的學習習慣,一定會取得不錯的學習效果。但是很多教師忽略了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更加注重學生的成績,這就會造成學生的思維有一定的狹隘性。因此,教師在命題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和深刻性,讓學生不僅要學會知識,更要挖掘知識的內在本質,不斷拓展學生思維,讓數學學習更加有意義。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表面積”一課時,教師給學生講解了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接著提出問題:如果在長方體上切兩刀,它的面積會怎么變化?學生想到“長方體會增加兩個面”。教師又問學生:增加部分的面積是多少?針對這個問題,學生給出了不同的意見,有學生認為,可以沿著長方體的高切,也可以沿著長或寬切。還有學生認為,可以不規則地切,要分析具體屬于哪種情況,才能確定增加的面積大小。教師讓學生畫出長方體,多角度分析切分方法,使學生對長方體表面積的認識更加清晰。

上述案例,教師的命題沒有統一格式和要求,也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學生思維,讓學生對長方體表面積計算公式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四、探尋有效命題,貼近學生生活

在傳統的命題模式中,很多都是以文字或符號來陳述問題,長此以往,學生會感覺到單調、枯燥,甚至難以理解命題內容。因此,教師在命題中可以突破教材內容,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案例,或者學生身邊發生的大事為背景命題,讓學生愿意積極探索題目,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學生也會因為題目熟悉而產生探究欲望,并產生極大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強大的內驅力,促使學生克服重重困難,在解題的過程中收集和處理大量已知信息,促進學生重新構建知識結構。

例如,在教學“位置”一課時,教師讓學生說一說怎么和父母介紹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學生開始表達:“我坐在第3 小組,第2 桌?!苯處熡伞暗趲捉M第幾桌”為學生引入了列與行:如果用列和行來表示,你怎么表示你的位置?有學生說(3,2),有學生說(2,3)。教師問學生:如果只給出行或列,可以判斷出你的座位嗎?學生搖頭否定,這就讓學生了解到位置需要通過兩個數值行和列共同判斷。教師接著問:這兩種表示方法表示的位置相同嗎?大部分學生認為相同,教師趁機為學生強調了位置表示中前后順序的重要性。

上述案例,教師在課堂中以學生的日常生活為例,為學生選擇命題內容,讓學生真實感受到數學存在于身邊每一個角落,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知識,提高了數學教學效率。

五、探尋有效命題,促進學生實踐

學生學習的最終目標是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在命題的過程中要考慮學生的實踐需求,將命題和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學會運用綜合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在命題的過程中以理論為基礎,唯成績定結論,不考慮數學學習的實踐應用性,學生為了取得好的成績而努力學習,這就形成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學生。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命題的過程中要以知識的實踐應用為主,讓學生不僅要掌握知識,更要懂得如何應用知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例如,在教學“解決問題”一課時,教師給出問題:一個水龍頭沒有關緊,平均每小時漏水300 滴,如果一滴水為0.5 毫升,這個水龍頭從早上8 點開到晚上6 點,大約漏水多少升?如果一天一夜呢?一年呢?學生首先算出從早上8 點到晚上6 點一共漏水10 個小時,每小時漏水300×0.5=150 毫升,10 小時一共漏水150×10=1500 毫升=1.5 升。照這樣計算,一天一夜是24 小時,將浪費水資源150×24=36000 毫升=3.6 升,如果按照一年來計算,將浪費1314 升水。學生利用已學的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

上述案例,教師在命題的過程中將數學知識和實踐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巧妙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既鍛煉了學生的解題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命題過程中,命題形式多種多樣。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征及認知發展水平,不斷探尋有效命題形式,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讓每一次數學測試都能成為學生愉悅的經歷。

猜你喜歡
長方體命題三角形
拆拼長方體
拆拼長方體
探究組合長方體的最小表面積
三角形,不扭腰
抓不變量巧解題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沒有三角形
畫一畫
2012年“春季擂臺”命題
2011年“冬季擂臺”命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