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互聯網的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問題與途徑

2022-03-28 23:31高潔
山西能源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教育生態學大學英語教學互聯網

高潔

【摘 要】 在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英語課程多采用傳統理論性教學,教育生態失衡問題較為突出。本文引用教育生態學的相關理論知識,通過分析互聯網環境中的高校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的生態問題,探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路徑,以期促成教育生態學視域下基于互聯網的大學英語課程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 教育生態學;互聯網;大學英語教學;師生生態位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4102(2022)01-0042-03

大學英語教學作為中國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構成部分之一,近年來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發展。2003年教育部啟動的“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正式拉開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序幕。2015年,隨著信息技術推動現代教育改革發展,《大學英語教學指南》鼓勵推進新型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結合。從國家層面看,大學英語課程對于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與人才培養方面戰略意義重大。新的時代要求新的變革,英語教育的任務不僅是有利于國家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增進對外交流與合作,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更扮演著思想與文化的承載者這一角色。從課程角度看,大學英語課程屬性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對于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思想、品格、文化包容具有熏陶作用。與互聯網結合的大學英語課程,可謂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風向標與實驗田。該模式對于其他學科的教學質量提升和課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鑒性與推廣性。

一、基于互聯網的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生態分析

大學英語教學是一個大的生態語言教育系統,有很多互相關聯、互相作用的因子按照一定的層次與結構組成,且是一個具備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首先,在教學整體中,構成該整體的因子,如教師、學生、教學環境等,都應具有各自的功能,且各成分之間、成分和整體之間有互相作用、互相依賴效應;其次,大學英語教學具有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特征,如同大自然環境中的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類比而言,英語教學中的生物群落即為教師、學生,無機環境指的便是課堂教學環境,尤其在互聯網的影響下,以互聯網為承載媒介的課程教學平臺、課程資源等。與自然界的生態系統不同的是,大學英語教育生態中的能量依靠教師和學生的大腦產生并輸出的智能化信息來維系并推動的,而能量的流動則是通過教學活動來實現。而目前我國英語教學改革總體上表現為“成績不小、問題不少,有進展、待突破”。大學英語教學課堂的構建仍然受到頗多教育生態因子的影響,且生態因子之間也仍存在較多問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學英語課堂的可持續發展。

(一)基于互聯網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與人才培養目標不匹配

21世紀以來,受互聯網因素的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互動方式、工作模式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已成為教育界統一置于課程及教學目標首位的任務。而反觀互聯網中的大學英語課程,往往是“換湯不換藥”,僅是將傳統教學模式搬至網絡。就人才培養方面看來,基于互聯網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并沒有改善教師“滿堂灌”的授課模式,反而因缺乏及時互動,更加加劇了教師在授課中的中心位置。根據布魯姆提出的教育目標分類和安德森提出學生的學習認知過程,知識可分為事實性、概念性、程序性和元認知知識,而學生的認知過程分為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造六個維度?,F有的基于互聯網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往往多為客觀題,如選擇、判斷、填空,這類題目往往會引導學生更多注重記憶事實性和概念性的內容。雖然也有部分網絡課程設置開放性問答,但少有及時監督和有效反饋,對于學生的思辨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都存在消極影響。

(二)師生的生態位失衡

生態位是生態學中的一項術語,描述一個物種在環境中的地位,在教育生態中,生態位指教師和學生在劃分環境的空間單位里的角色分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以來,雖然教育部一直強調“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但因傳統教學思想和觀念影響深遠,在很多課堂上依然盛行以教師為授課主導的課堂模式,在互聯網課程中,該類情況更甚。在網絡課程中,教師側重于展示與解讀文本,學生的課堂反饋也無法及時傳遞給教師,導致本該在師生間的雙向流動的教育生態能量只有教師到學生的單向流動。

此外,基于互聯網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忽視了教育除了知識維度,更重要的是情感維度。羅杰斯認為人應該以一個完整的人格成長,是認知與情感的統一,一味強調智力活動而忽視情感的智慧是空虛的,不利于人格健全成長。大學英語的人文性特征,是需要通過教師以動態發展,潛移默化地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全身心投入,進而感受生命的力量與成長的過程。忽略教育生態中的重要生態因子——教師與學生,會使得互聯網僅是冰冷的屏幕,而沒有了教育的溫度。

(三)互聯網下學生的教育生態特征未被充分重視

基于互聯網的大學英語教學不僅意味著學習方式和資源呈現形式的改變,同時也映射出互動方式和教育主體——學生的行為與心理特征的改變。作為互聯網原住民,90后00后的學習在互聯網的互動中,更多呈現出“饋贈分享、協同合作、利他行為、模仿力強”等人格心理特征。而基于互聯網的大學英語教學則變相“剝奪”了學生學習互助、協同合作的學習機會和學習氛圍。在互聯網前,學生多依靠個人獨立思考,既缺少生生探討機會,難以從同伴的學習反饋中學習、反思,也鮮有與教師及時反饋,不利于學習動力的產生與學習效率的提升。此外,雖然作為互聯網原住民,具有較強網絡資源搜索能力,但互聯網資源魚龍混雜,缺少正確有效的引導,會使得學生在資源的海洋中花費大量時間,且因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習慣各有不同,在紛繁的網絡資源中,難以尋得“對癥下藥”的課程資源。

二、教育生態學視域下基于互聯網的大學英語課程改革路徑

教育生態學視域下基于互聯網的大學英語課程改革路徑的探索,所指的是借鑒教育生態學的原則、目標和觀點,助力構建大學英語課堂的可持續發展,以長遠發展的視角組織大學英語教學工作的開展與實施,以期保持符合教育生態學規律、與互聯網互利共存的大學英語課程。因此,結合基于互聯網的大學英語教學生態分析,針對基于互聯網的教學目標、師生生態位等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為教育生態學視域下基于互聯網的大學英語課程的改革工作的優化與深入提供新的思路。

(一)構建基于互聯網的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大學英語生態教學模式

基于互聯網的大學英語教學并非將課程搬至網絡,并非要取代課堂教學,也并非將學生交予屏幕前?;ヂ摼W課程應是利用網絡技術,尤其是互聯網“實時交流”這一特征,以學生為本、以教學活動為中心,旨在提升師生、生生的學習交流頻率與質量、延伸學生課上課下的互動時間與互動空間。從互動時間上來看,互聯網使得課前與課后也可以成為課中時間和任務的鋪墊與延續,學生課前的預習活動,可以輔助教師的課堂教學,根據學生不同預習情況,靈活對課程進行調整,通過學生的課后復習,教師也可及時得到學習反饋,可在此基礎上對難點進行攻克;從互動空間上看,互動的對象與形式可以從多維度實現。學生既可以有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借助網絡“實時交流”之力,可以同時采用討論、辯論、報告等多種側重于學生主觀表達的交流形式,與全班或與小組進行交流分享,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習參與度與思辨創新力,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二)明確教師與學生的生態位

在教育生態系統中,教師不僅是課堂的組織者,也是引導者,學生與教師之間更偏向于合作關系,而非上下層次,雙方共同完成教育生態系統的協調、循環與再生。教師的權威應來自于教師自身的知識修養、人格魅力和創造力勞動本身,而非通過權力的震懾。在互聯網+的氛圍下,明確并重構教師的生態位是大學英語成功結合信息化的關鍵,也直接影響到課堂內容與授課效果。教師應積極總結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實踐經驗,根據課前、課中、課后學生的反饋,積極回應并調整教學方案,進而形成有效且動態發展的大學英語教學體系。此外,教師需轉變對傳統課程教育的觀念,加強對互聯網信息的敏感度。從教育生態學的角度營造平等和諧的大學英語教學氛圍,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生態化系統建設中,也應充分認識到并尊重教師作為系統中重要因子的主觀性、獨特性與情感性。教師還應積極引用優質網絡資源,結合課程思政元素,正確引領學生的價值觀構建,讓課堂不僅有人文性,更有“溫度”。

(三)采用符合互聯網背景下學生教育生態特征的教學評估模式與教學素材內容

在基于互聯網的教學中,應尊重鼓勵性原則、多元化原則,重視情感體驗原則,充分尊重“千禧一代”學生的學習特征,即樂于饋贈和分享,積極合作和利他動機,因此可加大過程性學習評價的比重,鼓勵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鼓勵同伴互評,給予點評、點贊和提升意見,同時也通過多樣化評價方式,拓展學生評價的深度和廣度。教師也可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與評價過程中進行元認知,主動監控自身學習,充分了解自身學習狀態,不斷修正自身學習目標,提升學習效果。教學質量評估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其科學性、合理性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敖虒W評價不應該只重視結果,還應重態度、重過程、重參與?!庇行ЫY合的形成性和終結性評估機制有利于獲得教師與學生的課程反饋,也有助于調整大學英語生態教育系統的動態平衡。教學內容與素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媒介與信息載體,是大學英語教學的核心資料源泉,也是實現教育生態化課程教學目標的重要保障。素材的原則應不僅重視語言意義,更應發揮好大學英語的人文性特征。教師應積極構建和本土語言類似的教育生態環境,緊密聯系當今社會與文化發展要求,注重大學英語課程內外的立體聯系,通過與社會組織建構合作聯系,在仿真環境中交流、學習,以提升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借助互聯網新媒體技術,助力大學英語課程由平面化走向立體化。網絡不僅是教學途徑,更是學生可以進行長期學習的助力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師素材引導的影響下,學生也可逐漸積累通過現代手段搜索資源的學習能力。

三、總結

在當今世界共建生態文明的環境下,基于互聯網的大學英語課程生態化改革為其他學科的教學質量提升和課程改革提供了新范式。國內大學英語課堂應響應互聯網時代和生態教育背景下的實際訴求,基于眼下問題,不斷改革與創新,以教育生態整體論和系統論作為改革指導,構建適當的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師生的生態位,優化生態化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評估模式,豐富基于互聯網的生態化教學素材與內容,努力達成大學英語教學中生態因子之間的動態平衡,保持相對穩定、和諧和積極互動的狀態,最終促成教育生態學視域下基于互聯網的大學英語課程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Zhou Wenjuan.Ecolinguistics: Towards a new harmony[J].Language Sciences, 2017(62): 124-138.

[2]范國睿.教育生態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劉貴芹.高度重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努力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質量[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2(2): 279.

[4]黃國文.外語教學與研究的生態化取向[J].中國外語,2016(5) : 9-13.

[5]吳鼎福,諸文蔚.教育生態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6]胡芳毅,王宏軍.從“任務鏈”到“生態圈”:大學英語教學的生態建構[J].外語教學,2019(2):76-79.

[7]陳堅林.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下計算機網絡與外語課程的有機整合:對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概念的生態學考察[J].外語電化教學,2006(12): 3-10.

[8]齊雁飛.基于移動輔助語言學習的教師信息素養研究[J].漢江師范學院學報,2020,40(5):136-140.

[9]徐淑娟.大學英語生態教學模式建構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猜你喜歡
教育生態學大學英語教學互聯網
教育生態學視閾下創業教育育人功能與孵化園建設的互動研究
教育生態學視角下的離異單親家庭教育問題研究
翻轉課堂在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多模態隱喻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認知構建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關于大學英語教學應用互動式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思考
轉型時期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特征和對策研究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教育生態學視野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隊伍專業發展的幾點思考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