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嘉理行紀》中的西南物象與人象研究

2021-12-19 15:09曾瑄
海外文摘·學術 2021年20期
關鍵詞:西南物象

曾瑄

摘要:19世紀中葉,清政府的大門被列強打開,不少西方探險家、商人、傳教士紛沓而來并將自己的所見所聞以文字記載的方式保存了下來。這些記載大部分僅僅涉及到通商口岸和沿海地區,內地省份較少有人問津。而馬嘉理為了向英國尋求西南的通商之路,不顧危險踏上了西南地區這一蠻荒之地。本文將以其《馬嘉理行紀》為研究對象,分析19世紀后期少有西方學者注視的西南物象及人象。

關鍵詞:《馬嘉理行紀》;西南;物象;人象

中圖分類號:K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21)20-0031-03

0引言

1874年,為了協助英國開辟意義深遠的印中路貿易通道,馬嘉理肩負重任奉英印政府之命深入中國腹地,到西南地區探路。而在那時,以蠻荒、落后、原始為標簽的西南地區鮮少有西方人敢于涉足。對于西南地區的形象構建大多未經親身體驗,而是社會集體現象物的成果。因此,《馬嘉理行紀》對于研究西南形象的意義顯而易見。

在這一行紀中,馬嘉理記錄了人在異鄉的生活,涵蓋廣泛內容,包括氣候、風景、建筑、服飾、飲食等狀況。這些內容無不對研究西南形象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研究資料。本文正是以此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文本內容的解讀,分析出馬嘉理筆下的西南物象及人象,力圖拓展西方分眼中中國形象的研究范圍并提高國內學者對西南形象的關注度。同時,也期望文中所反映的形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國人的反思。

1西南物象——注視者眼中的“異國情調”

作為相較沿海地區而落后的西南地區,以其荒蠻之印象給不少西方人增添了神秘之感。而深入此地的馬嘉理以其注視者的視角通過講述自己的經歷將西南物象呈現出來。

1.1“衣”在西南

西南地區少數民族較多,其充滿異域風格的服飾吸引著馬嘉理這一西方人的視線,而他對這些服飾的描寫也反映出這位外來注視者筆下的服飾物象。首先其形象的一大特點是具有自然元素?!捌渲幸曾喿烀缱顬樘貏e(他們的衣服背部類似鴨嘴)”[1],“布朗族則頭類似大烏鴉”[1],從其名字及服飾特點上也能看出這些少數民族對自然的敬仰,及其傳遞的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冀望。

馬嘉理筆下的服飾物象的另一特點則是鮮艷且精致。不同于普通漢人樸素單調的衣裳,西南地區的人們更偏愛花哨鮮艷的服飾?!耙恍┤藦倪吘常ㄈ缬啦蝌v越州)而來,服飾猶好重彩及刺繡。他們身著紅色菱形花紋的布制上衣,據說此種布匹是騰越州特產。路上還遇到徒步旅人衣上飾有淺紅或黃色腰帶及飾帶[1]?!碑斎?,不僅僅是花哨的顏色易于引人眼球,許多服飾上的刺繡更是其點睛之筆。其獨特的紋路圖案,為其增添不少神秘色彩。因此,對于馬嘉理這一外邦人,初次來到西南接觸到此類服飾,則感到非常奇特。

1.2“食”在西南

飲食在《馬嘉理行紀》中多次被提及,自行解決溫飽時自然比較隨意,廚師常為其準備的主要以雞鴨為食,一方面是旅途經費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受當地餐食習慣的原因。而來自異國的馬嘉理對飲食難免有不滿。他在文中提到,“我中午飯通常吃得很隨便,廚師匆匆弄個煎蛋卷,炒點雞肉”[1],“已經吃了很多天雞鴨了,想換換口味,吃點兒好的[1]?!币虼?,在他看來,自備的冷肉罐頭才是“絕妙的”[1]。

當然,得知馬嘉理的到來,不少官員也盛情接待宴客彰顯其東道主之風范?!白蛲?,縣令還送來超級豪華美味,8個巨大木盆,內盛56只碗,裝各式美味及甜品,不一而足,全出自進屋時所見廚師與4個官府的廚師之手”[1]。雖有曲意奉迎之嫌,但也充分體現上層人士飲食之絕佳。

而馬嘉理對西南飲食的深刻印象大概能以“奇異”二字概而貫之。曾行在臨近貴州省城途中偶遇數商販,帶有裝有小狗的籃子趕往市集。問及仆從得知“狗乃為苗人而備”[1]。有此經歷,以苗族居多的貴州地區不免被貼上喜食狗肉之奇異飲食形象。而這一奇異形象還源自于另一次在云南省境內一官員府上就餐。他偶然發現自己吃的竟是章魚,異常震驚。轉而在文中寫道,“中國富裕階層確實常吃這種魔鬼魚,它有一種特殊的臭味,我想中國人就喜歡這種味道吧”[1]。馬嘉理因為自身不喜愛章魚,便把章魚稱作“魔鬼魚”,且認為此魚有特殊臭味而非海鮮之鮮味。由此,文中喜好吃章魚這一飲食習慣在其筆下顯得更為怪異。

1.3“住”在西南

“西南地區的客?;蚵玫甑淖∷耷闆r,是英國人行紀中最為熱忠描寫和詬病的”[2]。馬嘉理的行紀也屬其中之一。在他筆下,中國客棧房屋簡陋且非常臟亂,住宿環境非常糟糕。有的床鋪不過用厚木板架于原木搭于三腳架之上,上面再鋪一層骯臟稻草即可。甚至在一些鄉鎮,只能宿于草棚、谷倉。旁邊挨著豬圈廚房的情況常有,又臟又臭,衛生條件堪憂。故馬嘉理也在行紀中抱怨,“連續三個星期,我睡在骯臟不堪,煙霧窒息的房間里,一天旅程結束之時,找不到地方舒服的休息或寫信,我是多么失望”[1]。所以,若偶然碰見一安靜整潔的住所,在他看來“仿若天堂”。

“天堂”般的住所并不是完全沒有,只是稀少,并且大多數是優先為達官貴人提供。馬嘉理在旅途中幾次因他人提前辦理入住而未能住進較舒適干凈的房間,而這些人大多為有錢官員而備。這從一方面能看出中國的社會背景,封建官僚政治經濟生活的存在。而另一方面也反映著社會現實,有權有勢才能享受上等的生活條件,而這些是當時普通百姓所無法企及也無法想象的。

1.4“行”在西南

西南地區地形復雜,主要以高原、山地為主,加上當時西南地區本不開化,較為封閉,“大多數在中國內地旅行的西方人的交通工具還未受到技術革新的沖擊”[3],故發展較為落后。如此一來,交通便成了一大難題,只能依靠轎子和馬匹。許多情況下要么陰雨綿綿,道路濕滑,要么荒涼死寂,破敗不堪。讓他不禁想起,“英格蘭老家的親切快樂和舒適歡愉不斷浮現在眼前,真向往奢華的物語啊”[1]。在他看來,如此破舊粗糙的道路,即使在英格蘭最貧窮的鄉村也無法忍受。

但不得不提的是,馬嘉理筆下也呈現出西南地區的秀麗風光及繁榮市集。雖然地形導致交通不便,但這也造就了西南地區的獨特景色。峽谷、高山、洞穴美不勝收,顯現出其最原始、未經人工雕琢的大自然景象。馬嘉理曾偶見一奇觀,“橋下幾百處有河水,沿高約140英尺懸崖飛濺而下,實人間美景。河床甚寬,水流一分為二向下飛瀉,各有其美,激流沖刷褐色巖石,景致更佳”[1]。這樣絕美的自然景象使這位來自英格蘭的西方人都嘆為觀止,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長期行走在破壞荒涼的路途上,不時也會碰見熱鬧市集。在其行至貴陽時,“街上熙熙攘攘”,“一路風景如畫”,“人群彬彬有禮”[1],因此他稱“我甚愛此地”[1]。在馬嘉理筆下,西南地區既有其落后不前的一面,也有其賞心悅目的一面。

2西南人象——套話的現實再現

法國當代比較文學學者巴柔曾專門探討過形象與套話之間的關系。他認為套話是“形象的一種特殊而又大量存在的形式”,是“單一形態和單一語義的具象”,“這個具象傳播了一個基本的、第一和最后的、原初的‘形象’”[4]。在19世紀的西方作品中,中國不再是受人尊敬的理想國度,而是遭到蔑視和嘲笑。中國人的形象也是如此。有的作品會直接了當地表示對中國人地蔑視之情,或者至少也是采取嘲笑、俯就地態度。且“晚晴時期的英國來華漫游者,一般都受到了前人所寫中國游記中套話的影響,來華以后更以相關的套話對應凝視的現實”[5]。在《馬嘉理行紀》中,國人的惡習弊病、保守單一、軟弱等特性也在其筆下被呈現在大眾面前。

2.1 封建官權的形象

社會階級的影子無處不在,處于社會階級下層的總是社會的受壓迫者。而從《馬嘉理行紀》中,我們也能發現階級社會的存在。不僅如此,在官僚士紳群體中也有權力差距所導致的地位高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馬嘉理在西南地區所受到的待遇。

官方權威為馬嘉理的西南之行提供了便利。當行至鎮遠時,因遭到暴民煩擾特向縣令投訴,但“他隨機粗俗大笑,并為暴民開脫”,“我隨即出示通關文牒及總督信函,縣令態度為之一變,即令衙役護衛驛站,隨后安排轎子送我返回”[1]。在龍里時,馬嘉理僅送一短簡說明來意便讓本不愿接見的縣令“派員護送,當晚身著便服來訪,侯我晚餐完畢”[1]。這樣看來,這些官員并非真心想要款待馬嘉理,他們只是懼怕上級官威,聽命是從。這正是中國封建官僚制度在文中的表現。

此外,官差、仆人地位雖低,但相較于卑微的普通百姓來說,為某一官員當差極易變得驕橫無比,趾高氣昂。由于道路狹窄,高低不平,馬嘉理一行人極易與迎面而來的騾車騾馬發成碰撞?!耙坏┡鲎舶l生,我的轎夫毫不遲疑的斥責、鞭打牽騾人及牲畜。我驚訝于被打者竟能溫馴地對待如此攻擊”[1]。因此,不論是官僚士紳、或是官差仆人,這些形象都反映出西南地區仍存在的封建社會官僚制度作威作福的形象。

2.2 愚昧無知的形象

西南地區地勢原因與外界交流較少,信息傳播較慢。因此,西南世界的封閉讓人們的眼界也較為狹窄,對外國人的到來感到非常訝異和好奇。如果是在一些較大城鎮,情況還稍好,無人尾隨或盯視。但在一些偏僻的鄉鎮,時常發生會有圍觀尾隨,甚至發生暴亂的情況。馬嘉理在其行紀中寫道,“偶有過路人大張著嘴和眼睛,盯著看我吃飯”,“我們到達那個可怕的地方時,因為圍觀的人太多,完全進不去客棧,也無法將行李從船上搬下來”[1]。此種情況比比皆是,他們的愚昧無知不僅出于是對西方人外貌的好奇,還出于對外國人此行目的的打探。

這些人對自己的地質礦脈一無所知,一旦看到手拿鐵錘沿巖石邊走來走去,就會十分警惕,生怕外國人會發現地底的黃金。但如果僅是采集植物,他們便會以為是在研究藥物從而報以尊重的態度。

晚清西方科技知識和技術的引進和傳播,在東南沿海地區影響較為廣泛,而對西南地區影響局限性和不平衡性可見一斑。因此,中國西南地區大多數人們與外來人接觸較少,對外國人感到極為新奇。但他們的愚昧無知也不僅限于此,還表現在對自己的居住環境、地質地貌的不知不明。

2.3 惡習弊病的形象

西南人惡習弊病形象的由來與鴉片的關系密切。晚清英國傳開中國國門,鴉片在物資貿易中起了重要角色。而同時,鴉片吸食也嚴重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及社會風貌。這在馬嘉理的行紀中都有生動展現。

與其同行的周先生雖年紀輕,但卻癡迷鴉片。同行不上,不論住宿條件怎樣,只要一有片刻休息能吸食鴉片,他對其他的一切就都無所謂了?!八课骋豢诙妓埔l無盡愉悅”[1],“毫無疑問,這種放縱對中國人有相當大的吸引力,我常常嫉妒他們獲得的這種愉悅”[1]。而另一同行文書則與骯臟苦力“同吸其污穢煙槍”[1]。鴉片的泛濫對西南人民身心造成了極大傷害,為了兩文錢就與路邊小販吵嘴的文書以及收入微薄的苦力工人都不惜花錢吸食高價的鴉片。

馬嘉理雖說“嫉妒”他們的這種喜悅,但卻透露出對西南人民深受鴉片之害的同情和訝異。西南人民雖沉溺于這種毒品之害,但他們卻沒有深刻意識到鴉片已經侵蝕了他們的身心,沒有認識到這種不道德貿易和侵略的危害。而這潛在的危險也將一直持續累積遏制著西南地區的發展,甚至最終導致清王朝的覆滅。

3結語

《馬嘉理行紀》中記載的內容豐富,對西南地區的物象及人象都有著深刻的認識。他不僅將滯后的西南地區社會風貌呈現出來,同時也將當時鮮為人知的自然景象描述出來。而19世紀西方人眼中對中國的套話也在其所接觸的人群身上真實地表現出來,揭示了西南人民地惡習乃至劣根性。雖然馬嘉理由于身份及文化原因對作為“他者”的西南形象描寫可能有所偏頗,僅僅依靠國人的文獻資料來研究歷史確實不夠全面的。由此看來,馬嘉理筆下的西南形象對于我們認識彼時的社會現實具有深刻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英]馬嘉理.馬嘉理行紀[M].曾嶸,譯.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13.

[2]姚剛.晚清英國人中國西南行記研究[D].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20.

[3][英]約·羅伯茨.19世紀西方人眼中的中國[M].蔣重躍,劉林海,譯.時事出版社,1999.

[4]孟華.比較文學形象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5]洪思慧.晚清英國漫游者對中國社會空間的凝視[J].世界文學評論(高教版),2017(2):158-164.

(責編:李慧娟)

猜你喜歡
西南物象
古城西南兩座橋
“潮”就這么說
如何與物象相處
記敘文構思之“物象法”
Picturing Minds in Blonde
Country Driv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Stereotypes and Diversity
從中國傳統山水畫看藝術模仿
同為“漁夫”,異為“漁夫”
王安憶小說中的物象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