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特征表現與提升路徑

2022-03-05 12:15公丕明
現代管理科學 2022年4期
關鍵詞:自主品牌國際競爭力新能源汽車

[摘要]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銷量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通過運用波特的“鉆石模型”分析方法,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全面梳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和不足,為提高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找準著力點。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全球市場份額、產業鏈完整性、自主品牌車企數量等方面競爭優勢明顯,但在國際市場拓展、部分關鍵技術、產業服務配套、高端品牌認知等領域存在不足。要在競爭日趨激烈、同質化的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占據更多市場份額,需要從拓展國際市場、推動關鍵技術國產替代、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完善產業服務配套體系、塑造國際知名品牌等方面發力,實現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國際競爭力;自主品牌;新賽道

當前,在全球碳減排形勢下,許多國家引導和推動車企發展新能源汽車,國際競爭愈加激烈。為避免重蹈傳統燃油車覆轍,實現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新賽道上領跑世界、擺脫石油能源對中國的戰略約束、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新貢獻,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更顯緊迫。

一、 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

在全球碳減排、技術變革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市場滲透率加速提升[1],呈現出多極競爭格局。2021年,中國、歐洲、美國市場份額占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比重達到94%1,是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國家地區。

1. 歐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歐美車企紛紛轉型發展新能源汽車,基于傳統燃油車的規模優勢和品牌優勢,加之政策加持,歐美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

(1)歐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

第一,市場規模迅速擴大。目前,碳減排目標倒逼歐洲各國加快發展和推廣新能源汽車,歐洲大部分國家已經設定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目標,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浪潮。2021年,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達226.3萬輛,同比增長65.7%,市場滲透率達到19.2%。德國、英國、法國等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較大,2021年分別達到68.2萬輛、30.5萬輛、30.3萬輛,領銜歐洲新能源車市場2。從保有量來看,歐洲各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幅加大,如2020年德國增長了50%多,占全球份額也有所提升(表1)。

第二,政策推動作用不可或缺。歐洲新能源汽車產業之所以迅猛發展,政策推動作用不可或缺。歐洲許多國家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如挪威計劃2025年達到100%,法國2040年達到100%,英國2040年達到100%,歐盟的目標為2030年達到35%。2020年1月1日,歐盟正式實施史上最嚴苛碳排放政策1,倒逼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發展。歐洲許多國家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研發創新、生產銷售、推廣應用等領域陸續出臺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德國、法國等國家通過延長或提高新能源車補貼額度,擴大補貼范圍政策,激發終端用戶需求,規劃建設更大規模的充電樁配套設施。

(2)美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

第一,市場規模潛力較大。美國是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的主要市場之一,2018年銷量增速迅猛,2019年銷量有所降低,2020年銷量達到29.63萬輛,占全球份額9.9%,呈現下降態勢(表2)。但是2021年銷量增速迅猛,達到67.0萬輛,同比增長101.3%,市場滲透率達到4.3%2,仍遠低于歐洲和中國??傮w來看,美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潛力較大。

第二,出臺多項政策,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美國聯邦和州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持續優化政策環境。如聯邦政府制定《能源獨立與安全法》,實行階梯個稅抵免,加州、馬薩諸塞州等多個州實施《零排放車輛法案》,推動企業生產清潔能源汽車。拜登上任美國總統以來,陸續出臺一系列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支持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支持力度加大。如2021年3月31日,拜登政府發布《基礎設施計劃》,提出要對電動汽車行業投資1740億美元,具體措施包括對電動汽車購車人返款和稅收激勵,以鼓勵美國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同時支持美國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在2030年前建成50萬個電動汽車充電樁3。2021年11月19日,拜登的1.75萬億美元新能源刺激法案通過,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車稅收抵免額度,即由7500美元提升至最高1.25萬美元4。

2.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開始向高質量發展方向轉變,各類新能源汽車企業及產品逐漸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自主品牌持續增多,對外貿易狀況逐漸趨好,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

第一,單一市場規模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量、銷量和保有量位居世界前列?;趪仪罢靶哉叩呐嘤龀趾途薮鬂撛谑袌鲆幠5拇碳?,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由成長期進入調整期,供需持續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從產量來看,2021年達到354.5萬輛,增速迅猛。從銷量看,2018—2021年連續四年銷量突破100萬輛,2021年達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表3),市場滲透率達到13.4%,單一市場規模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1。

第二,國內市場自主品牌占比較高。經過近些年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取得了長足發展,市場認可程度大幅提升,能夠與國外品牌分庭抗禮,甚至部分品牌占據較大優勢。從2021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排名看,比亞迪等傳統自主品牌銷量排名靠前,主要原因在于經過多年發展,積累了許多關鍵技術,形成了成熟的上下游供應鏈體系(圖1)。

第三,對外貿易狀況逐漸趨好。從新能源汽車出口規模、出口地區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對外貿易狀況呈現較好發展態勢。從出口規???,基本保持較高增速,2021年出口數量達到29.6萬輛,高于歷年出口總量(圖2)。從出口地區看, 2021年,新能源車出口增量主要在歐洲市場和南亞市場2。從需求端看,由于歐洲和亞洲許多國家著力推行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車政策,需求量較大;從供給端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具備一定的技術、質量和品牌優勢,在國際市場上形成了一定品牌效應。

二、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分析

借鑒波特的“鉆石模型”分析方法,全面梳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為提高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找準著力點。

1.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稀土等原材料資源相對富裕,但鋰鈷鎳等礦產資源較為缺乏[2]。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設置創新鏈,部署重點研究任務,集合高校院所、研究機構、重點企業,共同聯合研發攻關核心技術,技術研發能力持續提升。中國非技術工人等勞動力相對富裕,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力資源較為豐富,新能源汽車相關技術人才供給充足,工程師隊伍強大,但是核心技術人才還比較欠缺。在資金投入方面,全國各地對投資新能源汽車項目極具熱情,資金較為豐裕,但存在較大的過剩風險??傮w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既有勞動力、資金充裕和技術積累等有利條件,也存在部分原材料資源和核心技術人才短缺等不利條件。勞動力、資金充裕以及技術積累等優勢較好支撐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但是部分原材料資源短缺,依賴進口,導致整車生產制造成本的穩定性受到影響;核心技術人才短缺影響“卡脖子”技術的研發突破,這些都不利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2.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需求條件

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汽車總量的2.6%1,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空間巨大。近幾年,在政府各項優惠政策刺激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呈現出穩步上升態勢,新能源汽車市場結構不斷優化。隨著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接受程度的提高,新能源汽車主銷區域由限購省市進一步向非限購地區下沉,二三線城市和非限購城市的消費潛力逐漸顯露出來;同時,隨著新能源汽車下鄉等系列活動的開展,農村鄉鎮市場的需求進一步被激活。但新能源客車市場受市場需求單一等多種因素影響,發展勢頭不容樂觀。在新能源專用車市場方面,由于市場、政策等多重因素的誘導,純電動卡車更換舊柴油卡車的需求將激增,未來市場發展將繼續呈現多元增長態勢[3]。此外,隨著相關政策的引導與支持,傳統燃油車替換成新能源汽車進程加速,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潛在需求規模巨大,這為企業技術創新和改進產品提供內生動力,有利于形成規模效應,增強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

3. 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及支持產業

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能力,能夠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提升的上下游產業,如三電系統與充電基礎設施等已經發展較為成熟,產業核心配套能力較強。在動力電池方面,中國動力電池技術不斷提升,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生產規模全球最大,主要動力電池代表企業有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在電機電控方面,中國有較多突破,國內品牌產品競爭力不斷加強,電機、電控、減速器三合一產品競爭力較強,驅動電機自主配套比例達到95%以上。中國公共充電基礎設施數量迅速增長,截至2021年底,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達261.7萬臺,同比增加70.1%1。從地區分布上看,廣東、上海、北京、天津等東部地區布局建設充電樁數量多,西部省份數量較少??傮w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相關及支持產業發展較為成熟,已經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整車生產能力,核心配套能力不斷提升,但是產業鏈雖然完整卻相對松散,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提升。

4. 新能源汽車企業戰略與結構

國內新能源車企在發展之初多采取低成本的發展策略來開拓市場,但這一發展戰略并不利于國際競爭力的提升。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愈加激烈,不同類型新能源車企實施不同的發展戰略,傳統車企致力于進一步拓展產品開發范圍,造車新勢力采取以高端產品開拓市場的發展戰略,還有車企采取差異化發展戰略,通過細分市場開發來提升競爭力和影響力,如比亞迪開發的漢系列、蔚來開發的ES系列、上汽通用開發的五菱MINI等。由于新勢力造車企業、合(外)資車企的入局,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生調整,競爭格局發生根本性變化,呈現出傳統自主品牌、本土造車新勢力、外(合)資品牌百花齊放的競爭新格局。雖然不同車企實行差異化市場定位戰略,但各品牌之間的競爭已經較為激烈,未來的競爭將更為激烈。同時,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低端市場比較活躍,而高端市場競爭力還不高,這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提升提出了新挑戰。

5. 政府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作用

政府部門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陸續出臺了涵蓋產業規劃、財政補貼、稅收政策、積分管理、充電基礎設施等方面政策,政策的適用性和精準度不斷提高,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前期培育發揮了主要推動作用(表4)。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逐步由政策驅動階段轉為市場驅動階段,2022年補貼政策退坡,消費者購買成本短期內有明顯增加,將影響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的擴大,但在“雙碳”大環境下,總體政策導向還是推動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未來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需要調整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繼續發揮其驅動作用,但也應避免對政策過度依賴,因扭曲價格而造成市場資源錯配風險。

6.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所面臨的機遇

技術進步、政策環境優化、海外市場擴大等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帶來重大機遇。一是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不斷涌現促進汽車與能源、信息、交通等領域加速融合,智能網聯成為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趨勢,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二是全方位支持政策的密集出臺加快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步伐。在“雙碳”和制造強國建設的大背景下,政府職能部門出臺了多項支持政策措施,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新能源汽車作為消費升級、消費新業態的代表,加之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將給新能源汽車市場帶來持續熱度;三是海外市場拓展面臨多重機遇。歐洲多國出臺燃油車禁售令,歐洲將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增量市場,《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生效實施帶來了更大的海外市場,“一帶一路”陸線的中亞和阿拉伯國家以及海線的東南亞、南亞等國家的新能源汽車需求不斷擴大,這些都為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廣闊空間。

三、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優勢與不足

隨著汽車市場擴大開放、新能源汽車政策調整、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新的轉折期,但在國際市場開拓、關鍵技術自主掌握、供應鏈體系韌性、產業服務體系配套、高端品牌認知度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成為影響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的關鍵問題。

1. 市場份額占比全球領先,但國際市場拓展能力不足

盡管新冠疫情導致全球汽車總銷量大幅下滑,但新能源汽車銷量卻逆勢增長,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675萬輛,同比增長108%,市場滲透率達到8.3%1,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新能源汽車產業總體呈現快速發展態勢。2021年,中國、歐洲、美國新能源汽車銷售量分別占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銷售量的50%、35%、8%,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球銷量比重遠高于歐洲和美國(圖3)。

與歐洲、美國等相比,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市場開拓能力偏低。從市場布局來看,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90%以上的銷量在國內市場(表3、圖2),海外市場亟待開拓,國際市場拓展力亟待提升,否則,將貽誤搶占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時機。從生產布局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配套主要在國內,全球產業鏈布局能力偏弱,而歐洲、美國等國家地區車企除了整車生產在本地區或本國外,在全球其他地區也有布局。

2. 動力電池領域技術全球領先,但芯片等關鍵技術自主掌握不足

中國的動力電池材料、系統及工藝加快創新,動力電池單體技術、關鍵材料技術、制造技術、測試評價技術等方面正加速提升,已經達到全球領先水平,同時,動力電池新技術快速普及應用,如寧德時代無模組技術、比亞迪刀片電池等新技術已經開始應用[3]。歐洲、美國動力電池技術相對落后,其生產的新能源汽車主要采用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動力電池。

中國在車規級芯片、控制系統等領域技術短板仍較為突出。在汽車芯片領域,中國高端芯片設計水平還不高,晶圓體、芯片制造環節較為薄弱,光刻機技術水平差距大,汽車芯片生產線短缺嚴重,核心控制類芯片嚴重依賴進口;在智能決策和操作系統、環境感知系統等領域,國內企業大多尚處于研發和工程化階段;在電控領域,商用車發動機電控系統及后處理系統、乘用車自動變速箱及高效混合動力變速器等技術還有待于進一步突破。技術研發的不深入、應用的不成熟以及一些關鍵技術及零件還需要進口,導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始終受到國外先進制造技術的制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給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帶來較大挑戰。

3. 產業鏈完整性全球領先,但零部件等供應鏈體系韌性不足

中國、歐洲和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是全球新能源汽車主要生產制造集中地。從原材料供應、三電系統到整車制造,中國已經形成了全球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如在動力電池方面,2021年底,中國動力電池產能約占全球的70%。歐洲基于傳統燃油車制造優勢和技術優勢,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配套相對完善,但在電池、原材料等領域較為薄弱。美國新能源汽車主要產業鏈配套在海外,本地配套能力較低。在整車制造方面,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生產能力,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354.5萬輛1,遠高于歐洲和美國。

歐美國家在發動機與控制系統、高端變速箱、電噴系統、芯片等領域優勢明顯,而中國部分關鍵核心技術還沒有完全突破,在零部件、原材料等供應鏈仍存在薄弱環節和“卡脖子”問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存在短板、缺乏韌性。如電池、電機、電控的部分核心零部件過度依賴進口,汽車芯片進口率達到95%,鋰鈷鎳等礦資源對外依存度較高,在疫情影響和大國博弈背景下,不少整車廠面臨“缺芯少屏少電池”困境,產業安全問題愈加凸顯。

4. 公共充電樁存量全球領先,但產業服務體系配套不足

因為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數量和分布會影響到充電的便利性,所以公共充電樁配套數量多少及分布情況直接影響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程度。從公共充電樁存量來看,2018—2020年中國、歐洲、美國公共充電樁數量都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但中國公共充電樁數量絕對領先,2020年中國充電樁數量是歐洲的2.8倍,是美國的8.1倍。從占全球份額來看,2020年中國達到61.7%,而歐洲為21.9%,美國僅為7.6%(表5)??傮w來看,中國公共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優勢明顯[4]。

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服務配套仍存在不足。充換電設施缺口仍然較大,目前,全國平均車樁比僅為3∶1,充電設施鋪設的速度要低于新能源汽車增加的速度(表6);電價機制有待完善;按照充電接口新國標,車樁同步升級還需進一步明確;充電樁運營平臺繁多且運營模式不成熟、跨運營商信息互聯互通尚未實現;充換電基礎設施大多仍不具備有序充電和車網融合(V2G)功能,無法適應智能有序充電需求。

5. 自主品牌車企數量全球領先,但高端品牌認知度和競爭力不足

從國內市場來看,與過去傳統燃油車市場相比,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一改合(外)資車企主導市場的局面,自主品牌占比較高。隨著合(外)資車企開始陸續推出新能源汽車產品,對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造成了較大擠壓,2021年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份額有所下降。從全球市場看,由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品類型多、性價比高,自主品牌的產品實力不斷提升,逐步打開了國際市場,2021年中國自主品牌在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前20名品牌中占據8席,國內品牌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圖4)。

但中國新能源汽車高端品牌認知度仍偏低,無法與歐美新能源汽車高端品牌相比,如特斯拉品牌認知度遠高于比亞迪、北汽等。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愈加激烈,除了自主車企在高端新能源汽車領域不斷推出新品牌外,外資和合資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布局也開始提速[5],各個品牌之間競爭愈加激烈,對于現階段在新能源領域尚未形成高端品牌優勢的自主車企來說,更應該意識到提高品牌認知度的緊迫性。

四、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路徑

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面臨更加復雜的競爭環境,為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需要在國際市場拓展、關鍵技術國產替代、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增強、產業配套設施完善、國際品牌塑造等方面“下苦功夫”。

1. 積極實施新能源汽車國際化戰略,著力擴大開放合作

深入對接國際最新經貿規則,積極參與國際標準法規修訂,推動中國特色和優勢標準“走出去”,推動與重點出口市場實現汽車產品檢測、認證結果互認[6]。鼓勵優秀新能源汽車企業積極開拓海外市場,開展具有戰略性的海外并購,擴大新能源汽車出口規模,在全球布局研發和生產基地,強化與RCEP等成員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供應鏈聯系,提升從技術研發到生產制造、市場營銷全產業鏈的國際競爭能力[7]。修訂行業標準,適應新能源汽車鐵路運輸,降低對海運的依賴。支持專業機構搭建汽車出口及國際化服務平臺,加強對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及整車企業“走出去”的服務與指導,推動建立國際貿易法律援助機制,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2. 加強關鍵技術研發,推動關鍵技術國產替代

圍繞新能源汽車車規級芯片、燃料電池、控制系統等重點技術領域,支持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企業強化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力度,鼓勵將科技企業的研發優勢、造車新勢力的品牌優勢和傳統車企的基礎先發優勢有機結合,建立技術研發及檢驗機構和平臺,推動多領域交叉融合,集中科研力量攻克關鍵技術。加大各類專項資金對關鍵技術攻關、關鍵零部件產業化的支持力度。吸引國際領先芯片制造企業在國內設立研發中心或工廠,將國內可控作為國產化的一部分,加速構建檢測認證體系。圍繞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方向,優化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頂層設計,推進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技術研發應用。

3. 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全面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培育新能源汽車“鏈主”企業,打造一批“專精特新”細分冠軍,以點帶面構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式圖譜”。完善產業鏈重點和薄弱環節支持政策,加大相關財政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力度[8]。鼓勵有基礎的地區建立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或智慧園區,強化產業鏈精準招商,引導企業進一步優化供應鏈布局,推進各地新能源汽車工廠供應商近地化建設,在工廠附近構建汽車供應鏈圈。充分發揮“協同作戰”效應,通過“跨國協作”等方式,對海外供應風險形成動態管理。加強鋰鈷鎳等緊缺資源勘探和技術研發,鼓勵引導國內有條件的企業開拓海外鋰鈷鎳等礦產資源市場,逐步在境外建立穩定的鋰鈷鎳等礦產資源供應渠道。

4.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產業服務配套體系

完善充換電基礎設施布局,合理規劃充換電設施建設用地,推動社區、辦公地點充電樁建設,消除私人充電樁建設障礙[9],提升城鄉地區充換電保障能力。完善充換電基礎設施支持政策,擴大充換電設施研發和建設的補貼范圍,加大獎補力度。引導新建和改造智能充電樁,加快配電網智能化升級改造。推進充換電產品向標準化、定制化方向發展,支持運營商推進充電設備模塊標準化,建設優化運維服務。建立新能源汽車充放電服務支持體系,打造智能充放電服務平臺,加強對充放電運營平臺的統一監管。完善新能源汽車充放電價格引導機制,引導個體車主用戶有序充電。加快研發布局應用車網融合(V2G)、智能微電網及區域電能協調等能源互動技術。

5. 完善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塑造國際知名品牌

加強質量技術基礎能力建設,開展新能源汽車產品質量提升行動,加大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推廣力度。推動新能源汽車企業高質量發展,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努力降低生產成本,著力擴大價格優勢,給消費者提供更多高品質、高知名度和低價格的新能源汽車。圍繞“制造+服務”,發揮工匠精神,把握主力消費人群的審美趨勢,優化產品設計,塑造特色汽車文化,推動智能汽車整車感知、交互與決策應用等領域的軟件變革,引導企業與互聯網出行服務平臺合作,提升新能源汽車網上服務、車載信息與智能交通、出行服務等領域便利度,塑造國際知名品牌。加大對自主品牌宣傳,營造自主品牌汽車的良好消費環境。

參考文獻:

[1] IEA.Global EV Outlook 2021[EB/OL].(2021-04-31)[2022-03-01].https://www.iea.org/reports/global-ev-outlook-2021.

[2] 奚丹陽.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D].北京: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2021:45-46.

[3]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21)[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2,147-150.

[4] 白玫.“十四五”時期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提升的方向與路徑[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1(2):18-24.

[5] 袁博.后補貼時代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研究[J].區域經濟評論,2020(3):58-64.

[6] 高運勝,金添陽.新形勢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國際競爭力分析[J].國際經濟合作,2021(4):65-76.

[7] Cosimo B,Victo S,Robert B, et al. Domestic Value Chains as Stepping Stones to Global Value Chain Integration[J].The World Economy,2019,42(5):1467-1494.

[8] Sierzchula W, Bakker S, Maat K B. The Influence of Financial Incentives and Other Socio-economic Factors on Electric Vehicle Adoption[J].Energy Policy,2014(68):183-194.

[9] 唐葆君,王翔宇,王彬,等.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水平分析及展望[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2):6-11.

基金項目:該文系2021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青年人才項目“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104)。

作者信息:公丕明(1987-),男,經濟學博士,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體制改革。

(收稿日期:2022-03-07? 責任編輯:高? 雅)

猜你喜歡
自主品牌國際競爭力新能源汽車
遼寧對外貿易結構調整對策分析
小微企業依托集群效應創建品牌的路徑分析
國際農產品貿易自由化背景下發展東北地區糧食貿易的對策
提升我國旅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對策探討
淺談新能源汽車的概況和發展
淺析石油工程服務企業如何提升國際競爭力
關于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若干思考
基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對汽車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國際競爭力分析
九江市自主品牌SUV汽車營銷現狀與展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