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創設問題情境

2021-12-30 12:31
科學咨詢 2021年1期
關鍵詞:同類項創設情境

府 強

(蘇州高新區通安中學校 江蘇蘇州 215153)

教學情境是指教師以教學的內容和目標為依據,創設特殊的教學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使學生更好地體驗學習過程。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可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恰當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的興趣和學習欲望,讓學生學會思考和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創設問題情境能幫助學生快速進入思維模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此,筆者在平時的教學中非常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并在教學活動中總結了一些做法。

一、教師借助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問題情境

初中生感興趣的事物會隨生活的變換而發生變化。因此,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時,不能只局限于生活,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高效學習數學知識[1]。例如,教師在教學“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一課時,可以開展戶外教學或者視頻教學,并鼓勵學生對周圍事物進行觀察,積極尋找周圍的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進而準確把握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區別,發現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更多知識,體驗數學的魅力與學習的樂趣,從而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從自己喜愛的物品出發,將其假設為某個立體圖形的一個點,求出到達這個點的最短距離,這樣的情境創設能促使學生積極解析問題,激發學習熱情,增加課堂樂趣。又如,教師在教學 “角”一課時,創設的情境是足球場上有關射門的問題,教師給出A、B、C三個點的射門位置與球門線MN,讓學生先判斷哪個點射門進球可能性最大。然后,讓學生度量射球進門角度大小進行驗證。教師創設的這一問題,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感興趣的足球知識融入數學中,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是數學,數學也來源于生活。增強了學生熱愛數學,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為學好這一節課打好情感基礎。

二、教師通過啟發引導,創設問題情境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時,要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創設啟發性的問題情境,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據進行深度融合與分析,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認知規律,有針對性設置數學問題,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教學“相似的圖形”一課時,可以向學生展示內容相同、大小不同的兩張圖片,以及大小不同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同學們能說出這些圖形的共同點嗎?這樣,學生通過接觸能輕松說出這些圖形的規律,即大小不同、形狀相同。在這樣的方式下,教師輕松導入新課知識,加深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又如,教師在講解“同類項”一課時,可以用PPT展示式子-9x2y3和5x2y3,提問同學們這些式子有沒有什么共同點?大部分學生很快就能得出結論,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教師繼續給出三個式子0.5acb2、2ab2c和-5ba2c,提問剛剛你們回答的相同點對于這三個單項式還是不是存在,學生一定會給出肯定的答案。此時,教師可以繼續追問:除了相同點外,還有什么不同點。大部分學生經過認真觀察和思考會很快給出答案的,即系數不同,字母順序也不同。教師最后肯定學生的回答,同時給出同類項的概念。教師這樣創設問題情境,可以讓學生加強對同類項概念的理解,并在思考問題過程中引發他們的認知沖突,誘導學生去觀察,開動腦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結合教學重點,創設問題情境

教師對教學重點的準確把握是數學課堂中創設問題情境的關鍵。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重點問題創設情境,避免盲目創設問題情境。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該注重課堂練習、新課講授、新課導入和課堂小結的教學。如果課堂小結恰到好處,能進一步完善教學過程,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2]。教師在教學“垂直于弦的直徑”一課時,可以采用以下課堂小結,即本節課學習了垂徑定理,同學們主要掌握了一種什么方法?(作垂直于弦的直徑,能解決與弦相關的問題)。這樣的課堂小結以一個問題的形式提出,雖然只有寥寥數語,但耐人尋味,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思維方法。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時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緊扣教學的內容和目標,彰顯學科特色,凸顯學習重點;二是要面向全體學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三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認知沖突,促使學生獲得情感與態度的發展;四是要有目的性和針對性的創設情境,讓學生保持清晰的思維。此外,教師應以教學內容為依托,對教學情境進行靈活設置。比如,教師可以借助競賽或游戲創設合作交流情境;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直觀教學或自主學習的情境;借助聯想和類比創設知識遷移情境等,從而讓學生在發現、感受和評價的過程中構建系統的知識框架,成為學習的主人翁。

四、立足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知識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有密切的關系。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時,可以適當引入我們身邊生活中的事物,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生的共鳴,使學生能熟練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入學生日常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和接受新知識,有利于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激活數學思維,學會在觀察與探索中思考、學習[3]。例如,教師在教學“三視圖”一課時,可以根據某一個問題為切入點,再融入本課知識中。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一個物體的左、上、下三個面,看到的形狀一定是相同的嗎?然后,教師要鼓勵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思考問題:哪些物體從左、上、下三個面觀察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呢?哪些物體從左、上、下三個面觀察看到的形狀是相同的呢?嘗試總結這些物體的特征。學生通過思考和討論,會發現黑板等物體從三個面觀察得到的形狀是大小不同的三個長方形,而籃球等物體從三個面觀察得到的形狀都是圓形。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深刻理解與記憶所學內容,發散性思維得到進一步鍛煉。又如,教師在教學“合并同類項”一課時,由于學生不明白為什么要去合并同類項,教師可以創設生活中其中的一個例子,讓學生明白所學內容。比如,早晨爸爸叫小明去買早餐,爸爸需要兩根油條和一個包子,一杯豆漿,媽媽需要一根油條,一個包子和一杯豆漿,小明自己需要兩個包子和一杯豆漿。提問:小明會怎么和點心店老板敘述自己的要求。此時,小明肯定會把同一類點心先合并統計好,再報給點心店老板就可以了。教師運用生活中的例子,告訴學生們生活中同類的物品很多時候是需要合并的,我們數學中同類項也需要合并計算。教師通過這樣的講述,學生能理解同類項需要合并,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認為課堂教學時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更容易讓學生接納,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問題情境的創設是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和問題,引導學生學習與探索知識的教學方法,將其應用于數學課堂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生活實際,通過教學重點、啟發引導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數學思維習慣,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猜你喜歡
同類項創設情境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創設情境 提高效率
情境新穎的概率問題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簡約數學”創設簡約課堂
認識和應用合并同類項法則
創設可操作得區域環境
巧用口訣 識別合并同類項
同類項學習三步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