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對話,尊重賦能

2021-12-16 16:50沈舒娜
當代家庭教育 2021年31期
關鍵詞:家園合作

沈舒娜

摘 要: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內容,關乎幼兒的整體發展。而家庭是幼兒認識的第一個環境,家庭教育會影響幼兒的身心發展。幼兒園與家庭作為影響幼兒心理發展的兩大重要系統,兩者如何建立合作模式,有效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是當下十分關注的問題。對此,我們以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為目標,探索新型家園合作模式,積極開展家園合作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活動。

關鍵詞:家園合作;幼兒心理教育;合作對話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 (2021)31 -0031-02

【Abstract】Childhoo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and is related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The family is the first environment that children recognize,and family education will affec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Kindergarten and family are two important systems that affect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How to establish a cooperative model between the two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is a matter of great concern at the moment. In this regard,we aim to promote children’s mental health,explore new home-kindergarten cooperation models,and actively carry out home-kindergarten cooperation research activities on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words】Home-kindergarten cooperation;Childhood mental education;Cooperative dialogue

幼兒時期在兒童發展過程中是最重要也是最脆弱的時期,其智力、情緒、品格要素的發展都在這最初幾年間奠下基礎,而沒有發展的方面雖然日后也可以習得,但隨著年齡增長,付出的代價更多,成功的機會更少,所以,我們要抓住3~6歲兒童心理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幼兒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可塑性與模仿能力,他們的思想是不成熟的,自我意識還處在萌芽狀態,特別容易受周圍環境中不良因素的影響而形成不健康的心理,需要教師、家長幫幼兒進行心理調節和疏導。由于幼兒一日生活所處的環境大多數是“幼兒園—家”,因此,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家園合作是必然的。

1.我園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調查分析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觸的社會環境,家長又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重要他人。孩子是在關系中成長的,而與家人的關系往往會影響其一生的心理發展。針對家庭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通過全園調查發現,96.13%的家長認為幼兒健康中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同等重要的,但是有53.57%的家長自認為不具備實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與方法,有72.02%的家長提出從未參加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相關培訓活動,從而分析得出,家園合作背景下指導家長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家園合作背景下缺乏對家長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

現實社會背景中不難發現,大家都知道成人的心理問題的產生源于幼兒期,與其原生家庭、親子關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現實家庭環境中,親子關系中父母的權威性、無私性往往致使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出現很多心理問題。但由于幼兒園未設置專門的幼兒心理教育課程,教師也并沒有進行過專業的心理咨詢培訓,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更是力不從心。因此,家園合作對家長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也就敷于表面,只通過日常家長會給予一些建議。

(2)家園雙方缺乏“幼兒心理健康方面”問題的交流

調查中發現,96.43%家長都認為家庭致使孩子養成任性、堅強、獨立、孤僻等性格特點的關系最大,同時也認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幼兒園與家庭共同實施的。在幼兒園一日工作交流中,教師通常與家長溝通幼兒的行為問題,家長交流最多的則是追究孩子產生行為問題的原因,忽視幼兒背后的心理活動層面。又或者家長關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關注幼兒心理發展,與教師交流時,教師缺乏心理教育專業性,而導致交流障礙,實現不了教育共育目標?,F如今網絡發達后,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多通過網絡平臺,不能做到面對面充分交流。

(3)家園合作缺乏評價體系,成效不可視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需要家庭和幼兒園配合進行長期的觀察、記錄及反思,這一工作不是簡單通過幾次家長公開半日活動、家長講座、家長會等就能產生合作效能的。此外,家園合作缺乏評價體系,不能有效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和心理溝通技術,真正實現家園共育目標,使幼兒心理教育的落實流于形式。家園合作的目標也相對比較隨意,僅僅就個別問題及行為進行交流,而非系統地解決幼兒心理問題,更是缺乏評價體系,對幼兒的跟蹤調查、咨詢記錄、交談反思、合作成效沒有系統的可視化標準參考。

2.“合作對話”促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家園合作

(1)變更合作模式,激發家庭教育主觀能動性

合作是必然的,而合作不是只有一種模式。固有的家園合作模式:家長會、家長公開半日活動、家長講座都是老師在前,家長在后,家長如同學生般接受學習教育指導,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地位的不對等,并沒有發揮家長的主動性,家庭的力量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也被忽視了。因此,幼兒園在組織家長活動時,改變原有的合作模式,嘗試先運用“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初步了解家長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和需求,針對性地組織活動。例如,開設線下“家長成長訓練營”“家長沙龍”“家長與教師合作團輔”活動,線上“21天入戶陪伴”打卡等活動;幼兒園開設“家長成長訓練營”,由家長主動報名參與,活動形式有線下、線上模式;邀請心理學專家、教師、家長共同參與活動;改變活動原有的教師講說模式,利用“世界咖啡”模式或團輔合作模式,激發家庭參與幼兒心理教育的主觀能動性。

(2)搭建交流平臺,提高幼兒心理教育重要性

幼兒心理問題需及時和家長溝通,并在園內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以此減緩幼兒的心理矛盾,但更重要的是,心理干預措施仍需要家庭教育進行完善。因此,家園的交流互通平臺的搭建,能更好地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首先,我園在園內創設了專門的心理咨詢室,讓幼兒與教師、教師與家長能在良好的環境下進行家園交流。其次,幼兒園專門培養幼兒心理教師,參加專業的心理培訓,報考心理咨詢師資格證,參與名師工作室共同合作開展園內心理教育活動。通過對教師的專業發展,以點帶面提高教師隊伍對幼兒心理教育的專業性。例如,在“家長成長訓練營”中搭建家園交流平臺,每月定期開展線上讀書打卡或線下沙龍活動,讓家長有機會與同伴對話、與教師對話,共商幼兒心理教育經驗。最后,聘請專業心理咨詢師定期解答教師與家長在心理教育中的困惑,讓教師與家長有機會與專家對話。幼兒園通過資源的搭建,提供交流的平臺,讓大家感受到幼兒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3)創造成功經驗,提升幼兒心理教育專業性

引導家長正向看待幼兒心理健康發展,而非避而不談;明確自身在家園共育中的重要性,而非把心理教育看得高不可攀;關注幼兒一日生活,及時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狀況,互通交流無障礙,形成統一的家園共育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例如,我園通過“21天入戶陪伴”《家庭中的正面管教》線上讀書打卡模式,提高家長對幼兒心理教育的重視程度;通過線上打卡練習“如何提問”“如何贊美”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技術,幫助教師和家長掌握幼兒心理教育的溝通技能;通過家長每天在線打卡,教師點評的這種線上交流模式,不僅讓家長掌握了一些心理對話技術,更是用一對一的陪伴交流方式增加了家園溝通,更體現了家園心理教育的專業性,助推家庭教育總結成功經驗。在每一期的線上“21天入戶陪伴”結束后,再開展一次線下“家園團輔”活動,活動通過開始前的自我評量到最后的評分模式,讓家長看到自己改變的一小步,哪怕是提高一分的小改變,都是成功的一大步。

3.“尊重賦能”有效合作建構解決之道

(1)尊重與信任助長家園關系

每個人都有力量、智慧及經驗去改變,所以,無論是家園關系還是親子關系,教育的權威性都不是解決之道。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成人都會帶著預設,期許展開合作,一旦合作過程中,預設的目標沒達成,與期許不符,就會產生焦慮,造成沖突,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合作的基礎就是尊重與信任,尊重與信任是一體兩面,將能助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情感。學校信任老師,老師具有其職業特點,用愛心、耐心給予幼兒專業的教育指導;老師信任家長,在“家長沙龍”中,我們共同關注“解決問題”,答案不一定要老師給予,同伴的經驗或許更有啟發,找到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尋找成功的經驗;家長信任幼兒,相信孩子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不斷建構孩子的經驗,與孩子合作,建立新的平等信任的親子關系,更有利于幼兒的身心發展。

(2)以贊美為基礎并極大化賦能感

當人們被允許、鼓勵時,常擁有驚人的資源力量。尊重幼兒的發展順序,用正向的眼光看待幼兒心理教育,積極贊美是成功改變的一小步。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類性情中最強烈的,是渴望被人認同?!泵總€人天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贊賞。所以,恰當的贊美不但可以幫助孩子重拾自我價值感,提高自信心,更可以幫助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有了良好的親子關系,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才會更有效。因此在“21天入戶陪伴”活動中發現,當大家運用“贊美的公式”對某一種好的行為進行贊美時,能激發幼兒對這個行為的更進一步嘗試與肯定。例如,在每天的“贊美技術”打卡過程中,家長嘗試贊美的公式:1.孩子的名字;2.孩子做的具體好行為;3.你的感受;4.問孩子“你是怎么做到的”;5.如果**(孩子的正向他人)知道你……,他會說些什么,當連續21天運用公式打卡時,家長對幼兒的贊美開始產生效應,幼兒逐漸往正向的方向發展,更具有行動力。當老師在打卡評價中,將同樣的公式運用到幼兒心理教育的家園合作模式中,贊美家長的改變,肯定努力,肯定真心本性,將會使家長擁有教育的信心,從而構建家園有效合作之道。

(3)建立合作解決之道的評價體系

在家園合作提升家長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建立與其相關的家園合作評價機制,實施家園互評的模式,促進家園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共同進步。幼兒園可利用每學期的期初期末家長會,結合幼兒成長的年齡特點,通過家園共商模式制訂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計劃,家長明晰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目標,關注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在學期末對一階段教育目標達成情況進行相互評價。同時,家園雙方還可以結合當前合作互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互相評價,在相互評價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總結經驗,促進雙方共同進步,最終引領幼兒健康成長。

總而言之,在幼兒階段,家園合作教育是必然的。根據現狀調查,當今家長文化知識水平較高,經常翻閱育兒書籍,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對幼兒教育也十分重視,改變原有的家園共育模式,搭建互通平臺,運用現代交流技術,創新合作對話,與教師對話,與同伴對話,與專家對話,通過對話的模式進行有效合作,建立家園教育機制,形成良好的家園共育氛圍,能夠為幼兒心理健康成長提供有效支持,保障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慧.基于家園共育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策略研究[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0(6).

[2]王瑞林.在家園合作中指導家長關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20(45).

[3]陳意文.家庭中的正面管教[M].中國婦女出版社,2017(6).

猜你喜歡
家園合作
農村幼兒園家園合作模式的發展對策探討
試論家園合作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
積極合作 家園共育
家園合作的意義及其途徑
淺析《指南》背景下幼兒園親子游戲的開展
家園齊合作,幼兒素質教育無擔憂
論家園合作共同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
關于幼兒園區域活動設置的思考與探索
家園合作在學前教育中的運用研究
區域游戲中兒童規則意識培養策略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