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E理念下“遙感地質學”課程思政體系建設的探索

2022-02-13 01:45田淑芳
中國地質教育 2022年4期
關鍵詞:思政課程教學

趙 潔,田淑芳,詹 騫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北京 100083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以下簡稱“會議”)中提出的我國高等教育中面臨的三個根本性問題,為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決定了我國的高等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1-2]。高校要辦好思政課,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同時,習近平也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愛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3]。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即“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是美國學者William G.Spady在20世紀80年代創設。該理念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注重對預期學習效果的把握,并圍繞具體能力指向設計教學目標、課程組織、教師教學以及教學評價的框架體系[4-5],從而使學生畢業后所具備的知識體系及綜合能力可以適應社會和未來發展。習總書記在會議上的發言,已經為解決我國高等教育面臨的三個根本問題明確了政治方向。然而如何從專業課程出發,助力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則需要更為切實的方法和途徑。很顯然,OBE不僅作為一種廣為接受的教育理念,強調了學生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更是作為一種教育實踐的優秀經驗為上述問題提供重要的解決路徑[4]。

一、“遙感地質學”課程開展思政教學的必要性

我國衛星遙感事業發展曾經歷過一段時期的國外技術和數據壟斷,這直接限制了我國遙感應用的廣度和深度?!笆濉逼陂g,國家出臺了多項航天產業發展改革政策及專項計劃,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也在持續投入使用,大大促進了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更推動了遙感應用的實用化。目前,高分、資源、海洋、風云等觀測衛星系列已基本形成,并已深入應用于我國基礎設施建設、防災減災、環境治理與恢復等重要領域,全面激活了遙感技術與大數據資源的社會經濟服務價值,尤其在國土資源調查和地質應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遙感事業巨大的發展前景,也為高校相關領域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潛移默化地教導學生在國際形勢日趨復雜的背景下直面落后歷史和發展現狀,并從中汲取寶貴的經驗教訓;如何在我國遙感事業飛速發展的今天正確認識遙感人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把愛國情、強國志自覺融入專業報國、科技強國的奮斗之中,是高校遙感類課程思想政治建設的核心內容。

“遙感地質學”是將遙感技術與地質學研究緊密結合的一門應用性很強的交叉學科課程,體現了大數據、新技術、新方法在地質、環境、資源、海洋、生態等領域的綜合應用,是我院所有地學專業大三本科生的專業必修課。該階段學生已經完成了結晶學與礦物學、巖石學、沉積地層學、構造地質學、第四紀地質學與地貌學等地質學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建立了基本的地質學理論知識體系。本課程基于OBE理念,結合遙感科學與技術研究特色,從知識、能力、素養三個方面確立教學目標。

(1)知識層面——學生能夠融會貫通遙感與地質學知識體系,全面系統地掌握遙感地質學基礎理論及其在基礎地質、礦產資源調查、資源與環境監測等方面應用的技術方法,了解遙感技術的發展前沿;

(2)能力層面——學生能夠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遙感圖像進行處理和解譯,分析并解決地質礦產、環境生態、災害監測等領域關乎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實際問題;

(3)素質層面——學生會以遙感地質學的融合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和分析研究,培養嚴謹求實和創新奉獻的科學精神,樹立以專業技術能力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家國情懷。

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說,知識、能力的培養往往只能解決如何做事,而素質的培養則是將做人與做事有機結合,是更深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這就要求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引導學生在知識積累和能力提升的同時,成為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和踐行者,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之中,從而真正培養出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的有用之才。

二、基于OBE理念的課程思政體系設計

1.明確課程思政育人目標

基于OBE理念的課程思政教育,首先應有明確的德育和素質培養要求,并以此為標準開展課程教學。教育部于2020年5月28日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6](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指出,理學、工學類專業課程的思政要點是要在課程教學中將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與科學精神的培養融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正確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遙感地質學兼具了理科與工科的學科性質,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注重對于學生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和科學倫理的教育,培養學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學高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還要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為了在尊重學生成長和認知規律的前提下實現“價值引領”與“知識傳授”的統一,本課程組建了由教輔教師和專業任課教師參與的立體化課程思政團隊。教輔教師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思想特點及發展需求;專業教師根據教輔教師反饋的學生特點,結合遙感地質學科特色和優勢,以及學生的知識背景搭建課程思政體系。在與教輔教師多次就學生發展現狀進行的研討中我們發現,本院大三學生雖然已經建立了基本的地質學理論知識體系,但在與遙感知識的融會貫通中遇到了較大的阻礙,致使學生缺乏學習本課程的動力和目標,難以建立遙感地質的專業認同感;同時,大三學生已經開始面臨就業的壓力,而專業認同感的缺失則直接影響本課程培養應用專業知識服務于國家可持續發展建設的育人目標的實現。圍繞上述問題,本課程思政建設在“立德樹人”的基礎之上,還特別強調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培養,促進學生將分科知識融會貫通,從而實現學科融合基礎上的實踐創新。

2.課程思政體系設計

在OBE理念指導下,課程結合育人目標,最終在課程思政體系中擬定了“國家與民族”“使命與責任”“態度與實踐”“安全與法治”“科學與思維”五個思政模塊。

(1)國家與民族。

該思政模塊基于遙感地質學課程內容廣泛的應用領域及在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服務能力,緊密圍繞學生理想信念建設,以及系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堅持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突出國家榮譽、民族團結、環境生態保護、國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觀念的灌輸。

(2)使命與責任。

該思政模塊把握遙感技術為傳統地質學研究帶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術,直面我國遙感地質研究發展的落后歷史以及在老一輩遙感地質人鍥而不舍的努力下迎來的蓬勃發展的新局面;引導學生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以支撐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為己任;向學生傳輸“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的理念,引導學生樹立專業報國的職業理想。

(3)態度與實踐。

該思政模塊基于遙感技術發展帶動地質研究向著多尺度、定量化、集成化和業務化方向發展的新形勢,面對時代賦予本學科的重大責任,培養學生靜心篤志、戒驕戒躁的吃苦精神與合作互助的團隊精神;樹立敢為人先、敢于突破、不畏挫折、敢于試錯的創新精神;要實學實干、孜孜不倦,在攀登知識高峰中追求卓越[7-8]。

(4)安全與法治。

該思政模塊緊密聯系遙感地質在軍事地質、國家安全、依法治國等方面發揮的突出作用,強調能源、糧食、網絡、生態、生物、國防等安全問題,堅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深化對法治理念、法治原則、重要法律概念的認知,提高學生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參與科研與實踐的能力。

(5)科學與思維。

該思政模塊著力培養學生在科研與實踐中構建適用于遙感與地質交叉學科研究的新思維模式和邏輯體系;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關于“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始創新要有創造性思辨的能力、嚴格求證的方法,敢于大膽質疑,認真實證,不斷試驗”的講話精神[9],打破學科壁壘,在學科交叉融合下實現新的突破。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五個思政模塊之間絕不是互相割裂、毫無關系的,而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以鑄魂育人為目的,推動課程思政內容的協同與統一。

3.課程思政案例庫建設

基于上述五個思政模塊,教學團隊通過系統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總書記在“會議”中提出針對于師德師風建設的“四個統一”,深刻挖掘課程思政案例和要素,并以此為基礎,構建了“人物與時事”“事件與示例”“科研項目”“教材內容”“法治與法規”五個思政案例庫。

(1)“人物與時事”庫。

主要收集了遙感領域前輩奮斗的事跡以及反映我國遙感(地質)技術發展、應用前沿的新聞時事。以遙感人(例如“布鞋院士”李小文)堅持不懈的奮斗歷史以及我國躋身于國際先進行列的航空航天技術發展和應用現狀(例如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我國遙感地質事業正處于爬坡過坎、轉型發展的關鍵戰略機遇期,強化學生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激勵青年學生自覺繼承先輩的愛國情、強國志,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遙感地質行業振興以及應用專業所學服務于國家發展的偉大事業中。

(2)“事件與示例”庫。

主要收集了與課程教學內容相關的歷史事件、身邊的現象等內容。一方面通過“牛頓發現光的散射與折射”“美國大學不利用遙感的地理系逐漸走向消亡”等真實案例讓學生以史為鑒、以人為鑒,樹立敢于擔當、善于開拓的品格;另一方面通過“郯廬斷裂的遙感影像”“大學二年級野外地質實習——周口店太平山南坡遙感影像”等案例強化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引導學生形成遙感與地質的融合思維,提升其處理和分析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3)“科研項目”庫。

主要收集了任課教師歷年來主持及參與的科研項目,從培養學生畢業后能夠具備的科研能力角度出發,通過詳細介紹“北京市流域生態環境遙感監測”“西昆侖巖性解譯”等實際科研項目相關的工作內容、經歷、方法和實際經驗等,著重培養學生探索新知重視實踐的科研習慣、大膽質疑嚴格求證的科研態度以及尊重科學善于求真的科學思維;同時以生產實際中的問題為導向,讓學生積極參與科技創新團隊和科研創新訓練,培養集體攻關、聯合攻堅的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

(4)“教材內容”庫。

主要收集了書本教材中的相關思政案例。例如“太陽光譜上黑線的發現及其對大氣物質組成的指示意義”以及“航空相片的航向重疊與旁向重疊”等案例,可用來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大膽設問、小心求證、嚴謹治學的科研方法;又如講解“線狀火山口對隱伏構造的指示意義”及“沖溝形態對應的巖性特征”時,鼓勵學生積極利用辯證思維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教材庫的建立,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內涵,同時也拓展了教材的外延,讓學生在書本學習的同時有意識地去思考教材的價值,從而更充分地去掌握教材、利用教材。

(5)“法治與安全”庫。

主要收集了與遙感地質、環境資源等方面相關的法律法規、違法案件以及人身責任安全事故相關案例。例如通過對“測繪地理信息管理工作國家秘密范圍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等文件的解讀及具體的違法案件分析,結合應用遙感數據能夠提取出的涉密內容,強化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引導其認識并自覺履行維護國家安全、保守國家秘密的義務;又如,結合教師實際項目野外工作經歷,強調學生野外工作的安全責任教育,尊重少數民族習慣、維護民族團結和統一。

以上五個思政案例庫,涵蓋思政案例共80余例,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科研精神提供多元的指導,促進課程素質目標的培養。

三、課程思政教學實踐與探索

1.深度挖掘思政要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

教師在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時,需要強調一個原則,即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因此課程思政第一,要做到自然融入,而非生拉硬扯、妄生穿鑿,割裂思政元素與學科知識的聯系,使思政效果大打折扣;第二,教學過程中還應注重思政元素融入的“度”,并非越多越好,應盡可能讓思政教育成為課程教學的點睛之筆;第三,應注重同一案例思政元素挖掘的深度和廣度,引導學生對同一人物、事件等的全面思考,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例如,從“人物與事件”庫中,以遙感領域泰斗“布鞋院士”李小文為一思政案例,在他的生平事跡中,可以挖掘到許多有益于學生學習與成長的思政元素,以潛移默化的方式融入多個教學章節中去(表1)。

表1 思政案例融入“遙感地質學”課程教學示例

2.“需求牽引”的課程實踐環節思政教育

遙感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交叉學科課程,因此課程通過設計大量的課程實踐環節,用以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素養目標的培養和協同提升。本課程經過幾輪教學改革后,在OBE理念指導下,最終將“需求牽引”確定為課程實踐環節的主基調。這意味著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面向的是國家和行業的重大需求,解決的是關乎國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實際問題,培養的是學生在本課程學習完畢之時能夠正確處理和分析這些問題的實際能力,具備的是應用專業所學服務于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理想信念。因此,本課程實踐環節的思政教育,一方面要從精益求精、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方面入手,另一方面需要實現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和職業品質的升華。

從教學內容的角度,本課程將實踐環節分為兩種類型:基礎性實踐和拓展性實踐。

(1)基礎性實踐——與課程教學內容相配套的實踐。

包括基于計算機軟硬件的遙感圖像處理、分析、解譯等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相比課堂教學,學生對實踐教學的興趣更為濃厚,這得益于遙感影像極強的可視性和可操作性。同時,由于實踐內容是以“需求”為“牽引”,學生在實踐中要解決的問題與畢業后從事的相關工作中會遇到的問題具有極大的相關性。綜合以上兩點,本課程在基礎性實踐環節的課程思政,則是順應學生和實踐內容的特點,面向國家社會經濟建設主戰場,通過循序漸進增加實習內容難度,擴大實習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從而激發學生主動求知、不畏困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科學思維(表2)。

表2 “遙感地質學”課程基礎性實踐環節思政示例

(2)拓展性實踐——實現知識、能力、素養協同提升的實踐。

主要包括課前、課后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方式,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進行的自主性實踐。例如,引導學生通過資料收集與整理、理解與分析、總結與內化實現教材內容、文字、圖表的動態更新;又如,著眼于身邊民生小事,站在遙感與多學科交叉角度,通過小組協作的方式制作科普小視頻,在網絡上發布并集贊;再如,設置自主設計實驗環節,在無教師指導或僅少量指導條件下,從選題、到數據收集與處理、再到分析與出圖的全環節,均讓學生自主實現。綜合以上,通過多樣的拓展性實踐內容,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益求精、學問思辨、發展創新的能力。在這過程中,逐漸引發學生用專業所學處理實際問題的興趣,最終促進其樹立專業報國的職業理想以及福國利民的堅定信念(表3)。

表3 “遙感地質學”課程拓展性實踐環節思政示例

四、結語

思政教育在高等院校課程教學過程中發揮著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直接體現,同時也是高校教師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使命,這就需要課程的專業教育要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OBE理念為遙感地質學的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基于該理念從課程教學及實踐環節出發探索如何加強學生“大國思維”“工匠精神”“家國情懷”等品質的培養,是實現課程“三全育人”的有益嘗試,同時也是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有機統一的有效渠道。

猜你喜歡
思政課程教學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A—Level統計課程和AP統計課程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