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課程思政”融入《金融學》新形態教材的設計研究*

2022-03-26 08:50林麗陳碩峰
智庫時代 2022年13期
關鍵詞:新形態金融學紙質

林麗 陳碩峰

(廣西財經學院)

一、引言

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大眾化、現代化的背景下,傳統僅以紙質教材+多媒體+黑板+粉筆的課堂教學模式及學習方法已不能適應當前智能教育及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需求,紙質教材與數字化資源一體化的新形態教材成為創新和改革的趨勢?!盎ヂ摼W+”新形態教材指的是以紙質教材為核心,以互聯網為載體,以信息技術為手段,將數字資源與紙質教材充分融合并可以通過多種終端形式應用的新形態教材。與傳統紙質教材相比,網絡教學+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成為主流。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學習發展、探索創新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2019年,教育部發布了《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指出要“大力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與個性化學習”。全面實施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劃”,教材的編寫與選用也同時納入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建設指標,并要求教材的“教學資源豐富多樣,體現思想性、科學性與時代性?!备鶕倚Un程思政實施方案和計劃以及學院最新本科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求金融學專業課程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育人效應。因此,探索開發和建設新形態教材與金融學課程思政的融入勢在必行。

本文以《金融學》新形態教材開發的設想為例,介紹教材“新形態”+融入課程思政的樣例內容框架和特點,提出大力推廣該類教材建設的設計理念和要求。

(一)新形態教材的優勢

“十三五”期間,我國出版了不少新形態教材。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新形態教材除進一步與微課、慕課、SPOC教學等元素結合,還增強了現實技術(AR)和虛擬現實技術(VR)等的教學應用,形成AR或VR教材。這是現階段新形態一體化教材能達到和實現的效果。

新形態教材的“新形態”體現在能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借助二維碼或增值服務碼實現紙質教材+在線課程網站+教學資源庫的線上線下教育資源有機銜接。其開發與建設的核心是教學內容和結構的設計,教學內容真實性、實用性和趣味性的體現,并能實現科教融合。

新形態教材突破了傳統教材的局限,添加了豐富的教學視頻、音頻和動態圖例,能根據學生個性化需求即時補充、更新實踐教學案例和思政案例,還能添加共享資源,增加教材的表現力和吸引力,有效服務網絡教學、任務式教學、探究式教學、混合式教學等教學模式,增進師生互動交流,利于分層施教,提升教學效果。

(二)新形態教材的使用與“課程思政”融入情況

2020年,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要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材,作為課程思政的重要載體,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深入,要不斷創新出版模式,并為課程思政的創新提供有力支撐。

目前,我?!督鹑趯W》課程選用的是李健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金融學》教材。學生可以通過掃描教材的二維碼獲取該教材配套的微視頻、即測即評、教學案例、名詞術語和學生討論內容等進行課前、課中和課后學習。該課程還可以讓學生登陸“愛課程”的中國大學MOOC頻道選配套課程進行學習;任課教師則可結合“慕課堂”組建獨立班群,課前了解學生簽到情況、上傳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資源,實時追蹤學生學習打卡情況,獲取學生學習資源的時間、測驗成績等,根據數據分析學生學情。

在使用體驗和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方面,該教材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紙質教材的實踐和思政案例較少;二是列舉的金融、經濟數據未能及時更新;三是課本掃碼的配套微視頻未能跟蹤知識重難點并與時俱進;四是配套的線上單元測驗題目數量多、考核面廣,學生無法從做題判斷單元知識的重難點,授課教師也需耗費大量時間去參閱和篩選;五是線上慕課視頻資源每章節時長不一,短則數十分鐘,長則近兩小時,不利于有一定學時要求的課程授課教師進行情境模擬;視頻課程與學生交流和互動的環節缺乏,也使線上資源缺乏可看性與鮮活性。

二、“課程思政”融入新形態教材的設計思路

教材設計與教學設計是一脈相承的,是指對教學進行分析、規劃、執行、評估的系統化過程。結合《金融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2018)及最新本科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新形態教材的設計要看內容和教學模式是否滿足對本科金融學專業人才畢業要求的支撐,即提升學生的品德修養,強化學科知識,注重能力發展和學習發展。

(一)廣泛調研,收集意見

在教材與教學設計研發之前,有必要對利益相關方,即在校學生、專業教師、行業專家、用人單位和畢業生通過問卷、座談會、第三方評估報告及訪談等形式了解對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及對當前教材使用、教學過程的滿意度進行深度了解和評估,然后為編寫教材提綱和內容提供支撐和依據。

(二)明確目標,制定方案

在各章節重難點或必要部分穿插“課程思政”元素或案例,首先要明確教學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及價值塑造目標。案例學習可以鏈接二維碼,讓學生課前、課中或課后掃碼學習國情、政策相關新聞、視頻,結合實踐植入課程思政案例分組討論、分享等。

(三)繼承特色,更新內容

以《金融學》第一講“貨幣與貨幣制度”為例,可以在為學生科普完貨幣的形成與貨幣形式的演進發展、貨幣的職能與作用、當代信用貨幣的層次劃分及貨幣制度的內容后,為訓練學生的能力發展和學習發展能力,設計和布置這樣的作業思考:

(1)了解和學習東盟十國貨幣文化,以近5年數據比較分析人民幣的穩定性;

(2)了解和學習陳放在百色起義紀念館的一枚銀元的“紅色旅程”故事;

(3)閱讀百年紅色金融故事,了解新中國貨幣從銀元、紅軍票、光華票、人民幣、數字人民幣的艱難“紅色”演變。

這類課后作業設計可以上傳教材的數字資源,學生通過掃碼可觀看東盟十國貨幣文化介紹的微視頻,以及鏈接東盟十國貨幣近5年的數據,通過上傳的鏈接還可手機點擊查閱“一枚銀元”等紅色金融經典故事,讓學生了解人民幣國際化、數字化的進程及其演變的歷史,激發學生家國情懷,樹立道路自信,立志“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這不僅突出了學生所在區域金融經濟的特色和優勢,還實時更新了學生要比較分析的數據信息。

(四)有機結合,相輔相成

在設計新形態教材時,紙質內容應當作為主線,線上資源作為輔線。安排好正常線下授課的時間和內容,同時也規劃好考核學生課前、課中及課后對線上資源的學習、打卡情況,并建立評價和考核獎懲機制,讓學生對線上及線下信息和資源的習得無縫銜接。

紙質教材要保持內容和體系完整連貫。名詞解釋、基本原理、及一定量的例題、習題是紙質教材的必備內容,而一些難度較大的章節小結、重難點解析、隨堂測驗習題、拓展討論、思政案例、推薦閱讀等,可作為紙質內容的擴展和補充設計為數字化資源。這樣,既可以使紙質教材薄而精,又可以根據教學方法運用的需要或課程時間的限制以及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需求,靈活、適時地調整教學的內容和形式。

例如,第七講的“金融機構”課程導入,就可以設計為讓學生討論課前預習所觀看的關于英國《銀行家》發布的全球1000家大銀行的榜單。通過培養學生關注我國商業銀行的地位與發展動態,為接下來介紹商業銀行的產生、演進作鋪墊,從而在價值觀塑造方面提升學生對我國金融業發展道路的自信。

(五)突出重點,溫故知新

以第九講“中央銀行”為例,學科知識的重點之一是:中央銀行與各方的關系。為讓學生深入了解中央銀行作為金融監管機構,教材線上資源為學生鏈接的作業思考可設計為:搜集學習2009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相關資料,指出中國金融監管與美聯儲金融監管業務的特點。這不僅可以讓學生通過回顧美國次貸危機的案例,引出對美聯儲金融監管特點的思考,還可以啟發學生深入了解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關系以及中央銀行的對外金融關系。同時,還可以融入思政元素,引導學生培養對我國金融監管機構動態的關注習慣及提升對我國金融制度的自信。

(六)立足實踐,科教融合

以第七講的“金融機構”為例,在講到“商業銀行管理的發展與創新”時,可以在教材中設計讓學生掃碼閱讀上傳的線上資源:廣西農村金融改革的典型樣本—“田東模式”,將全班分成幾個小組,引導學生根據案例信息分別討論并派代表進行分享:如何提升貸款人的誠信?如何實現“信貸公平”?如何推行農村金融的改革創新?宗旨是讓學生理解國家“扶貧先扶智、扶貧先扶志”的精準扶貧理念,培養學生誠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小組討論后,引導學生了解“田東模式”創新信貸的設計理念和金融產品精細化的工匠精神,植入學院立項課題《互聯網+時代商業銀行創新發展的研究》,列舉案例中田東農商行“紅色創貸”及“農貸易”的創新信貸產品。

學生在教材學習的過程中,要培養他們善于以身邊人、身邊事作為關注對象,并學會以金融視角對金融現象進行剖析,從而達到理解本質的效果和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把在研的或前沿的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科研工作中去。

三、教材章節內容設計樣例

以《金融學》第五講“貨幣的時間價值與利率”的教學內容為例。(見圖1)可將“大學生借高利貸”的新聞案例設計為學生通過教材鏈接來課前預習的內容,而“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歷程”則可作為課中或課后學生掃碼閱讀討論的環節。

圖1 貨幣的時間價值與利率教學內容框架

在教材中這樣的課程思政元素融入,首先,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貨幣的時間價值,培養惜時觀念,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其次,通過掌握利率發展的規律,為學生貫徹新發展理念;最后,學習利率發揮作用的市場化應用條件;通過中美利率市場化進程對比,堅定學生對中國金融制度和金融道路的自信。

四、結語

在互聯網+環境中“課程思政”融入新形態教材的開發設計,難點和核心是領會新形勢下中央關于教育教學的要求,努力將思政體系的理論精髓與專業學科內容進行融合。在“課程思政”基本思想的引領下,進行新形態教材的開發與建設,繼而利用教材的豐富資源,反哺“課程思政”內容。新形態教材的開發與使用將讓學生在多元化學科知識呈現中較為輕松地掌握學科重難點,并通過分析各種社會實踐和課程思政案例提升學生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教學形式和教學觀念的轉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新形態金融學紙質
陶德麟先生“辯證法的新形態”思想研究
四川省圖書館發布2019年閱讀報告
金融學的“宏微觀裂痕”與制度金融學研究
布達拉宮紙質文物修復——以佛經公文為例
行為金融學在價值投資中的應用分析
新形態西裝
淺析數學方法在金融學中的應用
張建五:深化改革 著力打造混合制經濟新形態
中國金融學面臨的挑戰和發展前景
獨立書店浪漫的紙質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