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中習題“變式”的應用探究

2021-12-16 17:12邱火旺
當代家庭教育 2021年31期
關鍵詞:變式應用探究小學數學

邱火旺

摘 要:數學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重要學習科目,通過數學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的學習以理論知識與計算習題為主,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確保學生能使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習題變式主要讓學生能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數學習題,進而在長期練習中提升自己的數學運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習題變式;應用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 (2021)31 -0131-02

【Abstract】Mathematics is an important learning subject on the path of students' learning. Through mathematics teaching,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study of mathematics is mainly based on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calculation exercises. While mastering the basic knowledge,students must also master problem-solving methods and skills to ensure that students can use mathematical knowledge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Exercise variations mainly allow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math exercises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directions,and the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use mathematics in long-term practic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Exercise variants;Application to explore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教育對教師的日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數學科目的教學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較高,作為教師要結合學生 實際需求積極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通過習題變式教學能夠有效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多重思考下加深自己對習題變式的認識與理解,并將其有效運用在今后的深入學習中,保證學生時代數學學習能力。

1.習題“變式”在小學數學中運用的原則

(1)可行性原則

可行性原則是習題變式在小學數學中應用的最基本原則,只有建立在可行性原則基礎上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思維和能力發展上還未發展成熟,在學習上依然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這就將教學的引導性交到教師手中,作為新時代的數學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目標,在使用習題變式教學時要為學生選擇適中的數學習題,不要過于簡單,這會讓學生覺得沒有達到練習的效果,只是在一味地重復之前的習題教學,當然題目的選擇也不能過于困難,這會讓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同學覺得力不從心,從而打擊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要為學生的習題變式教學選擇適合且有度的數學習題,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

(2)針對性原則

不同的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他們所體現的是個人對教學理解的不同,雖然習題變式可以有效運用于數學教學中,但教師要根據自身教學內容與任務的不同有針對性地開展習題變式,保證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對學生的課堂教學主要有新課教學、復習課和習題課,無論是在哪一種課程教學中,習題變式都應存在其中,面對不同的教學教師要具有針對性地開展習題變式,比如在新課的教學中要注重新知識的講解,在教學中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技巧,在復習課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思想,還要在習題變式的教學下對相關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傊處熞Y合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開展具有針對性的習題變式教學。

(3)參與性原則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師及時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正確認識學生的學習地位,在日常教學中不要以教師的講授為主,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提高自己的數學運用能力。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讓學生從被動地位轉換為主動地位,讓學生在自行探索中發現數學規律,在后續學習中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問題解決中,最終在習題變式的幫助下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2.習題“變式”在小學數學中運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1)注重教材的使用

教材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日常教學的主要材料,教材中的所有內容都是經過國家嚴格審定才被允許印發在數學課本中,數學來源于生活,學生學習數學為他們的日常生活服務,兩者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在小學的習題變式中教師使用的習題都來源于學生的數學課本,通過數學課本習題的練習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課本是連接課堂與教學的重要橋梁,我們沒有理由放棄使用,在習題變式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材的使用,根據自己的教學需求為學生的教學選擇合適的數學習題,讓學生在數學教材與習題變式的結合下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遵循循序漸進原則

數學科目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生若想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便要持之以恒地練習,在長期的練習中掌握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小學時期的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對教師和家長具有依賴性,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在發展的過程中,作為教師要正確認識到此階段學生的發展和學習心理,方便為他們的學習開展有效的教學策略。在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要有計劃、有目標地設計教學活動,在教學中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教師的慢慢引導和教學下使學生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3)加強新舊知識間的聯系

數學科目是一門復雜的理論學科,學生在學習時常會感到力不從心,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綜合能力正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因此在數學學習上一時之間并不能看到明顯的效果。數學知識之間緊密相連、密不可分,前面學習的知識為學生之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樹立全局觀念,在教學中要注重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在教授新課的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對之前的內容進行有效的復習,讓學生在學習新內容的同時進一步加強他們對舊知識的認識與理解,如此循環往復可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讓學生在新舊知識之間實現有效轉換,不斷提高自己的數學運用能力。

3.小學數學教學中習題“變式”的應用探究

(1)數學語言中的“變”

數學語言是組成習題的基本要素,在數學題目中它會告訴我們一定的條件或已知內容,隨后要求我們結合已知內容解答提出的問題,以此考查做題者對解決數學問題的基本能力。當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解答時首先要讀懂題目,對題目中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哪些內容對我們解決問題有用,哪些條件是用來迷惑我們的,這些基本的要素對我們解決問題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數學習題變式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讀題目,加強他們對題目內容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提升他們對數學語言的閱讀能力,在今后的數學練習中能夠充分了解題目所要表述的意思,進而有效解決相關問題。

比如,教師對學生進行《表內乘法(一)》一課教學時,書本上有這么一個問題:①小明去到商店中買文具盒,貨架上顯示一個文具盒8元,如果他要買3個文具盒一共要花多少錢?②小明身上有24元錢,他到商店里去買文具盒,貨架上的文具盒8元一個,如果他要買3個文具盒那么他所帶的錢夠嗎?通過對上述問題的分析我們發現兩個問題的解法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都需要先將買3個文具盒所花的錢算出來,只不過第二問比第一問多了一個錢夠不夠的問題,但最終解決問題的根本都是要將買文具盒的錢算出來,再進行其他運算。在習題變式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對數學題目的理解,教學生抓住題目中存在的主要內容以及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最終結合自己所學的相關知識對題目進行完整有效的分析,注意字詞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準確掌握題目告訴我們的相關內容,有效解決問題。

(2)數學習題中的“變”

習題是數學教材中的重要組成內容,通過習題變式練習可幫助學生鞏固教師在課堂中所教授的有關內容,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在數學習題變式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建多樣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習題變式的有效作用,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與理解,從習題變式訓練中逐漸掌握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在后續的繼續練習中對數學公式的建立、數的運算等相關內容有全新的了解。習題變式與數學課堂的結合可加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加強自身解決問題的興趣,在不斷的練習中學會主動探索問題、找出方法解決數學問題,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小數乘法》教學中,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為外出活動準備所需物品,芳芳準備買3個風箏,一個風箏3.5元,一共需要花多少錢?學生在計算時先將3.5元中的元提出來,將3×3,最終再將5角換算成0.5元乘上3,將最終的價格加起來便是芳芳所要花的錢,學生也可以直接將3×3.5得出最終結果,這類題目就是為了幫助學生了解乘法的運算。教師又對學生提出問題:學校要對宣傳欄刷油漆,這塊宣傳欄長2.4米,寬0.8米,如果每平方米要用油漆0.9千克,則刷完這塊宣傳欄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這個題目學生可直接用2.4×0.8×0.9得出最終結果,與上一個不同的是這一題是小數乘小數,但是他們的運算方法卻是一樣的。由此可見數學習題雖然在結構上有了改變,但最終的計算原理卻是相同的,學生可以使用同樣的問題解法解決許多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習題內部,了解問題的實質,不要被習題的表面形式所迷惑。

(3)習題解法中的“變”

小學數學的習題擁有多樣化的變式形式,當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解答時不僅存在多個題目可用相同解法解決的現象,還存在著一個題目可用多種解法的現象,但要實現一題多解學生本身應具備堅實的數學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下對相關問題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從而找出可解決該問題的有效方法,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多個不同的方面思考問題,讓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知識,對習題進行分析,最終找出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實現一題多解,讓學生的思維在長期訓練下得到明顯提升。

當教師對學生進行《運算定律》教學時,本課主要向學生介紹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書中有這么一個問題:李叔叔準備騎車旅行一個星期,在騎行的某一天,他早上騎行了40千米,下午騎行了56千米,問李叔叔這一天一共騎行了多少千米?學生列舉出兩個式子40+56和56+40,最終的結果相同。但學生在學習本節課內容之前并未接觸到加法交換律等相關知識,因此會受之前所學知識的影響,分別對兩個式子進行計算,發現最終結果都是一樣的,在學習本節課內容后直接一看就知道結果的一致性,學生不用將結果進行拆分計算便可以知道結果的大小,方便了學生的日常學習,有效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教師再對學生提出問題:李叔叔第一天騎行了88千米,第二天騎行了104千米,第三天騎行了96千米,如何知道他這三天騎行了多少千米?在計算中有學生直接將三者相加,有學生先將104和96相加,得出的結果再加上88,得到最終結果,通過這兩種方法都可將最終結果計算出來,實現了題目的一題多解。

4.結束語

小學階段是學生打好學習基礎的重要時期,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保證他們的學習基礎。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要將習題變式融入自己的日常教學中,通過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為學生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習題變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在習題練習中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再加上教師的有效引導切實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建輝.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習題“變式”的應用分析[J].考試周刊,2020(A0)

[2]曾海軍.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習題“變式”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2020(38).

[3]徐秋麗.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習題“變式”的應用探究[J].考試周刊,2019(31).

[4]呂慧英.小學數學習題課變式教學初探[J].吉林教育,2017(31).

[5]仇亞山.對小學數學習題課變式教學的探索[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7(04).

猜你喜歡
變式應用探究小學數學
從“解法自然”悟“變式自然”
電預熱在城市熱水供熱管網施工中的應用分析
幾何畫板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例談基本不等式的變式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