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銜接九年級化學的“氣體的壓強”補充實驗教學

2021-12-15 20:23葉鳴揚
中學物理·初中 2021年12期
關鍵詞:銜接實驗教學

摘 要:在現行多版本八年級物理教材中,“氣體壓強”與溫度、密度變化關系,或不作要求,或一帶而過,然而卻在九年級化學的學習中被頻繁使用.針對這種學科間知識脫節現象,亟需教師探索一套用于補充教學的創新實驗方案.

關鍵詞:銜接;氣體壓強;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4134(2021)24-0037-03

作者簡介:葉鳴揚(1990- ),男,江蘇南京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物理教學、實驗創新、學科融合.

1 問題背景——化學教師反映教學存在困難

在九年級化學教學過程中,許多現象分析、結論得出都要用到物理知識.這些物理知識并不會在化學教材中詳細說明,而是直接運用.據化學教師反映,多數學生對需要用到的物理知識存在掌握不牢、一知半解甚至毫無印象的狀況.顯然這些學生存在同學段學科間知識脫節問題,而這一問題在“氣體的壓強”教學上尤為突出.

1.1 密閉空間內的氣壓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學生對這一規律缺乏認識

如圖1所示的化學實驗: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用手緊握試管,如水中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說明裝置不漏氣.針對這一方法,教材并未解釋其物理原理,只是在正文中以括號的形式加入夾注“(為什么?)”.顯然,教材編寫者認為,剛上九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相關物理知識,無需教材解釋,學生可以回答.

筆者隨機詢問部分學生“為什么?”,很少有學生能聯系氣壓與溫度的關系這部分知識.而要用到這一關系分析的問題還有很多.再如圖2所示實驗:制取氧氣.氧氣制取結束后,應當先取出水槽中的導管,后熄滅酒精燈.如果步驟顛倒,則會導致水被倒吸入試管,引起試管驟然遇冷而炸裂.學生對產生上述后果的原因的理解狀況同樣不理想.

1.2 密閉空間內的氣壓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學生對這一規律缺乏認識

如圖3所示的化學實驗:測量空氣中氧氣含量.打開彈簧夾之前,盛滿空氣的集氣瓶處于密閉狀態(局部有少量水).紅磷燃盡瓶內氧氣并充分冷卻后,打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水會被“吸”入集氣瓶,直至瓶中水平面上升至容積1/5.

筆者與學生交流后發現,學生普遍可以說出水被“吸”入集氣瓶的原因是瓶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水是被大氣壓壓入集氣瓶.但被問及:瓶內氣壓為何會變小時,多數學生不能聯系氣壓與密度關系.

類似問題還存在于“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實驗,如圖4所示.向集滿二氧化碳的軟質塑料瓶中倒入體積約為1/3的水,教材要求學生根據塑料瓶慢慢變扁的現象分析原因.

2 反思困難根源,設計銜接教學

以蘇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為例,蘇科版物理《教師教學用書》對“§10.3氣體的壓強”一節提出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感受大氣壓的存在;

(2)知道測量大氣壓強的方法,學會估計大氣壓的數值;

(3)通過實驗,了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能簡單解釋飛機如何獲得升力;

(4)通過觀察和探究,養成關注周圍現象的意識,掌握研究未知問題的方法.

教學目標和教材主要圍繞“大氣壓”進行設計,并提到氣壓與流速、海拔和空氣濕度有關,但沒有涉及密閉空間內氣壓與溫度、密度的關系.此處物理教學目標和化學學習需求之間存在明顯脫節,這是造成很多學生在初學化學時感到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筆者經研究發現,人教版、教科版等義務教育階段物理教材,都沒有對密閉空間內氣壓與溫度、密度的關系進行詳細探究與總結.

因此,筆者在“氣體的壓強”教學中,加入創新實驗“初探影響密閉空間內氣體壓強大小的因素”,嘗試填充這一空白.補充實驗設置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知道密閉空間內氣體壓強不一定等于大氣壓;

(2)通過實驗探究,知道密閉空間內氣體壓強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3)通過實驗探究,知道密閉空間內氣體壓強隨密度增大而增大;

(4)運用探究得出的結論,解釋教材中一些實驗現象背后的原理.

3 補充部分教學過程——初探影響密閉空間氣體壓強大小的因素

3.1 第一環節(對應教學目標1)

教師舉起敞口空礦泉水瓶,向學生提問:瓶內的氣壓是不是大氣壓?學生易答:是.通過逐層深入追問,讓學生理解,當某部分氣體與外界大氣聯通且達到穩定狀態時,它的氣壓就是大氣壓.

如圖5所示,教師用橡皮膜、橡皮筋將瓶口封死,再問:此時瓶內氣壓是否還是大氣壓?氣壓值是否等于大氣壓?你又是如何得出結論?通過該組問題串,讓學生理解,密閉空間氣體與大氣隔絕,不能稱為大氣壓;但此時內部氣壓仍然等于大氣壓,可以通過“橡皮膜表面平整”這一現象推知.

教師用力捏瓶子,引導學生發現橡皮膜外凸,提問:此時瓶內氣壓是否還等于大氣壓?你是如何得出?學生不難回答:橡皮膜外凸,受壓后瓶內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

教師請學生根據生活經驗猜測,密閉空間的氣壓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學生會猜測:溫度、密度、體積等因素.

3.2 第二環節(對應教學目標2)

教師連接圖6裝置.U形管是學生在學習液體壓強時已經熟悉的器材.筆者這里改用U形管兩側液面高度差反映密閉空間內氣體壓強大小變化,學生更容易接受.

起初用彈簧夾封住橡皮管,此時試管至彈簧夾一段氣體可以視作密閉空間內氣體.效仿化學實驗“檢查裝置氣密性”,采用手捂的方式對試管內氣體進行加熱.教師手捂試管10秒后,打開彈簧夾,發現U形管與試管相連的一側,液面變低(如圖7所示).這說明之前密閉空間內氣壓增大.

引導學生得出定性結論:密閉空間內氣體壓強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3.3 第三環節(對應教學目標3)

如圖8所示,將試管和玻璃導管更換為膠頭滴管,夾緊彈簧夾,此時膠頭滴管至彈簧夾一段氣體可以視作密閉空間內氣體.為防止手的溫度改變膠頭滴管內氣體溫度,我們將膠頭滴管固定在另一鐵架臺上,通過旋轉螺絲擠壓膠頭,改變密閉空間氣體體積、密度.

擠壓膠頭后,再次打開彈簧夾,發現U形管中與滴管相連一側,液面變低(如圖9所示).這再次說明之前密閉空間內氣體氣壓增大.

進而引導學生得出定性結論:密閉空間內氣體壓強隨密度增大而增大.教師提示,改變密度不僅可以通過改變體積實現,還可以通過改變質量實現.

3.4 第四環節(對應教學目標4)

回顧本節引入實驗:體驗大氣壓的存在(如圖10所示).請學生根據所得結論解釋現象.

瓶口剛塞上橡皮泥的瞬間,內外氣壓近似相等.隨著冷卻過程推進,罐內溫度降低,罐內大量水蒸氣發生液化,導致罐內氣體溫度和密度均降低,所以罐內氣壓降低.而外界大氣壓不變,故易拉罐被壓癟.

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解釋“生活·物理·社會”中“冷水助沸”問題(如圖11所示).

燒瓶中水被加熱至沸騰后,停止加熱,堵住瓶口,將燒瓶倒置.向瓶底澆適量冷水后會發現瓶內的水重新沸騰.這是因為瓶內大量水蒸氣遇冷迅速液化,瓶內氣體密度降低,氣壓下降,水的沸點也降低.當水的沸點低于水的溫度時,即可重新沸騰.

4 小結

本實驗理論依據如下:由理想氣體狀態方程pV=nRT可推知p=nVRT,其中p為氣體壓強、V為氣體體積、T為熱力學溫度、R為理想氣體常量8.31J/(mol·K)、n為氣體物質的量.若氣體質量為m,摩爾質量為μ,由n=mμ又可推出p=1μ·mVRT=RμρT.可見,在氣體種類確定情況下,密閉空間內氣體壓強隨密度增大而增大,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由于無法對八年級學生進行上述推導教學,故本實驗僅需得出初步定性結論即可.

作為教師,我們既不能只教教材,也不應局限在本學科“考試范圍”內各自為戰,而應該著眼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促進學生長遠發展,不僅要知道學生眼下需要什么,還要注重學生在將來發展過程中可能會需要什么.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本實驗被引入課堂,既可以讓新課實驗現象得到解釋,又能讓學生知識體系更加完善,以便為學生今后化學學習做好銜接準備.

參考文獻:

[1]李燕妙.大氣壓強系列實驗的改進與創新[J].中學物理,2020,38(18):37-39.

[2]費志明.基于思維品質的“大氣壓強”教學設計[J].物理教學探討,2020,38(09):32-35.

[3]錢曉東.以情境促真實體驗 以感知助概念建構——以“氣體的壓強”教學為例[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20,49(30):39.

[4]丁憶凡.多維實驗課堂 玩轉規律教學——以“氣體壓強2”一課為例[J].新課程(中學), 2018(09):72.

[5]唐成晨.五版本初中物理《大氣壓強》對比分析及教學啟示[J].理科考試研究,2019,26(18): 39-43.

(收稿日期:2021-07-17)

猜你喜歡
銜接實驗教學
LabVIEW下的模擬電路實驗教學創新對策
基于科學探究的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探索
網絡與云技術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復變函數級數展開的可視化實驗教學
復變函數級數展開的可視化實驗教學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微課”教學模式的探討
談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初探
論刑事技術與刑事偵查的銜接與配合
高一英語教學不可忽視的環節
高職數學與高中數學銜接問題的對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