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運動對留守兒童心理干預的研究

2022-06-09 03:59劉國棟
中學生學習報·教研周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運動干預心理健康問題留守兒童

劉國棟

摘要: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是一個非常令人擔憂的社會問題。它包括一些心理現象,如自閉、自卑感、膽怯和極端的言行。近年來,各種研究方法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在體育干預后,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有了明顯改善。而利用體育運動干預來促進留守兒童的心理發展,已經研究出了相關的干預方法來緩解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

關鍵詞:留守兒童;運動干預;心理健康問題;

引言:自2006年2月以來,國務院辦公廳處發布了一系列關于 《有效照顧和保護農村留守兒童 》的意見和其他文件。文件強調,由于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以及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不穩定的就業和客觀存在的住房、教育和經濟等問題,導致大量的農村父母背井離鄉外出打工和創業,以改變家庭的經濟條件,尋求更好的發展前景。有的兒童由于長期與父母的分別,缺少關心和有效的保護在生理與心理上產生了健康問題,有的甚至會出現一些極端的言行。原因在于以上社會問題,對兒童的健康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影響到農村社區的安寧穩定,關于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引發了社會的密切關注。這將進一步加強對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和保護,為農村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它將對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的發展和長期保持中國農村社會穩定的局面發揮重要的現實作用,也是中國政府關心和照顧農村留守兒童的重要途徑。

一、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現狀分析

(一) 性格出現缺陷

由于農村父母要外出打工, 通常照顧留守兒童的都是其他長輩。這在國內被稱為是隔代撫養, 是一種獨特的家庭教育方式, 在農村地區很多家庭都有這種現象。通過對相關的學術研究資料進行分析, 發現很多父母是將留守兒童寄宿于親友家中, 不能給他們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同的身份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特點不同,家中的長輩可能會過于溺愛, 而親友則是會在教育上比較松懈。因此留守兒童往往逆反心理非常嚴重, 在學習和生活中缺乏上進心, 違紀行為比較普遍, 品行比較差。

(二) 存在心理障礙

學生需要在父母的關懷下感受家庭和親情的溫暖, 才能在情感上正常發展。而留守兒童則是缺乏這方面的關懷, 甚至很多留守兒童會出現被遺棄的錯覺, 不能感受到家庭的親情關懷。這種錯覺帶給留守兒童的是嚴重心理障礙, 導致在學習和生活中缺乏信心, 也對他人缺乏關愛, 有著嚴重的孤獨傾向。同時, 很多留守兒童未能得到科學的學校教育, 不能樹立健康的價值認知, 容易讓留守兒童出現心理障礙。

二、留守兒童面對心理問題研究方法和結論

1、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方法

留守兒童身心健康問題的研究方法在幾個方面進行了比較,如兒童心理健康量表總分、分量表得分、男女比例和年齡等。該研究主要調查了留守和非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家庭比較和網絡游戲對兒童的心理影響,從兒童心理健康量表總得分和分量表得分方面的報告有:陳衛星的《南充市農村留守幼兒與非留守幼兒生活情況比較數據分析》,閆茂華的《蘇北留守與非留守的兒童身體健康問題調查》和《農村留守與非留守兒童的身體健康問題調查——以連云港市為例》等。崔伊萌的《山東省農村學齡前留守幼兒與非留守幼兒身體發育心理的發展現狀探究》,張志琴的《農村留守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淺析》等,盡管在實踐中存在著明顯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差異。

2、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研究

(一) 量表分數體現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的心理素質普遍低于非留守兒童,多數心理指標顯示,留守兒童的心理相對脆弱,孤獨、自責、恐懼、沖動等心理問題尤為突出。在完成心理診斷測試后,農村和非農村留守兒童在總分量表上沒有顯著差異,然而,在自尊、孤獨和焦慮等分量表上,農村貧困兒童比農村非貧困兒童要強。

(二)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存在性別差異

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中存在著男女差別。女孩在心理健康診斷測試中的平均得分比男孩高,更高的分數表明焦慮程度更高。女孩在 "自閉癥傾向"、"自我傷害傾向 "和 "焦慮傾向 "等量表上的平均得分遠低于男孩,這表明農村女孩的心理問題中的孤獨、自我傷害、恐懼和焦慮情況更為嚴重,這也許是因為農村女孩比同齡男孩更早成長。心靈敏感對外部沖擊更易形成不良的心理反應,同時也有屬于農村中的貧困人群她們更易遭受來自農村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既沒有自身防護能力,也缺乏家長從周圍適時予以呵護,導致了農村女孩的自閉、不安、恐懼等心理問題呈現得更加明顯,這一現狀應受到當地與家長的格外重視,給予更有效的引導與處理,以防止產生更嚴重的不可逆的結果。

(三) 不同年齡段留守兒童存在不同的心理問題

在不同年齡段中農村兒童心理問題現象不相同。4-8歲的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的總分沒有顯著差異,但留守兒童的焦慮和孤獨方面的得分有增加的趨勢。9~10歲的兒童在整個量表中焦慮程度較高,而11~12歲的兒童則更傾向于自我批評和焦慮。相比之下,年齡較小的兒童心理健康問題不太明顯,這表明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與他們的年齡有很大的關聯,也與他們的心理成長和發展有關聯。從9~12歲孩子就開始特別注意自己的發展狀況,也是心理健康問題頻發的一個時期,如果缺乏適時的心理健康引導、管教,很易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這是一個健康治療農村兒童心理問題的關鍵時期。4~8歲的兒童沒有什么不同,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較少,對自己也不太敏感,這與他們的身體成長和發展是一致的。這也是早期解決兒童心理問題的關鍵時期。

三、體育干預對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影響

1、有焦慮、懶惰和不良表現等心理問題的兒童的影響因素和心理干預措施

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中缺乏監督或人監督會產生依賴的心態,久而久之培養了懶散的惡習執行力和身體也會不好。然而,由于體育活動的影響,可以教會并改變他們的不良生活習慣和行為,使其養成健康的習慣,獲得更多的社會重視和贊許,從而減輕了許多心理問題。在處理這一相關問題,某學者進行了一個實驗,按照6-15歲年齡段中每一周歲抽取20名留守兒童的原則,隨機抽取九年制學校1-9年紀共200名農村留守兒童為研究對象。將隨機抽取的200名留守兒童進行分組,其中實驗組100人,從家庭、學校和社區三個方向對留守兒童進行體育參與介入干預實驗;對照組100人接受了其他非體育干預措施,主要干預措施是監督留守兒童的文化知識學習。研究表明,改善心理健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實驗被固定為兩年。

2、兩年后這部分留守學生的心理狀況

在試驗期結束時,人們發現體育教育對促進留守兒童的社會融合非常有效,非體育干預對留守兒童也有一定的促進效果。此外,從參與留守兒童活動中獲得的經驗表明,大多數學生認為這種活動是有價值的,通過體育項目或文化學習中的監督干預試驗,發現留守兒童在情緒調節、社會適應、合作和意志力方面都有明顯的改善。

總結:

通過這兩年的體育運動干預對改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有積極作用,但是,父母盡可能不要用離開兒童太久,要多關心兒童,因為父母不在身旁和對兒童保護安全的缺失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健康發展。

參照文獻:

[1] 賈利,郭蓉.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調查與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學技術》(下一版)2014年12期

[2]雷穎秀.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與學校教育的干預. [J].新課程學習(下)2015年03期

猜你喜歡
運動干預心理健康問題留守兒童
盤點與梳理:網絡成癮大學生的運動干預研究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措施分析
高校留守經歷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對策研究
體育舞蹈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干預效應的實驗研究
學生的個性發展與教育
探討運動干預對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骨密度及臨床癥狀的影響
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分析
農村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現狀及教育對策
mTOR在運動干預高脂膳食大鼠胰島素抵抗形成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