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2021-12-16 17:12詹少華
當代家庭教育 2021年31期
關鍵詞: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

詹少華

摘 要:道德與法治課程對于初中教育而言是至關重要的教學環節,是塑造學生健康心理的重要基礎,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深遠影響。而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是課程中的重點內容,本文主要從學生個性化學習特點和當前素質教學的要求出發探究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的有效性設計。

關鍵詞:初中教學;有效性作業;道德與法治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 (2021)31 -0113-02

【Abstract】The curriculum of moral and rule of law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link for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and it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shaping students' healthy psychology,and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students' future development.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moral and rule of law homework design is the key content of the course. This article mainly explores the effective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moral and rule of law homework design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personalized learning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current quality teaching.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Effective homework;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教師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要不斷開拓創新,突破傳統思政課授課的局限性,在學生的思想意識、充實思政課授課內容、緊系社會實踐三個重要層次著手,落實相關教學活動,由故事作為課堂知識的主要傳輸載體,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高效性的提升,選取優質的故事資源作為教學案例,增強課程作業對學生道德與法治能力的整體水平;同時,引導課程教學緊密貼合中國社會主義價值觀,并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作為課程知識的有效載體。

1.解讀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離不開相關的作業設計作為學生的課后補充和知識鞏固,但在新課改逐步推進的當今教育時代,面對學生素質教育新要求的提出,傳統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普遍存在問題和不足,若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解決,則會大大影響道德與法治作業的質量和水平。首先,是部分教師在布置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的過程中,過于注重以理論化為核心的知識內容,將課本中的知識轉化編寫為機械化的練習題目,讓學生在反反復復的重復練習中加強對知識的深刻印象與理解,但這種片面的教學方式往往與教學預期背道而馳,可能極大降低學生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其次,是教師在開展道德與法治作業的設計當中,忽略實踐環節在作業中的有效滲透,道德與法治能力的培育不能局限于理論化的知識,教師應更加注重學生的日常行為和實踐活動,通過躬行實踐的方式體驗不同的道德與法律課堂,借助實踐環節將所學知識進行遷移應用、深化理解,從而達到高效作業布置的理想效果;最后,是在作業評價設計層面,教師所下的功夫略顯不足,導致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得不到客觀公正的評價,從而無法獲得教師針對性的指導意見,將會極大程度降低作業布置的實際效果,同時也將一定程度弱化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

2.把握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的主旋律和新原則

當前以新課改為宏觀背景,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導向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作業設計,應保持其本身的實效性和多元性,從而保證所布置的作業能夠發揮其最大功效。傳統的初中學科作業往往都呈現較為機械的狀態,是利用題海進行堆砌而成的,從而削弱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科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因此,教師須吸取前車之鑒進行作業設計的優化與改革。教師在設計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時,首先,應把握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的原則,即在作業內容中既有以應試教育為主的題目案例,同時需要結合相應的學習實踐活動進行知識的深化,讓學生能夠在理解知識的同時,提升運用知識的能力;其次,教師需要把握道德與法治作業量的科學性,本學科的實質意義在于讓學生能夠掌握道德知識和法律法規,培育學生良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而作業所起到的只是輔助性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科學合理地把控相應的作業量,同時減少作業的復雜性,而是在作業的綜合性方面進行有效提升,發揮其本質功能;最后,教師應注重作業的趣味程度和多樣化特征,所進行的作業設計應從趣味性和多元化的角度出發進行探索,教師應基于學生年齡階段的特征深度分析作業設計的要求,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新奇的事物往往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熱情,因而教師在作業設計中應采用多元化的途徑,讓學生能夠通過不同的實踐環節以及不同類型的作業模式進行目標的完成,從而在此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水平。

3.探索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的有效途徑與方法

(1)靈活生動,落實趣味化作業內容的有效性設計

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需要相應的趣味程度,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科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因而初中教師在設計道德與法治作業的過程中,應基于作業本身的趣味性出發開展探索,在作業設計當中融合靈活生動的教學內容,將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轉化為激發學生課程興趣的媒介,一定程度減少傳統作業所帶來的負擔感,解決學生對于作業的厭惡和反感情緒。

比如,以《網絡生活新空間》這一課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新模式下熱門的短視頻形式,讓學生在家長的監督下,每天通過互聯網觀看與“道德與法治”相關的短視頻或短篇文章,并記錄自己在觀看閱讀后的感悟,作為學生每日的基礎作業,在課堂中“以網觀法”的環節中進行交流。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平?;ヂ摼W的使用過程中總結出相應的道德規范和規則,并在課堂中向其他學生進行分享。

分析可得,將趣味生動的教學內容在學生的日常作業設計中進行充分滲透,一方面能夠將傳統教學作業布置所帶來的壓力和負擔轉化為學生對于學科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生動有趣的作業設計,可以有效提升學生投入作業實踐活動的專注度,并讓學生在良好的實踐體驗中提高完成作業的質量和水平。

(2)躬行實踐,提升實踐化作業途徑的有效性設計

實踐環節是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作業內容的滲透其主要目的就在于將學生所學知識進行深化理解和應用轉化,將紙面文字轉化為培育學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的基礎。同時,實踐環節的進一步開展,能夠幫助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尋求道德與法治的落腳點,通過社會實踐提升其學科綜合能力。

比如,在授課《積極奉獻社會》一課時,教師除了布置相應的紙面作業之外,還可以設計相關的社會實踐環節作為學生的課程作業內容。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月為時間周期,在一個月內需要完成4次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社會實踐作業前需要向教師提前報備,并且需要學生對個人或團體的社會實踐活動以文字、視頻、照片等多樣形式進行記錄,而在往后的課堂中將社會實踐的經歷和感受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和分享。

分析可得,在課堂教學中融入道德與法治相關的社會實踐,將社會實踐作為初中學生道德與法治課程日常作業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社會實踐深化觀念認知,鞏固課堂知識,并切實提高知識的可應用性。讓學生在實踐反饋中滲透課本知識內容,可以有效加深課本知識的記憶,同時逐步強化學生與時代社會的緊密聯系。

(3)情景再現,開展多元化作業方法的有效性設計

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不能單單局限于課本知識內容的組合,更要通過多樣的授課方式開展多元化的思政教學工作,讓趣味性課堂引導學生進行課本內容的深度學習。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可以采取以學生為主導方式的多元化授課模式,利用課堂小品、場景還原、小組討論等方法增加授課內容的豐富性,完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作業設計架構。

比如,在《誠實守信》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小品演出匯報”的作業形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本節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所講的“誠實守信”的主題設計與之相關聯的小品故事,并要求學生在小組內自覺開展角色分工、工作安排等程序,并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開展構思和排練。而最終的課堂成果展示是由教師邀請學生以小組形式輪番上臺表演,教師通過形體、情節、表現力等方面對學生的課堂作業成果進行科學評分,最終評選出較為優秀的匯報表演作品作為本節課堂的“優秀作業”。

從教學案例分析可得,以故事為授課基礎背景,在故事中融入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并讓學生在情景表演中完成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與此同時,讓學生以故事為中心,開展小品演出,可以最大化還原故事的真實性,讓學生在故事中感受道德與法治的力量,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實質性的提升。

(4)適當有度,把控科學化作業總量的有效性設計

教師在針對初中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作業量布置的層面需要下足功夫,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教師不應該讓作業成為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負擔和阻礙,因而需要科學合理地對作業總量進行制定。同時,教師應將作業布置進行碎片化的處理,使作業滲透于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的同時占據較小的時間比例,減少作業所帶來的負重感。

比如,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針對作業量的把控應依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基礎進行制定,從而不斷提升作業設計的個性化和創新性,使作業更加契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此外,教師應將作業進行分散性布置,并盡量在課堂中讓學生完成道德與法治學科的作業,降低課后作業的布置量,從而減輕學生的課后負擔。同時,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的方式進行線上作業的布置,讓家長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互動中。

分析可得,針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作業總量適當有度的把控,能夠有效轉變傳統教學中作業給予學生的負重感和無力感,讓學生能夠在初中階段的課堂解放天性,培育積極的學科觀念。另外,對于作業量進行科學合理的布置,能夠極大程度提升作業的完成質量和水平,有效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整體效率。

(5)一分為二,建立全面化作業評價的有效性設計

作業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整體情況的客觀反映,為之后的補充教學提供完備詳細的資料,故而教師在作業評價設計方面應盡可能講求全面性和客觀性。教師應從一分為二的角度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紙面成績,同時更應該注重學生正確思想觀念的培育情況,以及其綜合實踐能力的整體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化的綜合發展。

比如,教師在當前教學實踐中構建對學生作業評價的設計,一方面是看重學生作業的實際完成情況,并從作業質量和日??荚嚋y驗兩個環節解讀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教師應定期舉行針對學生心理素質、道德品質和法律意識的測評活動,可以借助“法律知識競賽”“心理健康評測”等相關環節檢測學生思想觀念的培育情況以及對于道德法律的應用能力。

分析可得,對于現代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作業評價的設計不能再延續傳統教學中“分數至上”的教學原則,而是更應注重作業評價整體的科學性和全面性,制定不同層面對學生的學科能力進行考核,逐漸由單一化的評價方式轉變為綜合性的多元化作業評價,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初中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

4.結語

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授課,是引導學生凝聚正確思想覺悟、構建優良品性的重要環節。而作為其中關鍵部分的作業設計,應緊緊圍繞學生的中心點,從理論和實踐兩個主要方面著手設計,加強對于有效作業的基本設置,以此深化學生的知識理解與運用能力,從趣味度、多元化、科學性的角度由淺入深完善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的龐大體系,引導學生在作業中開展有效學習,進而借助高效化的作業設計來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強化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汪勇.話題式教學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作業設計思路探究[J].考試周刊,2020(51).

[2]魏娟.七年級教科版《道德與法治》課后實踐作業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贛南師范大學,2018.

[3]沈莉紅.基于學生需要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行為作業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0(4).

猜你喜歡
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教材研讀思考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關于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文化遷移的探討
淺談“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對初中數學教學的作用
淺談初中班級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導入,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