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產中提高母豬繁殖力的技術措施

2022-02-05 00:18盧露
安徽農學通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技術措施提高母豬

盧露

摘 要:母豬的繁殖能力可直接影響到豬場的生產水平及經濟效益。該文結合廣西農墾永新畜牧有限公司良圻原種豬場的實際,對生產中提高母豬繁殖力的技術措施進行總結,包括品種選擇、提高母豬產仔率及成活率、增加母豬年產胎次、針對性飼養管理(包括后備母豬、空懷母豬、妊娠母豬、哺乳母豬等)、加強疾病預防與做好消毒工作等。

關鍵詞:母豬;繁殖能力;提高;技術措施

中圖分類號 S8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2)01-0075-02

母豬的繁殖能力對豬場的生產水平及效益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對于規?;酿B豬場而言,提高母豬繁殖能力非常重要。廣西農墾永新畜牧有限公司良圻原種豬場養豬規模大,集約化程度高,目前基礎母豬規模超過10萬頭,年生豬出欄數量達到250萬頭。本文現結合該場經驗,對生產中提高母豬繁殖力的技術措施進行探討。

1 提高母豬繁殖力的技術措施

1.1 品種選擇與更新 種豬在繁殖方面的性狀特點在后代中也會表現出來,如種豬的產仔率低,則一般其后代綜合產仔率也相應處于較低的水平,反之其產仔率則較高。種豬遺傳基因中的生理性畸形、發育方面的缺陷等不良基因也會隨之傳遞到后代,因此要求科學選擇優良的父母本種豬進行配種、繁殖,以獲得較好的繁殖率。在品種選擇上,目前具備現代化養殖條件的養豬場一般以選擇大約克母豬與長白公豬(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進行雜交為佳,產出的二元雜交“長大”母豬有很好的生產性能,平均窩產仔豬數量約12頭,有很好的泌乳性,耐粗飼能力強,適應性強,瘦肉率超過65%,可作為商品豬生產的優良母本。對于選留的后備豬,在篩選上要提高要求,及時淘汰不符合要求的豬[1]。只有親本的品系優良,才能確保母豬的繁殖性能良好。一般母豬的繁殖能力為3~6胎,具體的胎數很大程度上與飼養的條件密切相關,養殖場可結合實際,每年對老弱、發病、殘、低產的母豬進行淘汰,選擇一些優良的品種進行更新,一般每年對母豬群種的1/4左右進行淘汰,并對后備母豬及時進行補充,確保母豬群中各年齡段比例處于合理的水平,一般控制中老、中年、青年的母豬數量分別占20%、60%、20%[2]。

1.2 提高母豬產仔率及成活率 一是對初配母豬的年齡進行合理控制。在確保飼養條件正常的情況下,母豬初次交配的年齡控制在7~8月齡,體重平均110kg左右。二是進行科學配種。要合理控制母豬配種時機,一般在母豬的外陰部紅腫消退、粘液呈拉絲狀、按壓背部表現出明顯的反射反應或者耳動反射、四肢挺直等癥狀時交配為最佳。在母豬發情后24h即可進行配種,10~12h后再復配1次。三是提高受精率。公豬的選擇要求品種優良,提前進行精液的鏡檢,精子活力超過0.7時才能用于配種,目前推廣人工授精的方法,可提高受胎率、增加豬仔數量。為了避免胚胎死亡,可在授精后的10~13周及時提供營養豐富的全價飼料,確保飼料新鮮、不變質,盡量將環境、飲食中可能對母豬產生的應激反應降到最低,確保胚胎的成活率。

1.3 增加母豬年產胎次 母豬年產窩數受斷奶時間及斷奶后發情期等因素的影響。斷奶時間可控制在28~35d,且斷奶后讓母豬1周內盡快發情,可以有效提高年產窩數[2]。

1.3.1 控制母豬膘情 母豬如果過肥,會影響其產仔能力,導致產仔數量少、成活率低、豬仔體重輕、奶水質量不佳等問題;母豬如果過瘦,則會影響到胚胎的發育,且產后母豬容易迅速消瘦,嚴重的可造成母豬癱瘓。因此,要對母豬的膘情進行合理的控制,以提高母豬的繁殖能力,一般進行分階段飼養,控制母豬產前、斷奶后的體重差異在10~15kg,促使母豬斷奶后盡快發情[1]。

1.3.2 縮短哺乳時間 母豬產仔后盡早斷奶,一般21~28d即可斷奶,之后5~7d多數母豬開始發情配種,超過90%的母豬可繼續受胎,這樣確保母豬年產2~2.5胎。母豬斷奶后到配種這段時間為母豬提供全價優質飼料,以增加排卵數量、提高受胎數。

1.3.3 促進發情 斷奶后,及時將母豬與公豬混合養殖,以刺激母豬盡快發情,必要時可選用促性腺激素;此外,還可延長光照時間,對促使母豬發情比較有利,能增加排卵數量。

1.4 針對性飼養管理

1.4.1 后備母豬 對于后備母豬,要結合母豬的實際情況采取科學的飼養方法,如果母豬長勢過于瘦小,要加強飼養管理,飼料中多添加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養分豐富的食物,提高能量飼料的供給比例,促進母豬快速生長,盡快進入配種階段;如果后備母豬長勢過胖,則要求在飲食中降低能量飼料的比例,提高青綠飼料的比例,且要促使母豬多運動,提高自身體質。

1.4.2 空懷母豬 空懷母豬即為剛體成熟或者剛分娩完的母豬。對于此類母豬,要求體型中等,不能過于肥胖或者過于瘦弱,便于排出健康成熟的卵子。飲食上要求提高蛋白質尤其是優質蛋白質飼料的比例,多添加豆粕、魚粉等;此外,還要注意礦物質養分的補充,在飼料中多添加礦物質含量豐富的成分,比如骨粉、蛋殼粉等。冬季讓母豬多曬太陽。母豬的生長發育以及發情階段,維生素可起到一定的促進效果,因此要多添加菜葉類飼料,如胡蘿卜、青綠飼料等;能量過高的飼料要少喂,避免空懷母豬體型肥胖。讓母豬多運動,圈舍內保持干凈整潔。

1.4.3 妊娠母豬 妊娠前期即配種的第1個月,飼料給予上確保低營養水平,每日每頭投喂飼料1.8~2.2kg,每日每頭母豬飼料中蛋白質含量要求達到13%~14%;妊娠2~3個月時母豬的食欲增加,代謝功能旺盛,飼料給予上要確保在中等水平,每日每頭母豬飼料中蛋白質含量要求達到14%~15%,每日飼料投喂量為2.5kg;妊娠80~107d時為母豬的妊娠后期,此時胚胎快速生長,體重可占到出生時的2/3左右,因此提供的飼料要求達到高營養水平,每日每頭母豬的飼料重量控制在3kg,粗蛋白含量要求達到16%~18%。妊娠期母豬還要進行適當的活動,提高其體質,飼養中避免過于擁擠,盡量減少各種因素造成的應激反應,避免出現胚胎死亡等現象[2]。

1.4.4 哺乳母豬 對于哺乳期的母豬,一定要保證營養全面,嚴格按照哺乳母豬的飼養標準進行營養的搭配,確保養分全面、充足,在此基礎上確保飲水充足,冬季為了減少應激反應,盡量投喂溫水。圈舍內的環境要求干凈清潔,冬季結合當地氣溫特點適當安設增溫裝置,控制圈內最低溫度超過25℃,夏季要采取合適的降溫措施,避免母豬出現中暑等癥狀[3-4]。此外,由于母豬懷孕時不能注射疫苗,因此分娩后體內的抗體水平降到了較低水平,因此要及時注射疫苗,包括豬瘟病疫苗、口蹄疫疫苗等,以提高分娩后母豬的體質,增強其抗病能力[5]。

1.5 加強疾病預防,做好消毒工作 父母本種豬常發的一些疾病會嚴重影響到其繁殖能力。對于種公豬來說,影響較大的疾病類型有睪丸炎、睪丸發育不良、無精少精等;對于母豬來說,影響較大的疾病有陰道炎、子宮炎、乳腺炎,可導致母豬發情期延遲、產仔率不高、配育后難以受孕,或者產下的豬仔死亡或體質弱。除此之外,發育不良等常發的疾病也會導致豬繁殖能力的降低,因此要加強疾病預防。

懷孕母豬如果發生豬瘟,可導致流產,因此要重點做好疾病的預防,提前選擇優質弱毒疫苗開展接種工作。后備母豬在配種前30d左右進行接種,經產母豬在斷奶時進行肌肉注射(注射量為2頭份),每年免疫注射2次。細小病毒可導致胚胎的死亡、流產等,因此母豬在配種前0.5、1個月左右時分別注射1次[3]。偽狂犬?。蓪е屡咛サ乃劳?、流產等)、乙型腦炎(多發生在夏秋季節,青年母豬1~2胎時容易發生,主要通過蚊蟲叮咬的方式傳播)、藍耳?。蓪е潞粑敝诚到y綜合征)等,要針對性提前做好疫苗接種[6]。

對于有些母豬繁殖障礙性疾病,要提前做好預防措施,包括注射疫苗等。目前母豬生產中與繁殖能力相關的疾病類型有豬瘟、偽狂犬病、乙型腦炎、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細小病毒病、鉤端螺旋體病、乙型腦炎等,要重點加強防范。此外,還要做好其他相關疾病的防控,避免母豬出現一些繁殖能力方面的障礙。其他類的疾病要加強日常的保健、消毒等工作,創造不利于疾病發生的環境[4]。

2 結語

總之,規?;i場要從根本上實現母豬繁殖能力的提高,需要結合各階段豬群生長發育的特點及實際情況,在飼料營養成分的搭配、疾病尤其是一些繁殖性障礙疾病的防控、日常飼養等方面做好管理,確保飼料中養分齊全充足、環境干凈衛生,促使母豬生長狀況良好,適時發情、排卵,配種后順利受胎。

參考文獻

[1]毛敏.提高母豬繁殖力的技術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4(3):44.

[2]季躍光,王樂.提高母豬繁殖力和仔豬成活率綜合技術措施[J].新疆農業科學,1998(2):18.

[3]繆寶良,鞠昌華.提高母豬繁殖力的綜合技術措施[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4(8):89-91.

[4]王孝玲.提高母豬窩產健仔數的幾項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20(4):51-52.

[5]車麗濤,張春勇,韓佃剛,等.甘草次酸對青年母豬生長性能、抗氧化能力及生殖激素濃度的影響[J].動物營養學報,2020,32(4):1586-1594.

[6]李剛.母豬繁殖發情能力下降原因分析[J].獸醫導刊,2019(12):228.

(責編:徐世紅)

猜你喜歡
技術措施提高母豬
能繁母豬存欄半年減少235萬頭
母豬補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豬乳房炎
讓作文互評提高能力
漫談初中作文教學
淺談如何提高煤礦綜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術措施
淺談加強煤礦礦井通風安全技術措施
高壓輸電線路防雷接地技術與措施
10kV配電網施工安全管理及技術措施分析
一例母豬子宮脫出的整復治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