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老撾推行“革新開發發展”的歷史原因

2021-12-19 15:09敖旋倩
海外文摘·學術 2021年20期
關鍵詞:對外開放老撾

敖旋倩

摘要:改革和對外開放是老撾人民政府在1986年做出的決議,改革前,老撾經歷了農村合作社改革的失敗,面臨著人才大量流失、經濟發展動力不足、過度依賴外國援助的困境。在平定苗族叛亂,穩定國內政局后,政府著手開展經濟建設。對于當時十分依賴外國援助的老撾來說,相關援助國也會對政府做出的決策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影響。本文將從國內和國際兩方面展開,淺析政府做出這個重大決定的歷史原因。

關鍵詞:老撾;革新發展;對外開放

中圖分類號:D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21)20-0023-02

改革開放前,老撾處于較封閉、保守、落后的狀態。政府于1986年11月進行政治和經濟改革后,這一狀況大有改觀。本文將嘗試分析促使政府決心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歷史原因[1]。

1國內原因

1.1權力逐步集中

1975年12月,人民代表大會在萬象召開,老撾進入一黨執政時期。初期政府急于重建國家政治秩序,將前政府的官員、軍官送進了勞改營。在此期間建設的所有基礎設施雖不算完備,但為對外開放提供了一定的基礎設施保障。中央政府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權力逐漸集中,是新政策得以推行的保障。

1.2 苗族抵抗逐步平息

建國后苗族反抗勢力常年活動在山區。1977年起義被鎮壓,首領王寶逃往美國。80年代,國內反對力量受到很大打擊,政府和社會的神經逐漸放松,小規模商業活動復蘇。政府對人民生活的全方位嚴格管控逐漸放松,日常消費品重回市場。民眾漸漸有了財富積累,民心日趨穩定。同時,一個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也逐漸形成,人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有了保障。這是吸引外資的基本條件,也是革新開放政策推行前,需要做的基礎工作之一[2]。

1.3 貧窮落后的現狀

老撾的農村在建國前以自然經濟為主,高地少數民族依靠簡單的鴉片貿易。新政權出于經濟和政治的雙重考慮,于1978年年中開始農業集體化改革,合作社數量不斷增加。然而推行不久,南方又遭受了嚴重的洪澇災害,反對的聲音也開始出現。因為不少農民被強迫拉入合作社,被迫上繳生產工具卻幾乎沒有得到補償。加上勞動積極性也不高,農村地區的生產氣氛也緊張起來。很多農民由于不滿政府政策,也開始離開居住地以尋求更多發展機會[3]。

這不僅削弱了生產,還嚴重損害公有制經濟基礎及計劃的福利保障。于是政府對建立合作社的速度進行了調整。凱山在1979年年末宣布取消一些對小型私人企業的限制,人們可以更多地根據市場價格進行商品交換。同時政府也開始組織貿易合作社,與國家展開貿易會有相應優惠。

然而合作社經濟并沒能按政府預期推進。80年代早期,集體主義經濟開始瓦解。私人、市場貿易則慢慢發展起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政府面對新的經濟狀況,如果不及時做出政策調整,不僅不利于經濟發展,也不利于統治的穩定。政府不得不重新考慮經濟的發展方向。這是政府決心改革的根本動力[4]。

同時,鄰居的發展也令人羨慕。1975年前,泰國東北部相對于萬象,十分貧窮落后。80年代后期這些城市迅速發展成現代化城市。此時老撾居民的電視機、收音機擁有量大幅提升,看到泰國人民不斷豐富的物質生活,也希望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而現狀卻是1975年末,越來越多的公民因高壓控制和貧困的生活現狀逃亡。對想穩固統治的政權來說,貧困的人民是最大的不穩定因素。政府長期穩固的統治需要確保就業且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滿足人民身心理需求。這使政府意識到了人才對國家的重要性,逐漸開放政策以吸引流亡者回國投資、工作。同時大力發展教育、技術培訓,為改革和開放提供人才。

1.4高壓控制逐漸放松

1978年,勞改營里的工程師、老師、醫生、司機開始派往崗位。1980年后,他們被陸續釋放。1986年,所有人被釋放。80年代前,老撾人與外國人接觸受到嚴密的監視。80年代起,與外國的接觸限制逐漸放寬,這成為86年末對外開放的一個過渡過程,為開放國門做好心理準備。

2國際原因

老撾自從擺脫法國殖民地這個身份開始,國際援助就是其各時期政府財政赤字的重要補貼來源,尤其是鴉片貿易成為稅收支柱的時期,鴉片貿易的稅收最多占到總稅收的二分之一。當鴉片稅收不足時,甚至可以說,國際援助的多少與政權的穩定性息息相關?!?0世紀50、60年代,老撾主要依靠西方發達國家和日本的援助,美(1955年開始)、法(1955年開始)、日(1958年開始)、英(1960年開始)四國每年的援助金額分別大概是5100萬、150萬、93萬、20萬美元, 中國50年代末期開始援助老撾。70年代開始,中國成為老撾最大的援助國之一,年援助金大約1000多萬美元。民主德國1986年開始捐助老撾,年平均230多萬美元,還有匈牙利、蒙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為老撾提供了慷慨的援助[5]?!?/p>

越南自老撾建國初期就對老撾施以援手,雖然越南在很大程度上引領著老撾的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老撾建國初期的越南,仍是生產力不發達的傳統社會,仍以農業為基礎。這對當時一心求發展、求進步的老撾政府領導人而言,越南并不如蘇聯有吸引力。蘇聯對老撾的幫助是全方位的,不僅僅是投入資金。早在皇家老撾政府及其后的第三聯合政府期間,蘇聯就已經為貢勒的軍隊提供軍需,給巴特寮的軍隊帶去大量武器裝備,甚至幫助巴特寮軍隊成為正規軍。1984年蘇聯開始大量援助老撾,年平均5000多萬盧布。當時的蘇聯還承擔起了工業老大哥的角色。蘇聯的意見對老撾領導人的決策影響重大。加強社會主義陣營各國間的國際合作也是蘇聯的期望[6]。

另外幾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矛盾也對老撾人民革命黨領導的決定產生了影響。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中蘇關系惡化,1978-1985年,越南入侵民主柬埔寨, 1979年中越開戰。越南和老撾長期的同盟關系和歷史上越南對老撾建國的幫助、領導人之間的友誼,都使老撾毫無懸念地站在越南一邊。中國暫緩了自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的對老撾的大量援助。這使得老撾必須與其他國家有更多的協同合作。但同期,泰老關系則得到改善,兩國1979年簽署聯合公報,泰國解除了對老撾的一些貿易限制。老泰間的國際貿易額也隨之逐年增長。雖然之后由于柬埔寨問題,泰老關系上下波動,但兩國的國家貿易一直沒有徹底終止[7]。

東歐劇變前后,來自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的援助逐年減少,老撾需要尋求新的國際支援來源。中老關系80年代中期開始逐漸修復。因為中國自改革開放以后,取得的經濟建設成績不可小覷,世界局勢也更加復雜多變,老撾出于自身發展需要,非常需要和中國這個鄰居搞好關系以爭取支援。而促進兩國友好關系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經濟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8]。

總的來說,促使老撾政府改革的根本原因是本國貧困的經濟狀況,要實現國家富強離不開經濟發展,經濟要發展不得不對現有制度進行改革。當時國家權力集中在中央,苗族起義也被平息,國家政權逐漸穩定,使改革成為可能。隨著高壓統治的逐漸放松,敢提意見的人越來越多,促成了具體的改革方案。與此同時,在多國的長期援助以及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老撾堅持不對外開放已經不現實,積極開展與多國的國際合作才能爭取更多資源為本國發展助力。為擺脫對國際援助的過度依賴、保障政權穩固,老撾必須通過發展經濟獲得更多稅收,以支撐國家的正常運轉、提高公共福利保障制度,使人民安居樂業。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使老撾政府推出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政策成為必然[9]。

參考文獻

[1]姆·耳·馬尼奇·瓊賽.老撾史[M].廈門大學外文系翻譯組.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4.

[2]申旭.老撾史[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11.

[3]何政.老撾2015-2016國情報告[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8.

[4]鄒懷強,黃慕霞,陶文娟,等.老撾文化概論[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中心,2015.

[5]ANOUSONE THEPPHAVONG.中國對老撾的援助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18.

[6]格蘭特·埃文斯.老撾史[M].郭繼光,劉剛,王瑩,譯.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1.

[7]胡德坤,彭班.試析中國對老撾的經濟援助[J].現代國際關系,2019(7):6.

[8]KANMANY PIENGKHAMSONE.革新開發以來老撾政治體制改革問題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8.

[9]張成霞,洛瓦希亞姆.老撾高等教育政策變遷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9(18):7.

(責編:李慧娟)

猜你喜歡
對外開放老撾
“中國優秀電影走進老撾”巡映活動落幕
財經科學(2016年10期)2016-12-19
我國對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研究
對外開放對金融發展的抑制效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