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路徑初探

2022-03-23 07:14徐瑩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2期
關鍵詞:勞動教育新時代高校

徐瑩

摘 要:新時代對我國高校勞動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需要,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時代需求。高校要通過強化思想引領、搭建多元平臺、培養勞動情懷、推進勞動教學來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促成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讓學生愛勞動、會勞動、常勞動。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勞動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都表達過尊重勞動、關心勞動者的理念。新的時代背景下,高校必須充分認識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意義,積極引導大學生培養勞動情懷,提升勞動能力,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一、新時代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意義

(一)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是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題中應有之義

馬克思主義強調勞動的作用,認為勞動創造了人,且勞動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馬克思主義認為,任何國家和民族的生存發展都離不開勞動,離開了勞動或者停止勞動,任何民族都會走向滅亡。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關于勞動的系列論述,揭示了重視勞動教育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參與勞動實踐是個人實現人生理想和自身價值的重要途徑。因此,結合新的時代特征,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是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內在要求。通過勞動教育筑牢大學生實現人生夢想的基礎,是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題中應有之義。

(二)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需要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多年的燦爛歷史文化,中國人民在幾千年的勞動過程中形成了勤勞勇敢、吃苦耐勞的優良品格。在向天地求生存、求發展過程中培育出的重視勞動的觀念,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礎。我國古代先賢格外重視勞動教育在教育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孟子指出,“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朱子家訓》中指出,“黎明即起,灑掃庭除”,無不強調要通過勞動實踐啟發人的心智,鍛煉人的毅力,培養人的本領??梢?,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有助于引導學生秉承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優良傳統,形成善于勞動、勤于勞動的精神品質。

(三)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是落實髙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時代需求

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了我國高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肩負著為國家培養有理想信念、有良好素質、有過硬本領的勞動者的重大責任。青年大學生要成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成為能對國家、民族和社會做出有益貢獻的人,必須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過硬的勞動本領,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有助于進一步營造以勤奮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良好風尚,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深入人心,確保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全面落實。

二、當前大學生勞動教育的現狀

近年,特別是全國教育大會召開以來,各高校日益重視勞動教育在人才培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加強學生勞動教育,積極轉變教育理念,豐富勞動教育平臺,改進教育方式方法,拓寬勞動教育途徑,大力弘揚勞動精神,營造良好的勞動育人環境和濃郁的勞動育人文化氛圍,使熱愛勞動、崇尚勞動的觀念不斷深入學生頭腦??傮w來看,高校勞動教育的實效性不斷增強。然而,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受長期以來社會重智育輕勞育的片面觀念影響,加之享樂主義等不良社會思潮的侵蝕,輕視勞動、妄想一夜暴富的觀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不少大學生。從2021年5月筆者在福建X高校開展的大學生勞動教育現狀問卷調查來看,當前高校勞動教育仍有待加強。

(一)愛勞動的價值觀念還需進一步深入人心

愛勞動,就是喜歡參與勞動實踐,衷心熱愛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是否愛勞動的直接表現是人對待勞動的態度,本質上反映著人的勞動價值觀。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歷史性的深刻變化,一大批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互聯網+”生活方式逐步成型,新型工作方式層出不窮。在此過程中,不少青年企業家脫穎而出,越來越多青年富豪也被公眾熟知,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表現。但部分大學生對此缺乏科學的認知,在勞動價值取向上出現功利化傾向。調查結果表明,在“就業擇業標準”問題上,75.6%的大學生首先考慮的是工資待遇或工作地點,僅有18.2%的大學生將國家戰略需要和社會需求作為最重要的標準。在“物質還是精神更能激勵自身奮斗動力”問題上,超過60%的大學生表示對物質激勵更為看重,認為若只有榮譽稱號等精神獎勵,缺少實實在在的物質獎勵,自己奮斗的積極性會大打折扣??梢姶髮W生的勞動價值觀存在重個人輕集體、重物質輕精神的現象,缺少為國家、民族長遠發展而無私勞動的自覺性。

(二)會勞動的本領還需進一步錘煉提升

會勞動,就是能夠利用某種勞動工具,掌握一定勞動技能,能通過勞動創造社會價值。是否會勞動直接體現在參與勞動實踐的本領上?,F代社會,以外賣產業為代表的“跑腿經濟”逐漸深入學生生活,部分大學生誤以為自己不需要掌握勞動技能也能生活得滋潤無比。此外,由于我國許多學生家長仍然持有唯學習成績論的片面觀點,在家庭教育中輕視勞動教育,導致部分學生在上大學前幾乎沒有參加過真正的勞動實踐,更遑論掌握勞動本領和技能。調查中,在“是否參加過農業勞動”問題上,只有23.6%的大學生表示曾參與其中,說明即便來自農村的學生也有很多人未參與過農業生產勞動。在“能熟練使用何種勞動工具”問題上,93.7%的大學生認為自己能熟練使用家庭清潔用具,只有15.3%的大學生會使用鐮刀、鋤頭等生產工具。在“勞動能力自我評定”問題上,76.2%的大學生自認缺乏勞動能力,自認具備較好勞動能力的只占11.5%??梢?,大學生的勞動技能和動手能力與時代要求的還有較大差距,需要通過勞動實踐來提升。

(三)常勞動的行為習慣還需進一步培養固化

常勞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能經常參加某種或多種形式的勞動實踐,反映的是參加勞動的經常性和延續性。大學生一年中大多數時間都生活在校園內,校園是他們日?;顒拥闹饕秶?。遠離家庭使他們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家長的約束,容易滋生慵懶散漫的不良習慣,此種現象在本科低年級大學生中尤為明顯。加上一些高校目前提供給大學生的勞動機會不多、勞動形式及內容單一、勞動吸引力不強等因素,導致不少大學生尚未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調研中,99.6%的大學生贊同“做家務是勞動的一種形式”,但“基本不做家務”的大學生達到19.8%。在“參與文明衛生宿舍建設”問題上,61.2%的大學生表示“自己不定期打掃宿舍”,26.3%的大學生選擇“室友輪流打掃”,還有3.4%的大學生則“從不參與打掃宿舍”??梢?,引導大學生經常參加勞動的體制機制還需進一步健全,引導大學生養成良好勞動習慣的工作還需進一步深入。

三、新時代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實踐路徑

(一)強化思想引領,涵養勞動情懷

思想是行動的先驅。高校要更加重視勞動教育在大學生勞動價值觀定型階段的重要影響,持續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以上好勞動思政課為重點,引導大學生端正勞動態度,培養勞動品德,涵養勞動情懷。

強化思想引領。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勞動思想的指導地位,通過深入挖掘馬克思主義關于勞動的思想蘊藏,科學闡釋當代價值,用馬克思主義勞動思想正本清源,統一學生思想認識,保證勞動教育效果。二要加強頂層設計,按照“三全育人”的要求,協調各方育人力量共同參與,注重完善“五育并舉”的制度體系,推動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將勞動教育貫穿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方方面面。

做好頂層設計。首先是健全勞動教育體制機制,成立校級勞動教育委員會,負責推進勞動教育工作的總體規劃、組織實施和統籌協調,形成部門院系齊抓共管大格局。其次是制訂詳細的勞動教育行動計劃,明確勞動教育“施工圖”和“路線圖”,構建“課程—實踐—文化”互動融合的勞動教育體系。最后是落實條件保障,統籌安排勞動教育經費,將勞動教育納入相關單位績效考核評價體系。

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采取班會、團課、黨課等多種形式,自主開展“因為勞動,所以美麗”等主題活動,通過學工干部領學、學生代表分享、學生集體討論等方式,深化并拓展學生對勞動價值觀的科學認識。

發掘利用校外資源和力量。高??梢匝垔^斗在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的優秀校友、企業一線職工、基層社區工作者和普通勞動者代表與學生直接交流,分享他們的勞動故事,讓學生在真切感受勞動者故事的過程中培養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情感。

(二)推進勞動教學,提升勞動能力

高校勞動教育要將提升學生勞動能力作為落腳點,把勞動能力的提升作為衡量勞動教育成效的關鍵指標,引導學生學習勞動知識,掌握勞動技能,投身勞動實踐。

第一,實現勞動教育課程化,將勞動教育列入總體課程體系,科學制定勞動教育課的目標要求,精心設置教育環節,豐富教育形式,充實教育內容,不斷提升勞動教育的教學科研水平,以高水平教研催生高質量教育成果。比如,推廣開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教育等全校性選修課程,系統講授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觀、勞動經濟學、勞動心理學、勞動管理學等方面知識,引導學生通過對勞動基本理論的學習,深刻認識人類勞動實踐的創造本質。

第二,促進勞動教育課程和其他教學課程的深度融合,在落實勞動課程教學外,將其他課程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形成專門課程與其他課程合力開展勞動教育的良好局面。一方面,將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的重要論述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另一方面,根據學科特色在專業課程中開展創新性勞動教育,如針對工科學生進行實訓、實驗環節教育考核,重視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運用能力的培養。

第三,發揮第二課堂在勞動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勞動實踐培養學生勞動本領,結合專業教學廣泛開展勞動實習和野外實踐,組織學生真正下沉到基層,下沉到農村,下沉到勞動一線。在面對面學、手把手教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田野科研和野外生存基本技能,掌握勞動工具的使用方法,參與勞動過程,增強勞動本領。比如,針對學生類型和教育特點,分類組織開展教學實踐、創新實踐和專業實踐等活動,規定最低參與時長,考核實踐成效,著力增強學生的勞動能力。

(三)搭建多元平臺,培養勞動習慣

勞動習慣是指人在長期勞動過程中形成的相對固化的行為方式,良好的習慣能幫助人更好更快地實現目標。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了我國高校勞動教育不僅要讓學生養成自覺勞動的習慣,還要讓他們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一是常態化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勇于創造性地進行勞動。借助社會實踐的廣闊平臺開展勞動教育,積極發掘校內外資源,建立各類學生實踐基地,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讓小基地綻放勞動教育大精彩。比如,與地方政府、新興工業園和校友企業等建設校企俱樂部、智慧學習工廠、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開發勞動實踐項目,引導學生通過勞動體驗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培養創新性勞動品質。

二是廣泛開展志愿服務和公益活動,讓學生熱心公益性勞動。參與志愿服務和公益活動,踐行志愿服務精神,既是涵養大學生家國情懷的有效舉措,又是幫助大學生在接觸和認識社會過程中培養勞動習慣的重要途徑。比如,推進志愿服務項目化運作模式,圍繞“扶貧類”“幫扶類”“社區類”“賽會類”“文宣類”等志愿服務主題,組織學生參與各類重大活動服務保障工作,同時在學校周邊街道、社區開展親情陪伴、課業輔導等活動,讓志愿服務在校園、進社區、助地方。

三是豐富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熱愛趣味性勞動。比如,以校園日常為立足點,結合“五一”國際勞動節、“七夕”乞巧節等時間節點,組織“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節日勞動,在校園中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

四是開展校園日常勞動,讓學生堅持生活性勞動。比如,通過開展文明衛生宿舍創建、垃圾分類評選、餐廳服務生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勞動在身邊、勞動在日常,進而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

[3]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4]馮剛,劉文博.新時代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時代價值與實踐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9(6).

[5]趙凌云.大學勞動教育的時代意義與實踐路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6).

責編:洛九天

猜你喜歡
勞動教育新時代高校
探討農村小學學生的管理工作
馬卡連柯勞動教育思想對兒童勞動教育的啟示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