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麗江束河古鎮景觀空間形態探究

2022-02-05 00:18鮑曉燕
安徽農學通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空間形態可持續發展景觀

鮑曉燕

摘 要:束河古鎮是麗江壩子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古鎮景觀形態是束河人文歷史延續的重要體現,也是文化旅游發展的根基所在。該文在查閱文獻資料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基于古鎮歷史沿革和總體景觀特征,重點圍繞束河古鎮的自然景觀、街巷、建筑、節點的空間形態進行了分析,得出束河古鎮景觀空間形態具有構建自然歷史人文和諧共生的格局,賡續文化基因,展現有力民族精神的特點;并進一步剖析在旅游經濟和現代文化的劇烈沖擊下,古鎮景觀空間形態保護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最后,綜合多種因素,提出束河古鎮景觀空間形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束河古鎮;景觀;空間形態;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 TU9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2)01-0126-04

Study on Landscape Spatial Form of Shuhe Ancient Town in Lijiang, Yunnan

BAO Xiaoyan

(West Yunn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Dali 671006, China)

Abstract: Shuhe Ancient Town is one of the earliest settlements of Lijiang Bazi,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Lijiang Old Town. The landscape form of the ancient town 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the continuation of Shuhe′s humanistic history, also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After consulting literature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overall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Shuhe Ancient Town, author of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patial form of natural landscape, streets, buildings and nodes in Shuhe Ancient Town,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landscape spatial form of Shuhe Ancient Tow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nature, history and humanities, inheriting cultural genes and showing strong national spirit; 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spatial form of ancient towns under the severe impact of tourism economy and modern culture; Finally, combining various factor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c suggestion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landscape spatial form of Shuhe Ancient Town.

Key words: Shuhe Ancient Town; Landscape; Spatial fo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景觀空間形態承載著特定歷史時期的場所記憶,充分反映了當時的歷史、人們的生活狀況及文化發展程度,對于地域文化基因傳承、衍生具有重要的意義。束河古鎮隸屬麗江市古城區,是對外開放和馬幫活動形成的集鎮典范,至今束河古鎮內保留有水、路、橋、房構成的富有納西民族特色的景觀布局形態。本文以束河古鎮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古鎮景觀形態特征和存在問題。

1 束河古鎮概況

在《元一統志》中就有“束和”古地名的記載,到元、明時期,束河已是麗江的“大聚落”,在《徐霞客游記中》有“西瞻中海,柳岸波溹,有大聚落臨其上,是為十和院”的記載,“十和”即束河,明代為木氏土司管理束河地區的行政機構。

束河古鎮地處麗江市西北部,是納西先民在麗江壩子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比大研古鎮還早200余年,是茶馬古道上保存較為完好的重要集鎮。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后被譽為云南旅游名鎮,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中國魅力名鎮·中國人居環境名鎮。古鎮占地面積約為30hm2,其中龍泉村委會是其核心區域。

2 總體景觀特征

束河古鎮背靠山形延綿、植被豐茂的玉龍雪山南麓延伸余脈,坐東面西而建,與麗江的西北盛行風向形成了夾角,稱為“丹鳳含書之地”。古鎮沿九鼎河、青龍河、疏河及縱橫交錯的街巷呈北窄南寬的近似梯形布局,以四方街為核心向四面放射狀展開。古鎮建筑始建于宋末元初,至今仍保留初建形態,整體地勢呈東高西低,各村坐西朝東,依山就勢而建,建筑與自然環境高度和諧,多以“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的風格形式為主,建筑就地取材,多為木料、磚石、土基。古鎮名勝眾多、景點豐富,形成了“夜市螢火、雪山倒映、斷碑敲音、魚水親人、西山紅葉、石蓮夜讀”的束河八景。

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下,保留有完整納西族古村落、街道及民居建筑和獨具特色的納西族民間習俗,勤勞勇敢的納西族在此創造了深厚的農耕文化、納西文化、茶馬文化等多元文化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古鎮的獨特、深厚的景觀空間形態。

3 空間形態分析

3.1 自然景觀空間形態 束河古鎮西靠龍泉山、聚寶山、石蓮山,北依九鼎河和疏河龍潭,九鼎河、青龍河、疏河從古鎮穿流而過;在北部形成了“三山三水”的自然空間形態,其中,三山形成了天然生態屏障,對古鎮產生了較好的生態輻射作用。在“三山三水”之間保留有部分耕地,沿河流呈帶狀分布。古鎮內地勢平坦,建筑群錯落有致、緊密有序、層次豐富。水流順應地形,沿街巷、廣場、民居,呈現出以九鼎、疏河龍潭為主體的面狀水系景觀,沿村落、街巷形態流動的線狀水系景觀,以“三眼井”為主要表現形式的點狀水系景觀,滿足日常用水需求和豐富的水系景觀同時,深刻體現了納西文化中保護水源的文化內涵。街道兩側種植有柳樹、竹、滇楸、木蓮、女貞等;在居民庭院內多以月季、桂花及多種果樹為主。形成了豐富的空間形態格局,展現了尊重崇尚自然,山、水、人和諧相處的盛景。

3.2 街巷空間 古鎮交通四通八達,主次分明。主街和生活街巷布局較為靈活,街巷相互勾連,形成環路,呈互聯型的形態格局(圖1)。小巷呈短直線或折線分布,多為盡端式道路(圖2)。不同尺寸的街巷空間,承擔著不同的行為活動。束河古鎮的主街(即主干道)尺度在5m左右,鋪裝采用五花石,旨在滿足古鎮的對外交通需求;生活街巷的尺寸在2.5m左右,沿路僅有少量綠化,小巷尺寸則在1.5m左右,多為水泥或土路?!督值烂缹W》中,蘆原義信對街道寬度和建筑外墻高度(D/H)的比例關系開展了比較研究,得出不同的比值能營造出不一樣的街巷氛圍,束河古鎮的街巷兼顧交通和日?;顒?,街巷尺度親切宜人,層次豐富。在空間比例上,束河古鎮路邊的建筑1~3層不等,總體而言,在主干道上0.5≤D/H≤1,使得空間有較為強烈的圍合感;在生活街巷和小巷中,D/H≤0.5沿路建筑對視線產生了干擾,有強烈的緊迫感,但錯落有致的屋檐、建筑的披檐、雕窗以及房前的花草種植,豐富了空間界面,給人一種宜人的視覺感受,使居民能夠短暫駐足交流。

3.3 建筑空間 隨著中原文化及多民族文化的流入,對居住用房、宗教建筑的建筑風格產生了巨大影響,極大地豐富了束河物質空間,并構建了精神文化空間。明代開始木氏土司極力推崇佛教,到明代中葉道教傳到麗江,土司開始興建寺廟。從明代開始陸續在束河修建的寺廟有龍泉寺、石蓮寺、三圣宮等,其中,龍泉寺為漢傳佛寺,建筑布局為四合院,門間為5間大樓,南北各3間平房,殿宇結構精致,紋飾雕刻精美。大覺宮為明代所建,內有明代壁畫六幅,“大覺宮”三字由明代書法家董其昌所提,2002年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單位,2003年開始,也作為茶馬古道博物館,系統展示介紹了茶馬古道路線及重大歷史事件。

束河古鎮老區的民居絕大部分是清代和近現代時期建成并保留下來的,古鎮有保護民居14戶,其中以束河龍泉仁里村(合作醫療站)為代表的重點保護民居有3戶,一般保護民居11戶。傳統民居的平面布局充分展現了納西族民居特點,主要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進兩院”等,均以庭院為中心組織平面,每家院子都栽種花草,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或是種植花草或種菜栽樹(圖3)。建筑結構主要以磚木、土木結構為主,新建住房有磚混或鋼混結構,但為保持古鎮整體風貌,在外立面上增加了納西族傳統建筑元素?,F在,傳統民居功能多樣化發展,沿街商業用房則形成了前店后宅或整套為店的建筑形態。古鎮建筑除就地取材,與周圍環境相呼應,建筑斗拱、長窗、斗拱和雀替上內容豐富、技藝精湛精細的木雕裝飾紋樣也是一大亮點,裝飾紋樣以植物及動物紋樣為主,其中植物紋樣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寄予的內涵一脈相承,動物紋樣則充分體現了納西族對于自然力量的崇拜。充分展現了濃厚的地方標簽,形成了束河的建筑文化和景觀特色。

3.4 節點空間 束河古鎮的節點空間最普遍的為一般街巷交叉點節點,該類空間位于街巷的交叉處、轉折處或公共建筑的入口處,交接點呈現出錯位的“十”字、“T”狀、“L”狀等多種形態,使得空間富于變化。另一種為人流量較多的開闊場所,比如,九鼎龍潭、哈里谷、四方街、青龍橋、四方聽音廣場、古鎮南門茶馬迎賓廣場、茶馬古道博物館等。其中,核心節點為古鎮四方街,它是麗江壩子最古老的集市之一,是當時各民族間進行“茶馬互市”的主要場所,束河八景中的“夜市螢火”中的“市”指的就是束河四方街,街面東西長50m,南北寬40m,景觀尺度相對較大,連中和路和龍泉路等五條路通向四面,街上零星散置幾個休息石凳和簡單的納西族互市雕像,周邊商鋪林立,是傳統的商業中心如今作為古鎮重要的歷史性景觀節點和集散節點。青龍橋在四方街以西的青龍河上,建于明萬歷年間木氏土司所建,橋長25m,寬4.5m,高4m,是麗江壩子最大的古石拱橋。是歷史上通往大研古鎮的主要的交通樞紐,作為歷史標志物是重要歷史性景觀節點(圖4)。四方聽音廣場、古鎮南門茶馬迎賓廣場、飛花觸水位于古鎮南部,是在后期旅游開發后建設的,商業開放程度較高,成為旅游人群休閑娛樂的主要聚集區。

4 束河古鎮景觀格局特征

4.1 構建自然歷史人文和諧共生的格局 從束河古鎮背山面水的選址、古鎮順水布街及納西族愛水護水的文化都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智慧,構建的極具民族風情和地域色彩的路、水、橋、房、村及山水有機結合古樸自然的景觀格局,是納西族先民根據民族傳統和環境再創造的結果。

4.2 賡續文化基因,展現有力的民族精神 束河古鎮在發展演變過程中,將東巴文化、納西文化、茶馬文化和中原文化、白族、藏族文化元素滲透并融合到街巷、窗戶、牌坊、橋梁、民居及古鎮整體景觀體系構建中,形成了古鎮的主體景觀基因,其中飽含豐富深厚的歷史文化、藝術精髓,無不體現出納西人的文化修養、審美情趣。

5 存在問題

5.1 建筑風貌格局發生變化 在束河古鎮新建的商業和居住建筑,在仿照傳統民居建筑的同時,建筑風貌也發生了改變。比如,商業建筑為獲得更好的采光,出現了大面積的玻璃開窗,上面的窗花木雕大多數都是工廠機械流水線上的制成品,與傳統民居開窗少,純手工木雕的特點有較大的出入,建筑的體量和層高比傳統民居要大和高。又如,位于古鎮非中心區域的新建民居,出現了框架結構的建筑,與古鎮傳統格局出現偏差。

5.2 古鎮傳統活力下降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束河古鎮的支柱產業從農業開始轉向旅游服務業,中心區域居住功能逐步向商業功能轉變,為獲得豐厚的經濟回報,大部分原主居民搬至周邊,將房屋租借給外來人員經營,使得失去了原住民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的生產生活空間場所喪失了原有功能,僅是發揮旅游觀賞作用,致使古鎮的原真性受到了沖擊,不利于古鎮的活化保護與發展。

5.3 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的混雜 民居立面、空間改造及外部裝飾出現了迎合現代人需求的傾向。比如,現下流行種植多肉植物,在古鎮部分客棧、店鋪外的花壇就出現了群植多肉植物,有的店鋪也將多肉植物作為建筑外立面的植物裝飾。傳統與現代審美混雜,對街巷空間特征識別極為不利。

6 景觀空間形態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6.1 合理規劃,促進古鎮有序發展 嚴格執行原住民參與,政府聯合規劃單位制定的規劃方案,合理控制古鎮無序建設、減緩自由擴張的速度,按照古鎮保護區劃分的3類保護區開展分級分類保護,并對建筑高度、材料、色彩及基礎設施等加以規范和控制,保護好古鎮空間肌理和整體形態。齊聚政府、古鎮管理所、鼎業集團三方力量,整合古鎮自然和人文資源,構建立體式文旅產品體系,充分依托束河古鎮文旅城項目,打造重體驗,多元業態既滿足本地生活配套,又能使外來游客暢享的沉浸式麗江文化旅游體驗區。

6.2 創建全民參與旅游開發,著力推進活態傳承 處理好保護與發展之間的關系,旅游發展中強調保護,通過對原住民創業或經營的店鋪給予政策傾斜、增加就業渠道、舉辦傳統手工藝培訓等方式增強原住民對本地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和歸屬感。開展廣泛宣傳,進一步加強原住居民對于古鎮文化內涵的深入理解,進而自覺參與到古鎮保護及旅游產業發展當中來,煥發出古鎮生活氣息,激發傳統活力。

6.3 深挖文化內涵,提升束河文化韻味 除了依托相對完好的歷史風貌及遺存外,還應充分挖掘束河古鎮深層次的文化特點,在展現束河古鎮是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建立區別于大研古鎮和白沙古鎮的束河獨特性,著重突出茶馬文化外,適當恢復“李氏鐵匠”“楊氏酒粬”等傳統老字號店鋪,提升街巷風貌辨識度。比如,深入探究見證束河歷史發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匠傳統手工藝,建立健全皮匠傳統手工藝傳承人機制,引導組織開展活態傳承公益活動,打造束河皮匠人文歷史品牌。

參考文獻

[1]曹偉,高艷英.因驛而興——麗江束河古鎮驛站建筑的保護與開發[J].中外建筑,2014(01):10-17.

[2]田瀟然,車震宇,李紅波.麗江白沙古鎮景觀空間形態變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3):101-108.

[3]木健先.麗江束河古鎮村落文化變遷中的文化生態建設[J].中國民族博覽,2018(03):64-65.

[4]王雯,魏開云.云南楚雄黑井古鎮景觀空間形態解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1(35):21877-21879.

[5]劉麗.生態學視野下的古鎮旅游開發與文化傳承發展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09.

[6]郭琦.侗族傳統村落空間形態研究探析——以三江侗族自治縣高定村為例[J].中外建筑,2020(12):112-115.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空間形態可持續發展景觀
景觀別墅
火山塑造景觀
沙子的景觀
包羅萬象的室內景觀
日常行為下的湖湘村落問題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