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族剪紙傳承與活化的探索研究

2021-12-19 15:09陳一凡蔡青
海外文摘·學術 2021年20期
關鍵詞:活化產業融合傳承

陳一凡 蔡青

摘要:隨著文化產業逐漸興盛,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部分,近幾年不斷引起人們的重視。筆者發現,雖然文化產業市場不斷擴大,但當前的非遺文創產品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政府、非遺所在地、文化產業參與者、消費者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以苗族剪紙為例,結合時代特色與非遺苗族剪紙自身特點,針對性提出意見和建議,引導苗族剪紙實現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保護,逐漸形成具有獨特性、創新性和代表性的文化品牌,用產業的穩定性和營利性帶動和促進非遺苗族剪紙的保護與發展,反哺苗鄉。使非遺苗族剪紙,苗鄉經濟,文化建設協同發展,使中華文化多樣性、豐富性得以延續。

關鍵詞:非遺苗族剪紙;產業融合;活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J52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21)20-0041-02

1 研究背景

1.1 相應國家政策

中國自2004年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來,不斷完善立法工作,從法律方面給予非物質文化法律保護。其次,文化、旅游等相關部門在加大傳統工藝振興力度,不斷通過政策支持,提高非遺產品的可持續性發展,推動實現創造性轉化,文化及其相關產業對GDP的貢獻不斷提升。通過以上陳述,可以得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是順應大勢所趨。

1.2 順應時代發展

當下科技的加持讓各項產業在當今煥發新活力,但非遺行業仍存在產品設備陳舊、與時代的連接性弱、無法實現大批量生產等不足。這就意味著與互聯網、物聯網和AI等現代科技的融合已經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行業繞不開的發展路線。

1.3 豐富文化內涵

當代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對過往文化追根溯源的探究,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過程中不斷汲取營養,滋養當代文化,成為當代文化不斷前進發展的靈感和動力。大力發展非遺文化,是豐富當代文化多樣、讓傳統文化不斷與時代接軌、創造新活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1.4 傳承苗族剪紙

非遺苗族剪紙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文明多樣性和苗族祖先的創造力、想象力和智慧。加強對非遺苗族剪紙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對內有助于苗族部落自身文明的發展進步;激發非遺保護意識,增強文化自信;同時,對非遺產業的發展能夠彰顯中華文化獨特魅力,深化中國文化形象。

2 苗族剪紙傳承與活化發展建議

2.1 政府充分發揮各項職能

2.1.1 政治職能

不斷完善《中華人民共各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做到有法可依;保證法律的落實和實施,做到有法必依;明確對違法行為的界定,公正執法,做到執法必嚴;加強違法行為的懲戒,做到違法必糾。同時,建立和完善非物質文化產品知識產權保護規章制度,使創作者的產品得到合法的保護和充分的尊重。

2.1.2 經濟職能

國家財政部門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對非遺產業的財政預算和資金投入,并做到精準化投放;建立合理的市場體制機制,使苗族剪紙融入當代藝術文化生活,推動內需。市級政府應立足本地區產業經濟結構,通過資源整合,使非遺苗族剪紙的發展在地區產業鏈的設計、生產、宣傳、人員配置等方面都能實現要素資源的優化配置。苗族剪紙所在地村鎮政府擴充人力資源建設專門的非遺保護部門,通過摸排掌握詳細的非遺現狀;明確鄉鎮發展目標,不拘泥于單一的農耕經濟,促進“產”“人”“文”“村”協同發展。

2.1.3 文化職能

要借鑒國際環境中“社會調解型”的文化模式,以文化代理機構為中介,調解政府與各文化個體之間的關系,形成精簡、專業、高效的職能架構;建立文化贊助體系,倡導社會各界對非遺苗族剪紙的贊助;以“非贏利免稅”和加大政府補助機制激發非遺苗族剪紙從業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人事管理方面,聘用相關專家補充政府非遺保護機構,為苗族非遺剪紙的傳承與保護提出更合理科學可行的建議。在自身的優化中,首先要做好關于傳承和發展非遺苗族剪紙的文化戰略規劃,對非遺苗族剪紙的文化建設和對應的產品消費起到引導作用。也要加緊制定相應的文化發展政策,為非遺苗族剪紙行業的可持續、穩健發展指明方向。其次,借鑒《文化產業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綱要》中的建議,完善對非遺苗族剪紙協會的建設,并使其充分發揮作用。

2.1.4 社會公共服務職能

主要是提升教育水準和優化平臺建設。雙向的教育模式體現在:首先,讓非遺苗族剪紙走向校園。開設非遺苗族剪紙課堂;高校深化對非遺苗族剪紙的研究;以及通過法律完善、社會宣傳、高校教育三個方面增強保護非遺苗族剪紙意識。其次,保護與發展離不開現代媒體平臺的傳播,以融媒體為媒介,將廣播、互聯網等現代科技為窗口,讓非遺苗族剪紙成就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讓世界流行因素走進苗鄉,碰撞融合。

打破行業界限,通力合作,走聯合建設之路,有各地區博物館牽頭,聯合高校、文旅、文化館、圖書館等各大優勢資源,擴寬搜集渠道,豐富取材形式,注重一手資料的搜集與轉化,通過制定統一的國內使用標準,規范非遺苗族剪紙信息庫建設,同時加強監督機制,保證數據系統的可靠性。

2.2 苗鄉自身加強保護和創新

政治、經濟、文化是社會生活最基本的三個領域,經濟是發展的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政績和經濟的反應,非遺苗族剪紙作為一種文化,其發展必然不是孤立的,要從整個苗鄉的政治、經濟環境入手,用政策優化環境,以經濟增加推力,以文化帶動發展,三者合一,實現苗鄉的發展、非遺苗族剪紙的傳承與創新。

2.2.1 政治上提高重視度

政府要注重對苗鄉非遺苗族剪紙的梳理細化和整合,建立地區苗族剪紙數據庫,實現各地區之間苗族剪紙紋樣、文化、技藝的相互交流,促進苗族剪紙的創新性發展和傳承性保護。苗族主要分布較廣,在地域文化的影響下行成了不同的剪紙圖案,例如施洞型剪紙的構圖多為中心對稱式、左右式、整體式、花邊式、米字式,而臺拱型剪紙的主要為龍型、花鳥型、環形、桃型、蝶蝠型,它們雖然構圖形式不同,但是紋樣特征相通,在苗族剪紙的保護中,可以求同存異,通過共同構建價值平臺加強鄰省協作。

2.2.2 加強經濟幫扶促進產業化發展

對國家基金做到“專項專用、合理使用”,擴大對學校、非遺苗族剪紙博物館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投入,落實精準扶貧政策,切實發揮好政府補貼對于非遺文化的保護作用。同時,充分挖掘非遺本地資源,形成非遺資源群落,將“非遺與旅游”捆綁,發展鄉村旅游,將非遺苗族剪紙作為一種特色產品重點打造,拉動當地旅游消費,促進地區經濟和非遺文創產業的良性發展。

產業化是非遺與現代接軌的必經之路,實現非遺苗族剪紙的產業化既要“引進來”,將外地成熟產業與非遺苗族剪紙融合,帶動苗族剪紙發展;又要“走出去”推動本地自主品牌的建設,通過文化衍生品將非遺苗族剪紙的藝術美與人性美帶出苗鄉。

2.2.3 建設文化生態圈

文化生態圈的建設一方面要增強保護意識和提高社會地位兩方面。外部增強非遺保護意識宣傳的同時內部加強人才建設,讓身在苗鄉的人了解自身文化的獨特性能激發創作活力。要想使苗族剪紙非遺傳承人年輕態地方政府一方面要注意對潛在非遺傳承人的挖掘和綜合培養,同時也要為其提供技術與經濟的雙向支持,真正實現使非遺助力生活。文化生態圈的建設離不開對外交流,通過建立數據庫、研習所等現代化平臺促進知識互聯。

2.3 文創產業融合時代

時代語境與文創產業具有極大的影響?;ヂ摼W與數字經濟營造了時代氛圍,設計者要充分利用時代紅利,通過利用數字技術,優化非遺苗族剪紙衍生品的設計、生產、消費制造鏈,以苗族剪紙的特點為內核,形成傳統手工業與現代設計業、旅游業、服務業和各類企業的產業融合。

2.4 消費者提高審美尊重產權

消費者的購買力是檢驗非遺苗族剪紙從手工業商品到制造業產品的重要檢驗環節,作為消費者,我們也要有所行動,首先要通過參加非遺研習班、非遺講座、非遺課堂等活動豐富自己對非遺苗族剪紙的認識;切身走進苗鄉增加與非遺苗族剪紙的互動;參觀非遺苗族剪紙博物館、展覽、閱讀相關書籍提升非遺提高審美和文化素養;通過與自身專業、愛好、社會資源相結合主動投身非遺保護工作;此外還應尊重非遺苗族剪紙文創產品知識產權在正規渠道購買正版產品。

3 結語

總之,苗族剪紙作為一個重要的非遺項目,是以整體生態的形式呈現的,對其在當代語境下的保護與傳承,發展與創新也應當是立體全面的。要想真正實現活態化發展就要從研究背景入手,切合當代時代語境,圍繞政府、非遺所在地、文化產業參與者、消費者四個維度對非遺苗族剪紙的活態化發展進行了逐步探索,以全領域、深層次、多角度為核心,既要政府四個職能整體配合增加外部驅動力;又要苗鄉自身逐步實現產業化、可持續化發展提高內部驅動力;還要從創作者、消費者兩個源頭出發,在創新的同時保護,在保護中不忘創新。

(責編:王錦)

猜你喜歡
活化產業融合傳承
大別山精神在紅色小鎮打造中的傳承與“活化”
論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化”傳承
保護與發展:民族村寨活化的空間途徑
大數據時代廣告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與機制分析
“活”化英語思維,期待會在一瞬間
基于貿易轉型背景下的大連服務貿易發展對策研究、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路徑選擇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旅游經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