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素養體系的影響及構建初探

2022-01-04 11:06劉樹娟
速讀·上旬 2022年1期
關鍵詞:學前教育人工智能高職

◆摘? 要:人工智能的空前發展,給高職教育帶來了機遇與挑戰。高職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頒布了多項政策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高水平發展。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對高職教育正產生著巨大影響。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學生專業素養體系構建方面更需要注重學生自我發展能力和信息化要素兩個要素。

◆關鍵詞:人工智能;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素養體系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大數據、腦科學、量子計算等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也得到空前發展,被廣泛應用在教育、醫療、養老、環境保護、城市運行、司法服務等領域,極大地提升了人民的生活品質。與此同時,在未來一些技術含量較低的工作崗位將逐漸被人工智能產品替代。人工智能時代需要的勞動力的特點也發生著巨大變化,未來人才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和關鍵能力。

為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在高職人才培養上要通過課程、項目、社會實踐等多種途徑,將人工智能知識及人工智能涉及的計算思維、虛擬技術以及各種信息化技術運用到專業人才的培養上,提高高職學生的信息化素養水平。批判性思維、創造性與問題解決能力、自我認識與自我調控能力、學會學習與終身學習等素質與能力是創新性人才必須具備的綜合素養與關鍵能力。公民的責任與社會參與是人工智能時代倫理與道德的范疇,無論是在弱人工智能時代還是強人工智能時代,學校教育的本質不會發生變化。

人工智能技術迅猛發展,將深刻改變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態。智能環境不僅改變著教與學的方式,而且已經影響著高職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態。人工智能作為一種技術形態的存在,要適度融入到教育中來。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作為幼兒教師人才的重要輸出端之一,更需要思考如何適度融入人工智能技術,以滿足社會對幼兒教師人才的需求。

一、人工智能與高職教育

2017年“人工智能”寫入了我國政府工作報告,同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2019年5月在北京召開了首屆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深度探討了人工智能與教育的變革的關系。在該領域中,有學者研究了人工智能對教育發展理念、方向、價值的影響,也有學者探討人工智能在教育實踐中的具體應用。從這些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人工智能與教育相輔相成,教育的改革既需要適應人工智能的發展,培養適合人工智能時代的勞動力,也需要借助政府、學校和教師的合力,培養能適合新時代發展的人工智能人才。

在我國,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教育為各行業提供了數以萬計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但是,由于社會環境、家庭觀念等客觀原因的影響,在一些人心中,職業教育低人一等,導致高職生源質量不高,就業前景不是十分樂觀。為實現中國教育現代化,國家非常重視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自《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頒布以來,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走上了“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的快車道,職業教育格局悄然發生變化。2021年4月在京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創造性提出了建設技能型社會的理念和戰略,樹立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史上的里程碑,開啟了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的新征程。

二、人工智能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素養體系的影響

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幼兒教師是幼兒人生最重要的啟蒙教師之一。作為個體發展的播種者,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直接影響著幼兒的發展。2021年4月份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試行)》明確提出學前教育師范生要具備:師德踐行能力;保育和教育實踐能力;綜合育人能力;自主發展能力。該文件是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對幼兒教師職前培養的新風向標,是《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新解釋。

隨著國家各項政策的出臺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也將發生一些根本性的變化,高職教師那種傳播知識性的教學角色將會被人工智能取代。但是,其“育人”的角色將永遠存在,并將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的“育人”角色更不會被取代,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教師與人工智能協作的趨勢將日漸明顯。

三、人工智能時代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素養體系構建

為此,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在人才培養時,也要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在人才培養體系上做出適當調整。

(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素養體系構建的理念

1.學前專業素養體系的構建,要以師德踐行為“靈魂”。幼兒教師應具有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想和信念,樹立職業理念,立志成為“四有好老師”。幼兒教師的“德”始終是素養體系的靈魂,所有的知識能力體系都需緊緊圍繞“德”的素養開展。明確學前教育的目的,遵守師德規范,涵養教育情懷。做到“心中有國家,心中有孩子”,清楚知道學前教育對兒童、對國家的價值。

2.學前專業素養體系的構建,要以自主發展為“根基”。人工智能時代下,改變了傳統的學習形態。兒童是網絡的原著居民,他們接觸的知識種類和層次遠遠超過傳統時代的幼兒。簡單的淺層知識的學習,已經被機器代替,幼兒教師就需要用更多的時間來反思、實踐和研究,需要在更深層次的知識加工中幫助到幼兒和家長。為此,幼兒教師在職前培養中,就要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培養自己的反思意識、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成長型思維,學會學習,學會教學和學會研究。

3.學前專業素養體系的構建,專業知識與能力是“枝干”。幼兒教師要掌握保育與教育的理論知識與方法,掌握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知識,培養自己的信息化教學的意識,具備環境創設能力,能夠組織一日生活,開展游戲活動,根據社會發展需求和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實施教育活動。知識是形成能力的基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要從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中得到啟示,學會從淺層學習轉向深度學習,積極主動的去構建知識之間的聯系,深度挖掘其中的規律。

4.學前專業素養體系的構建,綜合育人是“花果”。幼兒教育的終極目的培育具有健康人格的個體,為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接班人。在綜合育人的過程中,幼兒教師要發揮道德的“靈魂”的作用,了解幼兒社會性情感的發展規律和個性特征,有針對性地開展育人工作。在一日生活中,給幼兒播種下健康成長的種子,培育他們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個性品格,培養他們的良好生活習慣和親社會行為。同時做好班級管理和家園共建的工作,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促進家園社區的協同育人工作的推進。

(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素養體系構建要點

無論社會發展到哪個階段,教師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會改變。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需要鑄造學生們的高尚師德之魂,堅決貫徹“三全育人”的思想,助力學前教育專業素養體系的構建。下面從學生的自主能力與信息化素養的培養兩方面重點闡述。

1.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自主發展能力的培養

人工智能與職業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過程。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為我們的專業發展提供了各種可能性,比如虛擬教學環境的開發、各種網絡學習平臺的出現、虛擬可視化的互動技術等等,為我們的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另一方面,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實際需要,也促使“人工智能+幼兒教育”的應用研究更加貼近教育教學的需要。

學前教育歸根結底還是“人”的教育,在教育實踐中我們要突出“全人教育”的理念。全人教育的說法來自于人本主義教學理論,以羅杰斯為代表人物。羅杰斯他指出:全人教育即以促進學生認知素質、情意素質全面發展和自我實現為教學目標的教育。學前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展的幼兒。學前專業教師在培養人才時需樹立“全人教育”的理念,充分相信高職學生自身的潛能。

目前,高職學生整體素質普遍不高,分數差距比較大,新生的起點普遍較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錄取分數相對較高,但也存在一些特殊的問題,比如鋼琴、繪畫、舞蹈等技能底子薄弱。在傳統的教育環境下,老師采用啟發性教學、討論式教學、開放式教學等皆存在一定困難,實施課堂改革后,也會因為效果不佳而倍感挫折。在人工智能時代,學生面對的不是一本本固定的教材,他們有大量的零散時間,可以接觸到大量的碎片化的知識。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倡導“創學研”的教學理念,打破傳統授課方式的限制,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網絡資源有針對性地去學習。通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網絡答疑等多種渠道與學生共同完成指定任務,幫助學生由表層的學習進入到深度學習,加強各類學生的學習體驗,構建專業的知識圖式,不斷創新創造學前教育中的“教”與“學”的新境界。

這將意味著,在人工智能時代下,高職院校的教師需要明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角色。既要堅守教師教育的培養目標,也要順應時代發展,對傳統的教學觀發起挑戰,發揮教師的“引導者”、“學習者”“合作者”、“創新者”的角色,讓人工智能給傳統的教師角色賦予時代的內涵。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睂W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這種自主學習環境之下的學習,習得的角色模式在將來的幼兒教育工作中可以進行有效的角色遷移,更能深刻理解幼兒的學習行為,也可以充分理解“學習”的本質,鍛煉了自己,培養了自身成長型思維。

2.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信息化素養的培養

我國已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強調發展智能教育,主動應對新技術浪潮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大力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到“到2035年,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教師應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這是順應智能時代背景下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推進“互聯網+教育”的具體實施計劃。

綜合以上政策分析,我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素養體系在重新構建時,也特別注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信息化素養的培養。0-6歲的幼兒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其認知發展特點和思維發展水平決定了對幼兒的教育應十分注重生活化教育,游戲教育或游戲化教育將貫徹在一日生活之中。幼兒教師要具備“化簡為繁”的能力,具備“寓德于生活”、“寓教于樂”的能力?;谶@一基本要求,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培養過程,信息化素養的培養必須提上日程。

作者簡介

劉樹娟(1978—),女,漢族,山東濰坊,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應用心理、學前教育。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OL].2017-7-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20/content_5211996.htm.

[2].胡偉.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改革:背景、方向與路徑[J].現代教育技術,2019,29(07).

[3].和學新,褚天.人工智能時代教育變革的理性思索.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22(06).

[4].王鈺茹,黃英杰.試論智能時代幼兒教師專業能力素養及其構建[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1,40(04).

[5].張靜,眭碧霞.人工智能帶來職業教育教學形態變革:影響、挑戰與趨向[J].職業技術教育,2020(29).

[6].胡偉.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改革:背景、方向與路徑—基于美國人工智能報告的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9,29(07).

猜你喜歡
學前教育人工智能高職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高職數學教學和創新設計的滲透
數讀人工智能
wolframalpha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淺論五年制師范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管理
論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引領藝術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下一幕,人工智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