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中學音樂教師隊伍建設的創新舉措
——以重慶市沙坪壩區為例

2022-02-13 20:15
中國音樂教育 2022年10期
關鍵詞:情智美育教研

劉 鴻

一、多方協同,關注課堂:著力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為了加強中學音樂教師隊伍建設,重慶市沙坪壩區教師進修學院牽頭各中學與市教科院、歌劇院、文化館,以及高校、出版社等,建立學區共同體新機制,培養研究型音樂教師,創建智慧型、創新型中學音樂課堂,著力提高中學音樂教師教育教學水平,讓音樂教師真正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播種真、善、美的美育使者。

筆者作為一名區音樂教研員,一般情況下每星期都要安排兩天深入中學音樂課堂調研聽課,了解區內每一位中學音樂教師的教學現狀,并與之交流,提出相應的教學改進意見,同時與學校領導交換意見,為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獻計獻策。每個月常態舉行一次以課堂教學為研究主題的區級音樂教研活動,即通過前期調研聽課,遴選一位中學音樂教師面向全區音樂教師上公開課,授課(教研活動)地點安排在授課音樂教師所在學校,并邀請學校校長到堂聽課,了解本校音樂教師的教學情況。之后,全區參研教師分小組討論,目的是讓每一位音樂教師都能暢所欲言,學會表達、學會課后反思,同時也可以讓參研教師能夠在聽課、評課中肯定課堂教學中的優點,指出存在的不足,為授課教師成長助力,最終讓區教研活動真正起到促進區域全體音樂教師共研共成長的作用。

2020 年疫情期間,為了貫徹“停課不停學”的重要指示,筆者每半個月便帶領全區中學音樂教師進行一次關注課堂教學的網絡教研活動,每一次教研活動均由兩位一線音樂教師就教材上的內容說課、說教材、說教法。教師們深入鉆研教材,內容一次比一次豐富,教研氛圍一次比一次濃厚,真切地感受到了共研共成長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南開中學的音樂教師就是通過區音樂網絡教研活動的啟迪,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以專題的形式教授學生歌曲創作知識,一首首寄予美好心愿的原創歌曲便應運而生,為此學校還專門利用課余時間為學生們的原創歌曲舉辦了展覽會,讓學生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我們相信,創作的種子已經在學生們的心中播下,創作能力也在慢慢發芽。

我們還邀請多位國內音樂教育界知名專家與全區中學音樂教師深入區中學音樂課堂聽課評課,與一線音樂教師近距離座談,傾聽一線教師心聲,為音樂教師們進行教材教法培訓,著力提高中學音樂教師教學水平。此外,為了開闊中學音樂教師眼界,了解國內及國外最前沿的音樂教育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筆者與音樂教師們共同參加了諸如全國中小學優質課展示與觀摩活動、全國第二屆音樂教育大會、奧爾夫音樂教育國際研討會等活動,選送音樂教師參加音樂骨干教師“國培”等活動,并鼓勵教師們把所學運用到自己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二、科研實踐,理論滋養:增強美育意識和育人情懷

在教學調研中,曾有學生表示:有的教師整節課都拿著一根木棒使勁敲打桌子來管理課堂紀律;有的教師總是在音樂課上罰他們靜坐……在市、區音樂質量監測中,還發現一些中學音樂教師對教材內容不熟悉,專業上疏于學習、能力下降,甚至連規定的基本教學內容都沒有辦法完成。談何培養學生們的音樂素養?如何讓學生們愛上音樂課呢?!這些現象,說明了我們的音樂教師在美育意識和教育情懷方面的缺失。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音樂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培養人?!睗h語中的“人”字由一撇一捺支撐構成,“撇”是指高尚的情操,“捺”是指豐富的智慧,而一撇一捺的交叉點,就代表著情智交融、和諧共生,這樣培養出來的才是健全的、完整的人。如果音樂教師沒有美育意識,音樂課堂沒有育人情懷,那么學生們是不會向往音樂課的。筆者經過調研也發現,一些音樂教師主動探究、認識未知的能動性不足,科研意識較差,存在墨守成規、不思進取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一方面,筆者與渝北區音樂教研員聯合教研,申報了市級重點課題“情智課堂”研究,帶領兩個區域的音樂教師進行了情智課堂的專題研究。該課題中的“情”是指情趣、情味、情感,“智”是指智力、智能、智慧,音樂的“情智課堂”就是入境啟動情智、感悟喚起情智、表現發展情智、創作生成情智。通過參與音樂情智課堂的研究,一位音樂教師表示:“班里一位智障孩子雖做事情總是比其他孩子遲鈍,但在他參加了班級合唱表演,并努力地站上舞臺后,便找到了那份自信?!?/p>

另一方面,筆者所在的沙坪壩區教師進修學院會定期邀請專家為中學音樂教師進行集中培訓。通過開展課程標準解讀講座、欣賞課專題講座、唱歌課專題講座,以及口風琴、豎笛小樂器進課堂教學方法培訓,課堂鋼琴伴奏方法培訓,歌曲創作培訓、論文寫作培訓等活動,全方位提升中學音樂教師的專業素養,以培養研究型音樂教師,創建智慧型音樂課堂。比如,為了提升教師們對美育理論的學習能力,近年來,我區沙磁學堂邀請杭州師范大學杜衛教授作了題為“作為美育的藝術教育”的講座,邀請人民音樂出版社杜永壽總編輯作了題為“新課標下的音樂教學實踐探索”的講座,邀請湖南師范大學郭聲健教授作了題為“音樂教育何以以美育人”的講座,邀請浙江音樂學院崔學榮教授作了題為“音樂課改的新動向、新突破、新征程”的講座,邀請西南大學趙伶俐教授作了題為“美與新時代學校美育”的講座……這一系列舉措讓音樂教師們深切地體會到了區教育行政部門對音樂教師的重視和關懷。更重要的是,讓全區美育教師深刻學習、理解了美育理論常識,促使教師們增強美育意識,激發音樂教師的育人情懷。

三、美育幫扶,浸潤鄉村:為鄉村孩子播撒美育種子

在對區內鄉村學校的調研中,筆者發現一些學校要么沒有專業音樂教師,安排一些非音樂專業的教師上音樂課;要么有音樂教師,卻讓音樂教師去上書法課、政治課等。對此,筆者及時與學校領導溝通,幫助解決類似問題,糾正種種錯誤做法,并盡可能讓音樂教師回歸音樂課堂。

在提高鄉村音樂教師專業素養方面,區教師進修學院每周組織女教師合唱團培訓,提高她們的歌唱基本功,并帶領她們參加各級合唱比賽及演出,豐富舞臺表演經驗。同時,筆者深入鄉村音樂教師課堂聽課,建立共同體幫扶機制,指導音樂教師們上課、磨課,為鄉村音樂教師提供更多參加區級、市級培訓與展評課的機會,培養、提升鄉村音樂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繼而惠及鄉村的學生,為鄉村學生播撒美育種子。

實際上,鄉村學校需要音樂教師,鄉村學生更需要音樂教育。為此,筆者帶頭到鄉村學校支教,不僅為鄉村的學生播撒了美的種子,讓鄉村學生擁有了學習音樂的權利,并用美好的音樂啟迪鄉村學生的心靈,用優美的語言和歌聲、琴聲培養鄉村學生欣賞美、表達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為學生的美好人生奠定堅實的美育基礎,用音樂培養學生追求真善美的美好品質,同時,這也逐步改變了學校領導及其他教師的觀念與意識,提高了學校對音樂課與音樂教師的重視程度,為后續美育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此外,筆者還依托重慶市規劃辦重點課題“初中音樂愛國主義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研究”的內容,與重慶師范大學孫偉教授共同主編《中學生口風琴教程》,并作為鄉村音樂支教的重要內容。該教程收集了20 首以立德樹人、愛國主義為主題的歌曲,以及7 首世界經典音樂作品,并配以二聲部口風琴合奏譜與教師鋼琴伴奏譜,以便于培養學生的多聲部合作能力。

四、多彩活動,搭建平臺:展現教師專業指導風采

通過全方位的磨煉,沙坪壩區中學音樂教師隊伍得以引領學生們進入更廣闊的藝術表現平臺,展示自己的藝術素養。例如,重慶七中、兒童藝校、樹人景瑞等幾所中學的學生分別以舞蹈、演唱、朗誦等形式代表沙坪壩區在張家界參加了“迎冬奧”倒計時200天中外人文交流特別活動,以促進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沙壩區為學生提供了參與豐富多彩的音樂課外活動的機會,不僅讓學生們的內心充滿希望,心懷理想,還能夠在成長的過程中大膽追求卓越。區教委還舉辦了“童心向黨”中小學藝術展演活動,全區40 多支合唱隊伍紛紛登臺展演,用美好的歌聲傳遞對祖國、對黨的熱愛之情。筆者所指導的鄉村學校新絲路中學的班級合唱《田野里的歌聲》甚至登上了中央電視臺17 頻道的舞臺,并在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合唱節鄉村美育論壇上交流了相關經驗。此外,為紀念建黨一百周年,各學校相繼舉行了傳承經典、慶祝黨的百年華誕經典音樂賞析會,班級合唱比賽及豐富多彩的校園藝術節活動,這些活動激勵著學生學黨史、感黨恩、做黨的好少年。其中,大學城第三中學的班級合唱,南開中學的學生舞蹈團、管樂團合奏、話劇表演,重慶一中的舞蹈團等,表現較為突出,先后在省級、國家級比賽、展演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經過近年來的努力,區域中學音樂教師隊伍建設初見成效。筆者帶領全區中學音樂教師主持主研多項全國、市級重點課題、區級課題,以帶動中學音樂教師教育教學研究能力的成長。此外,多名中學音樂教師在全國、市級、區級優質課大賽中榮獲一等獎、二等獎;在教育部一優一課活動中榮獲部級優課;在全國、市級論文比賽中榮獲一、二等獎,并有多篇在公開刊物上發表。在這一過程中,筆者也深切地感受到,建立一支高素質、有愛心、有擔當的中學音樂教師隊伍,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學習音樂的權利,讓音樂為學生的成長插上翅膀,是實現新時代美育工作目標的基礎!

猜你喜歡
情智美育教研
論公民美育
情智教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校域樣本
研學農谷 產教研學
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東洲中學“情智德育”活動掠影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激趣寫作,構建情智并融的作文課堂
賦能:教研轉型中教研員的應然追求
“情智英語”教學主張及實現路徑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美育教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