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2022-03-19 22:44陳咸寶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5期
關鍵詞:高中地理培養核心素養

陳咸寶

摘要: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的發展和深入,如今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學生各個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也尤為重視。高中地理作為高中生必須要修的一門課程,其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也漸漸呈現出日益重要的作用,學習地理知識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區域認知能力,還可以提升其地理實踐力,使其將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所以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師應當深思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 高中地理? 培養? 核心素養

最近幾年,核心素養的培養一直是高中教育教學中的一個熱門話題,中學教學從以前的重知識、重能力到現在的重核心素養,這個重大突破是現代教學改革的成果,是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策略。但是從課堂教學中發現,現如今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很多只是將重點放在地理課本知識的學習上,沒有注重教學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在人文地理知識的講授時,教師應當結合當前社會的現狀,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本中的知識點。尤其要聯系當地的地理情況,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此外,教師也要具備相應的知識儲備和專業素養,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環節,組織教學活動。

一、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

(一)人地協調觀

人地協調觀,顧名思義,指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觀。二者是辯證的關系,地理環境提供了人類生產生活的資源,以及各種活動的空間,同時人類的生產生活也影響了地理環境。我們的祖先早就具有這種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睹献印分性唬骸安贿`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蔽覀円硇缘卣J知地理環境與人類的相互作用,尊重客觀規律,創建自然生態與人類文明的聯系。

平日里,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生產生活,精心設置生動真實的教學情境。這種“接地氣”式的解讀,更有利于學生走進生活,學以致用,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來解釋周邊的地理現象,大大地提高學習興趣。比如,在講授《農業》這一章內容時,引導學生思考本地(六安)為何發展茶葉,打造精品茶;這一決策與六安本地的哪些因素有關;這樣的優勢還適合發展什么產業?經過這一系列的思考,學生們舉一反三,很容易理解所學知識,并且可以活學活用。

(二)綜合思維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理環境包含了很多地理要素,而它們之間又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這就需要人們運用綜合的知識來認識地理環境。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整體觀、全局觀,引導學生全面、系統地對地理環境進行分析。比如,在講解《城市化》這一節時,我們會重點介紹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這里的影響包含有利和不利方面、自然和人文方面,而自然和人文又會包括很多方面,這就需要我們用綜合的思維去分析問題。

(三)區域認知

縱觀這幾年的高考試題,其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空間性:選取一個典型區域,在此基礎上進行有關空間內容的考查,體會區域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這就要求平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空間視角來認知區域地理。

(四)地理實踐力

由于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如何培養地理實踐力一直都是中學地理教學的難點。教師可以利用有限的地理資源對學生的實踐力進行培養。比如筆者所在的城市六安是一座森林城市,地理資源豐富,我便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周圍的植物。同時,也讓學生觀察校園里的植物,促使他們思考各類植物的生長環境;了解同類花草的開花順序,探究其落葉的時間規律,以及哪些因素會影響到它們的生長。

二、高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學情、課堂的實際情況,精心備課,合理設計知識重難點,引導學生關注有關地理方面的時事,用相關地理知識來解釋遇到的現象。比如,盛夏時節為何我國容易發生洪澇災害,尤其是前年高考期間歙縣發生內澇,影響考生趕赴考場;歙縣的茶葉廠3000公斤茶葉被泡,損失慘重;等等。通過這些思考,學生會覺得地理知識并不只是書本上的死知識,而是關乎我們生產生活的實用知識。這就需要教師精心地去引導,當然這對教師本身的素養要求很高,需要教師與時俱進,創新教學形式,把書本中枯燥的地理變成“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如何將書本上枯燥的地理知識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傳授給學生,讓他們印象深刻呢?教師要獨辟蹊徑,大膽創新。同時,也要充分發掘學生主動學習的潛力,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比如,我在講授《常見地貌類型》時,改變以往的傳統授課方式,設計了“我所喜歡的地貌類型”主題課,讓學生擔任解說員。課前,指導學生自主收集相關資料,與同學積極交流,充當同學的軍師。課上,同學們通過PPT展示各種地貌,如本地的大別山地貌,曾旅游過的桂林喀斯特地貌、黃河三角洲地貌等,并詳細介紹它們形成的過程。同學們興趣盎然,不斷地發表見解,課堂氣氛活躍,教師再適時歸納知識點,課后通過作業及時鞏固相關知識。

(三)分析案例,啟迪思維

地理是一門研究“人地關系”的學科,因此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學習地理的思維和判斷能力,教師應當結合農村發展的相關實例實施教學,從而鍛煉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運用能力。

比如,在學習高中地理人教版“水資源合理利用”這一章節時,就可以舉西北地區農村農作物灌溉和東南地區農村農作物灌溉為例。西北地區水資源少,所在當地農民在灌溉農作物時,主要以噴灌和滴灌為主,且種植的農作物也是屬于抗旱類型的;但是在東南地區,水資源豐富,地形主要為丘陵,所以為了土地資源和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農民修建了梯田,且農作物主要為水稻等喜水性作物。這樣以兩個地區的人文地理差異做比較,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同時也能結合所在地區的農村土地和水資源的實際情況,[JP3]幫助家人選擇要種植的農作物,以及如何有效利用當地農村的水資源對農作物進行灌溉等,貼近生活,學以致用。[JP]

(四)課堂探究,提升素養

要想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人地關系,就必須讓他們立足于區域環境之中。然而,對于現在的高中學生來說,由于從小深受環境因素的影響,所以對于人文地理知識的學習會更具優勢,學習起來也會輕松、容易一些,對知識的吸收能力也比較強。但是自然地理的學習對一些同學來說,就相對沒那么容易了,因為它需要學生擁有空間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學習起來比較抽象,學生難以掌握。所以教師應通過多種媒介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如播放相關短視頻或者動畫、課件等。

比如,在學習《洋流的形成》這一節時,學生們在學習洋流、潮汐、海浪這三種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時,無法理解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最為顯著。我發現口頭講解的效果非常不理想,于是制作了動態PPT,再插入相關短視頻。重要的知識點通過動態展示,再配上我的講解,學生們很容易理解掌握,效果非常好。

所以,教師也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教學理念,緊緊抓住地理教學的四大核心素養。同時,地理知識要回歸實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獲取和應用知識。只有大膽創新,勇于探索,才能找到更高效、更優質的教學新途徑。

參考文獻:

[1]孫岳娟.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中學教學參考,2016(34):105 106.

[2]黃松明.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地理教學策略有效性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20):267.

[3]盛春靂.基于地理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8).

責任編輯:黃大燦

3802500589201

猜你喜歡
高中地理培養核心素養
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關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具體分析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實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課制作的相關策略
探討如何構建高中地理雙動兩岸的教學模式
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策略研究
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