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物理備課策略

2022-06-10 02:21陳秋芳
中學理科園地 2022年3期
關鍵詞:初中物理核心素養

陳秋芳

摘? ?要:核心素養即為不同學段教育過程中,指學生應該相應具備的,有助于自身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當今初中階段教育理念要求鞏固學生文化基礎,培養學生學習習慣以及自主發展的能力,強調從“教什么”轉變為讓學生通過學習知識成為一個完全意義上的人。本文結合初中物理知識實際,聯系初中生特點,從多個角度對如何基于核心素養展開初中物理備課進行論述。

關鍵詞:核心素養; 初中物理; 備課策略

物理是初中階段重點及難點學科之一,相較于語、數、外等學科,學生接觸物理這門學科時間較晚,部分學生會存在學習困難。備課是課前的準備工作,正所謂“不打無準備的仗”,有效的備課不僅能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也能在遇到課堂突發問題時高效予以解決。教師在備課階段不應僅僅把目光放在讓學生聽懂、會做題上,更應明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育人,讓學生在課堂中積攢良好習慣,讓學生的一生都能從此階段的學習中受益[ 1 ]。

1? 打造教研組教研文化

教師的工作并非單打獨斗,同一課題組即同一門課的任課教師們應形成“競爭合作求雙贏”的教學理念,擁有大局觀和全局觀。教研組文化是所有教師成員精神和價值觀念體系的集中體現,一般教研組會會提出“建學習型組織,創學者型隊伍”的口號,教師則應順應口號。教研組中各位教師的活動及其成果會在漫漫時間長河中積累或凝結,這種成果若運用到教學中,就能不斷提升自身教育能力及質量,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分組,若教師自身擅于鉆研教學思維導圖、編寫試題等工作,那么可以加入“鉆研組”,在備課過程中負責編寫教材全析、構建知識網絡、編寫思維導圖、收集整理各類資料等工作;若自身擅長于網絡知識,那么可以加入“網絡組”來負責搜索網絡上有用的習題、創建微信公眾號等工作。以“網絡組”為例,教師在創建微信公眾號后可以將每節課的教案做好整理工作并定期上傳至公眾號,倡導學生在課下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查漏補缺。學生的接受程度不同,物理課程中又有一部分較為抽象且難以理解的知識點,若學生有一點不懂就找教師問,從短期來說的確能提高成績,但長期如此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依賴。讓學生在課下通過微信公眾號自行查漏補缺的方法能培養其學習主動性,也能使其具有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今后進入社會后遇到的困難絕不只有題目這么簡單,若學生初中階段就具有了這種能力,其將受益終生。

2? 從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及方法角度開展備課

在備課過程中,對于知識點和知識架構的準備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通過知識培養學生科學思維以及科學方法。物理素養中的科學思維包括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以及質疑創新。模型建構部分要求學生能對簡單的物理現象進行初步概括,了解簡單的物理模型以及一些物理原理;科學推理則是指學生能按照一定的思維邏輯并運用有科學依據的知識去解釋自然現象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科學論證是指學生能通過已經得到的結論及自身理解去論證某個簡單的結論;質疑創新是指學生應有發散性思維并對已經得到的結論進行質疑和再次論證。例如在對“物態變化”一章節進行備課時,教師應構建圖像,首先在課堂上讓學生了解物體的三個形態是可以相互變化的,隨后將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以及生活常識加入教案中,例如如果屋子里太熱,在地上放一盆涼水或是在地上撒一些水就可以緩解炎熱。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針對教案內容進行引導,首先讓學生們說出日常生活中散熱的一些方法,并結合“蒸發吸熱”以及“物體從液態變為氣態即為蒸發現象的概念”知識點讓學生進行推理:為什么在地上放一盆水過后屋中會變得涼快一些?隨后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窗花”“哈氣”等現象讓學生進行推理,判斷其屬于哪種物態變化,其是散熱還是吸熱過程。最后提出問題:在屋中放一盆水會變得涼快一定是因為水蒸發吸熱嗎?是否可能是水本身就能吸附熱量?這樣的備課能讓學生在課堂中逐步形成科學思維,使其在今后解決各種問題時具有清晰的邏輯和準確的判斷力。

3? 運用多種思維方法

初中生正處于思維能力提高的關鍵時期,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也應運用多種思維方法,既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又可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常見的思維方法有發散思維法、極限思維法、逆向思維法、移植思維法、模型思維法等等。以移植思維法為例,其是指把某一領域的科學技術成果運用到其他領域,從而實現創造性的一種思維方法。例如在教學密度知識點時,教師在備課時加入密度計的概念,并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嘗試設計密度計,當學生疑惑不解且沒有頭緒時,教師便可以將實際場景進行復現,將“船只從河水駛入海水后的水位變化”現象引入這個問題中。學生不論今后讀什么專業、從事什么工作,都會有一些超出能力范圍外的事物需要理解,移植思維法就可以幫助學生將未知的知識與已知的知識相結合,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又如在教學“物態變化”一章節時,物體從固態變為液態的熔化過程為吸熱過程,那么就可以引導學生逆向思考,很容易讓學生記住“物體從液態變為固態的凝固過程為放熱過程”這一知識點。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在長久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入多種多樣的思維方法并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進行實踐,教師長期的引導與學生長期的積累才能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4? 從構建學生知識網絡體系出發備好復習課

學生知識的積累不僅需要課堂的講解與自發的練習,也需要教師對復習課的重視。備好復習課需要教師在搭建知識網絡體系,幫助學生系統化復習的同時準備一部分易錯題。首先知識體系可以方便地給出所學知識的全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實時的進度反饋,梳理知識體系也可以提煉出知識的主干網絡,方便舊知識的調用,也提供了可拓展性,讓新學知識可以有原因、有規律地添加在已構建完成的體系之中。帶領學生復習不能只立足于某一個知識點上,要在整個章節、整個初中物理的角度上立足,同一章節的起始小節和結束小節間存在聯系,不同章節間也存在聯系。例如在復習浮力知識點時,不僅與浮力相關的定義、概念、習題需要復習,也應將浮力與其它力結合在一起。力學是一個統籌性的概念,初中階段所涉及到的重力、彈力、浮力等力之間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在備課時應運用好思維導圖,將各種不同的力進行梳理,在教案中加入各種力間的相同與不同之處,也可以對其進行分類,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并區分各種力。其次易錯題的準備十分關鍵,不論是電學還是力學部分,教師都應從學生課堂作業或考試試卷中找到錯誤率較高的習題進行準備,不僅要準備正確選項對應的知識點,也要將所有錯誤選項進行注釋、對易錯選項進行“排雷”。當然也不能只是教師講,也應督促學生們對錯題特別是多次出錯的題目進行整理總結,避免在今后犯同樣的錯誤。

5? 挖掘教材資源升華觀念

雖說當今市面上已出現許多教輔資料,但作用最大的依然是教材本身。首先教師應合理把握教材難度,對于簡單易懂的部分進行簡要說明,對于復雜難懂的部分進行詳細講解并聯系生活實際以及習題進行重點講解。例如在教學浮力部分知識點時,由于公式繁多且對應題目較多,許多學生在此部分的錯題率極高,教師就應對此部分進行詳解,不能僅僅把目標定在讓學生背誦并套用公式上。其次教師不能淡化教材的設計初衷,例如在教學“比熱容”一小節時,對于課本中開頭給出的例子,教師不應將其跳過,而應將其利用起來,利用問題吸引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深思。同時對于課本中提出的各項實驗,教師應挑選出其中有重要意義的進行實踐,教材設計的初衷在于調動學生興趣,在教會學生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各項能力,若將自身認為無用的環節輕易跳過則會得不償失。此外應將知識點進行升華,將其與生動形象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積極上好實驗課程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加強其理解的同時提升其實踐能力,也是對知識點的一種升華。

6? 結語

教育是提高個人素質的最佳途徑,也是提高民族素質的最佳途徑,當今強調開展素質教育,教育的目的也不僅僅再局限于讓學生考出更高的分數、升入更好的學校,在教學中合理運用策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成為熱點問題[ 2 ]。本文從打造教研組教研文化、從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及方法角度開展備課、運用多種思維方法、從構建學生知識網絡體系出發備好復習課以及挖掘教材資源升華觀念五個角度進行剖析,探討了如何在初中物理備課中體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譚冠毅. 基于核心素養的有效集體備課——以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溫度》一課為例[J]. 廣西教育, 2019(5):39-41.

[2]吳仉蓉. 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物理高端備課——以人教版"電能電功"為例[J]. 中學物理, 2019(6).E17C402C-20FD-4CC3-9473-A3F60C0F9D77

猜你喜歡
初中物理核心素養
思想教育視域下公民核心素養教育的研究
談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藝術
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研究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切入生活,構建魅力初中物理課堂
微課對提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課標下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